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受封县令

  乾道五年的洪适虽依旧身份显赫却早已没了多少实权,能够凭借多年攒下的人脉关系打探到了朝廷的一些决策已属不易,无法得知那个“异地”有多远,更不可能告诉鱼寒等人即将获得怎样的任命。好在大宋朝廷有些时候办事效率也挺高的,至少朱家小院内的众人就被这个问题困惑多久,更准确地说他们是在洪适前来通风报信的第二天一大早就得到了最权威最准确的回答。

  或许是因为混了个武举功名的原因,鱼寒这一次虽然没能享受到诸如由那位熟悉的内侍李大人前来宣读圣旨的超规格待遇却也获得了更好的任命。根据那位吏部差役递上的公文显示,这混蛋可是捞到个从八品县令的职务,更加难能可贵的是朝廷大员们似乎为了让这个没根没底的归正之人能够专心致志地处理政务造福一方还特意给他配了俩熟人当助手。

  就因为运气不好撞上了鱼寒这么个凭空冒出来的混蛋,朱熹改变了原有的历史轨迹,即没能南下游学更没机会上串下跳宣扬他的程朱理学。但这一刻,这个榆木脑袋所有的付出都得到了回报,因为他同时获得了县丞的任命要知道这可是跟鱼寒同级也就在某些职务划分上稍微有点劣势的朝廷命官,可比他当年那个主簿什么的要正规得多。

  至于剩下的那位么,说起来可能会有那么点大材小用的意思。但最近赋闲在家,以至于只能给人家跑跑腿顺便蹭吃蹭喝的燕赵奇侠辛弃疾能够再次获得朝廷任命,成为鱼寒手下从九品的县尉,其实也不算太过委屈。

  三个来历不同、信仰有异,只因各种机缘巧合而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人能够同时获得任命,这在大宋的历史上不能说绝无仅有却也比较罕见,更令人咂舌的当然还是他们即将赶赴同一个地方换个身份继续如今的这种生活。有些令人匪夷所思,鱼寒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选择了欣然接受。朱熹和辛弃疾在与洪适短暂商议后也没有拒绝,只不过看他们俩那脸色,怕是多多少也有点心不甘情不愿。

  “元晦先生,这喻口又在哪?”自掏腰包奉上三贯辛苦费送走了那位前来宣读任命的吏部差役,鱼寒却为这即将赶赴的就职地点产生了困惑。而事实上,不仅仅是他这个白痴,就连那位自诩为活地图的财迷凌文佑都不记得大宋境内还有这么个地方。

  “喻口?吾……吾……”吾了半天也没能吾出个所以然来,很显然在洪适提醒下才明白再次拒绝只会让自己永远失去入朝为官机会才被迫接下这倒霉差使的朱熹也对那个地方没什么具体印象。

  “盐城之北,山阳之东,涟水之南,有一小城乃为喻口!”出于和朱熹相同的原因才成为了鱼寒的下属,三人中职务最低的辛弃疾当然有更多的理由感叹世事难料,却在还在接到某个榆木脑袋求助的眼神后做出了相对准确的回答。

  “黄河边上?抗金第一线?”这下鱼寒不用继续困惑,却得有些傻眼了。这混蛋是不喜欢金国,也会偶尔想点损招来给完颜雍添堵,但要让他站到最前面去跟人操刀子玩命,还真是有些强人所难也不太现实。

  “贤侄莫非是害怕了,不愿赴任?”反正最近也没多少事做,散朝后就立即赶到朱家小院为众人出谋划策,刚才为避嫌而躲在后院的洪适走了进来,听到鱼寒这话后也不免产生了一丝担忧,生怕这个混蛋做出什么不识时务的蠢事。

  “怕!俺咋不怕?”非常诚实地交代了自己的想法,但鱼寒并没有让洪适的担忧成为现实。因为这个混蛋虽然智商比不了朱熹和辛弃疾,心理却比那两位正人君子都要阴暗,他根本不用旁人提醒就知道反抗会有多么严重的后果。“但怕又咋样?俺还能让朝廷收回成命不成?”

  “贤侄能有此想法,老朽深感欣慰。”就知道自己还没有老眼昏花到看错人的地步,洪适对鱼寒这种颇识时务的举动表示了赞许,却也没忘进一步做出解释说明以便让这小混蛋少些幽怨。“喻口又称庙湾,上古时期便有我华夏先民在此繁衍生息,旧时吴、越、楚……”

  要不说人家洪适能混到大学士的位置上呢,就这一番解释那可要比心存怨念的辛弃疾详细许多,也让鱼寒明白了这次要去的地方就在千百年之后素有“江淮乐地”之称的阜宁边上。要说喻****庙湾,鱼寒都不知道,但要说阜宁么……他还真记得。没别的原因,作为一个职业的赝品商人,若是不知道黄河夺淮入海的历史,要是不知道阜宁是由黄河泥沙淤积而成,非得捣鼓出个破烂埋到其地下再挖出来说成是唐代的宝贝,那基本上也就属于找抽的行为。

  自己的辖区不仅处在抗金第一线,还属于黄泛区,要说这运气还真是够差的!好在如今是乾道五年而非绍熙五年,黄河夺淮入海所能够造成的破坏还不是太严重,至少鱼寒还有将近二十五年的时间在那里瞎折腾,不用担心一切的努力都会因水患而化为乌有。况且以大宋的官场规矩而言,要在同一个地方蹲上二十五年还不能挪窝,那得倒霉到了什么程度?

  了解到即将前往上任的大概地理位置,一心琢磨着趁如今宋金之间短暂的和平期利用好手头上的一切资源,在不招致金人过多注意的情况下闹出点动静,以便能够在三年后的“磨堪”时混个好名声再次引起官家的重视。鱼寒现在最想知道也就是自己辖区内的具体情况,而有那个曾经贵为大宋宰相的洪适在,这应该不是什么大问题。

  “重点!洪大人能说些重点不?比如那喻口如今是个啥情形?”都说树老根多人老话多,上了些年纪的洪适一说起那些个历史典故来也是没完没了,就象害怕旁人不知道他的学识有多么渊博似的。瞧这架势,正唾沫横飞的他不到口干舌燥那一刻是不肯歇息,可鱼寒实在是没那耐心继续听下去。

  “重点?”突然就被人打断了自己的长篇大论,洪适难免有些生气也有些困惑。难道自己刚才说的都是废话?好在这位当朝观文殿学士的脾气还不错,没有当场找来笤帚把那个不懂规矩的小混蛋给痛揍一顿。“贤侄真想知道喻口如今的情形?”

  “还望洪大人不吝赐教!”是有那么一点愧疚,但急迫的心情也足以让鱼寒忘记了一切应有的礼仪规矩。

  “既是贤侄相询,吾当是知无不言!”或许是存了那么一丝报复的心理,洪适的嘴角突然露出了笑意,但说出来的话却是足以让某个混蛋的七窍玲珑玻璃心碎成一地。“旧年金人南侵,喻口亦受兵马之灾化为白地,如今朝中同僚无一人愿前往!”

  “白地?”如遭雷噬,鱼寒这次还真有点晕头了!朝中同僚不愿意去的地方对这个混蛋来说并不一定是坏事,当初他前往罗殿不也正是因为相同的原因才站住了脚跟,获得了民众的支持从而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第一支私人武装?但这喻口的条件是不是也太差了点?

  被金人折腾过的地方,听洪适那话里的意思怕是辖区内的住民都没有多少!手下没人,鱼寒还怎么借着宋金之间短暂的和平期利用好手头可能掌握的一切资源,在不引起金人过多关注的情况下闹出点动静来让大宋官家再次重视自己?

  “照洪大人这么说,吾等岂不是……”和鱼寒的想法不同,辛弃疾最渴望的就是能够征战沙场驱逐敌寇为大宋朝廷的重新崛起尽到自己的力量,所以在听说要去的地方是抗金第一线时非但没有了怨言甚至还隐隐有些兴奋。可如今得到了洪适的这种解释,他还真有点感觉气馁,以至于差点就说出了发配边疆之类大逆不道的话来。

  “事到如今,吾索性都说了吧!”或许是为了让鱼寒等人有个充分的心理准备,知道有些话说出来会让人备受打击的洪适踌躇半晌,最终决定还是让他们更清楚地认识到此行的任务有多么艰巨。“汝等前去喻口,不仅要造福一方,随时紧盯北地防备金人异动,更要阻止流寇南下为祸我大宋腹地!”

  流寇?在现如今的大宋这不就是专指的北方义军?听到了这个词汇,刚才还在琢磨着是不是要赶紧准备开溜回罗殿去的鱼寒却感到眼前一亮,嘴角开始露出了一丝贼笑。大宋朝廷昔日的弃民如今的心腹大患,这对于别人来说或许是个大麻烦,但对于一个混蛋而言很可能就是……

  “能为朝廷排忧解难正是吾等之本分,怎奈学生愚钝且无甚经验可循,却不知洪大人肯否抽空指点一二?”突然之间就变得不再犹豫,鱼寒这一次更是依足了礼节摆出求教的姿态,因为他是真心想要从洪适那里获得足够的提点。

  “贤侄真明白了?”原本以为还得多浪费点唇舌,却没想到这小混蛋的反应之迅速远远超过了预期,洪适略感惊诧之余也终于露出了会心的微笑。

  ,我们的地址(教育123文学网)《赝品帝国》仅代表作者老傻蛋的观点,如发现其内容有违国家法律相抵触的内容,请作删除处理,的立场仅致力于提供健康绿色的阅读平台。

  【】,谢谢大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