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五四 用武之地

  万寿节前,文武百官上了贺表,皇帝端坐金銮殿之上,一份份翻看着辞藻华丽的贺表,面上虽然挂着端庄肃穆的神情,心里却早不耐烦了起来。众臣千篇一律地说完颂赞万寿无疆之词以后,眼见皇帝面带倦意,心里琢磨着是不是该退朝了,却见皇帝大手一挥,对中书舍人黄安道:“将皇后呈上来的中宫笺表拿出来,给诸位大臣念一下。”

  中宫笺表是万寿节和新年之际由皇后呈给皇帝和大臣看的谏言书,是皇后国母地位之象征。承彰即位之前,中宫便空悬多年,朝中年轻的臣子很多都没有听过中宫笺表这一做法,只知道是文皇帝的旧例。因为没有见过,都觉得很是新鲜,纷纷好奇地目送黄舍人拱手上前,取出笺表,洪亮的声音一字一句地念了出来。

  好长一番歌功颂德的话铺垫之后,众臣纷纷竖起耳朵,倾听夏皇后的奏陈。只听黄舍人响亮的声音继续道:“其一,内宫按需求聘选役者,定期放出无事可做但有劳动能力的闲杂宫人,以节省开支。恢复周礼旧制,由天子嫔妃兼任宫内六局掌事女官,辅佐皇后处理皇家内务。”

  这番话说得容易,却着实让众人吃惊不小。大梁皇室内务一向由皇后和宫中女官管理,一般嫔妃的任务主要是生儿育女,没想到现任皇后竟有如此的胆魄,敢让天子嫔妃分走自己的权力,着实令众臣对这位年轻的皇后刮目相看。

  “皇后娘娘既有才学又有远见,这才是真正的母仪天下之风啊。”有人小声议论,旁边之人纷纷点头。皇帝听见了,也觉得分外爽快,挥手命中书舍人继续念下去。

  “其二,重新拟定宫规,后妃身边奴婢有定额,不得私刑责罚下人,若嫔妃有犯此禁令而致宫人减少者,有缺不补。”

  “这条说的好,内宫如果总是不停减员,户部又要拨款采选宫女,尤其是年末时,拆了东墙补西墙,得罪了不少人啊。”户部给事中感慨地说,旁边数人也点头称是。

  “其三,宫内开设女学堂成为常例,鼓励宫人修行圣人德学。培养医女,准许生病的宫人用药医治。”

  “皇后娘娘如此体恤下人,正如皇上体恤万民,臣等感恩不尽。”说话的是中书侍郎夏凝,旁人知道他是皇后家族里的兄弟,纷纷朝他笑了笑表示附和:“皇后娘娘仁德。”

  众臣交口称颂,虽然心里不一定如面上这样赞同,但千秋节上还是要给皇帝一些面子的。刑部侍郎悄声与身边的给事中附耳:“皇后娘娘也太仁厚了些,都是些关心后宫女眷的事儿,可我怎么这些话不太像一国之后说出来,反而像个普通宫人希望的呢?”

  给事中摇摇头表示不理解,夏凝凉凉地瞥了他一眼:“怎么,家妹仁厚善德,连陛下都另眼相看,你们倒在这里怀疑起来?”

  给事中连忙摆手,正要说话,忽听皇帝清了清嗓子,连忙肃了神色,恭谨地站在一旁。皇帝笑了笑:“皇后夏氏是名门之后,夏尚书教导有方,从小知书达理,能提出这些谏言朕也不意外。既然众爱卿都表示同意,朕也没什么说的。只是皇后年纪尚轻,一些浅见众爱卿也不必忙着嘲笑,有什么不同的意见,尽管上折子给朕就是。中宫笺表里说的重新拟定宫规的事,依旧交给礼部去办。”

  散朝之后,皇帝觉得心情畅快,下午与众臣议事之后便与侍卫相伴在御花园中走了走。想起众臣今日对皇后赞不绝口,便有心去坤和宫看看。他自即位以来,去坤和宫的次数也不过两三次,路途不是特别熟悉,绕了个远路走了许久才走到。

  天色渐渐迟了,坤和中已经开始布菜,夏柔嫣见到他进来,意外中带着些惊喜。往庭院中走了几步,一位身着锦衣的女子盈盈朝他行礼。他唤了起,却一时想不起她的名字。夏柔嫣看出他的尴尬,笑道:“这是淑妃林氏,进宫这么久还没安排过侍寝,陛下不常见到她,她却时常来看妾身。”

  “拜见皇后姐姐是妾身应当遵循的家礼,妾身不敢偏废。”淑妃连忙解释。

  皇帝这才知道他的宫中还有这么一位人物,和颜悦色地唤她起身。淑妃一直不敢抬头,小脸和脖子都通红一片。承彰还未说话,对方又匆匆忙忙地行了个礼:“如果陛下没有什么吩咐,妾身就先告退了。”

  “你下去吧。”夏柔嫣柔声道。皇帝只好也点了点头,看着皇后在庭院中摆好的饭菜:“饭菜都摆好了,怎么也不请人家吃个饭再走。朕不过是来坐坐而已,也不拘着你们,怎么见到朕就跟耗子见了猫似的。”

  皇后浅浅一笑:“淑妃妹妹没有面过圣,有些不好意思了。早用过晚膳了,只是还没收拾。过一会儿就到传红笺的时辰,宫里的姐妹们怕错过,一向吃得都早。就算陛下无意,姐妹们还是要早早准备好了的。”

  毕竟是年轻的姑娘家,皇后说这话的时候悄悄地瞟着皇帝,脸上挂了些红晕。将帝王请进屋,命人重新备好饭菜,皇后姿容优雅地站在一旁为他布菜,一点声响也不发出。皇帝拉着她的手让她坐下,道:“这些活儿不必亲自做,又不是没有下人在。淑妃经常来你这里坐?”

  “也不是。”夏柔嫣想了想,微微一笑道,“淑妃妹妹看过妾身上奏的笺表,今日是特地来举荐德妃姐姐任职尚功局掌事之职位的。尚功局掌管宫内制造和钱财出入,德妃姐姐精通算学,聪明伶俐,家世好不至于贪财贴补家用,单这几点就足以任职。百官通过科举选贤任能,如果能让德妃姐姐发挥才干,也算人尽其才。”

  “那么尚功局从前的掌事是谁,可犯了什么错?”皇帝沉吟。

  “一定要犯了错才能罢职么?”夏柔嫣有些意外地抬起头来,又觉得自己这样似乎有些不太礼貌,尴尬地笑了笑。

  “自然不是。”皇帝面色温和,并没有因为她的急躁而着恼,“这件事你想得很好,但是先不要那么急着做。等礼部的官员拟好章程,才够名正言顺,否则朕怕有些人不服你,给你使绊子。改革弊政这种事,一向是要有人流血的,阻力一定会有,就算你是皇后也一样。你的几条谏言朕给大臣们看过了,那些老滑头也有几个心服口服的,朕看得出来。裁撤宫人,嫔妃任职六局,重拟宫规,准许宫人看病……许多人都称赞你足堪后位,有母仪天下之风。这些想法你是怎么得出来的?”

  “实不相瞒,笺表上的有些条陈,是六局中的姐妹集思广益想出来的。六局中藏龙卧虎,给了妾身很多帮助。其中有一个宫人,给本宫提了三条意见,本宫觉得非常好,就做了些修改后都写了进去。这个人是谁,陛下想必心里有数吧?”她浅浅一笑,带着三分试探,七分感慨。

  “你肯写进来,说明你对她很是另眼相看啊。”皇帝看着她,心里有数却不说出来。

  夏柔嫣点点头:“六宫诸人的意思要上达天听,只能由妾身传达,所以妾身就召集六局的女官们集思广益,让她们都写一些谏言交给妾身。妾身有些想法与她真的是不谋而合,看到她写的谏言,感觉像找到了知己。妾身从前不知道清簌姑娘为何能得陛下喜爱,这下才知道她是个有意思的人。怎么,妾身看陛下……好像并不惊讶的样子?”

  皇帝笑着摇摇头:“梓潼可知道,朕看到你的笺表上那句话,就怀疑是她对你说的了。”

  “哦,是哪一句呢?”夏柔嫣好奇地抬起眼睫。

  “从前在东宫,有个小子就是因为求药的事情被人当做棋子害朕,朕不得不处死了他。当时她就跟朕提出宫人也应该得到医治,看来这件事对她触动很大。当时她在朕身边如履薄冰,整天担忧着自保的问题,还有空关心别人。朕将她讽刺一通,她就再没有提过,原来她一直都没有忘记。”回忆起了往事,他微微勾起唇角,神色有一些落寞。

  夏柔嫣恍然大悟,几番纠结之后,她肃然地抬头望着面前年轻的帝王:“陛下,妾身有个想法,请皇上圣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