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01、旧因

  “峰峦崎险百折转,翡翠连翻云梦山。

  光华景文天下秀,岖壑峙岳入霄端。

  玉牙石壁盘龙雕,泉垂帘帷清潭满。

  栖隐天游诚修闭,不问世间心怡然。”

  在黔省的梵净山毗邻着一座山,名叫云梦山;这里有一个去处名叫鬼谷。古老相传,这里有一个神秘老叟王诩,即王禅老祖,人称“鬼谷子”。他便世居于此。在传闻中,这个人是师从李耳、天道子,成年时期学究天际,可谓是旷世奇才,古今无对。

  后人在《东周列国志》评:“一曰数学,日星象纬,在其掌中,占往察来,演无不验;二曰兵学,六韬三略,变化无穷,布阵行兵,鬼神不测;三曰言学,广记多闻,明理审势,出词吐辩,万口莫当;四曰出世,修真养性,祛病延年,服食导引,平地飞升。”

  这老叟现如今也不知活了多少岁数,只知道他的徒子徒孙大多数都已经老死了。尤其他那第二十七代徒子,谷慈上尊书子傩,竟活了三百多岁,前些年也亡故了。但先前时,在他师座下却不幸收了一个人,名叫霄玉天。这个人在谷中修道三十余载,最后修道不成反在谷中寻衅滋事,终于被逐出了师门。也由此无一日不怀恨在心,霄玉天决意一心要摧毁了师门鬼谷,便自号了另一个名字,天可灭。

  他潜伏到了全球各地寻找着各种契机,广收门徒数十万人。这几年里,他一直都在厉兵秣马。10月7日,天可灭终于在东瀛倭寇兵进华夏国的同时,他一人兼数十万门人在江浙沿海举旗响应,并一路挥兵西进。

  而恰恰在这个期间,西欧、南北美洲以数国的动荡突发了遍地狼烟,以致全世界大战逐被拉开序幕。整个热武器时代军事化滚滚战火蔓延之处寸草不生、万劫不复!

  数年光阴,竟使全球的亿万生灵惨遭涂炭……

  头年初,天可灭在华夏国土攻城掠地势如破竹。他一个曾经的鬼谷门徒,精研过《捭阖策》,此时更是统领数十万精兵悍将在江南水陆大开大合,更兼东瀛矮脚兵生不畏死,何况百廿里锋刀,谁与争锋?一时间,倭军所向无敌,不一日囤兵到了黔省,举兵围攻师门,鬼谷山!

  那时祖师爷早已闭关。偏巧的是,华顶宫宫主夜玉冥正要入师门为自家犬子负荆请罪。原来他有一个儿子,名叫亦轩,年少成才,秉承了父母的奇能异智。当时是,他想为儿子择一个良偶,听闻了昆仑宫主有一个女徒紫灵萱,适值豆蔻年华,论及才智、道行都不在儿子夜亦轩之下。他心诚往之。而这昆仑宫主洛女欣然答允了夜玉冥所求,于是夜亦轩、紫灵萱奉了父母师尊之命欲要成就一桩美事。然而,夜亦轩不甘命舛,火烧界兑殿逃了婚。夜玉冥为了善后,只得亲赴鬼谷山,不想正好遇上那个师门弃徒、夙世冤家,两人打了一个照面。

  多年以前,他们师兄弟为了一卷《起死回生》反目成仇。天可灭更是遭被逐,这到底全赖了夜玉冥之故。这时候,同门相见,旧怨萌发,天可灭立誓要手刃了这厮!

  然而,夜玉冥自从创建了华顶宫,数十年来不曾跟人动过手。而天可灭在销声匿迹的这些年,武道修为也与日见长,这两个人在鬼谷山上单斗了千百合,却仍然难分胜败。那夜玉冥谴责天可灭不该为一己之私挑起了群国战端,而天可灭则怒骂夜玉冥一贯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臭不要脸。一时间,夜玉冥其余的徒子怎敌得过天可灭的兵强马壮、人多势众?

  最终,夜玉冥亲率弟子奋死抵抗天可灭的热武器,一度败回了华顶老巢。这次他是身负重伤,好不容易捡回了一条命,回来后才发现身边徒子奴仆死伤殆尽,他一人躺在病榻上神伤不已。如今鬼谷式微,他既有心也无可奈何了,只恨这个天可灭欺师灭祖、不得好死!

  妻子石月婵悉心照料了几天,丈夫的伤势总算有所好转,不由又担心起了儿子夜亦轩的安危,便责备丈夫道:“你尽顾师门一事,也不管亦轩死活。”

  “这个小畜生真是没一天安生!”夜玉冥一掌拍在石桌上,恨不得痛揍儿子一顿,“他在这节骨眼上生事,死了也该!”

  石月婵却道:“婚约一事本就由你起头。我心里知道亦轩不高兴,这才离家出走的。”

  夜玉冥惨败在天可灭的手上,一时羞愤难抑道:“哼,这事暂且不说了。待我养好了伤,我定要天可灭好看!”更兼无能庇护鬼谷师门的周全,还累及了座下的数名弟子惨遭横祸,他真是无地自容、惭愧万分。

  石月婵见丈夫情绪过激,保不齐要牵动内伤,便宽慰一句:“好啦好啦,这些事以后总会有法子的。”

  夜玉冥一想起了那亡故的数名徒子,伤感之际睡意全无,独自披衣外出。

  夜色寂寂,冷风飒飒!

  是时,光华如莹,天地分明。庭院里的走廊下一盏盏红灯笼迎风摇曳。

  他一人负手踅过这座逆天殿,不知不觉便走到了藏坤殿前。这是一处藏书楼,其中的古今书籍浩繁如烟,他夜玉冥嗜书如命的人,平日里的喜好无非是广罗天下之书,尤爱珍藏名人的医书。这数百年来,共罗集了一百八十万四千六百五十五本,其中二十三万四千三十二残本、十五万六千五百二十孤本。

  夜玉冥毕生成就是自创了华顶宫。这数十年下来了无琐事,他日日倾淫在医道之中,一心要弥补那几卷《起死回生》中的不足。先前也曾尝试着破解“起死回生”之谜,怎奈自身才赋有限,至今仍还是无能为力。

  便因为此,他潜心修道,可谓算是穷究天际了,并致力于参悟奇门八卦与阴阳奇术。他一人创仙脉,广授天赋异禀门徒;建八殿,复易理尽归于道。

  直到他二百零九岁那年,方才领悟出《道经》之语:“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道法既犯无穷,那也唯有比他人悟得多,才能与道中精髓相结合。他的本意原想尽授门徒入门之法,谁知人心复杂,终不为他左右。今晚他来藏坤殿,不知不觉回忆起了以前的时光。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