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一念成魔,一念成佛

  王孝杰一身崭新官服,满面春风的来到皇城司。</p>

  他就是李丽质眼中的那个“烂好人”。</p>

  由于曾在长安县下当过差,对不良人有着一定的了解,所以被李丽质征召,成为皇城司的知事。</p>

  王孝杰怎么也没想到救他的那位少女竟然就是当朝长乐公主!</p>

  人的际遇,当真是难以预料。</p>

  仰头看了看那三个漆金大字-皇城司,他整整衣衫,大步走了进去。</p>

  “公主!”</p>

  王孝杰以为自己来得算早的了,没想到长乐公主还要早他一步。</p>

  他赶紧上前施礼。</p>

  “不必多礼。”李丽质点点头,用一只手揉着额头,认真的在看一些文卷。</p>

  “看看这个程二愣子,借着皇城司的职权,以妨碍公务的罪名把郑家的几个公子哥都抓回来了……”</p>

  说到这里李丽质叹了口气,心好累的说。</p>

  王孝杰顿时整个人都不好了。</p>

  “理应查明是否真有妨碍公务的嫌疑。”他只能这么建议。</p>

  郑家是五姓七宗之一,不好惹。</p>

  但要是真惹上了,那也不能一味的退让。</p>

  “不必。”</p>

  李丽质淡淡说道:“我安排人将那几个公子哥给程将军送去了,由他处置。”</p>

  王孝杰暗中一挑大拇指。</p>

  这招相当高明啊!</p>

  而李丽质内心却很无奈。</p>

  还没长大,自己就成了曾经讨厌的那种人。</p>

  但是,管理一个由公卿子弟组成的官署,的确没那么简单。</p>

  “不良人那边进展如何?”李丽质问。</p>

  王孝杰正色道:“目前接触到的都是不良人的外围成员,核心成员暂时还毫无头绪。”</p>

  由于皇城司没有收押犯人的监牢,只能暂时借用大理寺的。</p>

  所以这几天王孝杰都在大理寺的监牢审问犯人。</p>

  但结果一无所获。</p>

  李丽质微微蹙眉。</p>

  剿灭不良人是打响皇城司声威的第一步。</p>

  如果这一步迟迟无法达成,那在父皇眼里,皇城司就真的只是一场闹剧了。</p>

  “难道就真的拿这些不良人没有办法了吗?”李丽质说得很不甘心。</p>

  王孝杰略一沉吟,进言道:“属下认为,将这些小混子收押在大理寺监牢,很难得到实质上的收获。</p>

  不如分批将他们放还,然后留意他们的行动轨迹,说不定会有意外收获。”</p>

  李丽质听得微微点头。</p>

  的确,平时这些小混子都是三五成群的散落在长安城各个区域,一旦他们的行动轨迹有了交集,这些有交集的地方就值得探查一番了。</p>

  想到这里,李丽质多看了一眼王孝杰。</p>

  没想到随意招揽的一个路人,竟然也有不俗的能力。</p>

  “那就照你的办法去做。”她当即拍板。</p>

  “……”</p>

  进言被肯定,但王孝杰没有丝毫高兴的神色,反而有些为难。</p>

  “怎么?有困难?”李丽质问道。</p>

  王孝杰有些难以启齿:“属下势单力孤,实难完成。”</p>

  李丽质顿时明白过来。</p>

  皇城司几乎都是公卿子弟组成,王孝杰的确一个都指使不动,唯一能使唤的也只有他自己而已了。</p>

  李丽质打起精神道:“这事我来安排吧。”</p>

  ……</p>

  玉门关外。</p>

  “和尚,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后面的路只能靠你自己了。”</p>

  罗太岁眺望着被黄沙弥漫的前路,内心充满了对玄奘的敬佩之情。</p>

  撇开信仰不说,单是在各种极端恶劣的环境中孤身行走十万八千里,没有异常坚定的意志是不可能做到的。</p>

  “多谢!尊驾请回。”</p>

  玄奘深深一揖。</p>

  抬头的时候,俊秀的脸上多了一种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神情。</p>

  “不急,临行前还有几句话要赠与和尚。”</p>

  罗太岁轻轻拍去他肩上的黄沙。</p>

  “还请尊驾示下!”玄奘微微颔首。</p>

  他脑海里浮现出两人离开甘州时,甘州刺史带领百官夹道相送的情景。</p>

  这可不是一个剡国公的影响力所能做到的。</p>

  要么他身负大唐皇帝陛下的密旨,百官莫敢不从。</p>

  要么就是依靠自身独特的品质和智慧,折服了甘州那些官员。</p>

  玄奘更偏向于后者。</p>

  因为从长安相遇,到一路走来,罗太岁各种新奇的思想层出不穷,各种神奇的物件信手拈来,玄奘早已心悦诚服。</p>

  </p>

  这时罗太岁笑着问道:“还记得初次见面时的那个故事吗?”</p>

  “小僧记得。”玄奘回道。</p>

  “那还记得和尚当时是怎么回答我的?”罗太岁又问。</p>

  “尊驾当时问,那两个故事小僧愿意相信哪一个,小僧回答,更愿意相信那个《西游记》中的故事。”玄奘道。</p>

  “那现在呢?”罗太岁再问。</p>

  玄奘沉默了。</p>

  “和尚,此行凶险万分。记住我一句话,当你无欲无求之时,就是你往生极乐,与佛祖相见之期。”</p>

  就要分别,罗太岁顺口给他打了个机锋。</p>

  玄奘身躯一震。</p>

  “尊驾……”</p>

  他下意识要问,但自觉问出来就着了相,于是欲言又止。</p>

  往生极乐,与佛祖相见,是每个信徒理佛的最终心愿。</p>

  但是,西行求法本身就是一种执念,又怎么做到无欲无求?</p>

  无欲无求,西行求法还能成功吗?</p>

  纠结……混乱……犹豫……</p>

  玄奘感觉自己从一种飘渺的云端,深深坠入尘埃。</p>

  突然,一种深层次的颤栗从他内心浮现出来。</p>

  他倏地抬头望向罗太岁。</p>

  对方虽然神色如常,平静无波,但却让他感到心悸。</p>

  仿佛从炼狱中爬出来的恶鬼,披上最和善的人皮站在自己面前一样。</p>

  他在蛊惑我?</p>

  随着这个念头从心里升上来,玄奘上一刻对罗太岁的无限尊崇,一时间尽数化为深深的惊疑。</p>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p>

  罗太岁哪知道自己随口一句话会让玄奘对自己的印象发生一百八十度的大反转?</p>

  而且这时候他也无暇多想。</p>

  因为……</p>

  “叮!恭喜宿主完成‘西天取经’任务,奖励菩提木十二根……”</p>

  这时从玄奘的视角,隐约看到罗太岁的身后突然浮现出一片碧绿的菩提林。</p>

  那副生机盎然的景象,让他一阵恍惚。</p>

  法……法相!</p>

  玄奘震惊得无以复加,但瞬间又醒悟过来。</p>

  结合罗太岁最后那段话,他脑海中顿时浮现十个大字……</p>

  手执杀人器,心怀慈悲业!</p>

  玄奘一振禅杖,将其插入沙中,然后双手合十,再次一揖到地。</p>

  “弟子,受教!”</p>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