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回家

  明代许仲琳《封神演义》中称哮天犬为短毛白色细腰之犬,原型为现在的山东细犬。山里的猎狗多是数代杂交的土狗,抗病性强,体格健壮,大小各异,毛色也多种多样。齐尚英曾听闻一个山东老兵详细的描述过这种犬的外貌特征和主要用途,心中对儿时哮天犬的遐想早已对号入座。面前的这座犬的石塑所勾勒出来的形象,和自己心目中长条细腰的哮天犬大相径庭。除颜色外(石塑基本都是白色的石头雕塑而成,这犬成白色,也实属当然,本不能算是共同点),最大的不同便是身体的比例。细犬身体四肢修长,看上去给人以营养不良之感。而此犬浑身健硕,四肢粗壮,体态特征很像如今的白熊犬,只是不同白熊犬眼皮耷拉无神,它目光炯炯,十分精神。

  齐尚英略一思索,自行解开了心中的疑惑。想必是当年建造道观时工时紧张,如果将犬塑造成细犬形状,势必会多耗费刀工人力。鉴于当时的情况,实在没有必要追求原著的十全十美,把犬雕成这样,既能营造一种气势安慰人们恐惧的心情,又能节约时间金钱,何乐不为。

  处于对猎户的感情,齐尚英对犬雕塑的打扫尤为仔细。从头至尾,从上到下,认真仔细。

  此刻齐尚英彻底从暴雨降温的阴冷里恢复,他安排门口站岗的两名战士返回进行身体状态恢复,自己点了颗烟,倚靠在道观前廊屋檐下的墙壁坐下来。此时的暴雨已经逐渐减小,时间不多便已停了。

  齐尚英抬头仰望夜幕,发现一轮弯月已悄然浮现。

  空气中传来几声猫头鹰咕咕咕的叫,听的人心里直发毛。

  忽然,右侧山坡一片茂密灌木丛中发出一阵令人心发痒的窸窣声。就像什么东西在其中来回窜动,造成灌木的枝叶不停晃动。

  齐尚英没有掏出手枪,他悄悄地向灌木丛挪动。以他的经验,这很有可能是夜间栖息的山兔一类的小型动物。经过一天的山路行军,战士们相必都已又累又饿,在这个时间能打只兔子,放在火上烤了,虽然每人分的肉不多,但也是见令人高兴的事情。想到这里,齐尚英更加蹑手蹑脚。

  为避免山兔向山下逃窜,他从背后包抄,迂回到道观的对面,将灌木丛夹在中间。如果山兔逃窜,有很大的概率会误入道观中,这样就可以被里面以逸待劳的战士擒获,绝无逃脱的可能。

  这灌木丛的面积足有十个平方,不用说一只山兔,就算是藏进两个人,隐蔽完好也不会有问题。

  很快,齐尚英便贴近灌木丛,伸手可以碰到灌木的枝叶。原本还在剧烈颤动的灌木丛忽然间静止,齐尚英屏住呼吸,聚精会神,慢慢拨开眼前的浓枝密叶,准备给予猎物最后致命一击。

  一只黑色的动物正窝在地上,背对齐尚英,脑袋上下浮动,嘴里时不时发出咯吱咯吱的声音。而在它身下的,齐尚英这辈子也无法忘记。

  一个死人!

  肠穿肚烂的死人!

  而那东西咀嚼的,正是死尸身体内脏的某个部分。

  黑色动物听见身后的动静,迅速回头看了一眼,眼睛在月光的照射下反射出翠绿的光芒。

  齐尚英不寒而栗,掏出手枪便打。

  雨后的夜静谧异常,枪声具有强烈的穿透力。原本半睡的战士片刻端枪而出,准备投入战斗。见齐尚英握着枪呆立在一片灌木丛边,无不好奇聚拢。

  “团长,什么情况”齐尚英垂首不语,只是灵魂出窍般的看着眼前的灌木丛,目光呆滞。

  见此情形,战士们七手八脚的掀开灌木丛。

  然后一群人呆立当场。

  地上,躺着一只黑色的被爆了头的死猫。死猫的旁边,是个死人。

  致命伤是从死者肋下穿过的伤口,子弹打的,死者死于失血过多。由于天降大雨,血迹被冲刷,加上黑夜能见度低,齐尚英先前并没有发现任何蛛丝马迹。

  他忽然腿一软,跪倒在地上,手脚哆嗦,不知所措。此时空气凝结的可怕,有种沁人心肺的冷。身边的战士将枪举过头顶,同时打响,哀怨而愤怒。

  齐尚英抱起尸体,喃喃道,走,柱子,咱们回家。

  话音未落,却早已泣不成声。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