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 中

  四.各种不同的势力废黜太子。

  西汉的宫廷是残酷和血腥的。汉高祖的皇后吕雉为了确保刘盈的太子之位,演绎出期期艾艾、商山四皓、以戚夫人为人彘一系列惊险恐怖的典故。汉文帝的皇后窦漪房隐忍慎夫人,却也有撤席之争,其后窦太后掌控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的朝政,手段极其老辣。汉景帝时代的宫闱争斗更是暗潮涌动,棋高一着的王娡(汉武帝刘彻的母亲)结连馆陶公主阴谋迭出,废黜了栗太子刘荣,生母栗姬被幽居冷宫。

  而巫蛊之祸前的汉武帝宫廷,在史书记载中却像是一个浪漫多情的伊甸园。陈皇后的“金屋藏娇”、“千金买赋”和“长门宫怨”,卫皇后的“鬓发飘飘”,王夫人的“少翁招魂”,李夫人的“倾国倾城”和“病容覆面”,赵婕妤的“钩弋传说”都是后世津津乐道的典故。和汉武帝的宫闱有关的成语就有:金屋藏娇、倾城倾国、姗姗来迟、绝世佳人、尹邢避面。似乎都是缠之绵悱恻的爱情,可是如果说卫皇后领导的汉武帝宫闱风平浪静、其乐融融,鬼都不信!

  汉武帝只有六个皇子,卫太子刘据,齐怀王刘闳,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昌邑王刘髆,钩弋子刘弗陵。齐怀王刘闳早死,巫蛊之变当年只有五个皇子在世,其中燕王刘旦、广陵王刘胥不得宠,也没有外戚和朝廷大臣支持,所以有实力扳倒卫太子的皇子只有昌邑王刘髆、钩弋子刘弗陵二人。

  话说,汉武帝的子嗣怎么这么单薄。汉高祖享年六十一岁,有八个儿子;汉惠帝享年二十三岁,有六个儿子;汉文帝享年四十六岁,有八个儿子,即位前有四个儿子都死了,即位后只有四个儿子,其中窦漪房就生了二个儿子。汉景帝享年四十八岁,有十四个儿子;他有三个儿子很出名,一个是汉武帝,一个是长沙王刘发,一个是中山王刘靖;刘发的后裔有一个刘秀,开创了东汉,延续了西汉;刘靖的后裔有一个刘备,开创了蜀汉,延续了东汉。汉武帝享年七十岁,却只有六个儿子,和前代皇帝相比是最少的;而且汉武帝第六个儿子是在他六十三岁的时候生下的,这说明汉武帝的生育能力并不弱。可是嫔妃众多,子嗣单薄,这不得不让人怀疑宫斗剧中的“计生办”这一机构确实秘而不宣地存在。

  汉宫中最可疑的是窦漪房,她原是代王刘恒的姬妾,生下二个儿子。代王原配王后死后,窦漪房成为王后。代王入继大统成为汉文帝,窦漪房也升为皇后。蹊跷的是原配王后的四个儿子先后死去,窦漪房的儿子刘启成为嫡长子。窦漪房做了二十三年汉文帝时代的皇后,宫闱之中受宠的慎夫人、尹姬都曾是她的重要对手,慎夫人甚至闹出了“撤席之争”,可是诡异的是二位妃子都盛宠而无子。汉文帝在位二十三年,其他嫔妃仅仅产下二个皇子,其中一个皇子之母还素来不得宠。

  窦漪房执掌宫闱二十三年,只有二个皇子降生,殊为可疑。而完全在她的羽翼庇护之下的汉景帝时代,她却有十四个皇孙降生,是不是很讽刺!在精于宫斗的太后窦漪房震慑监护下,四十八年寿命的皇帝有十四个皇子才是真实可信的水平。六十一年寿命的汉高祖刘邦子嗣不多,只有八个儿子却可以理解,他戎马一生,临死之前尚在平定九江王英布的叛乱,不可能有太多闲暇时间生儿育女。

  反正真不知道窦漪房是天生福星高照,运气好到别人烧高香都生不出皇子;还是心狠手辣,伎俩高到天诛地灭别人的儿子。慎夫人盛宠之时,皇后窦漪房做了一件事情,后来被她的儿媳之一王娡效仿。当时不知道是谁主动提出建议,反正窦漪房和薄太后结亲,太子刘启娶了薄氏女子为太子妃,薄太后是为了延续日薄西山的薄氏戚族,窦漪房是籍借薄太后的力量保住皇后和太子之位。窦漪房和王娡这婆媳俩都成功了,一个保住了皇后太子,一个争得了皇后太子,政治联姻牺牲品的结局也是一样的,薄皇后和陈皇后都在太子继位之后失宠被废黜。

  因为窦漪房是汉文帝皇后,汉景帝太后,汉武帝太皇太后,所以史书中不可能有微词对窦漪房不利。慎夫人闹出的“撤席之争”,也没有见到窦漪房有只言片语。唯一一次直接见到窦漪房的霹雳手段是在汉景帝时期,因为政见不同,窦漪房命人把儒生辕固生丢到野猪栏里去,让赤手空拳的儒生和凶猛的野猪搏斗。杀人不用刀,或许也正是宫闱争斗的不传之秘。

  不管宫廷“计生办”是否存在,汉宫之中肯定不会像史书记载那样风平浪静。巫蛊之变前,有能力挑战太子之位的皇子仅剩下昌邑王刘髆、钩弋子刘弗陵二人,他们也具有不容小觑的实力,钩弋子刘弗陵和昌邑王刘髆之子刘贺在巫蛊之变过后,相继做过皇帝。

  昌邑王刘髆的生母是李夫人,舅舅是贰师将军李广利,李广利和丞相刘屈氂还是儿女亲家,所以昌邑王刘髆的后援李氏戚族是继卫氏戚族之后的第二大戚族。李氏戚族是否是主导巫蛊之变扳倒卫太子的核心呢?这个可能性不大,从有限的史料来看,昌邑王刘髆所在的李氏戚族,最多只能扮演推波助澜的配角,而没有才能和实力来担纲核心主角。

  李氏戚族是以倾国倾城的李夫人发迹,但是李夫人红颜薄命,早早去世;太初年间(前104年—前101年)李广利的兄弟李延年、李季因秽乱宫闱被灭族,巫蛊之变开始的公元前92年,李氏戚族仅仅只有李广利一人。而且李广利资质平庸,难堪大任,由他率军指挥的大宛战争和匈奴战争都是伤亡惨重,他也是汉武帝的外戚中唯一一个没有被授予大司马的将军。整个巫蛊之变的前期(公元前92年11月-公元前91年8月),史料中根本未见到李广利任何活动记录。如果说官方史书是为尊者讳,那么秽乱宫闱的李氏戚族,战败投降匈奴的李广利,做了二十七天皇帝便被废掉的昌邑王刘贺,这样一个名誉扫地的昌邑王和李氏戚族,还有什么尊严和颜面可以隐讳的。抛开史家隐笔不写的可能性,那么可以说,李广利在巫蛊之祸中完全没有任何引人注目的言行。

  李广利的军事才能很平庸,政治智商也很低能,政治智商低级可以从巫蛊之祸过后不久的二件事可以看出来。第一件事,公元前90年3月,李广利率领七万汉军北征匈奴,临行前,他和儿女亲家丞相刘屈氂约定立外甥昌邑王刘髆为太子。不管是公开还是私下的约定,这种人臣妄定储君的言行,向来是皇帝的大忌,只能说李广利的政治智商非常之低能。更倒霉的是,这一番话被一个宦官向汉武帝打了小报告,汉武帝当时就勃然大怒,今日的储君未来的皇帝都是你说了算,置皇帝至高无上的尊严于何地?!马上以祝祷皇帝早死、拥立昌邑王的大逆不道之罪杀了丞相刘屈氂。第二件事,刘屈氂被杀,李广利的妻子下狱,尚在前线和匈奴作战的李广利听闻家中噩耗,居然还在幻想打个大胜仗来赎罪;姑且不论他平庸的军事能力能否打赢,即便是打赢了,回国之后的李广利也不可能有活路。连军功显赫的卫氏戚族都一夕覆灭,打了那么多败仗的李广利怎么可能免于一死。

  李氏戚族的另一个重要人物是丞相刘屈氂,在整个巫蛊之祸期间,他只做了三件重要的事。一是继任丞相,接替因巫蛊之罪被杀的卫氏戚族丞相公孙贺;二是卫太子起兵自卫,刘屈氂仓皇出逃,连官印和绶带都来不及携带,被汉武帝大加叱责;三是汉武帝命刘屈氂领兵平定卫太子之乱。他是剿灭卫太子军队的重要人物,之前的江充是翦除卫太子羽翼的关键人物;但是刘屈氂和江充一样,都不是扳倒太子的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

  巫蛊之祸从公元前92年11月开端,卫氏戚族的首领-丞相公孙贺下狱,前91年春1月公孙贺被杀,此时刘屈氂才从涿郡(靠近今天的北京地区)太守被任命为左丞相,接替公孙贺的丞相位置。不太清楚巫蛊之祸开始的前92年11月,刘屈氂是否身在长安,但是以一个距离长安三千多里(今天北京到西安的公路里程是1144公里)之外的太守身份,策划铲除长安城中声威显赫的卫氏戚族和卫太子(包括皇后、太子、公主、丞相、大将、诸侯),并且和一个军事政治能力低下的李广利联手,怎么想都不太可能。

  前91年7月卫太子起兵自卫,丞相刘屈氂张皇失措,弃丞相印绶,只身逃出长安。如果设想刘屈氂是扳倒太子的昌邑王刘髆集团的核心人物,那么在他举止失措、六神无主的情况下,扳倒卫太子的行动依然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刘屈氂真是个军政奇才加福星高照了,他手下那帮爪牙也都是一代枭雄人物。

  实际上,当汉武帝得知卫太子起兵的消息,追问丞相刘屈氂的举措,当时的刘屈氂正在封锁消息,不敢发动军队镇压太子的军队。可见,当时的刘屈氂仍然处于思维混乱之中,因为皇帝的军队和太子的军队发生冲突,这是父子之间的战争,他作为一个臣子和外人,是很难在一时之间明确做出抉择。但如果他是一个蓄谋已久扳倒太子的集团首脑,这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完全可以举起忠君的大旗,宣布太子谋反,导引皇帝的军队剿杀太子。刘屈氂在史书里的迷茫、慌张,反而证明了他不是一个扳倒太子的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

  得到汉武帝授权的丞相刘屈氂率军和太子军在长安激战了五日,最终击败了太子。刘屈氂是剿灭太子的关键人物,也是史书上巫蛊之祸中的一个重要人物,很可惜,他不是赢家。卫太子出逃之后,有一个细节也证明了刘屈氂不是扳倒太子的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卫太子从长安城出逃之时,丞相司直田仁怜悯太子,纵放太子出城逃走,刘屈氂本来依照律法要杀田仁,可是在御史大夫暴胜之的劝说下释放了田仁。当时卫太子仍然在逃,可是刘屈氂听了一席劝说便放过了包庇卫太子的人,由此可见刘屈氂并不是存心置卫太子于死地的人。

  刘屈氂原是远离长安三千多里的涿郡太守,从他到长安任职丞相的时间来看,他与李广利结亲的时间大约在巫蛊之祸期间(公元前91年1月-公元前90年2月)。这个结亲是否是政治结盟,目前还不好揣测。当他归入昌邑王刘髆集团的时候,以及在巫蛊事变中,他和李广利并没有倾向性很强的主观言行,都是被动地听命于汉武帝,也没有表现出置卫太子于死地的深谋远虑。

  公元前90年3月,李广利出征前和刘屈氂约立昌邑王刘髆为太子,说明当时的太子之位仍未确定,李广利希望丞相尽力说服汉武帝明确下来。如果昌邑王刘髆是太子的首选之人,李广利也不会多此一举,当然他政治智商太低,仍然不明白当时的形势,那也没办法。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时卫太子死后的太子之位,除了昌邑王刘髆,还有一个有力的竞争者。

  这就是钩弋子刘弗陵,汉武帝六十三岁的时候生下的幼子。他的母亲和汉武帝其他的宠妃一样,颇具传奇色彩。据说钩弋夫人出生之时拳头就不能展开,地方官吏将她进献给出巡的皇帝,汉武帝初次相见便掰开了钩弋夫人的手心,据说手心中还有一块玉钩,所以号称钩弋夫人。她的父亲曾是一名宦官,这个线索也许很重要。

  前94年,钩弋夫人产下刘弗陵。据说刘弗陵和上古的尧帝一样都是怀胎十四月而生,于是汉武帝称其所生之门为尧母门。这个线索更重要,君主专制时代,帝王的一言一行足以让察言观色的小人揣测半天。尧帝是上古贤主,汉武帝将刘弗陵比作尧帝,足以让奸猾之人蠢蠢欲动。而且,老人一般疼爱幼子,这是人之常情;汉高祖刘邦为了幼子刘如意三番五次地想废黜太子刘盈,皇后吕雉费尽千方百计,最终才保住太子之位不失。

  很难猜测当时的汉武帝,是否有过废黜卫太子的想法。如果汉武帝还有二十年的寿命,他很可能有这一举动,但是已经六十多岁的汉武帝,孜孜以求的长生不老仙药越来越渺茫,他的寿命已是风烛残年,他很清楚一个年幼无知的皇帝肯定会带来江山社稷的动荡。外部的匈奴威胁仍未解除,他新征服的南越、东越、西南夷、朝鲜、河套、河西等地还未平靖;吕后之乱中的关东诸王起兵,汉景帝时代的七国之乱,汉武帝时代的刘氏诸侯王一直蠢蠢欲动从未安分守己。幼主继位,主少国疑,大权旁落,内外交困,秦二世之祸必不可免。所以,即使汉武帝再疼爱幼子,理智地看待江山社稷的风险,他也不可能在垂暮之年更换一个幼弱无力的太子。

  汉武帝没有这个想法,不代表其他人没有取而代之的想法。全面分析并排除了其他有实力的皇子和所代表的宫廷势力,扳倒太子的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已经呼之欲出,她应该就是汉武帝最后一个宠妃钩弋夫人。

  史书对钩弋夫人的记载多是传奇故事,巫蛊之祸中她扮演的角色只字不提。整个巫蛊之变期间,她是除了皇后卫子夫之外,汉武帝后妃中唯一一个有皇子的在世嫔妃。有实力问鼎太子之位的昌邑王刘髆的母亲李夫人早已去世,但李氏戚族的李广利和刘屈氂在巫蛊之变的中后期有一系列的言行,一度是引起史家关注的重要人物。尚在人世的钩弋子刘弗陵的母亲钩弋夫人,反而在巫蛊之变期间没有留下任何言行,反常得令人发指。

  历史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尤其在专制时代,官修正史都是帝王指导下修撰,出于各种各样的政治目的,很多事件和言行被选择性地回避和遗忘了。巫蛊之变期间,钩弋夫人或许默默无闻,或许作壁上观,或许被人运作拥戴,或许运筹帷幄,这些在史书上都看不到了。她是一个极其重要的汉武帝嫔妃,因为她可以说是巫蛊之变的最终胜利者,因为她是汉昭帝刘弗陵的母亲,可是史书反常地缄默不言。只有二种极端的情况,才会导致史书缺失记载;一种情况是极端地默默无闻,缄默得让史家都无话可说;一种情况是极端地罪大恶极,残酷得让史家都不敢冒着杀身之祸付诸于文字。理论上来说,二种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汉武帝临死之前,处死了钩弋夫人。有史家解读为汉武帝是杀母立子,如何解读汉武帝杀钩弋夫人的原因,不是本篇所要探讨的内容。现在解读巫蛊之变期间,钩弋夫人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从最终结果来看,她是巫蛊之祸的赢家,她四岁的儿子击败了强大的卫太子和诸多皇兄,最后成功地登上皇帝宝座。

  扳倒卫太子的政治集团之所以在历史上解读不一,众说纷纭,在于掺杂其中的人太过复杂。铲除卫氏戚族和李氏戚族的人员中有:狱吏、酷吏、巫师、使者、宦官,但只有酷吏、巫师、宦官三类人在史书中留下了名字。酷吏只有江充、章赣二人,巫师只有檀何一人,宦官却有苏文、常融、王弼、郭穰四人。即使按照现代统计学概率来看,这个比例也足以证明宦官团在巫蛊事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史书记载的四名宦官中,就有三名宦官在不顾死活地诋毁太子。即使在宦官常融诬告太子被汉武帝觉察,汉武帝诛杀了宦官常融,却依然抵挡不住其他宦官前赴后继地诬陷太子。前面提到过,这些宦官不是复仇和泄愤之类的孤胆英雄,而是为了集团的利益而奋勇扳倒太子。略微了解古代宫廷史的人,都知道宫廷的斗争不比朝廷中的斗争来得轻松,反而没有了儒家和士大夫的品行气节之后,宫廷斗争愈加残酷和血腥。

  昌邑王刘髆的生母李夫人早已死去,昌邑王刘髆也已出居藩国,在长安城只有李广利和刘屈氂有可能为他争取太子之位。而宫廷之内,为数不少、目标明确的宦官团断然不会为了几千里之外的昌邑王同仇敌忾。李广利能够进入宫廷的机会也不多,能与他勾结的宦官更是数量稀少;而且,他低能的政治智商,我更愿意相信他只会是一名被利用者。要知道,诡谲多变的皇宫之内,那些善于察言观色、见风使舵的宦官,完全没有必要为了一个愚蠢的贰师将军白白牺牲性命。

  巫蛊之祸前后,钩弋子刘弗陵是唯一一名生活在皇宫之内的皇子。汉武帝的疼爱之情溢于言表,尧帝之誉辞现于众人,苏文等宦官必定以为奇货可居。从政治投机理论来说,归附一个根深蒂固的太子只是锦上添花,卫氏戚族完全没必要把宦官放在眼里;而拥立一个毫无根基的太子却是雪中送炭,就如同吕不韦投资秦王孙换来拜相封侯。而且前面也提到过,钩弋夫人的父亲曾因罪入宫做宦官,且不说宫中是否还有故交旧友,宦官的女儿和宦官必然会有一丝天然的心理认同。所以常融诬告太子被杀后,苏文、王弼依然不顾死活地诋毁太子,竭力扩大巫蛊之祸的事态蔓延。

  江充是这个集团在外朝冲锋陷阵的大将,苏文是这个集团在内朝煽风点火的大将。这个扳倒卫太子的政治集团的首领便是钩弋夫人,旗号便是钩弋子刘弗陵。史书上看不到钩弋夫人在巫蛊之祸中的言行,但从势力分布来看,她已经确定无疑是这个集团的首领。只是她在这个集团中扮演了多大份量的角色,却不好揣测。一部著名的宫斗电视剧揭示出一个道理:不论多么玛丽苏的女人,入宫之后都只能不停的争斗,一切只是为了生存下来。看着汉武帝屈指可数的儿子,就能知道钩弋夫人产下刘弗陵是多么艰难。钩弋夫人或许是无辜的,巫蛊事变中又或许完全置身事外,但并不影响宦官们奉她为精神领袖,视她的钩弋子为奋斗目标。只要幼子刘弗陵能够继承大统,那些含辛茹苦、舍生忘死的宦官们才有出头之日,他们已经没有退路了。

  不管钩弋夫人是否实际参与了铲除卫皇后和卫太子的卫氏戚族,过程已经不重要了,她的生命似乎都不重要了,她已经赢得了这场史上最大规模宫廷斗争的胜利,她的儿子成为了汉昭帝。巫蛊之变过后,汉武帝临死之前,处死了钩弋夫人,立刘弗陵为太子。

  公元前87年,钩弋夫人的儿子刘弗陵继位,是为汉昭帝。

  公元前74年,昌邑王刘髆的儿子刘贺继位,在位27天,被霍光废黜。

  公元前74年,卫太子刘据的孙子刘病已继位,是为汉宣帝。

  至此,巫蛊之祸中魅影重重的三方势力的后裔都先后登上了皇帝的宝座,只是最终的赢家却是冤死的皇后卫子夫和卫太子刘据。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