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史纲-大汉篇章

  一断匈奴右臂战略和张骞凿空西域

  西域是指汉代的玉门关、阳关以西地区,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西域,西出玉门关直到大秦(古罗马),包括古代中国人认知和懵懂的所有西方地区。狭义的西域,只是指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地区,即塔里木盆地所在的新疆南部地区,疆域包括敦煌以西、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的地区。狭义的西域并不包括七河流域地区(古乌孙故地)和库尔班通古特沙漠(准噶尔盆地)。

  西汉的西域通常指的是狭义的西域,也就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周围的三十六个小国。汉文帝六年(前174年),匈奴冒顿单于致书汉文帝:“以天之福,定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皆以为匈奴。”这是汉朝皇帝第一次听闻到西域的讯息,但这却不是官方正史第一次记录西域。

  西晋咸宁五年(279年)一次偶然的盗墓事件,成为古代文化史一个最重大的发现。从战国时代的魏襄王墓地中出土了大批竹简,包括《竹书纪年》、《穆天子传》、《逸周书》。由于秦始皇焚书坑儒,先秦古籍大多散佚,所以这一次出土的古籍不仅重现了先秦时代,甚至一些文字已经改变了当时以及此后中国人的历史认知。《穆天子传》和《逸周书》记载了周代时期的西域风土人情,如果说《穆天子传》荒诞不经,仅能视为传说,那么《逸周书》已经明确记载了大夏、月氏、莎车,这些从周代一直延续到西汉时代依然存在的国家。

  秦朝末年,崛起的匈奴帝国统一了北方草原。如同他的后辈狼族一样,强大的弓马铁骑驰骋西征,流着血和泪的民族大迁徙辗转开始,月氏、乌孙、塞种在匈奴的铁蹄逼迫下自相践踏。月氏一路西迁,沿途击溃了乌孙,驱逐了塞种。破败的乌孙加入了匈奴部落联盟,塞种被逐出七河流域地区(伊犁河流域,古乌孙故地)被迫南迁,并被月氏连续逼迫下不得不迁徙到印度地区。连绵不绝的游牧民族大迁徙的狂潮,就连伊朗高原上的安息都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安息在对罗马作战大获全胜之后不得不回师抵御北方汹涌澎湃的蛮族,前后两代安息王战死在抵御民族大迁徙的战争中。而这场民族大迁徙的胜利者-月氏,却也是极其惨烈,在乌孙和匈奴联军的驱逐追杀下,月氏王的头颅被匈奴单于制成酒器。

  汉武帝从匈奴人那里听到了这个惨烈的故事,他觉得这个血海深仇的民族可以作为大汉抗击匈奴的军事盟友,斩断匈奴右臂。建元二年(前138年),张骞开始了凿空西域的万里旅途,前后历经了十三年的岁月,元朔三年(前126年),张骞历经千辛万苦回到长安,他向汉武帝报告:“月氏已经迁徙到了河中地区,生活安逸,无意复仇。”但是张骞的政治眼光很敏锐,曾经和匈奴并肩作战驱逐月氏的乌孙,此时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七河流域地区,兵强马壮的乌孙已经出现了独立迹象,意图脱离匈奴的羁縻;乌孙完全可以代替月氏,成为大汉抗击匈奴的军事盟友。元狩四年(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力促乌孙与大汉结盟。其后汉武帝连续派出二名和亲乌孙昆莫的皇族公主:江都公主刘细君,楚公主刘解忧,她们都为大汉的西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

  本始三年(前71年),乌孙军队和西汉军队联合对匈奴发动攻击,匈奴此后转为衰落。前后历时四十九年的庙堂筹谋,无数西域英雄经营了半个世纪,最终乌孙和大汉联盟成功,这时候的汉朝皇帝已经是汉武帝的重孙子-汉宣帝。我们不禁为张骞的高瞻远瞩惊叹之余,也为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皇帝的坚韧不拔而击节赞赏。

  太初元年(公元前104)西汉大将李广利西征大宛之后,汉军吏士开始大规模进入西域屯田戍守,同时宏伟的亭障(后世称为万里长城)也修筑到楼兰的盐泽(罗布泊)之溿。西方史学家颂扬的丝绸之路自此畅通无阻,但是丝绸之路巨大的文化和经济影响力,当时的西汉皇帝并没有太多兴趣,真正经营西域的动机是军事战略,联合乌孙斩断匈奴右臂。汉武帝需要的是抗击匈奴的盟友,而西域则是乌孙和大汉之间的联络通道。

  二西域汉军屯田

  汉代在西域设置军队屯戍始于西汉大将李广利西征大宛。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汉军为取得大宛的汗血马西征大宛,但是万里远征补给不足,西域列国更是闭关相拒,李广利屠灭轮台,这是西域第一个被汉军灭国的城国。汉军为维护后勤补给,在轮台派兵戍守,轮台位于西域北道的中点。汉武帝也发现了轮台的军事和政治价值,约在太初四年(前101年)至征和二年或三年(前91―前90年)之间,汉武帝设立使者校尉,在轮台、渠犁二地都派驻有屯田汉军数百人。

  征和四年(公元前89年),英雄垂暮的汉武帝颁布著名的《轮台罪己诏》,意味着轮台屯田的废止。元凤年间(前80年-前75年),汉昭帝重新启动轮台屯田,当年李广利西征大宛后带回长安的扜弥王子赖丹,被任命为校尉统领西域屯田汉军。但是其后不久,龟兹军队攻陷了轮台屯垦区,扜弥王子、汉军校尉赖丹被杀,这次惨败的屯田经过史书记载语焉不详。直到汉宣帝时代的本始年间(约前69年前后),汉使常惠乘着乌孙和大汉联军击败匈奴大胜之威,率领乌孙和西域列国联军讨伐龟兹,龟兹不得不斩杀权臣谢罪投降。

  虽然汉武帝、汉昭帝、汉宣帝三代的西域政策或许一度中断,但是轮台、渠犁一直保持下来。地节二年(前68年),汉使郑吉就是以渠犁屯田区为前进基地,率领西域联军击破车师,其后反复与匈奴军队在车师拉锯战。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主管西域的匈奴亲王-日逐王率部投降郑吉,日逐王属下的西域匈奴最高长官-仆僮都尉随之废止。大汉终于完全控制西域,郑吉也成为西域都护府第一任都护。

  西域汉军的屯田区主要有三地,楼兰的伊循屯田区,轮台-渠犁屯田区,车师的柳中屯田区,其他还有语焉不详的北胥鞬屯田(莎车北部)、短暂的乌孙赤谷城屯田、纳入中夏的伊吾庐屯田。楼兰的伊循屯田区隶属敦煌郡都尉管辖,属于边郡戍卒;轮台-渠犁屯田区隶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属于驰刑徒;车师的柳中屯田区隶属戊己校尉管辖,属于汉代的京师军-北军;三地屯田汉军属于三支不同西汉军队系统,但是并不影响西域汉军共同维护大汉的声威。

  西域汉军的屯田区意义非常重大,不仅仅是后世生产建设兵团的肇始,而且屯田区生产生活的密切交流,直接导致了中夏的文化向心力影响了西域二千多年。其中伊循、伊吾庐屯田区,直接导致楼兰、伊吾庐地区逐渐变成中夏直辖的郡县,直到唐末政局不稳才放弃;其中车师的柳中屯田区,直接导致车师地区的汉人移民逐渐增多,在南北朝时期建立一个汉人国家-高昌。

  三西汉的西域英雄和乌孙楚公主

  西汉派驻管理西域的是轮台使者校尉,匈奴派驻管理西域的是仆僮都尉,匈奴和西汉在西域展开了激烈的争夺。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五争车师”,小小车师夹在二虎相争之间,被迫分裂为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车师的分裂是一个痛苦和漫长的过程。姑师被西汉大将赵破奴攻破以后,分为车师前后二部,车师后部居于山北从事游牧,车师前部留据故地从事农耕,此时已经开始出现分裂的迹象。汉宣帝时代,西域都护郑吉和匈奴反复争夺车师,最终郑吉迁徙走车师前部的人民,匈奴掌控了车师后部,此时开始事实上的分裂,分为车师前国和车师后国。神爵二年(前60年),匈奴内乱,管理西域的匈奴亲王-日逐王叛逃汉朝,归降西域都护郑吉,日逐王属下直接管理西域的匈奴仆僮都尉也被废止。西汉完全掌握西域之后,为进一步分化和控制匈奴进入西域的门户-车师,西汉朝廷采用了分化削藩的办法“众建而少其力”,从车师前后国中又分裂出二个小国:车师都尉国,车师后城长国。从名称和职能来看,这二个国家都是西汉直接控制的军事据点,分别监视车师前后国。其中车师都尉国位于高昌壁,西汉中期成为西域汉军驻屯部队-戊己校尉的治所,后来也是汉人国家-高昌国的源起地。

  西汉的西域英雄是张骞、赵破奴、刘解忧、傅介子、冯奉世、郑吉、常惠、甘延寿、陈汤、段会宗。张骞凿空西域,首倡联合乌孙共击匈奴;赵破奴七百骑斩杀楼兰王、擒获姑师王;傅介子刺杀楼兰王,促使楼兰南迁变更国名为鄯善;冯奉世矫诏征调西域列国军队,平定莎车之乱;郑吉完全成就西域大业,出任第一任西域都护,镇抚西域二十余年;常惠不仅协调乌孙军队大破匈奴,而且征调西域列国军队讨伐杀害西域使者校尉的龟兹;甘延寿、陈汤二将深明大义,敢于捕捉战机,矫诏征调所有西域番汉军队击斩匈奴郅支单于,陈汤的豪言:“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二千年之后的今天,犹然让人荡气回肠;段会宗两次出任西域都护,平定乌孙内乱,鞠躬尽瘁死于西域任上。

  众多大汉男儿在西域大漠建功立业让人热血沸腾,但一位大汉巾帼尤其让人敬仰和感动,她远远超越了王昭君的悲壮和伟大。楚公主刘解忧,她在乌孙生活了五十年,先后嫁给兄弟叔侄三代乌孙昆莫,她见证了乌孙的强大,也见证了乌孙的分裂。她的一生波澜起伏,见惯世间的人情冷暖。本始三年(前71年),在她的第二任夫君乌孙昆莫翁归靡的统率下,乌孙与汉军联合攻伐匈奴,达成了她一生为之奋斗的梦想。当她69岁回到阔别了半个世纪的长安,乌孙已经衰落。她悲欢离合的一生,不逊于任何一名西域英雄的史诗。如果可以,我将在我的小说中不吝言辞地倾诉二千年后的敬仰和感动,她真的是一名伟大的女子!

  汉宣帝五凤年间(约前55年),几乎与匈奴内乱同时,乌孙也发生内乱。匈奴内乱是五个匈奴亲王争夺单于的宝座,乌孙的内乱却是汉朝首次干涉乌孙内政引发。刘解忧最后一次被迫嫁给第三任丈夫狂王泥靡时,已经逾六十岁了,可她依然屈辱地产下了一个儿子。当刘解忧忍无可忍地刺杀狂王失败,她的祖国此时却怯懦了,长安来的汉朝使者为了安抚狂王,拖曳着刘解忧的白发在地上践踏。我不知道饱尝世间屈辱的楚公主此时是否落泪,当她孤身处于万里之外的异国,像顽强的野草坚韧生存了五十年,当她忍辱负重嫁给三代乌孙昆莫,她的母家-大汉却视她为一颗无用的弃子。纷扰的乌孙乱局被妥协平息后,乌孙被分裂为大小昆莫二个国家,刘解忧的长子元贵靡成为大昆莫,另一个亲匈奴的乌孙王子乌就屠成为小昆莫。本始三年之役后,匈奴已经衰落,汉朝已经不需要乌孙联盟,乌孙被肢解成二个小国,逐渐衰落。

  直至魏晋南北朝初年,乌孙小昆莫境内出现一个新兴的游牧民族-悦般,而刘解忧的后裔乌孙大昆莫一系仍然存在。北魏时代,柔然统一蒙古高原,中亚的嚈哒帝国与柔然汗国结为姻亲,乌孙腹背受敌,最后一支大昆莫系乌孙渐渐泯灭于中亚民族之中,据说乌孙的后裔就是唐代的西突厥、突骑施。

  四东汉西域的三绝三通

  西汉的西域都护府维持到始建五年(公元13年),王莽时代中夏政局不稳,焉耆叛乱攻灭轮台,西域都护但钦被杀,继任都护李崇难以为继,退保龟兹,西汉最后一任都护李崇死在了龟兹。

  王莽改制失败后的中夏天下大乱,西域也无法顾及,中夏第一次弃绝了西域。虽然西域列国仍然感念大汉威德,列国多次遣使请求东汉恢复西域都护,但是国力贫弱的光武帝无力西顾。直到他的儿子汉明帝时代,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大将窦固讨伐西域东北蒲类泽地区(巴里坤湖)的匈奴人,试探性地派出属下一名假司马(副旅长)班超出使西域列国。

  班超率领三十六人的外交使团,在鄯善国烧杀匈奴使团,在于阗国斩杀巫师,在疏勒劫持傀儡国王。一举收复了大汉中断了六十五年的西域,逐步恢复大汉的光荣,东汉重新设置了西域都护和戊己校尉,这是班超第一次打通了西域。

  永平十八年(公元75年),汉明帝去世,焉耆趁着大汉国丧,围攻并杀害了西域都护陈睦。西域的汉军顿时陷入困境,困守车师的己校尉关宠战死,戊校尉耿恭坚守孤城近一年,终于等来了朝廷派来援军将幸存的二十六名勇士救出,回到玉门关仅余十三人,举国为之感动落泪。可是班超仍然在万里之外的疏勒国坚守,抵抗西域北道的龟兹、姑墨叛军。建初元年(公元76年),即位的汉章帝对于西域战事的惨败大感沮丧,下令西域幸存的汉军全部撤退回国,中夏第二次弃绝了西域。

  班超撤离疏勒,疏勒都尉悲愤自杀;班超撤到于阗,于阗君臣百姓抱着他的马腿痛哭流涕苦苦挽留,班超终于决定抗命留下。从困守疏勒国到饮马孔雀河,奋起抗命的班超开启了气壮山河的西域战争。永元七年(公元95年),历经二十年的征战,班超平定了西域,终于重新恢复西域都护府,班超第二次打通了西域。

  班超在西域征战期间,不仅仅先后参与了西域五十余国军队的战争,还击败了大月氏的七万大军。此时的大月氏已改朝换代,成为贵霜帝国,西方历史学家都猜测班超击败的那个贵霜王就是著名的阎膏珍。

  永元十四年(公元102年),驻守西域三十一年的班超回到他魂牵梦萦的故土,最终叶落归根。离开西域之前,班超向继任的西域都护任尚赠言:“塞外吏士,本非孝子顺孙。水至清则无鱼,宽恕小过,紧持大局。”任尚对此不屑一顾,果然数年后西域开始了叛乱,其后的西域都护也一蟹不如一蟹。

  永初元年(公元107年)西域列国叛乱不可遏制,朝廷召回西域都护和汉军吏士,中夏第三次弃绝了西域。延光二年(公元123年)西域长史班勇,身为为英雄班超之子不胜其忿,率领五百名汉军先后击败车师六国和焉耆,他第三次收复了,也是他的父亲曾经收复过的西域。此后,西域长史(西域军区参谋长)作为西域最高长官,代行都护之职。西域长史府历经汉末三国时代,一直维持到魏晋时代。

  这段曲折的历史,被称为“三绝三通”,这是班超父子英雄的东汉史诗,东汉的西域英雄惟有耿恭和班超父子而已。

  五汉代西域都护的势力范围

  整个汉代,除了李广利万里西征大宛,甘延寿、陈汤突袭郅支城击斩郅支单于,班超击败犯境的大月氏军队,西域的大汉军队都在兢兢业业地和天山以北的匈奴军队作战,大部分战事集中在西域东北部-车师地区和伊吾庐地区。西域的西汉军队抗击匈奴的战场,主要集中在车师地区(吐鲁番盆地)。

  天山是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的地理分界线,车师地区(吐鲁番盆地)也是天山以北的游牧文明和天山以南的农耕文明分界地区,天山的咽喉山口也就成为匈奴所代表的游牧民族南下西域的重要通道。

  东汉军队抗击匈奴的战场,除了车师地区(吐鲁番盆地),还扩大到了车师东部的伊吾庐地区(哈密盆地)。战场扩大并不仅仅是崛起的鲜卑挤压下匈奴西迁的军事威胁,而且由于东汉时代西域急剧恶化的生态环境,汉军不得不占据西域东北部的车师和伊吾,控制沙漠中最重要的二个绿洲:吐鲁番盆地和哈密盆地,才能维持西域丝绸之路的畅通。

  张骞出使西域的时代,楼兰东面的盐泽(罗布泊)尚能够和敦煌的籍端水(今疏勒河)水脉相连,但是不到一百年的时间,汉宣帝时期居然在这片水草区域出现称为白龙堆的数百里盐卤地,盐泽(罗布泊)也逐渐西退,原来途径楼兰北部和罗布泊流域的丝绸之路北道难以通行。西汉末,西域戊已校尉徐普为了避开白龙堆之厄,不惜代价开发经车师和伊吾庐的五船道,甚至由此激起了车师后王姑句的叛变。伊吾庐当时属于匈奴呼衍王的属地,东汉军队经过激烈争夺,夺取伊吾庐,设置宜禾都尉,筑伊吾屯城屯田戍守。

  汉武帝时代的西域只有三十六国,轮台的西域都护收容匈奴藩属(山北六国、蒲类、移支诸国)和列国分裂(车师六国),西汉末年的西域已经有五十余国,其中楼兰(后为鄯善)、车师(后为高昌)、焉耆、龟兹、疏勒、莎车、于阗是列国中的七个强国。西域都护府实际控制的区域也仅限于敦煌以西、天山以南、昆仑山以北、葱岭以东的西域三十六国(新疆南部地区),对盟友乌孙(以伊犁河谷为中心的七河流域地区)保持有限的影响力。

  葱岭以西的康居(图兰低地地区)、大宛(费尔干纳盆地)、月氏(河中地区和吐火罗盆地)、安息(伊朗高原)、罽宾(犍陀罗盆地,今巴基斯坦北部地区)、奄蔡(里海沿岸低地地区),都是数十万乃至百万人口的大国,这些大国并不属于大汉西域都护府管辖,仅仅是贸易关系和帝王虚荣心的朝贡联系。

  六矫诏抗命的西域英雄,深明大义的汉朝皇帝,伟大的大汉!

  汉代是古代一个奇异的时代,它的法律秉承秦代律法,律令严苛,酷吏横行。历史上有作为的汉朝皇帝特别欣赏法家,治国奉行“外儒内法”,而法家却也是执行法律条令最严酷的学派。所以汉代的法律严苛到了很多公卿将相、太子皇孙都不能保命的悲惨境地。

  而相对长安朝堂上的残酷无情,汉朝皇帝反而对于西域汉军吏士的违法抗命却很温情脉脉。军中抗命,这些公然违反严苛法律的行为,却在汉代被容忍。要知道,军中的抗命,严格意义上来说,等同于兵变和叛乱。

  西域的汉使和汉军多次矫诏(盗用皇帝的名义)征发西域军队讨伐不服从汉朝的小国。最著名的一次矫诏就是西汉名将-西域副校尉陈汤私自征调西域番汉军队,千里奔袭康居,斩杀了匈奴郅支单于。从军事角度来看,这是一次伟大的成功军事行动,但从军法条令来说,陈汤至少犯下二项重罪:一是矫诏,这个不解释,盗用皇帝名义,足以杀头;二是胁迫上司,当他的上司西域都护甘延寿因为惧罪一度打算中止军事行动时,暴跳如雷的陈汤居然拔剑武力威胁上司。军法森严,这种公然目无上级,拔剑胁迫将领的行为,也足以杀头。

  意义最重大的一次抗命是东汉班超的抗命,当西域都护和汉军大部被杀之后,西域仅存的数十名汉军实际上已经无力维持军事存在;更倒霉的是皇帝死了,新旧皇帝交替,西域的汉军更是无人过问。班超奉命撤回汉朝,但是他走到于阗的时候抗命了,也从此开启了班超收复西域的宏伟军事行动。

  按照汉代严苛的法律条文来说,这些下级军官目无天子和上级,抗拒君命和军令的叛逆行为,长几个脑袋都不够砍的。但是,奇特也令人感动的是,汉代对于王侯将相杀伐无情,对于这些忠贞爱国的将士非常宽容。这些为了国家利益的抗命,最终都被皇帝宽恕,而且成功者还被封侯赐爵。

  因为这些张弛有度的汉朝皇帝深明大义,汉代的英雄才能毫无顾忌地建功立业,而不怕像后世的朝代那样,皇帝在军中派驻太监做为监军,唯恐统兵的将领违旨抗命。

  一个伟大的朝代,一个善待英雄的时代,一个懂得在法律和大义之间弹性取舍的时代。这就是我们的大汉!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