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道之不同 不相为谋

  “道不同,不相为谋。”出自《论语·卫灵公》,意指走着不同道路的人,就不能在一起谋划,最初指的是君子和小人之别。后来经常用来表示不同发展方向或目标的人是不会共同处理事情。

  ……………………………………………………………………………………………………………………………………………………………………………………

  韩国端城,厮杀声震天,硝烟在城的内外各处升起。数不清的秦国黑色大军向城门口涌去,向两边的城墙上攀去,尤其是南面,有一大段的城墙已经被黑色大军占据,下面源源不断的秦兵正爬着攻城梯,登上城墙。

  过不了一会,第一面秦国大军的旗帜竖立在端城的南城墙上,秦军声势大振,又有更多的军队通过城门和被攻陷的城墙,涌进端城城中。

  在秦军后方,一员将领骑着战马,蓄着八字胡,年纪约在五十岁上下,略显黝黑的皮肤不知是多少场厮杀的积淀,老辣的目光盯着前方的战场,满意地点了点头,是秦军的主帅名将王翦。他的右边骑马并立着一员年轻小将,年纪约莫在二十五来岁,英气逼人,跟他颇为相似,是他的儿子王贲。

  转过头,王贲脸上带着欣喜之色,说:“父亲,敌城的城门和南面城墙已被我军攻破,我看不消半日,便可破城。”

  “贲儿,领军打仗,形势瞬息万变,刚有胜迹下一刻很有可能转为败迹,不可大意。”王翦头也不转地教训道,“虽然城门和城墙已破,但离破城还为时尚早。城内的守军尚有抵抗之力,尤其是那些墨家匪寇,若躲进城内的街巷,进行巷战,只怕我军会有不小的伤亡。”

  “父亲,何须如此高看那些墨家匪寇?”王贲不屑道。

  “贲儿,不可小视那些墨家匪寇。”王翦转头教训道,“这几日交战下来,为父发现那些墨家匪寇精于剑技,与我军相比,战阵冲杀非其所长,更精于个人搏杀,若进入巷战,我军无法展开,左右制肘,而其则是如鱼得水。而且,相比于守城的韩军,这些墨家匪寇的守城意念似乎更为强烈,不会轻易弃城而走。”

  “父亲,既然如此,那孩儿愿亲领一军,攻入城内,一起绞杀那些墨家匪寇。”王贲请命道。

  “贲儿勿急,现在还不是时候。”

  “父亲,这是为何?”王贲不解道,“现在我军攻破城墙,士气大振,应当增兵进城。若是慢了,让城中守军获得喘息之机,在城内的屋巷做好备战准备,只怕会更难对付。”

  “贲儿,欲速则不达。兵法有云,围三阙一,若过早增兵进城,断了那些守军的退路,他们定做困兽之斗。经过前几日的猛攻,守城的韩军,想来已多少战意,若放开一条出路,他们必定逃窜而去。没有韩军的协助,那些墨家匪寇就算想做困兽之斗,战力也是大大减弱。”

  “若他们跟着撤退遁走呢?”王贲问。

  “若是跟着撤走。哼哼……”严肃的脸上难得露出些许笑意,王翦道,“端城后面就是一片平地,到那里,便任由我大秦铁骑纵横。”

  “相离旗主,那韩累率着余下的韩军向城东那边退去了。”韩累是此次韩国守卫端城的主将。

  听完弟子的回报,正在巷内和秦军拼杀的墨门韩国旗旗主相离奇一剑击杀冲上来的秦兵,转头向身后端城的东面望去,忍不住叹了口气,脸上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先前秦军猛攻自己墨门弟子守卫的城南,自己派人向城北的韩累求援,谁知那韩累被秦军前几日猛攻吓破了胆,生怕秦军还会从城北发动攻势,就是不肯派兵相助,敌众我寡,使得自己坚守的城南城墙被秦军攻破。

  “旗主,我们该怎么办?”那弟子请示道。

  “撤!”相离奇不甘地说道,抬手抹去溅在脸上的鲜血,转头向端城的北面看去,北面不远处有一座树林茂密的端阳山,补充说:“莫跟着韩军向东撤,我们先躲入北面的端阳山,那里山林茂密,正好躲避秦军的追击。”

  “将军,那些墨家匪寇向城北突围,看来是要躲入北面的端阳山中。”

  听完偏将传来的战报,王翦有些惊讶,不禁念:看来,还真有些小瞧了这些墨家匪寇。随后,转头看着王贲,向他下令:“王贲,听令。”

  “在。”王贲抬低头向王翦拱手道。

  “命你率三千精骑从端城南面绕过,追击向东逃窜的韩国残兵。”

  一辆马车缓缓停在平成君赵升的府前,门帘掀起,赵平的脑袋从马车里露出来,从马车上下来,跟着又有一人从马车上下来,是白阖。

  “白阖兄弟,平成君和将军已经在里面等候多时,我们还是快快进府吧。”赵平催促道。

  “嗯。”点了点头,白阖跟在赵平的身后,向赵升的平成君府走去。因为出狱有赖赵升的帮忙,他请自己过府一叙,白阖当然不能推辞,也要当面和他道个谢。

  “那日在牢里,有些昏暗,没有看清。今日看来,白阖还真是一表人才,风度翩翩啊。来,赵升敬你一爵。”说完,赵升举起案前的酒爵,向对面的白阖敬去。

  “平成君,过赞了。”白阖举起酒爵向赵升敬道,“此次白阖脱罪,有赖平成君相助,应当是白阖敬你才是,怎能让平成君敬我。失礼,失礼。”

  “阿阖,你这话说得没错,真应该你敬平成君才是,还不自罚三爵。”旁边的李牧“落井下石”道。将酒饮尽,白阖放下手中的酒爵,有些无奈地看着李牧,说:“大哥,阿阖礼数不周全,你就抓着阿阖不放,真枉费阿阖叫你大哥。”

  “呵呵……”笑了笑,赵升打量了白阖一会,跟着问:“白阖,为何你敢断定那些黑衣人盗童是有所预谋,定会再次出手?”

  “平成君,很简单。若是普通的盗童,没必要身着夜行衣。那些黑衣人出剑颇有配合,像是经过严密的训练,而且还有手弩这种非常用的兵器,想来从属于某个神秘的组织,其盗童定不是出于寻常目的,也不会一次就止。”

  “我赞同阿阖的说法。”李牧点头附和道,“前夜,我埋伏下重兵,本想活捉那些黑衣人,谁知那些黑衣人负隅顽抗,宛若死士一般,损失了不少兵士,竟未能捉到一个活口。”

  “究竟是何人在我邯郸城中盗童,又有何种企图?”赵升念道,抬起向白阖看去,希望他能分析出大概。

  “平成君,这几日,白阖在牢中也是想了许久,还是未能想出他们盗童的目的。”白阖略带歉意地回道,但眼睛却不自觉地闪烁了一下,李牧和赵升两人均未留意到。

  “经过前夜的失手,想来他们不敢再在邯郸城中动手。”白阖补充道,跟着话锋一转,说:“不过,难免他们会在别地作案,平成君要让各城小心提防。”

  “这个,赵升明白,会向大王奏报,让各城有所提防。”赵升点了点头道,随后看着白阖,犹豫了一阵,这才开口问:“白阖,你之大才,赵升佩服不已,不知能否为我赵国效力?我保证以你的才能,定能平步青云,前途无量。”

  顿了一下,白阖转头看了李牧一眼,回头略带歉意地看着赵升,说:“平成君,白阖闲云野鹤,随性而为,朝堂拘束太多,怕是会闹出笑话啊。”

  “白阖,可否是因为前日的蒙冤入狱,还有安平君和建信君两人?”赵升追问道。

  “非因此事。”白阖摇了摇头道,“白阖不是小心眼之人,只是白阖的性格不适合朝堂。”

  “这……”见说不动白阖,赵升只得转头向李牧看去,希望他能出言相劝。李牧摇了摇头,有些无奈地说:“平成君,阿阖既然说无意于朝堂,任谁也无法让其改变主意。”

  见李牧这么说,赵升只得作罢,举起案前的酒爵向白阖敬去,惋惜地说:“白阖如此大才,未能招来,真是赵国的一大损失。来,赵升再敬你一爵,希望你能记下赵升这个朋友。”

  “平成君客气了,与平成君为友,是白阖的福气。”白阖连忙举起案前的酒爵,向赵升敬去。

  “阿阖,刚才在平成君府上,平成君真诚相邀,你为何婉拒?大哥知道,你可不是什么闲云野鹤,无意于朝堂。”马车里的李牧不解地看着坐在对面的白阖道。

  见白阖笑而不语,李牧跟着问:“难不成你是怕了那赵聪和郭开?”

  “大哥,你觉得阿阖会怕那赵聪和郭开吗?”白阖反问道,跟着解释:“大哥,虽然阿阖不怕他们两人,但朝堂之上,并不是不怕就行的。有他们两人在,我定是难以在赵国朝堂立足,不如,不涉足赵国朝堂为妙。”

  “有平成君在,无须担忧他们会耍什么鬼蜮伎俩。”

  “大哥,平成君确是难得的贤明公子,但这赵国朝堂,阿阖却是不敢恭维,就算有平成君在,也是独木难支。”白阖摇头道,叹了口气,说:“虽然平成君贤明有才,但天妒英才,怕是难有几年之寿啊!”

  “阿阖,何出此言?”

  “大哥,非是我要咒平成君,只是事实确是如此。”白阖解释道,“虽然平成君面色如常,无大异样,但我观之,其气血两虚,呼吸不匀,隐约有浊声。若阿阖所料不差,其病定在肺腑。”

  见白阖说得如此确确,李牧便相信了他的话,问:“阿阖,既然如此,那你能否为平成君将病治好?”

  “大哥,非是我不愿,只是我学艺未精,只习得察病之法,未习得治病之法。”白阖摇了摇头道,跟着说:“平成君此病乃是先天不足,后天未善养所致,想根治很难。但其若能禁酒色,好生调理,那是可以多延寿几年。”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