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七章 分道扬镳

  海州原本就是大宋的领土,建炎年间为金人侵占,绍兴三十一年复归大宋。可还没等当地百姓们欢呼雀跃过上几天舒坦日子,又在隆兴二年被伟大的据说是有中兴之志只是苦于手下没有良臣猛将的孝宗皇帝以一纸合约送给了完颜雍!按鱼寒的猜想,刚被无情抛弃没几年的海州百姓应该对大宋朝廷充满了怨恨,没有太大的可能给为他们这支深入敌国境内的亡命之师提供什么帮助。

  可事实证明,有些事情其实并没有鱼寒想象的那么糟糕。海州民众不仅主动承担起了周边的警戒任务帮忙通风报信,甚至还送来了家中仅有的一点口粮。这一切都因为邱大监军突然找来了数百一直活动在朐山附近的义军,并传出了一个本不应该被人相信却偏偏又有人愿意去相信的谎言。

  一个长年生活在皇宫大内的阉宦怎么就能调动朐山义军,又凭借什么让他们同意追随首次见面的喻口县令。这是邱大监军的秘密,他既然不愿意做过多的解释,鱼寒没打算多问。但正是因为这一路上有这位举止怪异的邱大监军穿针引线,才让鱼寒等人的千里大转移进行得如此顺利,往往是每到一地还没展开修整就已经获得了大量的详细情报,甚至还会获得不少就连柳芳芳都没能招揽到的义军投靠。

  秋高气爽不仅是收获的季节也是外出远游的季节,对于忙碌了一整年的宋代民众来说同样如此,只是如今正行走在大金国山东东路密州境内的这支郊游队伍看上去有那么点怪异。人多,最少也得有一万多人,而且时不时地还会有人停下脚步与正在沿途田间忙碌的民众打个招呼,闲聊一会之后又带着三五个本地青壮回到队伍当中。

  见过外出郊游的,可真没见过用这种方式呼朋唤友的,照他们这样再走下去,怕是等到了上京的时候得有好几百万人?更怪异的是,这些人虽兴致盎然却衣衫褴褛,一看就属于那种平日里生活在最底层受尽压榨的贫苦大众,这个时候的他们不应该在为如何熬过即将到来的严冬而发愁吗?怎么就突然有了外出游玩的心情?

  莫不是活不下去了,才想着一起外出逃难?好像有这个可能,但他们这样明目张胆地裹挟民众就不怕招来官府的注意?话说这大金国的官员们也实在太懒了点,这么多人出来瞎溜达,怎么就不好好管管?不求他们能将这些个流民给驱赶回原籍,最低限度也可以派几个衙役出来应个景想办法进行就地安置啊,要知道这年头移居中原地区的大金国勇士们家里正缺壮劳力,特别是这些会跟田种地的汉人青壮!

  要说这话可真有点冤枉那些个克己奉公的大金国地方官员了,毕竟这在北方为那些不太讲道理的主子办事可比不得在大宋境内为官,想要碌碌无为混日子那一般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所以他们为了自己头顶的乌纱帽还真就出手制止过,只不过这效果么……

  既领兵也管民事的海州防御使带着好几十凶神恶煞的衙役出了门,却再也没有回到过城内,听说是被人连皮带骨给扔到海里去喂鱼虾去了。赣榆县令倒是没敢都什么官威,可即便他是带人出去说了些软话,试图把当时还没这么多的流民给劝回去,也在当夜被人揍得鼻青脸肿的好几天都不敢出门见人!

  接下来的是莒州刺史,要说这位数典忘宗的大金国忠臣做起事来还真就不含糊!在辖区内并无大军驻守的情况下,硬是自掏腰包招募了好些个平日里在城内横行霸道的小混混,还带了族中的所有青壮,试图给越境进入自己地盘上的流民们一个下马威。结果却是战事还没起,他就已经跪地求饶还送出了好些个钱粮!没办法啊,任谁看到七十多名本应在城内安享荣华富贵的族人被对手给拧了出来,那也得服软!

  敢于和大金国官府做对,剁了海州防御使,揍了赣榆县令,还把莒州刺史的家人都给绑了票!这哪是什么外出或游玩或逃难的流民啊?简直就只一群反贼么!可真要有人去问,那些个胆大包天的青壮会神情肃穆的回答,他们其实既不是流民更不是反贼,而是大宋喻口县令鱼寒麾下的临时城管,是来找个地方钓鱼顺带向沿途那些不识像的大金国官员收点税赋的!

  大宋的官员跑来大金国境内欺负人?这世上还有这么个规矩?可人家也说了,以前是没有,将来有没有也说不准,但现在有了!原因也很简单,谁让完颜雍为了发动南侵把大金国山东东西两路的驻军给抽调了一空?谁让某个混蛋的运气不错,刚巧赶上柳芳芳正率领八万大军在益都府到泰安州一线作战,兵锋直指济南,吓得早已习惯民众揭竿而起的大金国山东东路都总管被迫将各地原本就剩余不多的守军给凑到了一块,就连沐阳城陷落这事都没能顾得上呢?

  前些日子统帅八千余精锐的完颜承晖都没能把鱼寒给收拾掉,就现在大金国境内这些个手底下没兵没将的地方官员还能给这混蛋制造出多大的麻烦?识相点跟受了威胁的莒州刺史一样,准备好足够的财帛粮食再礼送出境,这才是正事!否则那个暂时不想闹出什么大动静来吸引金国君臣主意的小混蛋要是使出点什么卑劣手段,那可真不是好玩的。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前方还有二十里就进入了莱州境内,以鱼县令如今之兵势想来以无甚大碍!故而咱家就先行告辞!”邱平安是受了大宋朝廷指派的监军,但现在的鱼寒等人已经深入金国腹地数千里,麾下也都是北地弃民,他这个监军自然也没了继续存在的意义。或许是考虑到与其继续呆在军中招人厌恶,还不如趁早开溜找个相对安稳的地方去过自己的舒坦日子。

  “这些日子承蒙邱大人鼎力相助,小子无以为报只能送上一句珍重!”感谢不仅仅是因为对方在淮阴城下告诉了自己很多内幕,让自己清醒地认识到了所要面临的危险,更在于这个看上去有些讨厌的阉宦之人在海州帮了鱼寒一个大忙,从而为他能够在北上途中就组建起如此庞大的队伍奠定了基础。

  虽说还无法确定沿途收纳的这些平日里隐藏在田间地头看上去跟普通百姓没什么区别,却明显受过些基础训练人数多达万余的义军有多少忠诚,但当邱大监军准备离开的时候,鱼寒还是决定不再继续给他添麻烦。“另外还请大人回去转告您身后的那位,一年,一年之后俺会送上一份大礼!”

  “鱼县令能有此心,咱家就先替主子谢过了!”鱼寒的承诺有多少的可信度,邱平安其实并不关心,真正能够被他放在心上的只有自家主子交代的事情,那是他即便豁出性命也必须去完成的。“然咱家还有句私话,不知可否当讲?”

  “在下洗耳恭听!”对于一个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帮助过自己的恩人,鱼寒完全找不到任何理由去拒绝对方的要求,更何况这个要求还很有可能对他今后的行动产生帮助。

  “还望鱼县令到了地头后能藏锋敛芒,切莫再为我家主子增添烦恼!”想不通自家主子为什么就会如此看重一个只会耍点无耻手段又运气不错的小混蛋,完成了任务的邱平安却说出了一个让鱼寒感觉有点尴尬的要求!“须知为了能够保证你此行的安全,我家主子已经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将来报恩之事并不急在一时,鱼县令还是稍安勿燥的好!”

  “知道!知道!俺办事您放心好了!”没料到对方说出的居然是这句话,鱼寒闻言也只能苦笑着挠了挠头。“况且如今这支队伍与其说是俺的,还不如说是你家主子的,俺就算真想借这些人手去闹点什么大动静,那不也还要经过你家主子同意么?”

  “鱼县令又错了!”好像临走之前不把鱼寒给教训一顿不算完,邱平安再次否定了鱼寒的看法,确实容色一整解释道:“如今这些被大宋朝廷所抛弃却依旧供奉着祖宗牌位的北方义士,虽是我家主子在危难之中所救却并未宣誓效忠,他们能够隐忍至今只是在等待一个真正能够领他们去做一番大事业的英才!咱家不知道鱼县令是否就是他那人,但咱家可以肯定若鱼县令做了什么让他们感觉失望的事情,即便是我家主子亲自出面,他们依旧会弃你而去!”

  “多谢大人提醒,在下定然不会让他们失望,也不会再给你家主子添麻烦的!”邱平安的话已经说得非常清楚,如今这一万多青壮虽然为了报恩而选择一起北上,但能不能够真正获得他们的效忠那还得鱼寒接下来的所作所为是否能够符合他们的心意,是否能够让他们看到实现梦想的希望!

  “即是如此,咱家也就不再多言!”看不出鱼寒到底有什么底气敢说这样的话,但有的事情本就不是邱平安所能决定的,如今该说的话都已经说完,他不想继续留在这里浪费唇舌。只是双手抱拳一拜,随即便翻身上马迅速消失在远方。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