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雷厉风行

  “固原镇,原额官军一十二万六千九百一十九员名,现额九万四百一十二员名。看了又看小说网^看了又看小说网去看书原额马、骡、牛三万二千二百五十匹头只,现额三万三千八百四十二匹头只。”

  高坐于公堂之上,听着固原镇总兵镇戍使兼都督佥事刘文(通常总兵镇戍使简称为镇将或者戍主,其副使简称镇副或者戍副)汇报,乔行简微微颔首,这与他预想的差不多,逃丁缺额司空见惯在所多有,即便是边防重镇也不例外,绝没有足额满编的例。这固原镇是以依托堡寨、边墙、亭燧、烽糇等坚固城防体系层层守御,故而戍卒骑兵为少,步卒居多,而且九万之众,也必定还有些疲兵惰卒,看来还得整饬一番,重申军令,才堪以一用。兵在精不在多,固原镇若有精兵一支在手,其实万余人足矣!可惜朝廷必然是不许的。

  这个刘文倒是一员用心做事之人,对军务心中有数,不是庸将也!

  乔行简心中暗自忖道,游目睥睨,堂上俱是西北重要的文武大员,现在一个个正襟危坐,目不斜视。

  他这个一等侯爷的爵位,本身就是凭战功实绩搏来,着实对这些个边军的骄兵悍将有些威慑力,否则就算他是皇帝近臣,也未必能令诸人如斯之恭谨。

  不由得有些得意,乔行简俊朗的脸上微微泛起一丝儿笑容。

  “自环县、萌城、西响石沟至靖虏戍所之花儿岔,长六百三十六里,系固原镇该管边界。去看书往任总督大人先后修理之墙堑日久已坍坏填塞,河套胡虏每每越过花马池,分道深入,已不能起阻隔之效。

  下官于八月统领官兵八千四百余员名,巡行响石沟等处,防御套贼(注:指占据河套北部的蒙古游骑)。挑挖响石沟至下马房旧堑长三十里,使之俱深二丈,阔三丈五尺,于南面沟堑上筑墙,连沟共高三丈;又修理下马房西接平虏、镇戎,经古城、海剌都、西安州等五堡坍塌边墙一百二十五里,随山就崖,铲削陡峻,至九月初三日次第修完;又于干盐池,名青沙岘处,铲崖挑沟长四十里,深险壮固以绝河套胡虏西入临、固之路。干盐池以西栅塞崖堑二十九里,令靖虏守备都指挥赵昶修理完备。”

  ……

  好一会儿,这固原镇将刘文方才将固原镇所辖要紧防务事项一一汇报完毕,乔行简心里喜欢他勤于王事,自然是不吝美言,嘉勉有加,这才舒缓了诸文武大员间的凝重气氛。

  乔行简这陇右总督甫一进驻固原总督官署,便不辞劳苦,开始高坐公堂,一边处理陇右总督府因总督一职虚悬数月而积压下来的重要公事(必须总督亲自加盖官印批复的公文已经堆积如山),一边听取各文武大员的汇报,待得延绥、宁夏、甘肃、固原诸镇镇将或镇副等相继汇报完边备戍守情况,已是午后,稍事饮食,又接着办公,其雷厉风行之态,勤于王事之心,令得在座诸文武心中叹服,皆自愧弗如!

  陕西总兵镇抚使、陕西巡抚、西宁行营提督等也相继把各自军政、民政、民壮乡勇团练秋防、粮饷输赉、军械入库点算等等,一一具告。去看书

  乔行简处理军政事务方面也确实才干卓越,一边是有条不紊,将积压的公事处理得井井有条;一边是听取诸文武汇报边备情况,稍有疑问,往往一语就问在关节点上,要想以虚情掩饰蒙混过关那是很难的。

  待到一干文武一一汇报毕,乔行简又择其中尚觉不清楚的地方,反复询问,直到满意为止。

  ***

  环视堂上一干边关文武,乔行简虽然颇有智略,在听取了文武大员们关于边备的汇报,亦不由对边关形势大生感慨:“深山大川,形势在敌而不在我也!”

  在座文武不管自身才干强弱如何,其实都知道西北三边,尤其固原、延绥处于平原,无险可守,唯有屯聚重兵、大修边墙寨堡才能阻挡胡骑南侵,保卫长城以南的农耕区。

  就算如此,仍然不时有蒙古豪酋大举突破边墙,袭扰内地。

  胡虏游骑不仅于北陲各地抄掠,而且时有取道河西甘、凉、永昌等地的河谷通道南下,越过河西,入青海附近掳掠之举,甚至更远,向西向南掠于乌斯藏,并一度据有其地,致使河湟一带,洮州、岷州、松潘等皆无宁岁。去看书

  蒙古游骑之所以能够屡屡南下侵扰,除了皇朝本身实力已经日渐衰弱之外,主要就是阴山、黄河天险屏障已不在皇朝掌握之下,使得蒙古诸部可以河套为基地驻牧,利之则进,四处抄掠;不利则退,复游牧于河套,对皇朝关陇各处州县威胁极大,防御态势极为被动。

  虽然说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善战敢战的将军士卒才是第一位的,但若无天险屏障在手,战略形势利敌而不利我,虽是不世英雄,亦不免壮志难酬,热泪满襟的结局!

  乔行简思及边关防御之艰难,面色稍稍暗淡,随即抖擞精神,马上恢复严整肃穆之态,转而对狄黑说道:“狄将军,你十年前曾上疏朝廷,愿领兵数万,北击胡虏,收复河套,后朝廷因故议而不行,不知现在此议是否仍然可行?”

  狄黑闻言一愣,十年之前,他方至西北,时任延绥镇镇将,有感于胡虏屡屡南下侵扰,有切肤之痛,遂上疏,议北击胡虏,收复河套故地之事。当时之朝廷唯务姑息,不欲以刀兵滋扰生事,故尔此议不了了之,此后中原流寇暴民乱起,先皇帝殡天,更是无人理会了,想不到十年之后,总督大人又旧事重提。去看书

  当时,狄黑认为当秋高马肥之时,胡虏弓矢劲利,聚而进攻,而边军据地防守,兵寡势分,难当大举之寇,胡虏往往能够取胜。如果是冬深水枯,马无宿藁,春寒阴雨,壤无燥土之时,胡虏则势力衰弱,皇朝如果能调遣兵马乘机进攻,就一定能够取得胜利。狄黑请求朝廷能够允许他率领精兵数万,于春夏之交,携带五十天粮饷,进兵征讨,直捣胡虏巢穴,彼方必然招架不住,则胜利在握矣。

  这是一个纯粹从军事角度考虑的疏议,被朝廷弃置也在情理当中,经过这么些年的历练,狄黑也明白当年自己过于莽撞了,有那些满口仁义,从科举正途出身的文武大员当朝秉政,除非是雄才大略,一意开疆拓土的皇帝在位,他的疏议是没有可能付诸实施,也没有可能让他单独带兵北击胡虏搏取功勋的!

  天下承平之时,偃武修文,武夫辈被文官压制是一直以来的传统,历代皇朝都是如此!

  狄黑整理一下思路,回禀道:“总督大人,下官此策十年前或许可行,现在则绝不可行!”

  “哦,有何道理?你且说来!”乔行简大感兴趣,俯身前倾,说道。

  “十年之前,皇朝国无内乱,而胡虏诸部内乱不止,彼此间征伐不休,彼时朝廷若乘机攻伐,五六万精锐即可克复河套。现在我皇朝则刚经内乱,民众疲惫,元气未复;而彼五年之前,各部族已东西分据,暂息干戈攻伐,现在蒙古诸部族实力正逐步增强,呈现我衰而敌盛之势,此时若攻胡虏,非数十万步骑大军不为功,但国内未安,擅动大军,赋役加之,民众困顿,恐祸起变乱,不可收拾!此所以攘外必先安内也!”

  乔行简颔首点头,道:“狄将军此言甚是!”

  又微笑着嘉勉狄黑,说道:“西番能有今日之安宁,实赖狄将军镇慑之力也!吾自当一体奏明圣上,请旨褒奖之。”

  青海高原自狄黑领西宁行营,驻于青海之畔,除镇慑监管西蕃诸部外,也不时驱逐追击突破南下的蒙古瓦剌部或鞑靼部游骑,近年胡虏游骑已经很少再越过河西抄掠青海了!褒奖狄黑倒也当之无愧!

  翻开卷宗,再察看了一番,乔行简突然又问起来回回马家的事情,回回乡兵多半在宁夏镇的辖区,自然由宁夏镇镇将回禀有关情况;而西宁马户在青海附近牧养军马,则归属西宁行营的驻防区,自然是由狄黑回禀相关情况。

  乔行简这一问不要紧,立刻引起了狄黑的警惕,暗忖要赶快将这一情况知会雷瑾。

  乔行简问了一些回回马家的情况,询及回回马家现在因为争夺族长之位已经****成两派,互相暗斗不休,弄不好可能刀兵相见,遂说道:“这回回人的自家事,虽然官府不宜插手,但若两边只顾内讧,势必影响边备大计,待总督府边备之事理清头绪,我当自去一趟兰州调停叔侄纷争。马家还在做七七吧?”

  “还有二十多天才出殡!”狄黑答道。

  “嗯,时间上还来得及!”乔行简自言自语道。

  沉吟片刻,乔行简环视堂上众文武,说道:“明日总督官署即全部移驻花马池,在座诸位今日且回去安歇了,明日堂上点卯出发!”

  众人愕然,居然连常例的接风晚宴也省了,雷厉风行若此,确实是“遇事敢为,不与时俯仰”之人。

  花马池一带,是与胡虏相接的最前线,边军士卒一向谓之为大门,而视固原为心腹堂奥之地,坚守花马池不失,则固原自可无虞,而固原安然不动则关中、延绥可保无事。

  往例夏秋时节,总督官署方移驻花马池,冬春多驻固原,乔行简此番于冬季时节即移驻花马池,大抵还是不太放心,宁愿不惮风寒,以总督之尊移驻花马池,亲临前敌一线,也要确保固原无虞!

  众人应诺拜辞,纷纷归去安歇,明日可是要大大的忙碌了。<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