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兴业

  到家中,许林对于那枚泰山捡到的神奇石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但那石子,竟变得无声无息,只是一粒普通的石子了。

  许林也不去花太多心思了,因为他知道,这枚奇石不会平白无故地缠上自己,它一定有什么神奇的作用,只是现在自己还无法察觉而已。

  他在这枚黑色圆石上,发现一个细小的孔,可以穿过一根细线,他便找来一个五色丝线穿在黑色圆石上,当做一个饰物挂在胸前,以便他可以日夜参悟其中的奥秘。

  爷爷走了,桃园还得继续经营着。许建飞雇了邻村的一对中年夫妻来帮他打理,许林也在暑期帮助爸爸摘桃。

  但没想到,他们辛勤一季,却遇到了百年难见的连绵雨水,桃子大量滞销,价格一路下跌,最后烂桃遍地,根本就卖不出去啊。

  原来畅销全国的顺平大桃,如今成了无处安置的垃圾,当两大卡车的烂桃,被倒进大坑里掩埋掉,许林妈大哭起来,许建飞面无表情,心痛得几乎让他绝望。

  许林静默地看着这一切,他虽然在宝莲灯世界中历练许久,但真正感悟人生的时刻,却还是在真正的红尘。

  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他置身其中,时刻让他感受每一种人生。

  农民生活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没有太高的学历,也缺乏一定的社会资源,只能靠辛勤的劳动,来赚取生活的资本。

  虽然有一些新时代农民,利用高科技来发展农村经济,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但这不是哪里都能效仿的。也不是谁干,都能干好的。

  要想依靠农业发家致富,一靠技术,二靠智慧,三靠心态。

  专业技术,是不可或缺的关键;运营智慧,是走向市场经济的先决条件;而平和的心态,则将决定着事业的终极高度。

  在这个穷乡僻壤,这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老农民,这三样儿没有一个具备的。

  他们自知没那本事,也不眼红人家挣得多,因此他们选择了熟悉的产业,世代为生的种植桃树。

  在这方面,他们还是有一定的经验的。虽没有太多的收益,但足以温饱了。只要不遇上大灾年,就能凑合过去。

  这种选择,既保守,又无奈,只能看天吃饭了。

  今年罕见的涝灾,让桃农们血本无归。年轻人心灰意冷,不想在村里继续这种没有保障的日子,纷纷选择外出打工,来谋求一条出路。

  但对于故土难离的人来说,在伤心之余,只能想着干点别的了。

  “二奎,你说现在咱干点啥能赚钱?”许建飞家,来了两个好伙伴二奎和大志。

  “建飞,现在这社会,做啥都难啊,有能挣钱的,咱一没技术,二没资本,只能干点本小利薄的。”身材魁梧的二奎叹息道。

  “可不是吗?咱们先别说挣钱,别弄赔了就行了,咱可再也赔不起了啊。”长发的大志喝了口水吐槽道。

  “干买卖怕赔,就干脆别干啊!谁也不能保证稳赚不赔啊。”许建飞有些不高兴了。

  “飞哥,你别急,咱们这不是商量着吗?”二奎赶紧打圆场。

  “说实在的,咱们吧,还是得靠着这小山村为生,不过,肯定不弄桃子了,这么多年,挣不挣钱单说,这份操心就够受的了。”

  许建飞压了下火气,他媳妇知趣地递给他一条温毛巾。

  “哥,你说咱们包地种大棚菜怎么样?”大志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来。

  “还别说,这个真是个路子,现在菜可比肉贵啊。”许建飞一听,立刻来了兴趣。

  “那你说,咱们种啥呢?”二奎随即问道。

  “去年的香菜最贵的时候,卖到十几块钱一斤了,这个利润大啊。”大志眉飞色舞道。

  “你别光看人家吃肉,没看过人家挨打吧,这香菜,弄好了是挣把大的,但弄不好,全赔进去,风险也不小呢。还有香菜可不是那么好打理的,养不好,都是黄尖子,也卖不上去价啊。香菜对土质要求很高,咱们这沙土地,根本不行的。”张映雪凑过来说道。

  “呵呵,嫂子,你对这种菜还挺有研究啊?”二奎惊奇地看着她。

  “我小妹子,就嫁到京郊那边,婆家就是种菜的,所以,我也多少了解不少。再说了,等到割菜了,咱们到哪儿雇人去?人家那边菜农多,专门有干割菜这活儿的,咱这儿可不行,难道咱们自己割去啊?”

  她这一问,让大家顿时失去了信心,一想这活儿还真干不来,纷纷有泄气之态。

  “那你说,咱们干点啥?”许建飞反问道。

  “依我妹子说,种水果萝卜,收益好,种植、收取、保存都方便得多。”张映雪笑嘻嘻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嗯,嫂子这个点子好。头几天我去城里的水果店一看,就这水果萝卜要四五块一斤呢,好家伙!!而且技术好掌握,出的时候,雇人也好弄,储存的话,咱们都有库房,只要咱们找好销路就能赚钱啊!”大志兴奋地赞同道。

  “好倒是好,但这萝卜季节性太强,只能冬天、开春有人吃,剩下的半年多,咱们不能闲着啊。”许建飞又提出了一个新的难题。

  对于农村人,没有闲着的想法,就是一门心思挣钱,况且,现在是三家合伙干,更不能空闲太多时间,那简直是一种资源浪费了。

  几人面面相觑,一时没有好的想法。

  “爸,妈,叔叔,我有个想法,可以说说吗?”这时许林走过来朗声说道。

  “哦?大林,你有什么好想法,跟我们说说,如果可行,叔叔请你吃顿好的。”二奎鼓励道。

  他俩和许建飞是非常要好的哥们儿,走动很近,经常来家里边吃边聊,因此,对这个大侄子也感情很好。

  “那我想吃驴肉。”许林倒不客气。

  “驴肉??”二奎一愣,不解其意。

  “嗯,我要说的就是养驴。”许林一语说出,众人眼睛一亮,但都没有打断他,继续聆听他的想法。

  “首先,驴身上都是宝,驴肉,板肠、驴鞭,都是滋补佳品,驴皮做出的阿胶,更是补血佳品,近年来,价格持续上涨。”

  “其次,咱保定可是号称驴火之城啊,所以无论从酱制驴肉的技术,还是从销路上,都不成问题,唯一要考虑的,也就是驴皮的销路,但根据目前国内市场供不应求的现状,咱们做好了自然不愁这个问题。”

  “最后,相对于其他牲畜的养殖,驴是存活率最高的,不会像鸡、猪、牛、羊会染上各种不同的传染病。除了繁殖慢这一个缺点之外,几乎全是好处啊。”

  许林条理清晰、侃侃而谈,令众人刮目相看。

  许建飞高兴得手舞足蹈,他从没想到自己那个看似只是强壮的儿子,居然有这么深远的思考,简直超乎想象啊。

  “大侄子,你太厉害了。将来一定比我们几个强。”二奎伸出大拇指赞道。

  “是啊,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啊,这小子真是有两下子。”大志也大赞道。

  许建飞听着得意洋洋,一副我儿子就是了不起的样子,张映雪也一脸笑意,给儿子拿来一个苹果,以作奖励。

  “那咱们现在就分头行动,咱们要将三家的地和桃园进行修整,这个由我统一安排,小雪儿,你去找小霜儿,详细了解种植水果萝卜的技术,必要时,可以请技术人员来指导。我和二奎去联系养驴场学习经验,大志,你负责跑销路。”

  许建飞也非泛泛之辈,在这几人中,隐然是一个带头人,便当然不让的安排各人的分工,众人点头赞成。

  许林心中感慨,一个新型的农业合作体就这样悄然建成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