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翡翠楼送别

  <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多尔衮高兴地回到了王府,向大玉儿说了山东战场的捷报。大玉儿听到这个消息后,也是很高兴,她说:“王爷,榆园匪寇这个心腹大患已除,我大玉儿也能睡个安稳觉了。说实在的,这股匪寇靠近北京,对咱们的威胁也太大了,只要他们一日不灭,我大清也就一日不得安宁。”

  “荡平了榆园匪寇,整个北方也就太平无事了。下一步,本王将集中兵力,清除南方的匪患,使我大清实现真正的天下一统。此次榆园剿匪,归德才子侯方域,立下了大功,对于这样的人才,本王一定要重用。”多尔衮说。

  “王爷,大玉儿想问一下,这个侯大才子,用什么办法剿灭了榆园匪寇?”

  “火烧榆林,使匪寇失去了藏身之地。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水淹榆园,使匪寇的地道完全坍塌,然后我军水陆并进,一举全歼匪寇主力。”

  “扒黄河大堤,水淹榆园,这么一来,山东百姓岂不要陷入灭顶之灾?如此歹毒之人,王爷万不可重用,如重用此人,必失民心。自我大清入关以来,屠城剃发,已激起汉人激烈的反抗,失民心之事,我们不能再干了。”

  “是呀,侯方域水淹榆园,虽然荡平了匪寇,但齐鲁百姓也是家破人亡,死于洪水者不计其数。这个侯方域,功过相抵,本王对他既不奖赏也不处罚,不过,侯方域这个人才,本王还是要用的。本王将命令河南巡抚吴景道,请侯方域参加明年河南的乡试,本王将通过乡试重用此人。”

  “唉!王爷,你可真是用心良苦呀!”

  这几日,涌入大名府的难民越来越多。在凛冽的寒风中,他们露宿街头,每天因冻、饿、病而死的不计其数,撕心裂肺的哭声日日不绝于耳。侯方域在自己的住处,每当听到这些哭声,心痛地就如同刀割一样。侯方域在屋里一边徘徊一边想;“榆园义军的弟兄们,齐鲁大地的乡亲们,我侯方域对不住你们呀!可是,我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我要重振我侯家,我要像我爷爷、父亲、二叔他们那样,身居庙堂,光宗耀祖,我不想这一辈子一事无成,平平淡淡地过一辈子。义军弟兄们,乡亲们,原谅我吧!

  香儿,你如果知道我的所作所为,会不会恨我?你要恨就恨吧!我不能为了儿女私情,置自己的前途、候家的前途于不顾。到时候,你要继续留在我的身边,当然更好,如果你执意要离开我,我也不强留,没有办法,该做出牺牲时就要做出牺牲。”

  正当侯方域在屋里胡思乱想的时候,张存仁走了进来,他一见到侯方域就说:“侯公子,自从荡平了榆园匪寇之后,本官怎么就没见你高兴过呀?公子为我大清立下奇功一件,我大清自然不会亏待公子的,公子飞黄腾达的日子指日可待。”

  “哎呀,张大人来了,有失远迎,有失远迎,张大人,请坐。”侯方域说。

  二人落座以后,张存仁问侯方域这些日子为啥闷闷不乐,侯方域说;“张大人,你看看这满街的难民,你再听听这哀天嚎地地哭声,小民我高兴地起来吗?这一切,都是我侯方域造的罪过,我对不起齐鲁百姓。”

  “侯公子,你也不必自责,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说实在的,侯公子这一招,本官也不想用,也不愿用,可是,不用不行呀!为了我大清江山永固,为了国家的太平安宁,只有让老百姓做出点牺牲了。好在北方的匪患已经平息,以后北方的百姓不会在遭受战乱之苦了。”

  “张大人言之有理,是呀,长痛不如短痛。从今往后,但愿百姓能够安居乐业。张大人,小民请求你上书朝廷,让朝廷救济一下这些难民。”

  “那是自然,本官一定会上书朝廷的。”

  二人刚说到这,张存仁的手下跑来禀报,说朝廷的圣旨已到了府衙。张存仁、侯方域一听圣旨来了,不敢怠慢,一溜小跑直奔府衙而去。

  二人进了府衙后,宣旨官让二人接旨。二人跪在宣旨官面前,宣旨官大声读到:“奉天承运皇帝,诏曰:直隶、河南、山东三省总督张存仁、归德书生侯方域,为了剿匪,竟擅自做主,扒开黄河大堤,水淹榆园,致使我齐鲁百姓流离失所、损失惨重。论罪本应严惩二人,念二人剿匪有功,从轻处罚,张存仁免去总督职务,削职为民。对于侯方域,朝廷不予奖励,返乡继续为民,钦此。”

  听了这道圣旨,侯方域如五雷轰顶,差点没晕过去,完了,完了,自己那飞黄腾达的仕途,已经变成了黄粱一梦,自己所有的努力,如今全部付诸东流。身居庙堂,光宗耀祖的梦想,也已经变得遥遥无期了。此时此刻,张存仁的心里也凉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为满清卖了这么多年的命,到头来就落得了这样一个结局。

  二人叩头谢恩,接过了圣旨。

  侯方域带着一颗伤透的心,离开了大名府,返回归德老家。一路之上,凛冽的寒风把侯方域刮得浑身冰冷,而侯方域胸中的那颗心,比身体更冷。骑在马上的侯方域,看着无叶的树木、枯黄的秋草和满地的白霜,心中更加难过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可如今,兔子还没有死光,飞鸟还没有射尽,满清朝廷就已经开始卸磨杀驴、过河拆桥了。此时的侯方域,恨透了满清朝廷,他暗暗下定决心,从今往后,再不为满清朝廷做事。忽然,他又担心,自己辅佐张存仁一事,被香儿知道了,如果香儿因此离开了自己,岂不是鸡飞蛋打,落了一场空?官没做成,连自己心爱的女人也背弃了自己,自己就亏大啦!不行,绝对不行,他绝不能看到这样的结局,他必须隐瞒此事,绝不能让香儿知道。

  侯方域回到家中以后,常氏、吴香都很高兴,她们准备了丰盛的酒菜,为侯方域接风洗尘。在酒席宴上,吴香问了侯方域榆园义军的情况,侯方域叹了一口气,十分悲伤地说:“完了,完了,榆园义军完了,禽兽不如的清军,为了剿灭义军,不惜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水淹榆园,义军全军覆没,齐鲁百姓死于洪水者,更是不计其数。”说到这,侯方域顿时觉得面红耳赤、无地自容,他不知道,这话是在骂清军,还是在骂自己。

  “禽兽、禽兽,真是为了达到目地,不择手段,这是满清政府继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后欠下的又一笔血债。”听到水淹榆园的消息后,吴香的心中是怒火万丈。“这样一个恶贯满盈的朝廷,不会长久的。相公,俗话说‘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你已经尽力了,香儿希望你不要自责。”

  “相公,你胆子可真大,竟敢和榆园军搅在一起,如果此事被官府知道,可是要被灭九族的。”常氏说。

  “二位夫人,你们一定要守口如瓶,我参加榆园军一事,不要对任何人讲,以免给咱家带来大祸。”

  “相公,我和大姐一定会守口如瓶,绝不会对任何人讲。”吴香说。

  清顺治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初秋。豫东平原。

  一队官军护送着一辆马车,不紧不慢地行走在笔直的官道上。坐在车内的河南巡抚吴景道,看着官道两旁大片大片的大豆、高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去年冬天,摄政王多尔衮命令他请侯方域再次出山,参加今年河南的乡试。吴景道接到命令后,很是为难,榆园一战,侯方域为大清立下了汗马功劳,可朝廷却没有对他进行任何奖赏,让侯方域寒心而去。如今,多尔衮又让自己再次请侯方域,吴景道真不知道,见了侯方域自己该说什么。正在他犹豫着去还是不去的时候,又从京城传来多尔衮暴亡,顺治亲政,疯狂清算多尔衮的消息,这下,吴景道再也不用执行多尔衮的命令了,他的心里,也一下子轻松了很多。今年刚刚入秋,顺治帝下诏,要求各地官员动员隐居在全国各地的贤才参加今年的乡试,为了执行皇帝的旨意,吴景道只好硬着头皮亲赴归德,动员侯方域参加今年河南的乡试。

  吴景道来到归德府后,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侯宅,拜访侯方域。他下了马车,走上前去对看门的说:“老先生,我乃河南巡抚吴景道,今日前来拜访侯朝宗侯公子,麻烦你进去通报一声。”守门人让他稍等片刻,自己进去通报。

  守门人进了侯方域的书房,对侯方域说河南巡抚吴景道前来拜访。侯方域一听守门人这话,心里就来气了,他心里说:“这满清的官员,怎么又来找我了?是不是又遇到什么麻烦事了?言而无信的满清朝廷,用着我的时候那是甜言蜜语,说的比唱的都好听,用完了就把我一脚踢开,什么玩意。还想让我为你们卖命,做梦去吧!”想到这,侯方域就对守门人说:“你转告吴大人,今日我身体不适,不便见客。”

  守门人说了声“是”,就退了出去。守门人来到院门口,向吴景道转达了侯方域的话,吴景道听完以后,笑了一下,说:“哎呀!本官来的真不巧。没关系,让侯公子安心休养,本官改日在来拜访,告辞!”

  几天后,吴景道再次来拜访侯方域,守门人进书房通报。侯方域对守门人说:“你告诉吴大人,今日我喝醉了酒,不便见客。”守门人说了一声“是”,就退了出去。侯方域担心这个吴景道会闯进来,于是他抱起一坛子酒一饮而尽。喝醉酒后的侯方域,趴在书桌上呼呼大睡起来。

  果然不出侯方域所料,有点生气的吴景道,闯进了侯宅,他要看个究竟。他一边往里走一边问守门人侯方域住在哪个房间,守门人无奈之下,只好把吴景道领进了侯方域的书房。吴景道一进书房,就闻到了满屋的酒气,熏得他差点没吐出来。他看到酩酊大醉的侯方域,正趴在书桌上呼呼大睡,吴景道无奈地摇了一下头,只好离开侯宅。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吴景道又拜访了侯方域几次,侯方域每次都喝的大醉,让吴景道无可奈何。这一下,吴景道终于明白了,这位侯大才子,分明是在躲着自己。吴景道心里想明白以后,心中是怒火万丈,是呀,作为一个堂堂的一省巡抚,竟然被一个书生一次又一次地拒之不见,这也太失自己的颜面了。吴景道决定,给侯方域一点颜色看看。

  夕阳西下、玉兔东升,一阵秋风吹来,让安静的侯宅充满了凉意。心烦意乱的侯方域,走上了翡翠楼。面对着纠缠不休的吴景道,侯方域的心里真是烦透了,他只好去找吴香诉苦。侯方域进了吴香的房间,对吴香说自己要在这儿过夜。吴香心里十分高兴,服侍着侯方域睡下。躺在床上的侯方域,对吴香说:“香儿,这些日子,为夫的心里真是烦透了,那个河南巡抚吴景道,三天两头的来找我,看样子是让我出山,为满清效力。我只好一次又一次地醉酒,拒绝见他,可他却对我纠缠不休,没完没了,真是烦死了。”

  “相公,不必烦恼,不管他来多少次,你不搭理他也就是了。过些日子,他自己就明白是咋回事了,如果他知趣的话,就不会再来了。相公,你做的对,香儿支持你,咱们就是饿死,也不能食满人的俸禄。这个满清朝廷,是建立在千万汉人尸骨上的朝廷,他剃我长发、毁我衣冠,其罪行罄竹难书,咱们就是死,也不为这样的朝廷卖命。”

  “香儿说的对,我侯方域就是死,也不为满人效力。”

  二人刚说到这,忽然听到外面想起一阵嘈杂声。侯方域、吴香二人急忙穿衣下楼,来到院中一看,只见一群官兵闯了进来。他们正在问常氏侯方域在什么地方,常氏问这些官兵,找俺相公有啥事,一个军官说:“现在,侯方域是朝廷钦犯,我们要把他捉拿归案。”

  “我侯方域遵纪守法,何罪之有?”侯方域走上前去,质问这个军官。

  “遵纪守法?好一个遵纪守法。”这个军官冷笑一声,说,“侯公子,我问你,当初我大清南下剿灭伪弘光政权时,你在扬州辅佐史可法对抗我大清,公子难道忘了吗?”

  “你们……你们……”侯方域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竟找了这样一个理由来抓捕自己,一时间气得不知该说什么好。

  “侯公子,本官没有冤枉你吧?来人,把侯方域给我带走。”这个军官话音刚落,几个官兵就一拥而上,绑了侯方域,押着他往外走去。见此情景,常氏一下子瘫倒在地,嚎啕大哭起来。她一哭,站在院中的那些下人们,也跟着哭了起来。

  “大姐,别哭了,咱们得想想办法呀!怎么办?怎们办?咱们该怎么办?”吴香说着说着,也抽泣起来。

  “走,咱们去南园,找咱爹去。”常氏止住哭声,说。

  “大姐,这个时候城门早就关了,咱们根本出不去呀!再说了,咱爹现在是平民百姓一个,就是找到了他,他也未必救得了咱相公。”

  “也是,哎呀,这该咋办呀!对了,宋元平这几日不是在家中吗?咱们去找他,也许他有办法。”

  “大姐,那宋元平是什么人,难道你还不知道吗?一个满清朝廷的鹰犬、不知廉耻的降臣,咱们怎么能去求他?不去,不去,打死也不去。”

  “香儿,这都什么时候了,你还想着这些?你说是你的气节重要?还是咱相公的命重要?好,你不去,我去。只要能救出咱相公,我豁出去了。”常氏说到这,就吩咐下人备车,去宋府。

  “大姐,别生气了,为了咱相公,香儿也豁出去了,香儿随你同去。”吴香说。

  夜已经很深了,坐在书房中的宋权仍然是毫无睡意,此时,他正为侯方域的事情发愁呢。从自己与吴景道的交谈中,宋权得知侯方域这段时间有意躲着吴景道,这让吴景道很生气。宋权看明白了,侯方域是坚决不肯与大清合作,而吴景道又不肯善罢甘休。他担心,再这样下去,非出大事不可。到时候真出了事,自己该怎么办?难道袖手旁观吗?想着这些,宋权的头都大了。

  就在这个时候,下人进来禀报,说侯公子的两个夫人前来拜访。宋权听了下人的话,心中立刻有了一种不祥的预感,侯方域肯定出事了。宋权来不及多想,就一溜小跑迎了出去。他来到院门口,见常氏、吴香二人正在门外站着。宋权还没来得及开口说话,常氏就“扑通”一声跪了下来,哭着求宋权救救侯方域。吴香见常氏跪了下来,自己也跟着跪了下来。

  “二位弟妹,你们这是干什么?快起来,快起来,有什么事咱们进家里说。”宋权急忙把二人搀扶起来,并把她俩让进了客厅。

  三人落座后,宋权问常氏,是不是朝宗弟出事了,常氏哭着说:“对!今夜一群官兵闯进了俺家,抓走了俺相公。元平兄长,我知道你和俺家相公是铁哥们,你一定要想想办法救他呀!”

  “二位弟妹,你们别难过了,兄长我不会袖手旁观的。这事一定和吴巡抚有关系,明天我去归德府衙,找吴巡抚问问情况。二位弟妹,你们回去等我的消息吧!”

  常氏和吴香站了起来,谢过宋权后就告辞了。

  天亮以后,宋权来到了归德府衙,拜访吴景道。二人落座后,吴景道说:“宋大人,你一大清早就来找我,是不是有什么事呀?”

  “吴大人,本官想问一下,你们为什么连夜抓走侯公子?”宋权说。

  “这个不识抬举的臭书生,本官要给他点颜色看看。”

  “吴大人,你可知宋朝的苏洵、苏轼父子?”

  “这个本官当然知道,他们父子二人可是了不起的大文豪。宋大人,你突然问这个干什么?”

  “侯朝宗侯公子和他的父亲,就是当今的苏洵、苏轼呀!对于这样的人才,吴大人真的会忍心加害吗?”

  听宋权这么说,吴景道哈哈大笑起来,他说:“宋大人,本官为什么要抓侯公子,你还不清楚吗?本官知道,你和侯公子的交情很深,侯公子对你也有救命之恩。宋大人,不如你替本官劝一劝侯公子,让他参加大清的乡试,为大清效力。只要他肯参加乡试,本官立即释放他。”

  “好吧!我这就去狱中,劝一下侯公子。”

  宋权离开府衙,直奔侯宅而去。在侯宅客厅,宋权对常氏、吴香二人说:“二位弟妹,为兄我已经问明白了,官府抓捕朝宗贤弟的原因,他们就是让朝宗贤弟参加今年的乡试,只要朝宗贤弟肯参加乡试,什么事都没了。”

  “原来是这样呀!元平兄长,俺相公十分痛恨满清朝廷,他是绝不可能参加乡试的。哎呀,这是还真麻烦。”常氏有点为难了。

  “大姐,别发愁了,香儿我去一趟监狱,劝一劝咱相公,让他参加乡试。”吴香说。

  “香儿妹妹,那就麻烦你去一趟了。”

  “香儿弟妹,你这就随我去监狱吧!”宋权说。

  吴香跟着宋权,走进了监狱,狱卒打开了关押侯方域牢房的牢门,宋权和吴香走了进去。侯方域见他俩来了,急忙迎了上去,说:“元平兄长、香儿,你们俩怎么到这儿来了?”

  “相公,你没事吧!他们有没有打你?”吴香关切地问侯方域。

  “没事没事,他们只是把我关在这儿,并没有对我用刑。”

  “朝宗贤弟,你知道官府为什么连夜抓捕你吗?”宋权说。

  “应该是这段日子,我有意躲着吴巡抚,惹恼了他,他才对我下手的吧!让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他竟以我曾经辅佐过史大人的罪名来抓我,亏他想得出来。”侯方域说。

  “朝宗贤弟,其实吴大人没有别的意思,他就是想让你参加今年的乡试。朝宗贤弟,只要你答应参加乡试,什么事都没了。到时候你我同朝为官,何乐而不为。”

  “想让我为满人卖命,做梦。我侯方域宁死也不为满人效力。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我侯方域,要做当今的文丞相。”

  “朝宗贤弟,你怎么这么固执。为兄知道,你对大明是念念不忘,可是,大明已经亡了,你再效忠他,还有什么意思?”

  “不,大明没亡,大明朝还在,我大明的永历政权,正在西南与清军抗衡。永历朝中名将李定国,与东南的国姓爷郑成功遥相呼应,他们在南方打了很多胜仗。我相信有朝一日,他们一定会打过长江,收复中原的。”

  “怎么,朝宗贤弟,你对他们还抱有幻想?为兄告诉你吧!他们成不了气候,我大清一统天下的步伐,谁也阻挡不了。朝宗贤弟,你这么聪明,怎么就看不透形式呢?”

  吴香见二人争执了起来,就让宋权先回避一下,自己要单独劝说侯方域。宋权说:“弟妹,你好好劝劝他吧!他如果在执迷不悟的话,我恐怕就爱莫能助了。好了,我先出去了,你们谈吧!”

  宋权走出去以后,侯方域说:“香儿,你要当满清朝廷的说客,劝我参加乡试吗?你不是很痛恨满清的吗?怎么能干这事?今天这太阳真是从西边出来了。”

  “相公,好汉不吃眼前亏。你还是答应吧!在考试的时候,相公可以把试卷写一半就交上去,这样他们就无法录取相公了。”吴香说。

  “哎呀,香儿,你真是太聪明了,我怎么就没想到呢?好,就这么办!为夫我参加乡试。”

  侯方域终于答应参加乡试了,这让吴景道、宋权都很高兴,吴景道一声令下,释放了侯方域。乡试开始后,侯方域随其他考生一起,走进了考场。按吴香的吩咐,侯方域把试卷答了一半就交上去了。

  乡试结束后不久,吴景道就迫不及待地走进了阅卷房,向考官们要侯方域的卷子看。主考官说:“吴大人,不知为什么,这位侯大才子,竟把一份未答完的试卷交了上来。这么一来,我们就没法录取他了。”

  “什么,他竟交了一份未打完的试卷?快,拿来我看看。”吴景道说。

  主考官把侯方域的卷子找了出来,呈给了吴景道。吴景道看着这份未答完的卷子,心一下子凉透了,他明白了,侯方域是铁了心不为大清效力了。也许是榆园剿匪后,朝廷没有封赏侯方域,让侯方域彻底寒了心,失去了对朝廷的信任。

  “吴大人,这位侯大才子,真是不识抬举。吴大人,你能不能再想想办法,把他逼入官场。这位才华横溢的侯公子,如果埋没民间,对我大清可是一大损失呀!”主考官说。

  “算了,算了,强扭的瓜不甜,就算本官能把他逼入官场,他也不会为我大清效力的。让他进副榜吧!好歹给这个大才子留点面子。”吴景道无奈地说。

  侯方域参加完乡试以后,吴景道就再也不打扰他了,侯方域的生活总算恢复了平静。在以后的日子里,侯方域终日与雪苑社的好友们在一起,饮酒写诗、谈古论今,日子过的好不快活。

  这一天,侯方域从酒楼出来,摇摇晃晃地在街上走着,由于今日高兴,他就多喝了几杯,没想到竟喝醉了,连路都走不稳了。走进自己家的那条小胡同的时候,侯方域看到一个小孩正蹲在离自己家不远的地方,用三块石头垒成了一座石桥。侯方域走到“石桥”附近时,不听使唤的脚,竟把“石桥”踢塌了。

  “哎呦!侯大才子,你怎么把我的石桥踢塌了?”小孩子大声说道。

  “对不起,对不起,我今日多喝了几杯,脚不听使唤了。来,我重新给你垒起来。”侯方域说。

  “不必了,侯大才子,我听说你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今日我出上联,你若能对出下联,就可以走了。”

  “中、中、中,小兄弟,你出吧!对对联对我侯方域来说,还不是小菜一碟。”

  “好,我出上联‘脚踢垒桥三块石’,侯大才子,请对下联。”

  喝醉酒的侯方域,头昏脑胀的,哪里还想的出下联。他说:“小兄弟,我今日喝多了酒,头疼得厉害,一时想不出下联。这样吧!你等我一下,我回家喝碗醒酒汤,就给你下联。”

  “那好吧!我在这等着你。侯大才子,天黑之前,你能给出下联吗?”

  “能、能、能,我侯方域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小兄弟,你在这儿等着,过不多大会我就给你对出下联。”

  侯方域摇摇晃晃地回到家中,上了翡翠楼。吴香见他这个样子,急忙迎了上去,扶住了他。吴香说:“相公,你今日咋喝这么多酒?再这样喝下去,你非把身体喝垮不可。听香儿的话,以后别喝那么多了。”

  “我今日高兴,多喝了几杯,没想到竟醉了。”侯方域一边说一边歪倒在椅子上。

  吴香急忙吩咐小红,做一碗醒酒汤,小红说了声“是”,就下楼了。侯方域说:“香儿,我在回家的路上,碰上了一个垒石桥的小孩,为夫我一不小心,踢塌了小孩的石桥,小孩就给我出了‘脚踢垒桥三块石’的上联,让我对下联。我现在头疼的厉害,你帮我想一下下联吧!”

  “脚踢垒桥三块石,”吴香一边说一边想着下联,忽然,她看见桌子上有一件未做完的衣服,衣服上面放着一把剪刀,吴香笑了一下,说:“相公,有下联了,就是‘手剪出字两重山’。”

  “好,对得好,香儿,你真是太聪明了。我立刻出去,那个小孩正等着我的下联呢。”侯方域说完,就站了起来,摇摇晃晃地往外走去。

  “相公,你慢点。”吴香说。

  “没事,没事。”侯方域说。

  侯方域下楼梯的时候,小红端着一碗醒酒汤迎面而来。小红看了侯方域一眼,说:“少爷,醒酒汤好了,快喝吧!”

  “小红,先把醒酒汤放楼上,我回来再喝。”侯方域说。

  侯方域走出家门,见那个小孩还蹲在胡同里等着他呢。侯方域摇摇晃晃地走到小孩面前,说:“小兄弟,我有下联了,是‘手剪出字两重山’。”

  “侯大才子,这下联不是你想起来的吧?这应该是一个做衣服的女子想起来的下联。”小孩说。

  “你怎么知道的?”听了小孩的话,侯方域大吃一惊。

  “侯大才子,你四肢不勤,只知道舞文弄墨、饮酒写诗,从没有做过衣服,也从没有用过剪刀,你怎么可能想得起来剪刀呢?”

  “惭愧,惭愧,小兄弟,不瞒你说,这下联是我的小妾所出。”

  “哎呀,真没想到,侯大才子的小妾,竟也是一位才女,佩服,佩服。”

  “小兄弟,你在这儿玩吧!我告辞了。”

  侯方域回到家中,上了翡翠楼。吴香迎了上来,扶着侯方域坐在椅子上。侯方域把刚才的事情给吴香说了一遍,吴香听完后,笑了,她说:“哎呀,这个小孩还真是聪明,将来必成大器。相公,快把醒酒汤喝了吧!”吴香说到这,就把醒酒汤端了过来。

  侯方域喝完汤后,就一下子歪倒在床上。吴香把侯方域的鞋子脱掉,把他的双腿抱到床上,并为他盖好了被子。然后,吴香站在床前,又说:“相公,城外有座送子观音庙,据说挺灵的,明日你陪香儿去那儿求求送子观音,行不行?”

  “中、中、中,明日为夫就陪你去。”说完这句话后,侯方域就呼呼大睡起来。

  在观音庙烧过香后,侯方域、吴香、小红三人乘马车回城。侯方域往车窗外看去,只见道路两旁,到处是成群的难民,只见他们衣裳褴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看到这些,侯方域很难过,他说:“现在北方的战乱平息有一年多了吧!怎么还有这么多难民?”

  “相公,你忘了,去年秋天,清军扒开荆隆口黄河大堤,水淹榆园,直到现在,山东境内的洪水还没有退尽呢。这些难民,都是从山东过来的。他们有家不能归,流浪在外,受冻挨饿,真是可怜。”说到这的时候,吴香难过地流下了眼泪。

  “也不知是哪个丧尽天良的衣冠禽兽,出的这个水淹榆园的馊主意,害的这么多的老百姓流离失所。这个挨千刀的,将来必遭天打五雷轰,不得好死。”小红看着车窗外的难民,破口大骂起来。

  听着小红的骂声,侯方域羞得无地自容。此时,他的脸又红又烫,心跳也加速了,他恨不得立刻从马车上跳下来,找个地缝钻进去。

  “相公,你怎么了?要不,找个大夫看看吧!”吴香见侯方域面红耳赤的样子,以为他生病了,就十分关心地说。

  “不用,不用,我回到家里,睡上一觉就好了。”侯方域说。

  马车终于到家了,侯方域不等马车停稳,就迫不及待地从马车上跳了下来,一溜小跑进了家中。看着侯方域反常的举动,吴香和小红都是一肚子疑惑。小红问吴香:“二少奶奶,少爷这是怎么了?”

  “我也不知道,算了,不管他了,下车,咱俩上翡翠楼。”吴香说。

  侯方域跑进了书房,刚坐下来,一个下人就走了进来,他说:“少爷,刚才有人送来了一封书信,是吴梅村先生写给你的。”侯方域问送信的人呢,下人说已经走了。侯方域从下人手中接过书信,下人退了出去。侯方域打开书信,看了起来,看完以后,他是大吃一惊。吴伟业在信中说,他迫于清廷的淫威和老母的敦促,要北上京城做清朝的官,他写信征求一下侯方域的意见。

  “哎呀,真是没想到,讽刺吴三桂的人,竟要做第二个吴三桂,真是可笑。不中,不中,我得给他回信一封,劝他不要北上,以免晚节不保。”侯方域自言自语地说。

  清顺治九年(公元一六五二年)十月,河南归德府侯宅翡翠楼。

  常氏、吴香二人准备了一桌丰盛的酒菜,为侯方域饯行。自从上次侯方域在宜兴与陈贞慧分手以后,二人有七年没有见面了,侯方域越来越想念陈贞慧,越来越想念江南复社的好友。侯方域决定下江南,看看陈贞慧他们。

  “香儿,咱俩先敬咱相公一杯酒吧!祝咱相公一路顺风。”常氏对吴香说。吴香点了点头,和常氏同时站了起来,举起酒杯。吴香说:“相公,我和大姐祝你此次下江南一路顺风。”

  “二位夫人,谢谢你们的吉言,干了。”侯方域也站了起来,说。

  三人碰过酒杯后,各自把手中的酒一饮而尽。喝完酒后,三人又重新落座。吴香说:“相公,你此次下江南,能否去一趟苏州,看看我的大哥、大嫂?自从我八岁离开苏州,与他们有二十多年没有见面了,也不知道,他们现在过的咋样了。想想我的大嫂,年纪轻轻就来到我家,挑起了支撑我吴家生活的担子,也没少吃苦、操心,挺不容易的。由于她当时的压力太大,所以脾气也大,动不动就对我和二哥发脾气,为此,我和二哥经常和她吵架。想想当年我们兄妹,也太不懂事了。”吴香说到这,已经是泪流满面。

  “香儿,你放心,我此次下江南,一定先去苏州,拜访大哥、大嫂,然后再去宜兴。香儿,我发现这些天你恶心。呕吐的厉害,是不是身体有病了?要不找个大夫瞧瞧吧!”侯方域说。

  “没事,没事,我休息几天就应该好了,相公不必为我操心。相公,你此次下江南,不知何时才能返回。这样吧!香儿为你唱一段《西厢记》中的长亭送别,为你送行吧!”

  “中、中、中,香儿,自从你来到归德,为夫再也没有听过你唱曲了。说实在的,为夫还真想听了。”

  “都说香儿妹妹是秦淮名妓,唱功南京第一,大姐我还没听过香儿的曲呢,今天大姐我可要一饱耳福了。”

  吴香吩咐站在自己身边的小红,把琵琶抱来。小红抱来琵琶,递给了吴香。吴香手调弦索,为侯方域唱起了《长亭送别》。小红、常氏、侯方域三人洗耳恭听,并很快陶醉在美妙的乐曲之中。吴香唱完后,三人同时拍手叫好。

  “我早就听说香儿妹妹的唱功名震南京,今日一听,果然是名不虚传。哎呀,大姐我今日终于知道什么是天籁之音了,真是‘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常氏说。

  “香儿这么多年没唱过曲,今日一唱,依然不减当年。这天底下,除了香儿,再也没人能唱出这么好的曲子了。”侯方域说。

  “相公,大姐,你们都过奖了,香儿唱的没有那么好。”吴香被夸得有点不好意思了。

  “夫人,我走之后,你就找个大夫给香儿看看吧!我总觉得,香儿的身体有问题。”侯方域对常氏说。

  “相公,你放心吧!送走你之后,我马上领着香儿看大夫。有我照顾香儿,你就放心吧!”常氏说。

  “相公,大姐,不用找大夫了,我没事。”吴香说。

  “香儿妹妹,找不找大夫,不能听你的,得听大姐我的。”常氏说,“让大夫看一下,如果你的身体没啥毛病,大姐我和咱相公也就放心了。看一下吧!香儿妹妹,花不了几个钱的。”

  “香儿,就听你大姐的,别再固执了。”侯方域说,“好了,时间不早了,我也该上路了。我走之后,家里的一切,就拜托二位夫人了。”

  “相公,家里有我和香儿在,你就放心走吧!”常氏说。

  “相公,你要早去早回,香儿和大姐在家等着你。”吴香说。

  侯方域起身离座,别过二位夫人后,就下了翡翠楼。二位夫人也赶紧起身,随侯方域一起下楼。侯方域来到院中,从下人手中接过马,就牵着往外走去。常氏、吴香二人把他送到大门口。侯方域上了马,看了二位夫人一眼,说:“二位夫人,你们请回吧!我一定会会早早的回来的。”侯方域说到这,就策马扬鞭,直奔城外而去。

  chapter();<div id="center_tip"><b>最新网址:</b>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