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为谁辛苦为谁甜

  出了魏老四家门,韩志国主动邀请道:“王书记,到我家坐坐吧,一起吃个饭,我把韩德喜也喊来,我们一起商量商量该怎么办。”

  王奕程也有此意,就答应了。

  韩志国回家后让媳妇准备些晚饭,一会功夫,韩德喜就来了,让人意外的是韩志国的弟弟,民兵连连长韩志强也急匆匆来了。

  韩志强见几个人都在,也不顾王奕程在场,大声说道:“大哥,不好了,我听说魏老五和赵老三他们一帮人明天要组织村民们去区政府闹事,说如果不解决问题就要闹到市政府,这可怎么办啊?”

  韩志国听了以后,淡定地说道:“你先坐下,不要这么毛躁,着急也没有用,我和王书记,德喜大哥在商量办法呢,你也来听听。”

  韩志强扯了个凳子坐一旁,自己倒了一杯茶一口喝了。

  韩志国先把今天发生的事情和韩德喜和高志强又说了一遍,尤其是在魏老四家里,王奕程把自己钱都捐了出来的事,他很佩服,说道:“王书记年纪轻轻就能这般仗义,我韩志国自愧不如。”

  王奕程笑道:“韩主任过奖了,我这也是从穷苦人家出来的,兄弟姐妹因为没钱都辍学了。”

  韩德喜说道:“是啊,农村人家也只能靠孩子上大学才能脱离苦海,要是孩子辍学了,这一辈子就又没指望了。”

  韩志国道:“当初我们村委动员老百姓把土地流转出去,也有想让村民走出去,外出打工,不要死守着一亩三分地的考虑,现在好心办了坏事,我有很大的责任,在这里我向王书记做个检讨。”

  王奕程忙道:“韩主任,你也是一番好意,土地流转是农业发展的大趋势,这中间肯定会遇到挫折,我们要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是遇到困难就止步不前。”

  韩志强大声附和道:“王书记这话说的在理,不试试怎么知道成不成,我可是种地种够了,不能让孩子继续种地了!”

  韩志国道:“谁想一辈子种地啊,我当初不就是不想种地才出去打工的嘛,虽然也辛苦,但是总比种地强。”

  韩德喜说道:“也不是所有的村民都能外出打工,年轻的可以出去闯闯,老人和孩子总要在家里守家的,有点地种种起码有粮食吃。”

  从韩志国韩德喜的想法中,王奕程看到了在现在农村中最常见的观念碰撞,种地还是打工的选择,困扰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

  可是难道农民就没有第三种选择吗?真的就不能在这片土地上收获财富和幸福吗?几千年来的文明不都是从农业发展而来的吗?

  王奕程心道:“这2000多亩泥鳅塘难道不能成为牛家沟村脱贫致富的机会吗?”

  韩志国见王奕程沉默不语,问道:“王书记,在想什么呢?你是大学生,思路活,有没有好的办法呢?”

  几个人都盯着王奕程看,王奕程笑道:“我有个不成熟的见解,说出来大家不要笑话。”

  韩志强焦急道:“快说快说,你们大学生就是文绉绉,说话也不干脆,急死人了。”

  王奕程也不生气,微笑道:“据我了解,现在泥鳅价格非常高,尤其是出口韩国日本的价格都在20多块钱一斤,如果由我们自己来养殖,只要确保养殖成本低于20块钱,我们就不亏钱,而且成本每降低1块钱,按照一亩地养出2000斤泥鳅来算,我们就有2000块钱的利润,比种地强不少,而且我们现在有政府补贴,村民人工成本基本上忽略不计,饲料价格也比较透明,我们只要解决好泥鳅苗种这一个主要难题,我们就能把泥鳅养好,就能挣钱。”

  王奕程继续分析道:“我们现在面临的问题主要是,第一,政府能给我们多少补贴,能给几年。第二,泥鳅苗种来源和价格。第三,如果养成功了,怎样尽量把泥鳅卖个好价钱,怎么把泥鳅出口到韩国日本。”

  “第一个问题,需要我和韩主任去区里尽量争取,估计不成问题。第三个问题,我们要和有资质做出口生意的公司联系,我有个韩国同学,也可以和他联系一下。最难的就是第二个问题,苗种的问题我们只能靠自己,2000多亩需要苗种量非常大,这个很难办,我们要想办法。”

  王奕程分析地很有条理,把最核心的问题都摆在桌面上了,连韩志强都听的很明白。

  韩志国道:“听王书记这么一分析,其实我们也没有那么无路可走,只要把苗种来源解决了,我们还很有可能挣大钱。”

  韩志强兴奋道:“王书记,照你这么说,我们只要养好了,还能发家致富呀,一亩地挣1000多块钱,那可比种地强多了。”

  韩德喜谨慎道:“话是这么说,可是如果养不成功,这一年可是白忙活,没准还亏不少钱。”

  王奕程道:“韩叔你担心的有道理,我这也是初步想法。其实如果我们第一年没成功,到时候就算是拼着让区里和镇上不高兴,我们也要把鱼塘复垦了,不能把地浪费了。”

  韩德喜说道:“到时候,为了生活,村里只能自己发动老百姓动手复垦了,上面就算是反对,那也不顶用了。”

  韩志国沉声道:“现在只能死马当活马医了,明天早上我和王书记去区里争取资金和政策,德喜大哥带着韩志强准备一下,下午召集村民代表开会,这种大事需要大家投票决定。”

  王奕程见韩志国拿定了主意,补充道:“今天晚上我们先把各村民小组小组长喊来开个会,让他们做好工作,尽量劝导村民不要去区里上访,不然造成不良影响对我们反而不好。”

  韩志国点头称是,赶紧给各村民小组小组长打了电话,通知吃完晚饭后在村委会开紧急会议。

  几个人简单吃过晚饭,来到村委会,几个小组长陆陆续续到来,大家都对今天的事情心知肚明,各小组都有村民参与了今天的上访。

  所以韩志国也没有废话,直接开门见山地说道:“今天召集大家来,主要是要求各小组长回去以后抓紧到每个村民家里走访,稳定住村民情绪,不要发生群体上访事件。”

  有个小组长问道:“韩主任,上头到底怎么处理鱼塘的事,总要有个说法吧,不然我们拿什么稳定村民情绪?”

  “对啊,老百姓就指望这点地了,总不能老拖着吧?”

  “我们五组可以保证明天不去上访,但是要是再不解决鱼塘的事,过两天我也要上访了。”一个脾气火爆的小组长说道。

  韩志国安抚他道:“我跟王书记明天早上去区里找领导反映情况,明天下午开村民代表大会,到时候大家投票决定怎么解决问题。”

  几个小组长互相看了眼,都表态明天不会出现集体上访的事情。

  散会以后,各小组长都回去布置工作,安抚村民,会计韩德喜也回去准备明天开会的东西。

  王奕程一天经历的这些事,让他心情沉重。今天他是切切实实感受到了农村工作的难处和贫苦老百姓为了生活的无力的抗争。

  王奕程自己就是农民的儿子,他现在也一直把自己当成是农村人,并没有因为大学毕业进了城就是城里人了。他的根在农村,他的灵魂归处也将是农村,他现在有一种强烈的冲动,那就是将一腔热血洒到农村这片土地上,不仅仅是为了这里的村民,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工作任务,更是自己的宿命,自己从小到大的梦想。

  有多久没有记起,懵懂时的愿望。

  为了父母不再起早贪黑。

  为了兄弟姐妹有钱上学。

  为了老少爷们多收几斤粮食。

  为了改变自己从小到大贴在身上的农村穷孩子的标签。

  是时候,做回自己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