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刺探

  关内的改革正进行的如火如荼,凡是反对变革的,抓的抓,杀的杀,朱由检毫不留情,义无反顾。朱家的江山,只能自己去操心,别人是不会管的,换个皇帝照样高官得坐。所以,朱由检也杀的理所当然。

  沈长安和王月已经踏上了去关外的路上,虽说是阳春三月,可山海关的风雪依然如刀锋般割面,沈长安看着雄伟的山海关,不禁一阵感慨,真是没有攻不破的关隘。没有信念的支撑,再强大的军队,最后也是腐朽倒塌。

  山海关前,袁崇焕亲自迎出城来,看着饱经风霜的脸庞,沈长安不禁想道:“再雄壮的老虎,也架不住带领的是一群羊。”老虎再厉害,带着一群羊,怎么打的过一群饿狼?沈长安抱拳迎了上去,“袁督师,下官锦衣卫沈长安。拜见督师。”沈长安面对这抗击后金的英雄,也是敬重不已。

  袁崇焕笑道:“陛下的旨意早就来了,听说,沈指挥在京师,也是搅动了不少风云啊。”沈长安说道:“都是雕虫小技,和督师比起来,微不足道。督师才是真英雄。这次奉旨来关外,就是打算和建奴比试比试。”

  “好,有志不在年高,沈指挥年纪轻轻,怪不得受到陛下青睐。”接着又说道:“孙老大人的新军已经到了,本官也看了新军的训练册子,和变革手段,确实是高明啊。本官准备让他们轮流去前线锻炼。沈指挥,有什么打算?”

  沈长安和袁崇焕单独走到一边,沈长安说道:“下官打算带领锦衣卫特战队去沈阳刺探最新军情。正好也锻炼下特战队,不经过战争,军人是无法成长的。如果有机会,看能不能刺杀皇太极和多尔衮。”

  袁崇焕面色大变:“不可,沈指挥千万不能鲁莽,沈阳是建奴心脏,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那是自寻死路。”沈长安摆手说道:“督师不明白的,这二人一死,建奴就没什么可怕的了。督师不必担心,下官自有打算,不会把自己陷进去的。”“那就好,那就好,你要是有事情,陛下必不会饶了本官。”

  沈长安哈哈大笑,“督师说笑了,督师是我大明重器,岂能轻动?督师尽管放手施为,陛下会一直支持督师的。”“陛下真乃英明君主,微臣必不负圣恩。”说完拉着沈长安说道:“让儿郎们进关,本官在行辕已备好酒水,正好去去寒意。”

  沈长安和袁崇焕携手走进山海关,山海关位于明长城蓟镇与辽东镇的交界处,是扼守华北、东北地区的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正所谓:枕山襟海,实辽蓟咽喉,外控辽阳,内护畿辅,防扼海泊倭番,验放高丽女真进贡诸夷,盖东北重镇。譬人之身,京师则腹心也,蓟镇则肩背也,辽阳则臂指也,山海关则节窍窾却之最紧要者也。”——《明史》。

  作为京师以东通往辽东地区的通路,一旦敌人攻破山海关,就可直捣京师,因此山海关的地理位置变得更为重要。所以袁崇焕镇守辽东,是最合适的人选。作为知晓历史的沈长安,会一直支持袁崇焕镇守辽东的。

  “来,本官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本官手下的干将,赵率教、祖大寿、何可刚,吴三桂。”转头又说道:“这位是陛下最倚重的臂膀,锦衣卫指挥使沈长安。”

  沈长安抱拳施礼:“不敢不敢,下官就是幸运而已,哪里有几位将军的本事,督师莫要笑话下官了。”几人笑着互相恭维。沈长安拉过王月介绍给大家,“这是锦衣卫情报司的镇抚使王月。”几人暧昧的看着沈长安,心照不宣的笑笑,沈长安苦笑不已。王月也暗地里使劲掐沈长安的腰部。袁崇焕一挥手说道:“走,先进府,喝酒!”

  宾主尽欢,第二天一早,沈长安就来和袁崇焕道别,袁崇焕指派吴三桂带领一千人护送沈长安二人去往沈阳,二百特战队,早在进入山海关的时候,就各自寻找机会,去往沈阳了。吴三桂送到距离沈阳还有十里的地方,二人挥手做别。

  沈长安看着王月,说道:“化妆一下,咱俩扮作落难夫妻,进城。”在盛京沈阳,汉人的地位极低,也就勉强比奴隶好一些,二人扮作落魄夫妻进了城,先找了家客栈住下,伺机打探消息。

  傍晚,二人枯坐在房间修炼,虽说二人都已到达练气六转,可以御剑,可惜一来神识太弱,没有修炼功法,二来也没有飞剑。凭借自身的武功,想在千军万马中刺杀皇太极,无疑是痴人说梦。看来只能在战场见真章了,不过崇祯帝朱由检,不是原来的样子了,关内改革也进展的不错。此消彼长之下,终有一天,建奴必败。

  沈长安想了想,还是让特战队自由锻炼吧,暂时不要插手,自己还是到山里,荒原上去寻找蓝星石和陨铁吧,想到此处,沈长安和王月商量一下,还是出了沈阳,往草原行去。

  半年过去了,草原的天空也开始落雪了,沈长安返回了山海关,虽说找到了不少陨铁,可蓝星石还是一无所获,山海关内,几个满脸风霜的骑士拜倒在沈长安面前,“指挥使大人,盛京军报。”

  半年的时间,在沈阳的特战队,已经联系上原锦衣卫的密探,构建了一个严密的情报网,看来特战队的训练,已经踏上了正轨。沈长安迅速看完密报,交给袁崇焕,说道:“沈阳集结大军十万人马,督师怎么看?”袁崇焕想了想,拉开地图,说道:“本官构造的关宁锦防线,固若金汤,如果皇太极不傻,应该不会强攻,本官猜想,皇太极会佯攻锦州,然后率大队人马从蒙古叩关。”

  沈长安竖起大拇指,敬佩不已,说道:“袁督师真乃国士。下官也是这样认为。”说完点点地图,指着喜峰口一带说道,“下官认为,建奴会从这里进来。长城关隘年久失修,且守兵不足,而且关隘颇多,无法集中兵力。督师就算把山海关守的再好,又有何用?”

  袁崇焕说道:“建奴八骑加上汉军总共十万兵马,基本都是骑兵,我方守军十一万,加上京营五万,骑兵只有四万。这仗不好打啊。”沈长安说道:“如果只在长城防线厮杀,骑兵的作用很小。袁督师,我马上写奏折,督师八百里加急送往京师,让秦良玉将军带领十万京营将士,还有洪承畴将军的五万将士,来长城一线待命。”转头又对王月说:“让情报司停止一切活动,就地潜伏。不要打草惊蛇。”

  “督师,山海关留五千将士,剩下的全部带走,加上新军和京营,总共二十五万人马,这一次,一定要狠狠的咬建奴一口,让他们不敢轻易的再起事端。”袁崇焕忧心忡忡,说道:“沈指挥,建奴的凶猛,你没见识过,虽说有二十五万,鹿死谁手,尚未可知啊。”

  “下官明白督师的担心,不过,现如今的明军,已经不是以前的明军了,只要是为了大明江山,死又何惧?没见过血的军队,训练的再好也没用,此次正好是个机会。再者说了,汉人人多,只要肯拼,早晚也会把建奴灭掉。诺大的汉人江山,岂会惧怕一个小小的蛮夷?真是天大的笑话。”

  说罢和袁崇焕走到地图前,指着地图说道:“督师,您看,龙井关,大安口,喜峰口,这三处肯定是建奴突破的重点。这几处地势稍微平坦一些,适合骑兵作战,咱们重点严守这三处。此次,让新军和京营先上,关宁铁骑和白杆兵压阵。”袁崇焕点点头,说道:“老夫亲自去,吴三桂,你留下,严守山海关,不得出关与建奴硬拼,如有违反,军法从事。”“下官遵命。督帅请放心,下官会死守山海关,一兵一卒都不会出关。”

  沈阳的特战情报司也潜伏了下来,不再传递消息。两天后,朱由检的旨意下来了,任袁崇焕为五省总督,即刻发兵,往长城一线集结。沈长安告别袁崇焕,“督师,下官先回京师,商量作战事宜。督师保重身体,大明不能没有督师。”“沈指挥放心,老夫的身体硬朗的很,只要陛下需要,老夫可以一直为陛下守卫边疆。”

  沈长安和王月快马加鞭,三日就赶到了京城,稍作休息就进宫了,如今沈长安也算是皇宫的熟人了,看到沈长安进宫,路上看守宫门的侍卫和太监,问都不问,直接放行。沈长安来到乾清宫,看到朱由检和孙传庭,洪承畴正在看长城一线地图。

  看到沈长安进来,朱由检急忙问道:“沈指挥,有把握吗?”沈长安微笑道:“这世上,就没有十拿九稳的事情,努力去做,剩下的就看运气了。陛下,可准备好了?”朱由检说道:“秦良玉老将军已经把全部精锐带走了,孙大人和洪大人也拿出了作战方案,预计分三处全歼建奴。”

  沈长安摆摆手笑道:“陛下不可急躁,建奴战力太强,现如今,大明的将士是拼不过建奴的,此战,能打疼建奴,这场仗就算赢了,以后才能进入相持阶段,最后慢慢的才能转为消灭他们。想一口吃个胖子,那是不可能的。”朱由检说道:“朕是心急了一些,希望大明能快点好起来吧。”几人都站起来,朱由检又说:“军机处,暂时就这些人吧,等以后情况好起来,再酌情添加人手。”

  “诸位大人,此战,交于袁督师指挥,可有不妥?”孙传庭抱拳说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陛下既然已经下了圣旨,就不要想了,沈指挥,你觉得如何?”沈长安说道:“陛下,孙大人,下官觉得,袁督师,是不二人选。下官坚信,袁督师必不会辜负陛下的信任。”

  几人又商量了一会战局,沈长安说道:“陛下,微臣要亲临战场,看看新军的训练成果,以及以后如何改进的问题。”朱由检点点头,“沈指挥神功盖世,相信也不会有人能伤害到你,去看看也好,顺便看看建奴的军队,回来告诉朕,你的收获。”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