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预加防备

  想要把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而为后人所熟知的成吉思汗给糊弄到身边做帮凶,这完全没有任何的可能性。但想要让心存感恩之情且年仅九岁的孛儿只斤·铁木真给调教成自己最忠实的手下,虽然难度也着实不小,却并非没有可能。更何况做这件事的某个混蛋身边还有朱熹这种满腹经纶的迂腐大儒,辛弃疾这种文武双全的燕赵奇侠,上官倩妤这种秀外慧中的未来才女,以及一大串各有所长的兄弟朋友?

  反正短时间内鱼寒也不太可能在金人的重重围困之下获得足够组建一支骑兵队伍的战马,这小混蛋也就干脆把年幼的铁木真扔给了朱熹,要求只有一个那就是不管用什么具体的教育方法,都必须充分利用保留住草原民族豪爽耿直的天性再灌输进那套迂腐之极的愚忠理论,让这只来自丛原的幼狼形成想要他形成的人生价值观!

  纯粹就是为了偷懒而采取的临时应对措施,可得到的结果却让鱼寒感到有些喜出望外!当铁木真以及他身边那个同样年幼叫做哲勒篾的同伴得知即将跟随朱熹习文识字以后,不仅是他们俩就连同来的族人们都激动得当场痛哭流涕,又一次用那种让人听不太懂却非常有节奏感的家乡话把那个看上去年纪不大的主人给夸了个天花乱坠。

  不过认真想一想,他们这种行为好像也没什么值得奇怪的地方。人么,对于自己所不能掌握的能力要么就是敬仰万分,要么就是恐惧莫名。这个时代的草原民族,哪有什么机会去接受正统的儒家教育?所以在他们看来,中原的那些读书人完全就是一种高不可攀的神奇存在!却没想到,在被族人所抛弃之后,就因为来到牟平投靠了新的主人,他们的子孙居然成为了汉家大儒的弟子!这……这岂是他们以前所能想象的?这份恩情甚至比报了家仇都还重上三分!

  稀里糊涂地就获得了铁木真极其族人的等多忠诚,而更让鱼寒有些摸不着头脑的是,一向秉持华夷之防的朱熹居然没有对此要求提出任何异议甚至都不需要某个混蛋以打赌获胜相逼,就非常痛快地答应了下来。而更让人傻眼的是,这个榆木脑袋虽然没有同意让铁木真成为自己的嫡传弟子,却非常慎重其事地收下了其族人获准去昆嵛山猎获的整头野猪作为束脩之礼!

  是因为受到了蒙元鞑子的最捧而走上神坛,才会出现了历史惯性?还是因为对经常欺师灭祖凌文佑太过失望,而产生了再多收几个出类拔萃的门徒来掩盖耻辱的心思?鱼寒猜不透朱熹此举的用意何在,却也完全相信那个榆木脑袋有能力办成这件事。可相信归相信,有些预防措施还是需要事先就做好准备的。

  宋人好赌,朱熹也不例外而且赌品非常好,鱼寒早就在琢磨着不管以后还能不能再赢他,反正这一次的彩头是绝不能轻易就浪费掉的。配合琴心想出糊弄完颜雍的法子,虽然是有些强人所难,但那榆木脑袋做起来也是乐在其中根本不用去进行逼迫。如今他又心甘情愿地担负起了糊弄铁木真的重任。那还能有什么是他不愿意做,而自己又非常想让他去做的?

  拜入朱熹门下,自己也去跟那榆木脑袋学点之乎者也?一个可怕到能让鱼寒忍不住浑身直打哆嗦的想法,在这小混蛋的脑海中一闪而过。如今双方都还没有师徒名分仅仅只是个朋友关系,都还要经常被呵斥甚至是殴打,这要真是拜了师除非想学凌文佑那样目无尊长,否则日子一定是特别难熬。更何况朱熹那些个流传到后世的大作,鱼寒都能直接给斜着背出来了还用得着去念么?像那种用未来影响未来的无聊事,他可没那闲工夫去做。

  “娘子,你这是怎么了?”现在的牟平城内真正擅长和人耍阴谋玩手段的也就只有琴心一个人,但为了能够在最大限度上确保计划的可实施性,上官倩妤也被叫去共同参详。借口在家谋划糊弄完颜雍所用道具而闲得有些无聊正胡思乱想的鱼寒却猛然发现,自家娘子今天回来的时候神情似乎有些不同。

  “没什么,为妻只是有些累了。”或许真是因为有些疲劳,上官倩妤的兴致确实不太高,回来之后也只是淡淡地应道:“那完颜雍送来的八千斤铜料和百余名工匠后天就能抵达,琴心妹子叫我来问一声,需要做出何种特殊安排?”

  “来得这么快?那完颜雍办事效率挺高么!”三个月之内给大金国铸造出三门可供正常使用的红夷大炮,以换取在这期间不再担心有人会对牟平城图谋不轨,这是琴心和朱熹所商议出来并奏报给大大金国朝廷的第一个拖延时间的办法。却不想完颜雍尽然毫不犹豫地答应了,并且连夜就开始了物资筹备和工匠的选拔工作。

  “他能不积极么?世人都言金兵善攻宋军善守,大宋的那些个高墙深池让他们吃了多少亏?如今眼瞅着总算是有了解决的法子,那还不能赶紧着来学了回去?”上官倩妤并不知道鱼寒会在造炮的时候使出什么损招,但她很清楚如今有了那个身处大金国决策层的琴心妹子在,完颜雍就算是再精明也得掉进设好的陷阱里。

  “娘子所言甚是!不过人家这么知情识趣的,咱当然也得好生配合才行。待会俺就去找翟大哥调些人手过来,先把堆放铜料的仓库给收拾一下,也省得到时候咱想用一点还得去跟外人商量。”鱼寒一直都觉得自己特别善良,比如这次帮助完颜雍造炮他也只不过是打算从中克扣掉七成原材料,这要是换了已经南下的凌文佑那还不得把那八千斤铜料全给换了?

  “那些工匠呢?”鱼寒已经不是第一次做偷梁换柱的事了,当初他奉旨帮大宋伪造正隆通宝的时候也干过同样的破事。那个时候的上官倩妤都没有提出异议,现在就更不可能反对了,毕竟他们实在太穷,想要积蓄力量去做点自己想做的事就只有想些歪门邪道。

  “这好办啊!前些天咱不就在说要把炼铁作坊那边给扩大一点么?如今有了这些个免费的苦力还用客气个啥?就把这差使交给他们,顺道让人家见识见识咱是如何炼钢的,省得那完颜雍如此小气,连工匠都不肯给咱多送一些过来。”鱼寒从来都是贪心不足的,自然会对完颜雍这次只派铸造工匠而没有挑一些能够帮点小忙的冶炼专家而有所不满。

  “既然你已经有了妥善安排,为妻的也不便再多说什么。只是……”暂时也想不出更好懂得办法,上官倩妤也只能是默许了鱼寒的决定,但她犹豫半晌还是决定说服还自家的混蛋夫君放弃另一个原计划。“你为何非要赶在这个时候把元晦先生的家人都从崇安老家给迁出来,要知道我们如今在牟平立足未稳,时刻都需要面对金人的大举进犯。”

  “不迁不行啊,就这些人如今的身份……”在大宋朝,投敌叛国根本就不算个事也完全不用担心株连九族什么的,但鱼寒他们现在的行为却有那么一点与众不同。脱离了大宋朝廷的有效掌控,却并没有打算要投入大金国的怀抱给自己找个新的靠山。虽然说大宋的孝宗皇帝比较仁慈,但谁也不敢保证大宋的朝堂之上就不会蹦出来那么几个位高权重的大人物,谋划着对他们采取点特别的处罚手段。

  鱼寒孓然一身,上官倩妤无牵无挂,作为归正人的辛弃疾在大宋境内也就只有俩情投意合的娘子想要弄出来并不太困难。可朱熹就麻烦了,那榆木脑袋在崇安可是有着一个极其庞大的家族,如果到时候真有谁想要用损招来收拾他们的话,这就是一个非常致命的严重隐患。而以鱼寒的性子,他既然已经发现了隐患就肯定会尽量想办法弥补,绝不会视若无睹地任由悲剧的发生。

  “夫君的担忧却非杞人忧天,只是故土难离啊!故而为妻今日踌躇再三,也没敢在议事之时把这事给提出来……”借着商议如何糊弄完颜雍的时候把话给说出来,然后让冷静睿智的琴心在旁边帮忙分析厉害,这是鱼寒认为最省事也最容易成功的办法。但心存愧疚的上官倩妤毕竟不是凌文佑,她实在无法去对因为结识自己这些人才受了池鱼之殃的朱熹提出这个要求,让其很可能会同样遭受牵连的家人背井离乡远赴他地。

  “无妨,当初为夫的也是考虑不周,如今看来有些事还是俺去做比较好!”身份不同,谈话的方式当然也不可能一样,上官倩妤再怎么说也是朱熹的弟子,这种事让她去提出来确实很不合适。鱼寒认识到了自己所犯下的疏忽,也决定亲自出马去糊弄朱熹不再让自家娘子危难。可就不知道那榆木脑袋若是将来发现这个小混蛋不仅是在为他家人的安危考虑,还是在顺便策划一个阴谋,一个针对铁木真的阴谋,会不会有做出什么有失斯文的举动。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