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猫儿山

  这里所提到的猫儿山和gx的猫儿山没有关系。gx的猫儿山号称华南第一高峰,因峰顶有一块儿花岗岩巨石,形似卧猫而得名。而此处的猫儿山本名叫青冥山,因山上无缘无故有许多花色各异的野猫,当地人便俗称其猫儿山。

  此山在sx境内群山中并不出类拔萃,稀疏平常,只因半夜猫叫声凄厉,令人印象深刻。齐尚英曾听姬狐说起过此山,从而追溯到狡村的历史。

  原来,狡村的建村可以追溯到春秋时期的晋国。祖上本在猫儿山脚下世代为生,后来三家分晋,春秋转为战国,狡村又在魏国境内。

  几千年下来太平无事,直到一日村民家中圈养的鸡丢失。山里多野兽,丢失家禽的事情本来时有发生,但蹊跷的是,村民搜遍鸡窝周边,却找不到任何野兽来袭的痕迹,一个脚印也没有。只发现在自家院子周围离石墙半米左右有一条极细的血液痕迹,绕了房子一周。之后,这家的男主人上山打猎一夜未归,第二天村民集体出动,在一棵歪脖子树下找到了他。应该说是他的尸体。

  有经验的老猎户在看了他的伤口后,缓缓站起来,说,一共三十个窟窿,应该是大虫。

  这家的女主人前些日子刚刚生产,看到此情此景,竟一口气上不来,也随着去了。

  剩下个男婴,寄养在同村村民家里,时日不多,男婴也神奇的消失。

  一家人的遭遇,着实让人希冀,一时间传开来,说是这家人染上了不干净的东西。有好事的村民,在离村五十里外请回来个云游的江湖术士。

  术士疯疯癫癫,在村里又吃又喝,满口胡说八道,只是对此事丝毫不提。

  术士转天消失的无影无踪,几日后回来,已然蓬头垢面,衣衫褴褛。他找到村里能讲上话的人,耳语了一番。又主持在猫儿山的山顶建了座道观,道观的最后一块砖定在子夜砌上,不能早也不能晚。观里供奉的是灌江口二郎显圣真君,一头哮天犬虎虎生风。

  村民对这道观的破费心疼不已,但话事人主持,自己只是出力,又不好说其他。

  说来也怪,道观落成后,村里确实平静如初,就连山上的猫叫声也轻了不少。

  虽然事情告一段落,但这一连串的变故和举动,还是让大多数村民的心生芥蒂。与此事后便三三两两的外迁,原本稠密的村落农户稀稀拉拉,不出几年时间,就全都搬到了现在这个地方。

  “怎么?你这无产阶级的革命战士,还对那些无根的迷信传说心生恐惧?”秦柱见齐尚英语气有异,不禁调侃道。

  “别胡说”齐尚英打断他的话,“我是在想,敌人的这个小分队去那里干什么?”

  一句话却也提醒了秦柱。

  他也明白孙子兵法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

  齐尚英说的话不无道理,从这几天哨兵的回报,敌人已经窝在猫儿山几天几夜,从未出山,应该不是路过。不知道在搞些什么名堂。

  从战略位置上看,猫儿山没有什么意义可言,周边大的山峰很多,没有作为开辟指挥所的必要。同时,敌人也不傻,明知自己的行动不能完全的掩人耳目,活动轨迹肯定已经被八路知晓,这种易攻难守的地方,他们一呆就是几天,目的究竟是什么呢?

  “依我看”秦柱顿了顿道,“他们预感到被我们包围,反而坐以待毙了”说完连自己都瞬间推翻了自己的说法。

  “不对”齐尚英道“小rb残暴异常,一旦被困,肯定做困兽之斗,怎么会坐以待毙”。

  这正是秦柱推翻自己说法的理由,这些年的作战经验已使他对此有了深刻的认识,他摇摇头苦笑了一下。

  “无论他们在做什么勾当”齐尚英握紧拳头狠狠砸在桌子上,愤愤道“都让他们有来无回!”

  和秦柱敲定完战术,已接近凌晨,为保证高昂的斗志投入战斗,二人抓紧时间睡下,齐尚英长途跋涉,一夜无梦。

  第二天检阅部队,齐尚英傻了。

  “行啊,老秦,几年不见,鸟枪换炮了”面对眼前军姿飒爽的队伍,齐尚英发自肺腑的感叹。

  “一般吧”说这话的时候,秦柱正一脸得意的把弄着一把从面前战士手中端过的歪把子轻式机枪,这是前年在一场遭遇战中从日军手中缴获的。他有意让战士们将近来缴获的日军武器拿出来在齐尚英面前有意无意的展示,难免有炫耀的成分。数挺轻重机枪、迫击炮,一色新做的八路军军装,和抗战初期的汉阳造、老套筒相比自然有着天壤之别。

  齐尚英自然明白老战友的心思,当下也不揭穿。

  齐尚英是打心眼里的感动,想当年自己在狡村驻扎的时候,身上的衣服多是翻山越岭被坚硬的岩石和带刺的树木划出来的破口,补丁都打不齐,新的草鞋都揣在怀里好多天舍不得穿。武器更是简陋,一个部队两个人才能分的上一杆枪。在敌人优势的武力压制下,部队常常伤亡惨重。如今看到如此崭新的变化,自然欢欣鼓舞。虽然,秦柱的部队武器装备上比起自己带的队伍仍存在差距,但自己的队伍在自己接手时就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而这支部队,齐尚英知道,要攒到这样程度的家底,已经实属不易。

  “老秦”齐尚英道,“这次的战役,战术昨晚咱俩已经商定,宜轻装突进,不宜出动重型武器。”

  “明白,大部队守住下山出口,避免敌人突围。”秦柱知趣的将部队解散,只留下十几个精神烁厉的战士,道,“这是队伍中战斗素质出类拔萃的,你看看”

  齐尚英对于秦柱的判断并不怀疑,当下召集自己的警卫排,谷场围成了一圈,齐尚英在中心位置,开始布置具体的作战任务。

  “秦柱”

  “到!”本次战斗,秦柱接到上级指示,作为副指挥,受齐尚英管制,此时行动即将开始,便迅速进入战斗状态。

  “带领你的小队从左侧突进”齐尚英道,“我带领队伍从右侧突进,沿途做好标记,任何一队发现敌人,不要轻举妄动,做好隐蔽,派腿脚机灵的战士依据标记找到对方,迂回包抄,前后夹进,迅速解决战斗。”

  “是”秦柱领命。

  “还有”齐尚英呼了一口气,“千万要注意安全”

  两支队伍静悄悄的沿着一条山路的路口向两边分别进发。

  由于在当地村民心中特殊的身份,近年来“猫儿山”很少被人涉足,这就无意间保存了它得天独厚的自然气息。植被繁多而杂乱,乱石丛生。原本有的一条进山的小路,由于多年未再有行人行走,路面上已经盖上了历经数世的杂草,如果不仔细,竟半点看不出以前的样子。

  齐尚英细心观察了这条小径,原始状态保存的完好,想必敌人没有从此处进山。这证明对于此处的地形,敌人并不熟悉,齐尚英平添了些许自信,看来胜利是手拿把攥的了。

  大山里行军,无论人多人少,最重要的就是小心翼翼,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不仅因为山路崎岖难行,更重要的是你不知道敌人的具体位置,动静一旦太大,引起敌人的注意,很有可能被打了伏击,成为活靶子。齐尚英自然知道其中的道理,一再嘱咐,他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命令队伍保持队形,身后的人要紧跟着身前的人,从前面人走过的地方走,不仅可以确保行走上的安全,而且可以有效的避免触碰陷阱等其他危险以及尽可能降低身体接触植被等发出的声音。如此这般,队伍前行缓慢,行至半天,没有任何发现。

  忽然,齐尚英高举右手,队伍立即停止前进,战士们紧张的半蹲,依靠在岩壁,手紧紧握在挂在胸前的枪上。

  他小声嘘了一声,示意后队,在拐角处的一处空地上有发现。然后,他转身向紧跟身后的警卫员使了个颜色,警卫员会意,伸手掏出腰间的配枪,探出半个身子,斜着眼像前方看去。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