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死战

  崇祯元年十月二十,沈长安率领一千神机营,带着新研制的火枪,赶到了蓟镇长城喜峰口关隘,远远望去,长城如巨龙般卧在大地上,许多的民夫正在修缮各处垛口,沈长安对王月说:“让你别来,非要来。这天寒地冻的,瞎跑什么?”“大哥去哪我就去哪,此生不悔。”

  沈长安只冒冷汗,暗道:“这还没咋地呢,就成管家婆了。。。”沈长安摸了摸王月的头发,“刚好秦良玉将军也是女人,你可以去找老将军叙话。”王月狠狠的打了沈长安几下,蹦蹦跳跳的走了。

  沈长安找到了中军大帐,报名进入,袁崇焕在案几前忙碌着,抬头看到沈长安,说道:“沈指挥怎么有空跑到这里来?”沈长安回道:“皇上命我前来,看看建奴的实力,和新军的对比情况。”

  袁崇焕点点头,“那沈指挥自便,本官恐怕没功夫管你,军队太多,又不在一起,融合起来,是个功夫活。”沈长安笑着说:“这点小事,怎么难的住督师大人。下官唯一担心的是山海关,万一皇太极看破了虚实,不来长城了,那下官就该哭了。”

  袁崇焕摇摇头,说道:“应该不会,本官相信,吴三桂不敢违抗军令的。”沈长安问道:“督师,这个仗怎么打?”袁崇焕回答道:“没有太好的办法,建奴凶残,只能硬拼。”

  沈长安说道:“我带来了一千神机营将士,他们手中是新研制的火枪,虽说助力不大,也聊胜于无吧,让他们守卫垛口,加强守军实力。”袁崇焕叹口气说道“新军成军时间太短,京营也刚整编不久,令人堪忧啊,建奴又是从来不退的,一般都是死战,本官害怕,还没怎么打,将士们就溃败了。”

  “不会,督师只管下令,要相信新军将士,唯死战尔。”袁崇焕点点头说道:“本官和秦帅,还有祖大寿将军,每人固守一个关隘。本官在喜峰口,希望建奴从这叩关。”

  十月二十一,皇太极以蒙古骑兵为向导,让多尔衮带领一万汉军骚扰山海关,自己带领十万八旗军队,避开宁锦防线,绕道蒙古,进犯喜峰口长城一线。打算从遵化、良乡、固安、香河、永平、顺义、迁安、滦州等地,一直打到京城。这样的打算,势必会失败。两个多年的宿怨对手,又一次对战于长城脚下。

  十月二十六午时,喜峰口长城在望,皇太极露出了满意的微笑,“这下绕过山海关,看袁崇焕那个老家伙怎么办?老东西太难缠,得想个办法解决他。”自从袁崇焕构建关宁锦防线以来,皇太极对上袁崇焕,几乎没有赢过。皇太极对着鳌拜说道:“鳌旗主,此次你为先锋,攻破长城,直捣汉人京师。”

  行到喜峰口关隘,四下看去,一片寂静,只能听见风的怒吼。鳌拜笑道:“皇上,汉狗在这种寒冷天气下,根本不会出来巡视,皇上真乃神机妙算。”皇太极微笑着说:“希望另两路大军,也能长驱直入,到蓟县汇合。”皇太极一挥手:“吹号,进攻。”

  话音未落,喜峰口关隘上人头涌现,几人簇拥着一员大将走上前来,袁崇焕大笑:“皇太极,你果然来了。”皇太极大惊失色,也顾不上去想怎么透漏的行踪,既然已经被汉人识破,那汉人肯定做好了准备,皇太极话不多说,拍了拍鳌拜,说道:“边战边退,传令莽古尔泰,代善,立即撤出长城沿线,杀上山海关。”

  皇太极还是很有自信的,女真的骑兵,想要撤退,还没有哪一只军队能拦的住。皇太极也不恋战,调转马头就直奔草原行去。可惜。已经晚了,关隘上响起了炒豆声,一杆杆火枪伸了出来,由于离得太近,根本不需要瞄准,打在骑兵身上,基本都是应声而倒。后队变前队的骑兵也争相踩踏,乱糟糟一片,等皇太极撤出二十里,四万人马已经损失三千骑兵,皇太极大怒,高声喊到:“袁崇焕,咱们走着瞧。”

  话音未落,又一声炮响,祖大寿带着新军拦截在皇太极面前,前面的一万骑兵,二话不说,上来就投掷一个个黑色的瓦罐,专门往马腿里面扔,砰的一声炸响,虽然杀伤力很小,但是能惊马,骑兵没了马,就跟瞎子一样了。瞬间,大量骑兵纷纷被惊马摔下来,甚至被马踩成肉酱。皇太极大喊:“退退退。”女真八旗不愧是世界上最厉害的骑兵,不一会就整理好队伍,厮杀着退出了战场,即便如此,袁崇焕也不敢下令追击。

  毕竟女真的骑兵战力无双,在不对等的情况下,袁崇焕下意识的选择了守势。沈长安看到这里,对袁崇焕说道:“督师,下令追击吧,时不待我啊,新军,京营都需要血的洗礼,从这里,杀到山海关,瓮中捉鳖,有任何后果,下官会向陛下说明。”袁崇焕想了想,长叹一声,“可惜了大好儿郎。”说罢挥动旗帜,“全军出击。”

  厮杀了一天一夜,在山海关前,皇太极汇合了三路人马,不作休息的直奔沈阳而去,袁崇焕带着军队也进了山海关。

  夜间督师行辕,祖大寿面有愧色的抱拳说道:“督师,据书记官统计,此战我军伤亡十一万三千左右,建奴。。四万。”

  沈长安拍了拍桌子,大声道:“好,大捷啊。”又对袁崇焕说道:“下官亲自写奏折,诸位的功劳不会埋没。”袁崇焕摇摇头,沈长安说道:“督师不用说,下官明白,这个战果已经很好了,建奴彪悍,战力太强,而人口少,此长彼消,建奴必败。京营,新军,都是刚训练出来,肯定是拼不过的,但是,这成果已经很好了,说明新军改编的很成功。”又说道:“再休养生息几年,再编练新军五十万,辽东可定。”

  转头又对秦良玉说道:“老将军率领的白杆兵,真是天下雄兵,不比建奴弱,老将军真是帅才啊。”秦良玉说道:“老身不敢居功,都是孩儿们拼命。希望沈指挥多跟陛下说说,多给点抚恤银子。”众人沉默。沈长安说道:“老将军放心,这事包在下官身上。”

  沈长安又对袁崇焕说:“建奴退往沈阳,短期内不会再来了,也算是给了建奴重重一拳,虽说我们损失惨重,但绝对不亏。督师,您怎么看?”

  袁崇焕说道:“这次使用改良的火器作战,收效不错,还有惊天雷,也建功不少。希望沈指挥回京,还要向陛下多多进言,加快火器研发的力度。至于将士们的战力,本官觉得,新军改革的也很不错,虽说伤亡很大,但是也是勇往直前,长此以往,建奴必亡。”

  皇太极和多尔衮灰溜溜的回到了沈阳,盛京皇宫里,皇太极问多尔衮,“老十四,你怎么看此事?”多尔衮回道:“皇上,此事不应该泄密的,事先,底下人根本不知道咱们会绕道长城的,大伙都知道的是围攻山海关,就皇上跟臣知道真实路线。袁崇焕根本就不可能知道啊,可他不但知道,还在喜峰口驻扎重兵拦截,这。。。完全说不通啊。”

  皇太极沉思半晌,抬头看向多尔衮,说道:“明军中有高人,十四弟发现没有,虽说我们占据优势,可看明军的队伍,感觉和以往不同了,也有了悍不畏死的气势,长久下去,我大清危矣。毕竟汉人比我女真八旗人多多了。”多尔衮摸了摸下巴,说道:“此事需要到明国京师打探一番再做计较。臣马上派人去,不管花多少银子,一定要搞清楚这件事情。”

  沈长安王月协同秦良玉班师回朝,来时十五万人马,回去的时候只有七万了,算是损失过半,不过能从战场上活下来,基本都成老兵了,而且一个个神采奕奕,士气可用。

  行至京城永定门,就看到崇祯帝朱由检带领文武百官在官道上迎接,秦良玉和沈长安赶紧下马,拜倒在地,朱由检赶紧命王承恩扶起二人,说道:“两位爱卿辛苦了,奏折朕已看过,此战,必会记入史册。”秦良玉说道:“陛下,微臣微末寸功,全赖陛下指导有方。”

  沈长安说道:“陛下,就算胜,也只是个惨胜,十一万将士,埋骨关外,请陛下重重抚恤。”朱由检点点头,“朕已命人在京中修建英烈堂,以后为大明战死的将士,皆在此享受世人的香火。抚恤银子,户部已经在筹集了。诸位爱卿不必忧心。起驾,回京。”

  沈长安和秦良玉在太和殿开完朝会后,沈长安单独的来到朱由检的寝宫,朱由检挥退所有人,然后说道:“大哥,此战如何?”沈长安说道:“跟想象中差不多,甚至好一点,虽说伤亡很大,但那不是问题,只要精神思想跟上了,就能最终打败敌人。”

  喝了口水,接着说道:“银子要跟的上才行,高大人江南筹款的事,办的如何了?”朱由检说道:“开始确实出现困难,自从众商贾,士绅得知开通口岸,重启市泊司以后,就纷纷掏银子购买国债,一千万很快的筹集完毕,太神奇了。”

  沈长安说道:“商人都是逐利的,让他们看到国债能赚钱,那就跑的比谁都快。先搞一次吧,看看效果,另外,国债劵的防伪,还需工匠们继续改善。”接着问道:“对了,皇上,最重要的事,差点忘了,郑芝龙的海军如何了?那才是重中之重。”

  朱由检笑着说道:“上个月的消息说,已经从福建漳州出海,杀向倭国了,你的建议,朕也传话给郑芝龙了。”“恩,那就好,只要能令幕府臣服,得到石见银山的开采权,以后就不会缺银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