第四十八章 平安乡

  如此情况继续下去也不会有什么结果,三人又将慕容走过的地方仔仔细细的寻找了一遍,仍旧没有丝毫线索,齐遇估计钱包肯定是掉在了房间之外的地方,完后被别人捡走了。

  齐遇左右为难,他本来是回宾馆收拾行李,然后带上老笑与慕容告别,路既然到此,慕容的任务就已经完成了,此时她的钱包一丢,心中多了诸多亏欠。此时全国因为一个特殊的众所周知的原因正在实行严格的车票实名制制度,除火车站可以办理临时身份证外,其余的交通枢纽只认证不认人,这里虽说离慕容工作的城市不远,但并没有直达的火车,她需要辗转到北京,然后从北京倒车回去。

  一番寻找之后的一无所获反倒让慕容心中释然,她说反正身份证丢失了还可以补办,与其大费周章的迂折回去,还不如痛快的做个决定,她借了前台的电话播回工作单位,申请三个月的外地采风,出人意料的是,她的这个申请在对方沉默片刻后便即答应下来。老笑和齐遇表现出无尽的诧异,而高科长则是绝对的羡慕,不过此时他们三人的心里都觉得新闻工作可真是幸福,尤其是高科长平时在死板的地质局工作平时请假都十分困难,哪能奢望所谓的采风会有这样潇洒自在。但他们不了解的是慕容在报社的地位,报社领导对于她的工作充满信任,相信三个月后慕容会带着重磅的信息回归。不过,如果知道慕容的此次目的,估计就要失望透顶了。

  齐遇有了一个隐约的感觉,情绪有些莫名的复杂,不知是愧疚多一些还是欣喜多一些。果不其然,慕容挂断电话后,直截了当的对齐遇讲,“这三个月时间,我得去采风,至于提供素材一类的事情,需要你们的帮助,所以可能要辛苦你们一下了,有问题吗”

  齐遇呵呵一笑,道:“素材一类的东西,交给我和老笑就是了。”

  老笑想说些什么,见齐遇已经答应下来,也就闭口不言了。倒是高科长明知自己说话也不好使,担心慕容误会,便将齐遇拉到一边,嘱咐开展工作后和老笑、慕容聊天相处要把握好原则,基本上就是无关紧要的工作少聊,关乎机密的不聊。齐遇点头称是,并当场将局里关于保密的某条条款背诵出来,发誓绝不违背。

  老笑被现在的紧张氛围弄的有些不舒服,忙插科打诨的过度过去。

  车在山道上行驶缓慢,将近两个小时的时间才到达目的地,平安乡的乡支书带领政府工作人员(多是各村的支书,大多是农民打扮)已经在镇政府的四五间小白房处迎接,现在全国山村都在全面贯彻绝对跟党走,绝对听从党的指挥,努力脱贫,为实现小康山村而奋斗。乡支书姓李,今年六十多岁,奋斗多年一心想把平安乡的农村经济搞上去,使村民过上富实的生活,但前文讲过,平安乡的地理位置偏僻,地质多石灰岩,不适合经济作物的生长,以前靠打猎为生的猎户传承下来的已经寥寥无几,年轻人大多已经外出大城市打工,以谋求另一处发展天地。再说打猎只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不能作为发家致富的手段。唯一能做出经济贡献的就是平安乡各个村子周边山上郁郁葱葱的高大数木,但不幸的是前些年市里来了林业局的专家,在山上转了一圈以后就开会做了明确要求,说山上生长着很多名贵古木,为防止村民伐错,从今以后禁止人员上山伐树,这个指令另支书愁眉不展,不仅断了乡里唯一一个挣钱的财路,每年还要出两个壮劳力免费做护林员,只好发发牢骚,但牢骚归牢骚,上面的政策,也不敢违背。

  为保证以后工作的顺利进行,在齐遇到来之前,就已经有市里地质局的同事来过,对村民做了政策上的宣传,说是首都会派来专员,地当地的地址情况做一个调查摸底,如果调查结果可喜,就很有可能会得到开发,到时村民的生活必然会有极大的改善。这个饼画的使广大村民看到后都觉得肚中饥饿,盼星星盼月亮一样等着首都的专员来,虽然当看到齐遇的一刹那,不太相信这个年轻人会有所作为,但毕竟是首都派来的,实力肯定是不容小觑。

  齐遇从来没有见过这个阵仗,心中暗道惭愧,就连老笑和慕容也被认成是齐遇的助手,而得到前所未有的瞻仰和热情问候。现场顿时有些聒噪。

  李书记摆摆手,说道“大家静一静,静一静,让高科长讲话”

  高科长之前来过,此时在众人里算是和当地人最为熟识,正想介绍齐遇一行人,苦无机会,见李书记控制住局面,心底一喜。高声道“各位同事,各位村民,你们好,这位就是我先前和大家提过的,首都派来的专员,齐遇同志。”他不清楚老笑的真实名字,对慕容的介绍也是一带而过。

  人群掌声雷动,齐遇有些不自在,像是赤身裸体的暴露在灿烂阳光之下,心里发虚,怕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高科长道:“希望大家支持工作,好,现在将路让开,请齐遇同志可以和乡长去办公室坐下谈谈具体的工作思路。”

  哗的一声,人群立即让开一条道路,齐遇像是皇帝登基一般,在乡长的陪同和群众瞩目下胆战心惊的走进了办公室。

  所谓的办公室其实就是一间矮小的白色房子,齐遇后来才知道这房子已经有很多年的历史,它充当过镇里最早的粮储站、最早的学校,后来在一次泥石流的冲击下有了隐患,乡长担心孩子的安危,将以前的乡政府改建成了学校,而这里就成了新的乡政府。

  齐遇在房子的木头椅子上坐下来,瞬间被各个村长围坐在了中间。他强打精神,尽量不露出紧张的神色,开口向乡长要平安乡的结构构成,李乡长一时间没明白他的意思。

  高科长在旁边解释道,“就是问你乡里都有哪些村儿。”然后笑着对齐遇道“小齐,说话尽量的平民一点儿,否则他们不太好理解。”

  李乡长走出白房,两三分钟的时候回来,将手中拿着的东西递给齐遇。齐遇接过来一看,原来是,书已经十分陈旧,封面黄的不成样子,但好在并不缺页。齐遇看封面上写着五个已模糊的小篆的大字,不由得暗自庆幸小时候父亲的教育,否则就尴尬了。他眯着眼仔细看,不由得一字一字念出声音,道“平安乡乡志”,再看左侧写着些繁体的小字,继续念到“民国三年李隆平做”。心里恍悟,看来这是一个叫李隆平的人在民国三年时候做的关于平安乡的一些记录,这样算来,平安乡果真算是平安了这么多年,没有走上后来城乡规划被拆分或吞并的道路。

  他翻开书,见密密麻麻的竟是些看上去工整漂亮的竖版的繁体正楷,这个想要仔细读肯定是需要浪费一定时间,而此时时间辖促,他需要看过之后再和众人讨论个具体的工作方向。于是说了自己的想法,李乡长在乡里临时安排的招待所安排三人的住宿,高科长要马上回去,他承诺过几天将部分需要的仪器设备找车送过来。齐遇表示感谢,夹着乡志去了招待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