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8 粮食之议

  1660年9月15日

  大明西北的粮食危机,因为朝廷一直调不出粮食出来赈济,而发生了灾民饿死现象,大批量的难民像南开进,据估算整个西北因为干旱受灾的百姓达到260万人,因为饿死,渴死的人已经达到一万,这还只是下面官员因为怕饿死的灾民数量太大,自己的乌纱帽不保而谎报的数字,其真实数字远远的超过了一万。

  朝堂上,改革派、保守派还是依旧互相攻伐,互相指责对方,保守派指责钱谦益赈灾不力,导致百姓饿死,大批量灾民逃荒,要求崇祯帝罢免其首辅一职,崇祯帝心里明白,这要真是罢免了老钱让你们上那就更完蛋了,眼下也就只有老钱能通过华美国的关系,弄到粮食来,你们保守派向来以反华美著称,能从人家那弄到粮食来才怪,所现在要靠的还只能是老钱。

  “钱爱卿,对于此次因为干旱而引起的粮荒你有何看法”。

  “皇上,微臣早在任首辅第三年就提出,西北之地,少雨干旱,因发动民众依地势自发的修建蓄水水库,方可在大干旱来临之时有可用之水,还有就是开通多条人工运河,饮黄河之水,不过这耗资巨,而且修期之长,为今之计也只能再次向华美国购买大量粮食,或是鼓励受灾百姓像华美,琉球,大郑等地移民,此策还需和这三国商议,方能实施”。

  “皇上不可啊,保守派的领头人史可法悲声说道:百姓乃国之根本,如大量的留失百姓到他国,会动摇国本的啊,且琉球国是河东张士诚的后裔,从数年前建国至今,已经民富兵强,在加之迁往该地的大多是洪武赶散之后裔,对朝廷多有怨言,这些年琉球已经成为东海四霸之一,更有东南小国向其称臣进攻,若是他在获得更多的青壮百姓,岂不是如虎添翼,招之入伍训练成兵,到时联合华美这前宋后裔之国,共复内陆,大明就危已了”。

  “皇上,史大人这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享那琉球之国不过是华美之附庸,国土不过万里,百姓不过四十万,兵甲不过五万,就算它在招青壮入伍,也不会过十万,大明有十万可战的新军,百万旧军难道还怕抵挡不住吗?而且华美国总统亲自声明过,华美永世不光复内陆,难道还会有假,这20年来就是最好的证明”。

  “臣复议,史可法道:坊间传闻钱大人祖上与那琉球国常坤祖上交好,难免其不会为了他徇私枉法,故意帮助其招民”。

  “你这是子虚乌有,钱谦益气道:皇上,臣对皇上,对大明社稷天地可鉴,坊间传闻怎可拿到朝堂之上来议”。

  “钱大人、史大人都是朕的左膀右臂,朕深知你们对大明之心,两位爱卿所说的都有道理,但眼下最关键的是解决灾民之事,不知史大人有何看法”。

  “皇上,臣以为,可先将南方几省储粮,先运往西北,以解灾民之用,等从华美所购粮食在补入粮仓”。“不可啊,钱谦益反对道:南方粮仓所储备的粮食有限,只够维持南方数省民众之用,一旦大面积调往西北,南方也将陷入粮荒之中,再加之没有和华美谈妥购粮之事,万一购不到粮,南方、西北都将陷入无粮之中,到时恐怕会有民变啊”。

  那依钱大人之见该如何呢?等华美的粮食运到了,百姓也都饿死了,还要粮食有何用,史可法继续攻击着。

  钱谦益也甚是为难,只好答道:“南方共十个粮仓,皇上,依臣之见可先将四个粮仓的粮食运往西北,同时派出特使与华美国驻明大使商议购粮移民之事,臣看不妨就派从小学习华美礼仪的永王殿下前往,也能让华美看出我们大明对此次购粮的重视程度”。

  “依了,各位爱卿可有议意,崇祯帝问道:无议就退朝吧”。

  一场关于大明西北粮食之议,在朝堂之上让两大派争论不休,而此时的永王朱慈照不知道的是自己被任命为与华美大使商议够粮的大使。正陪着于素秋在于家花园中散步,虽然知道于素秋并不喜欢自己,但其心对于素秋的爱却是仍然不变的。

  这几日甚至亲自下厨,做华美大餐给其开胃,把从北平新跟来的小太监都惊呆了,私下里不解的问道:王爷,您既然这么喜欢于姑娘,让皇上下一道圣旨赐婚不就可以了吗?还怕于姑娘抗旨不嫁。

  “小德子啊,这你就不懂了,在华美讲究的是自由恋爱,就好比咱们大明百姓常说的强扭的瓜不甜,就算素秋嫁给了我,可她心里没我又有何意,我相信只要素秋一天没有嫁与那余大朗,总有一天素秋能被我的真诚所感动”。

  圣旨到,小德子气喘喘息息的跑到花园中像正在陪着于素秋有说有笑的朱慈照说道:王爷快去接旨吧。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今陕西逢旱,颗粒无收,粮价一日数易,百姓惶惶,朕深悯之,欲遣大臣购粮于外邦,以济国用。永王照,素有贤名,更晓夷事,国咸称颂,兹特赐尔便宜行事之权,总督交夷购粮事。尔当恪守职司,不负朕望。钦哉。

  接过圣旨,朱慈照有点依依不舍的看着于素秋,“素秋妹妹,本来还想在多做几日华美大餐给你吃,看来是不行了”。

  “慈照哥哥无需伤感,正好我陪你一起去上海,也好找找大朗,于素秋道”。

  上海南京路,这条最为繁华的街道,临街的商铺一二楼开有各式华美品牌的专卖店,而一些更高的六七层建筑则为一些公司的写字楼,静安大夏就是这条街众多写字楼的其中一座,共七层,在不久前他的第七层楼被刘建国、孙晟江租下,作为澳洲开发公司在上海的办公地点,两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站在楼顶俯看怎个上海,他们很享受这种居高临下的感觉。

  建国,我听我哥哥说,大明派了永王朱慈照来谈购粮之事,你觉得我们是不是接触下,这个永王,据说他可是整个大明皇室里唯一一个从小就接受华美教育的皇族,和他接触下说不定对我们未来有帮助。

  我也有此意,说不定我们也能从这次商谈中得到好处,刘建国回道:国内对这次购粮的条件是,大明必须开放北部几处港口,和做好灾民移民政策,这次移民的人口主要迁往琉球,苏禄、大郑、兰芳等地,不过听说这次大明朝堂上对外移民保守派很有意见,一直和老钱唱反调。

  你说的好处,不会是想从这些移民中分一杯羹吧,孙晟江笑道:亏有你的,想着挖华美的墙角,我现在开始羡慕你有个搞情报的老爸了,什么事都能提前知道。

  不说这个了,刘建国道:也不知道镇辅那小子的粮食运到澳洲去没有,要是澳洲有什么事咱们俩可就成千古罪人了。

  上海特区政府办公大楼内,永王随同一干代表来正与孙尉廷等一干华美方面的代表商谈具体事宜,永王殿下,孙尉廷开口道:出口粮食给大明我们华美也是要承担风险的,今年正好赶上我国几个产粮大区休耕,所收的粮食大批减少,这时要是我国也出现粮荒或是,其他一些海外领地出现粮荒可就无法应对了。

  “孙特首这些我都知道,你说的这些只是有可能出现,是一种假设,据我说知目前为止华美国内和一些海外领地并没有出现,现阶段大明有两百多万百姓陷入了粮荒之中,我想您最近也看到上海特区内多了很多衣衫破烂的西北逃荒者吧,难道华美国就忍心看着同属一祖的同胞饿死吗?这次我来是得到了父皇的便宜行事的权的,只要你们提出的条件不是太苛刻我们答应”。

  孙尉廷沉默片刻后,最后开口道:我们也的确不是,不想卖粮食给大明,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华美地广人稀,又有众多的海外领地,如果大明能做好一些灾民移民的工作,让这些人到了我们华美的土地上,我想往后出口到大明的粮食也会更多。在有就是如果大明能开放天津、大连、北戴河等港口,另外我们华美政府还想在胶澳建立第二个特区。

  听着孙尉廷的话,大明来商谈的官员都有点这华美国是在乘人之危的感觉,这移民之事还好说,开放北方港口,很难办,这些都是在保守派控制的地区内。

  孙特首这第一个条件,做好灾民移民是有利于两国的,我能同意,这第二开放港口我可答应不了,您也知道这几处地方是保守派控制区域,要说服保守派不易,就算说服了,日后华美国在此地通商、也会受到很大的阻碍,至于胶澳特区我可以保证能建立,如果这两项都做好了不知华美能否答应出口粮食之事。

  “永王殿下的难处我也知道,如果您真能做大这两项,出口粮食之事我会尽力说服国内的国会议员”。

  双方谈到这基本就算是成功了一半,按照华美大明多年合作的规矩,只要崇祯帝在这两件事上昭告天下,华美的粮食很快就会运往大明。

  会后在孙尉廷的介绍下,刘建国、孙晟江,算是正式和永王朱慈照认识了,也算是未来的合作牵好了线。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