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许穆夫人——破晓之前,忘记所有胆怯

  我国最后一个被灭亡的周代封国是?相信大多数人的答案是齐国。公元前221年,秦军攻克临淄,齐王建投降,从而标志着历时514年的东周的结束。可惜,这个答案是错的。齐国灭国后,还有许多小国建制犹存,直到秦二世元年,即公元前209年,卫君角被废为庶人,卫国灭,真正意义上的周代诸侯国才全部灭亡。

  卫国这个不起眼的小国到底有什么魅力得以保存到最后?

  前面我们谈到了几个卫国的人物,我想我对卫、宋这种小国是心存偏爱的。庄姜、卫灵公、南子、商鞅、吴起、聂政、荆轲、李悝、宋襄公、孔子、墨子、惠子、庄子国小多君子矣!

  这次让我们来看一个身处卫国的生死存亡之际的女子——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姬姓,卫公子顽(卫昭伯)和宣姜最小的女儿。出生于春秋时期卫国都城朝歌。长大后嫁给许国许穆公,故称许穆夫人。

  许穆夫人的母亲宣姜出身高贵,是齐僖公之女,齐襄公之妹,又生的美艳动人。但在那个女性被物化的时代,美貌并不能给她们带来真正的幸福。宣姜的故事或许大家略有耳闻,待嫁之年的宣姜被卫国聘为太子急子《史记》写作“伋子”的夫人。却因为被太子的爹,也就是卫宣公看上了,娶为夫人,故史称宣姜。但卫宣公却并非许穆夫人的父亲,更气人的还在后面。其实春秋之时,父夺子妻的事情并不鲜见:“蔡景侯为大子般娶于楚,通焉”,结果是“大子弑景侯”襄公三十年楚平王为太子建聘妻于秦,至楚而自娶之昭公十九年,第二年太子建奔宋。被夺妻者通常还是有所反应的,但原谅我不够细心,没有发现急子的反抗,只看到了软弱与愚忠。

  《左传》与《史记》均未记这位爹,卫宣公的出生年,亦未记急子的出生年,但卫宣公十八年即有太子与寿争死,卫宣公十九年后便已经是惠公元年。且从《左传》闵公二年记“初,惠公之即位也少”来看。卫宣公娶宣姜时应该符合《史记·卫康叔世家》中的推断,此时卫宣公应该只有三十几岁。好歹不算又老又丑。

  气人的地方来了,《左传》闵公二年记:“齐人使昭伯烝于宣姜,不可,强之。强娶给爹后还要强娶给弟弟。昭伯是卫宣公的庶子,急子之弟。卫宣公死后,齐人强迫昭伯娶了宣姜。或许是因为政治吧,时间太久已经看不懂了,宣姜被卫宣公强娶时,她的娘家,齐人没有说话;卫宣公死了,再嫁之事齐人要显示他们的大国威望了,强之。

  许穆夫人,就是这段丑闻的延生品。

  后来许穆夫人嫁人了。(嫁人时当为卫惠公,据说当时许穆夫人想嫁与齐国,惠公不听,嫁之与许。她的“哥哥”(这段卫国关系特别乱,按许穆夫人父亲这边算应该可以叫哥哥),继位了,是为卫懿公。《史记》、《左传》,乃至《东周列国志》对她的这位哥哥都有记载,不过记载的不是功绩仁德,而是好鹤成瘾,以鹤亡国的故事。要说这位卫懿公癖好比较独特,有人喜欢钱,有人喜欢花,这些都太俗了。和他不能比,他喜欢动物,喜欢鸟,而且单单喜欢鸟中君子“鹤”。他封“鹤”为将军,外出游玩,必带鹤,载于车前。他给“鹤”以品位俸禄:“上等者食大夫禄,较次者士禄。”他向百姓征收“鹤捐”,“厚敛于民,以充鹤粮,民有饥冻,全不抚恤。”由鹤乃人,凡献鹤者均给以重赏,于是,“戈人百方罗致,都来进献。自苑圃宫廷,处处养鹤,何止数百。”在卫懿公的治理下,卫国国力成功的“一泄千里”。公元前660年,北方狄族入侵卫国。卫懿公发兵抵抗,大臣说:“君好鹤,鹤可令击狄”。卫懿公向国人“受甲”,国人说:“使鹤,鹤实有禄位,余焉能战!”于是,狄兵如入无人之境,卫懿公死于乱军之中,都城被洗劫一空。卫国难民渡过黄河,逃到南岸的漕邑,立懿公之子为卫戴公。当然这是后话。

  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长大的卫姬,神奇的长成了一个诗人。或许是继承了同嫁与卫的姑姥庄姜的才情。被迫远嫁的许穆夫人,用她卓尔不群的思想和诗章,成就了在我国古典文学史上的“杰出爱国女诗人”的地位。于是,小屈在被庄姜挤下“第一个诗人”位置后,“第一个爱国诗人”的位置也不保了。

  公元前659年,在卫懿公折腾的被狄灭卫后一年的春天。许穆夫人赋《载驰》,见文如见人,让我们来看看这首诗。

  载驰载驱,归唁卫侯。驱马悠悠,言至于漕。

  大夫跋涉,我心则忧。既不我嘉,不能旋反。

  视尔不臧,我思不远。既不我嘉,不能旋济?

  视尔不臧,我思不閟。陟彼阿丘,言采其蝱。

  女子善怀,亦各有行。许人尤之,众稚且狂。

  我行其野,芃芃其麦。控于大邦,谁因谁极?

  大夫君子,无我有尤。百尔所思,不如我所之。

  朱熹认为,此诗是许穆夫人动身往漕,途中遇许国大夫的劝阻,被迫返许而作。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与今之一些学者则认为此诗当为许穆夫人到达漕邑后所作。比起夫人是否到了漕地,更应该了解的是她为何执意要“归唁卫侯”;她的行为又为何会致使“许人尤之”她日后在许国的生活情形又会是怎样的呢?

  当卫国为狄人所破时,玩物丧志的卫懿公竟然表现出了一些国君的气节,能够“不去其旗”。国都破、卫国的使者当然要快马加鞭地赴告各个相关国家求援。此时最先有所反应的便是有姻亲关系的宋国,许穆夫人的姐姐便是宋桓公的夫人,于是便有“及败,宋桓公逆诸河,宵济”的及时救援,并立卫戴公于曹漕。宋是卫的邻国,但我们的许穆夫人呢?她被嫁到了遥远的许国,当卫国灭亡的消息越过郑国、以人力或畜力传到许国时,我们可以想象许穆公与他来自卫国的夫人发生了怎样的争执。时刻心怀卫国的许穆夫人面对国破家亡的惨景难免心潮澎湃,她必然会请求许穆公在第一时间出兵救卫,但胆小怕事畏惧狄人的许穆公以国力不济、路途遥为由拒绝了她。因此伤心欲绝、气愤不已的许穆夫人才毅然决然地在诗中表示“载驰载驱,归唁卫侯”,她是要回去亲自看一眼残破的家园

  以当时的习俗父母已不在堂时,出嫁的女儿就再没有归宁的机会。许穆夫人就是这样一个已嫁之女。这就意味着,在礼法身份上,她将永远不必也无法再回到卫国。但在国破家亡之际,一个“礼”字怎能阻挡卫姬心中的“情”。她对母国有着异乎寻常的情结,这份情结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就算不在家乡,心永远是卫国心。

  “许穆夫人赋《载驰》”之后终于有了齐桓公救卫,齐国的举动固然有唇亡齿寒之忧,有姻亲相顾之情,有一展霸主风采之欲,但我相信也实实在在地有为《载驰》动容之心。卫国的忧患暂时解决了,可是卫姬呢?

  许穆夫人返许之后会怎样?作为已经嫁出的女儿,卫国没有她的容身之地,她的人生归宿只能在许国。而她在救卫之事上与许穆公所发生的矛盾恐怕不是很好解决的。那是一夫多妻的社会,“夫人”给她的只是看似尊贵的地位,却从不意味着她会因此得到丈夫的宠爱。许穆夫人的才情与胆识许穆公这样胆怯的男人可否能懂?可否配得上?她浓厚的爱国意识、大胆的反抗精神;她的思想深处的自主、独立、平等的女性意识;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把自己当作国家主人的觉醒;及柔中带刚的个性,超出众人的智慧及俯视一切的自信都不是那个时代女子所需要的。你只负责貌美如花就好了。许穆夫人,或许怀抱着复兴卫国的梦想孤独的在宫中死去。

  可惜,在那个年代,卿不能生为男子。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