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议和

  两封书信,两个不同的心情。

  听到信使的胆怯,朱元璋有些好奇,他认为张士诚肯定在信里说了一些不好的东西,否则信使不会有如此大的反应。可张士诚如今肯定焦头烂额、不知所措了,怎么还有闲心写信来讽刺自己呢?朱元璋有些想不明白,他甩了甩头,不在胡思乱想,接过书信看了起来。

  这一看不要紧,刚才满脸忧郁的朱元璋顿时心花怒放起来,脸上的笑容咻地一下就绽放起来。

  “哈哈哈,好一个张九四,耍的一个好心机啊。哈哈哈!”朱元璋没来由的大笑起来。

  “元帅,张九四在信里说什么让你如此高兴啊?”徐达不解的问道。

  “徐将军,我想请教你一个问题,如果你是张士诚,面对现在这个局面你会怎么做?”朱元璋像是没有听到徐达的发问似的转而反问道。

  “我是张士诚的话?”徐达更加疑惑起来,“如果我是张士诚的话应该会把大部分兵马安扎在常州和嘉兴两地,坚守阵地是绰绰有余。”

  “我原本也是这样以为的,可这位诚王大人真的是不按常理出牌啊。”朱元璋笑道,“知道张九四在信里说什么了吗?他要和我们议和?”

  “议和?”众人听到后都有些转不过脑筋来,“前几日我们与他议和他理都不理,还将杨学士打入大牢,现在他为难之际又低声下气的想跟我们议和了,真是想得美!”常遇春说道。

  “岂止是低声下气,都付诸与行动了。”朱元璋说道,“信中说道为了表示真心张九四每年会送给我们粮食二十万石,黄金五百两,白金三百斤。”

  “嘶,真是好大的手笔啊。”徐达有些惊讶的说道,“张九四在隆平府掠夺了多少财富啊,这么多的粮食黄金说送就送,眼皮都不眨一下,看来‘士诚最富’的传言确有其事啊。”

  “这点钱财在他眼里肯定是不值一提的,我主要是好奇他跟我们议和的目的是什么。”朱元璋说道,“虽说他这一个月来损失了不少兵力,可远远没有动摇他的根本,就算是我们与杨通贯同时攻打常州、嘉兴两地,他也有坚守的资本。没来由主动向我们示弱啊?”

  “元帅的顾虑不是没有道理,可张九四本身是盐贩出身,我们不能以常人的观点揣测他的想法。依我看来,张士诚如此做的原因是他有一个更大的算计。”李善长说道。

  “什么算计?”朱元璋惊讶的问道。

  “张士诚帐下的那些学士我识得一些,他们都是对张士诚抱有很大的期望才从朝廷叛逃过来的。可眼下这个局面是他们万万不能接受的,因此他们肯定会千方百计的给张士诚施压,留给张士诚面前的只有一条路,那就是死磕到底。虽然他们曾想偷袭镇江被我们识破了,并因此损失了六万军马,但是在张士诚眼中我们的势力并没有威胁。而且我们之前也与他们提出过议和,因此才有了这封信的出现,张士诚许以利益为我们议和,解决掉后患后,他肯定会将全部兵马移到南方,与朝廷决一死战。”李善长分析道。

  “先生认为张士诚会转而攻打嘉兴府?”朱元璋问道。

  “嗯!”李善长点头称是,“将内部矛盾彻底化解是不可能的,张士诚只能把矛盾转移到外面去。他们刚刚在杨通贯那里受到奇耻大辱,以至于众人‘谈杨色变’,而张士诚选择反攻嘉兴我想没有任何人触碰他的霉头。”

  “先生所言极是。”朱元璋点头说道。

  “元帅,要是真依李先生所言,张士诚与朝廷会有大战,我们就更不能与他们议和了,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我们可以趁机捞些好处啊。”徐达说道。

  “非也!”李善长摇头说道,“徐将军只看到了表面,却没有看到本质。其一,张士诚攻打嘉兴失败了动摇不了他在江南的根基,成功了朝廷也只是又损失了一座城池而已,达不到两败俱伤的地步。其二,以目前的局势看,杨通贯可以压制张士诚,而张士诚反过来也会阻止杨通贯的壮大,以达识帖睦迩以及元顺帝的性格,我想他们也不会置张士诚与死地,因为一家独大才会威胁到元顺帝的统治,两家相争才能维持暂时的平衡。虽然我们的兵力比较势微,但如果我们一旦参入到战局,就会打破目前的平衡,最终的结局会造成一方彻底灭亡。其三,两家相争也是我们最需要的局面,我们现在最需要的是时间,一个整顿军队,状大自我的时间。因此不管张士诚居心何在,我认为我们还是要选择与他议和。”李善长说道。

  “李先生,我有一个忧虑不知你能否解惑?”徐达又说道。

  “徐将军请说,善长必定知无不言。”李善长说道。

  “我们都知道张士诚是两面三刀反复无常的小人,当时沈万三如此的鼎立支持他的政权,没想到他坐稳后就将沈万三逼走了,可见他为了利益不择手段。既然张士诚是利益为上,那他会不会抛弃帐下的那些学士与朝廷议和呢?”徐达问道。

  “不会的。”李善长说道,“张士诚要是想与朝廷议和的话早在高邮时他就议和了,不会拖到现在。更何况他现在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政权,不可能因为一点挫折就放弃了自己的心血。”

  “徐达明白了,多谢李先生的解惑。我支持与张士诚议和。”徐达说道。

  “我也支持!”常遇春说道。众人也都点头,支持李善长的说法。

  “既然大家都支持李先生的说法,那我们就同意张士诚的议和。不过他的条件我们要更改一下,钱我们不需要,换成粮食就好,而且杨学士必须要抬大轿送回来。”朱元璋说道。

  “对,杨学士在大牢里肯定是遭受了大罪,必须让张士诚斟酒赔错。”徐达说道。

  未几,一封洋洋洒洒的书信就写好了,“给我找个像样的信使,让张士诚看看彼此的差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