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蛊之祸 上

  巫蛊之祸是古代宫廷最着名的一个大事件,也是一件众说纷纭的千古之谜。关于这一事件的前因后果、蛛丝马迹、猜测和分析,如果写成一部历史专着都是煌煌数十万言。这部小说《西域春秋》开始的时代背景是汉武帝末期,也是前91年巫蛊之祸发生不久后的故事;在整部小说中,巫蛊之祸的影响遍及一半的篇幅。

  不同于历史上其他朝代的公子亲王争立已有史家定论,哪怕康熙时代的复杂激烈的九王夺嫡都记载翔实,诸王派系一目了然。汉武帝时代的巫蛊之祸一直云山雾罩,让时人和后人看不分明。

  巫蛊之祸,也称作巫蛊之狱,是西汉征和二年(前91年)汉武帝66岁时发生的一场政治动乱。事情起因是汉武帝长子太子刘据因被酷吏江充、宦官苏文等人诬陷以巫蛊诅咒父亲汉武帝,被迫发兵起事诛杀江充,导致汉武帝以为儿子企图谋反而派兵镇压。两方对战导致长安城中死伤过万,最后太子兵败逃亡,在被追剿无路可逃之际自缢而死。巫蛊之祸从发端到结尾实际前后牵连有四十多万人,大量政治军事人才被诛杀殆尽。如此以屠戮骨肉姻亲为主要对象的宫廷事件,其时间之长、影响之大在古代历史上是极其罕见的。

  首先是巫蛊之祸的政治定性,历经漫长的二千多年,时至今日仍然各种观点各异,主要有:一.汉武帝昏聩狂乱之举,二.汉武帝铲除外戚之策,三.江充为自保而陷害太子,四.各种不同的势力废黜太子。

  一.汉武帝昏聩狂乱之举。分析之后,此说并不成立。

  专制皇帝年老昏聩而癫狂滥杀,历史上并不罕见;南北朝时代很多暴君,尚且年少却已狂乱,滥杀宗室和大臣。但是汉武帝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暴君,他是一位雄才大略的帝王,秦皇汉武是后世公认的赞誉,即便是公认残暴的秦始皇也没有如此大规模地屠戮骨肉姻亲。

  而且巫蛊之祸的持续时间,从公元前92年11月开端,到公元前91年8月卫太子自杀,这是事件的高之潮部分,后续一直持续到前88年汉武帝去世前一年。很难想像一个雄才大略的千古一帝,在(前92年11月-公元前91年8月)九个月的时间里一直保持疯狂状态,那不是汉武帝,那只是一个疯子。事实上在巫蛊之祸的高之潮部分,前91年7月卫太子起兵自卫,当时汉武帝命令丞相刘屈氂率军平乱,汉武帝还说道:“以牛车为橹,毋接短兵,多杀伤士众。”意思是尽量以重兵围困叛军,而不要以精锐的汉军屠戮乌合之众的叛军。汉武帝在叛乱的最高之潮之时说出这一句话,足以证明他并没有昏聩到丧失理智,没有疯狂滥杀。

  当然,在巫蛊之祸发生后的措施处置上,汉武帝也有昏聩不明的举动。但是巫蛊之祸绝不是一个疯子癫狂发动的大规模屠杀,更不是汉武帝年老昏聩狂乱之举。

  二.汉武帝铲除外戚之策。分析之后,此说也不成立。

  汉代皇帝困于外戚擅权是史家公认的事实,汉初的吕氏之乱尤其让其后的几代皇帝心生惕惕。汉武帝继位之初,也困扰于太皇太后窦氏、皇太后王氏的戚族,这二个戚族的代表人物就是窦婴和田蚡,都曾先后担任太尉和丞相。汉武帝在外戚的阴影下逐步亲政,可是他也未能免俗,重用了自己后妃的外戚:卫青、霍去病、李广利。

  有汉一代,皇帝铲除外戚都是因为外戚擅权,严重威胁皇权。但是汉武帝时代的权力架构,外戚并未构成擅权。汉武帝开创了内朝,架空了丞相领导的外朝;而汉武帝的内朝大臣中并没有出现绝对的领导人物,虽然外戚出身的大司马大将军都是内朝领袖,但是汉武帝的绝对专制,导致内朝的将军没有绝对的领导力和影响力,汉武帝时代的内朝官员实际上都是高级军事顾问和高级秘书团队。

  由于巫蛊之祸的前期(公元前92年11月-公元前91年8月),铲除的都是卫氏外戚,所以有观点认为是汉武帝在有计划有目的地铲除尾大不掉的卫氏戚族。卫氏戚族是一个军功显赫的外戚世家,一个皇后,一个太子,二个大司马,还有一门五侯。卫氏戚族是否真的对汉朝军队保持着影响力和控制力,严重威胁皇权而让皇帝动了杀机吗?

  巫蛊之祸的后期(前90年6月),李氏外戚覆灭。丞相刘屈氂被汉武帝诛杀,他是李广利的亲家;李广利当时正在率军征伐匈奴,他迅即战败投降了匈奴。因为李氏戚族覆灭是在卫氏戚族覆灭之后,所以没有人会认为巫蛊之祸是汉武帝铲除李氏戚族的举措。

  我们先分析一下臆想的卫氏军事集团,因为卫青和霍去病的军功显赫,子弟和部属封侯众多,门客故吏遍布朝廷。这个集团似乎势力庞大,实则不然。一则卫青和霍去病去世之后,卫氏戚族并无一位延续军事影响力的人物;二则封建时代严格的军队制度,也使得卫氏戚族对军队的影响力微乎其微。

  卫青、霍去病时期是卫氏外戚的全盛时代,公元前117年霍去病病逝,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没有军功维持的卫氏逐渐远离将领的位置,就连侯爵也不能保全。公元前116年,卫青长子宜春侯卫伉因罪免去侯爵,前110年霍去病之子霍嬗夭折,冠军侯绝嗣;公元前112年,卫青次子阴安侯卫不疑、卫青三子发干侯卫登,因罪免去爵位。公元前106年,因为卫青去世和汉武帝姐姐平阳公主的缘故,失去爵位的卫伉又继承了父亲卫青的长平侯,前99年卫伉又因罪免去侯爵。公元前92年巫蛊之祸发轫之时,显赫的卫氏戚族已经没有一个侯爵。卫青、霍去病去世之后的卫氏戚族在军事方面,仅见公元前102年长平侯卫伉奉命与游击将军韩说屯兵五原,此后再未见到有卫氏子弟领军。

  卫氏戚族的支系约可分为旁支戚族、门客故吏。从史书所见,卫氏旁支戚族中最有影响力的人物是丞相公孙贺,他的妻子也是卫青的姐姐卫君孺,他也是卫青军事时期的名将。前103年公孙贺被任命为丞相,在此之前他都是将领。汉武帝时代中期以后的丞相都是有名无实,仅有行政权,毫无军事权。汉武帝分立内朝之后,丞相领导的外朝沦为内朝的办事处人员,实际掌握权力的是内朝将军和侍中,将军是皇帝的高级军事顾问,侍中是皇帝的高级文职秘书。而且汉武帝时代的丞相大多死于非命,动辄被汉武帝诛杀,当初公孙贺就任丞相也是死活不愿意,哭着上任。卫氏旁支戚族的公孙贺战战兢兢地坐在丞相位置上,对军队又毫无指挥权,无论政治影响力还是军事影响力,都丝毫不足以威胁皇权。

  卫青和霍去病军功显赫,门客故吏遍布朝廷,看似是一个充满威胁的庞大势力,但在巫蛊之祸发生之前也对皇权毫无威胁。一个军事集团要形成威胁是要有领导者,但是卫氏子弟既没有爵位也没有军职,公孙贺也无足够的影响力,这个所谓的卫氏军事集团在公元前92年实际上没有领导者。

  古代的军事制度非常严密,秦始皇时代五十名士兵以上的军队调动都要勘验皇帝颁发的虎符,窦太后主政时期一度连皇帝的诏书都无法调动会稽郡的军队。卫氏戚族没有爵位也没有军职,仅凭借门客故吏的交情调动军队,简直是天方夜谭。巫蛊之祸的高之潮时刻,卫太子亲自前往北军大营,以太子身份向北军监军使者任安下令发兵;任安曾是卫青当年的门客,既是卫氏门客故吏,也得顾忌卫太子的身份。可是任安仍然不为所动,封闭营门,拒绝出兵。可见,依靠门客故吏的微弱影响力,卫氏戚族威胁皇权完全不可能。

  虽然巫蛊之祸一开始,铲除的都是卫氏戚族,但是卫氏戚族当时并没有形成一个威胁皇权的军事集团,汉军的严密军制也使没有得到皇帝授权的人根本无法染指军事指挥权。所以,巫蛊之祸是汉武帝铲除外戚之策,此说完全不成立。巫蛊之祸中,卫氏戚族和后来的李氏戚族全部铲除,只是这次事变的表象,而不是事变的实质。

  三.江充为自保而陷害太子。这是史家最流行的说法,但仔细分析之后,此说也不成立。

  见于史书的记载,也只是江充严厉执法,惩处了卫太子的家臣;卫太子为了不损及名声,曾向江充求情,希望法外开恩,可江充并不给太子留面子。史书上说,从此江充和卫太子成了仇敌,江充为了避免卫太子继位以后报复,所以先下手为强,不遗余力地陷害太子。

  如果没有后来的巫蛊之祸,单纯分析这一件小事,并未发现江充有任何需要心怀戚戚的理由。秉公执法,不畏权势,这简直就是一名刚直不阿的循吏,这是历代皇帝和史家都会褒奖颂扬的人物。

  或许有人认为江充是个小人,小人长戚戚,所以心怀不安,惧怕卫太子继位以后报复。持这样想法的人不了解当时的政治制度,江充日后被卫太子报复杀害的可能性微乎其微。江充是一名酷吏,他并不需要太大担心杀身之祸。一个原因是西汉皇帝都喜欢任用酷吏,另一个原因是西汉皇帝明目张胆地诛杀朝廷大臣的难度很大,不是想杀就杀。

  汉代的皇帝喜欢任用酷吏,因为严刻的法律即可以彰显皇权,也可以借机惩处政敌,还能借机敛财。皇帝籍借酷吏敛财一点都不新鲜,汉武帝任用酷吏的坐酎金、告缗解决了巨额的军费,坐酎金免除了大批诸侯,减轻了财政负担,告缗盘剥了大量富商,充实了国库资产。汉武帝之前的汉代皇帝和之后的汉代皇帝,都大批重用过这类酷吏,即使祖父卫太子被酷吏陷害而死,后来的汉宣帝也依然重用酷吏。

  汉代的皇帝报复杀人的正规途径很难,因为儒家思想的导入和先秦士大夫的遗风,即使是皇帝也不能滥杀无辜,何况还会留下睚眦必报的青史恶名。西汉皇帝喜欢任用酷吏的一个原因也在于此,从正规途径杀不了大臣,那就让酷吏罗织构陷罪名,不择手段除之而后快;酷吏也是执掌权力者的一条狗,主子指向哪里,狡犬就咬向哪里。史书上说,卫太子宽厚仁恕,素来不喜欢酷吏。卫太子继位后,从正规途径杀不了江充,难道要指使酷吏下手暗害,这不自相矛盾吗?

  汉武帝时代前后刚好有二个逼死太子的酷吏,一个是郅都,一个是江充。郅都逼死的是汉武帝的长兄临江王刘荣,汉景帝废黜了太子刘荣,改封为临江王。仅仅二年后,失势的废太子刘荣就因罪下狱,酷吏郅都严刻地审讯他,废太子刘荣在狱中自杀,而逼死皇子的郅都并未受到汉景帝的惩处。可见,在一个皇帝的心目中,一个酷吏比一个失宠的皇子重要。

  暂且不去探讨江充是一个心怀戚戚的小人,还是一个刚正不阿的循吏。从巫蛊之变事发前的蛛丝马迹,也能看出江充并不是巫蛊之祸的核心人物。

  公元前106年卫青病逝之后,反对卫太子的酷吏们开始构陷太子;与此同时,宫闱的宦官们也开始诋毁太子。但是汉武帝自始至终没有废黜太子的意图,并且还曾诛杀了一名污蔑太子的宦官;卫太子杀死江充之后,起兵自卫,汉武帝首先主动派出使者前去沟通,但是使者谎报太子谋反,汉武帝和卫太子依然被隔断一切联系。巫蛊之祸的肇始者江充被杀以后,巫蛊之祸的滚滚洪流依然按部就班地冲击着太子。

  如果把江充比喻成攻击卫太子的一条毒蛇,那么他被卫太子斩去蛇头之后,这条蛇仍然准确地扑腾攻击,那就说明江充并不是这条蛇唯一的头,至少不是最重要的头,攻击太子的毒蛇是一条九头蛇。

  江充只是外臣,连内朝的近侍官都算不上,后来汉武帝的托孤重臣都是内朝的近侍官。即使江充有扳倒太子之心,他的力量也是极其微弱的,外朝那几个连觐见皇帝的机会都微乎其微的酷吏齐心合力,也没有能力撼动人多势众的卫氏戚族,那可是丞相、公主、大将、诸侯、太子、皇后一系列的门阀贵胄。江充和酷吏更没有能力阻隔皇后、太子与汉武帝的联络通道,只有汉武帝的近侍才有能力截断汉武帝和卫太子、皇后之间的联系。

  此时另一支力量浮现出来,那就是苏文为首的宦官团。宦官团负责向汉武帝污蔑诋毁太子,阻绝汉武帝和卫太子、皇后的联系。如果说宫廷争斗中,宦官扳倒太子,仅仅是为了复仇和泄愤之类的匹夫行径,那么这些宦官太伟大了!几个伟大的宦官激于义愤扳倒太子,这个难度堪比荆轲刺秦王了,再小白的宫斗剧本都不会这么编。

  展开巫蛊之祸的细节,会发现这是一个有计划有组织的周密部署,实施过程中有条不紊、环环相扣、步步紧逼、主次分明。展开事件最初到高之潮的全过程:

  1.不明男子擅闯中华龙门---汉武帝下令长安戒严,巫蛊之祸开始发轫

  2.卫氏戚族公孙敬声因贪污下狱---(此事有些偶然,但是卫氏灭亡的导火索)

  3.丞相公孙贺追捕朱安世赎罪---

  4.朱安世狱中上书---揭露卫氏戚族丑闻,并和巫蛊有关

  5.卫氏戚族公孙贺因巫蛊下狱---丞相公孙贺父子、卫伉和二位公主被诛杀

  6.卫氏戚族羽翼相继翦除---大将赵破奴被诬陷巫蛊被杀、李禹被诬陷叛逃匈奴被杀

  7.汉武帝做噩梦---(宦官很可能以此向汉武帝建议扩大巫蛊处理范围,导向皇宫)

  8.江充治巫蛊之狱---胡人巫师檀何建议搜查皇宫

  9.巫师掘地搜索木偶---皇宫、皇后的宫殿、太子的宫殿都被掘地搜查

  10.太子之宫发现木偶---(所有反太子的集团最终目的达到了)

  11.太子起兵自保---杀江充、韩说,章赣、苏文逃走,丞相刘屈氂仓皇逃跑

  12.汉武帝派使者联络太子---使者不敢进入长安(皇帝的使者不可能被杀,胆怯的理由非常牵强)

  13.使者谎报太子谋反---(谎报就不是胆怯的人所能为之,而是一系列步骤中的一环)

  14.汉武帝令丞相刘屈氂平乱。

  其中几个事件转折点十分突兀,原本与卫氏戚族毫无关联,都是狱吏、江充、使者、宦官仅凭一己之力才使事态峰回路转,而他们扭转乾坤的举动都是指向卫氏戚族和太子。如果说这些突兀的事件转折点是巧合,那些狱吏、江充、使者、宦官个人举动也是巧合,不约而同地陷害卫氏戚族和太子也是巧合,那么这场造成上十万人死亡的惨剧也太诡异了吧!你以为身居宫廷四十九年的卫皇后是幼稚无知的小孩啊!

  一系列扭转乾坤的人物必定是属于一个以扳倒太子为最终目的的政治集团。但是要统合狱吏、酷吏、巫师、使者、宦官这么多人的力量,不是江充的职位和能力所能达到的。江充是巫蛊之祸的肇始者和关键人物,但不是统御这个政治集团的核心人物。江充的影响力仅限于宫外,结连酷吏、狱吏这些反对太子的力量,统领巫师行动,执行栽赃陷害。汉武帝身旁近侍的使者、宦官,阻绝汉武帝与卫太子联系,煽风点火,这不是江充所能统御和调度的。一场精密运行的政治变动,如果没有一个核心人物,统领一帮其心各异、官职低微、内外不通的酷吏和宦官,去进攻根深蒂固的卫太子集团,那简直是以卵击石、自寻死路,蜉蝣撼大树,可笑不自量。

  如果把更替太子比作一次改朝换代,那么更替太子的政治集团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人物和旗号。一支没有核心人物的武装力量只是一群流民,根本没有战斗的实力;一支没有旗号的军队只是一股流寇,根本不具备颠覆政权的资本。同样,更替太子的政治集团要有一个统御宫内宫外的狱吏、江充、使者、宦官的核心人物,也要有一个更替太子的旗号---一个新太子。这个扳倒卫太子的政治集团必然掌控着一名皇子,那么循着汉武帝的皇子中顺藤摸瓜,就可以找到巫蛊之祸的幕后主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