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章 街市与朝堂

  早朝开始了,唱朝的小太监站得笔直,喊完一嗓子喉,木头一般站在了一边,安安静静地低垂着脑袋,盯着过往大员们的脚尖看。

  端坐在龙椅上的年轻君王面露威严,其身边的大太监小小地清了清嗓子,往前两步唱礼。

  文武分列,礼部尚书胡延寿出列起奏,道:“鸿胪寺宋本章出使草原,为王庭恭迎,商谈融洽,现已归来,于太和殿外候命。”

  这些都是表面功夫,三日前赵玺领着一众大臣于汴梁外三十里迎接了宋本章一行,表达重视,胡延寿作为礼部尚书,自然知晓,由他挑起头,就是为了表现得更加顺理成章一些,毕竟事关礼部,他不出头,别人也会推他出去,还不如主动些,留个印象。

  这可不是什么好事,草原以南一向视之如蛮夷,赵国主动出使不是光彩的事情,奈何君主一力推行此事,加之迫于姜国求战压力,连骠骑军都差点给打没了,时至今日都未曾补满兵源,好在戈壁三州的镇守军也撤了近半下来,解决了这个麻烦,这么一件大好事。朝堂上下就默认了。

  赵玺点头,说道:“既然如此,宣鸿胪寺卿进殿!”

  大太监打了个稽首,传令道:“宣,鸿胪寺卿宋本章觐见!”

  一个接着一个唱礼的太监有条不絮,把话儿传到了恭候着的的宋本章处。

  宋本章整理了一下官服,大抬步走了进去,在满朝文武之间显得颇为矮小黑瘦,行礼之后,束手而立,就在中央,把出使和商谈的细节一一说了,胡延寿识趣地让出了位置。

  中书令何开镰问道:“草原那边可答应了条件?”

  这才是大家最关心的事儿,影响着日后的一系列决策,连平时颇为油滑贪闲的都竖起了耳朵,一时间越发安静了。

  宋本章舔了舔嘴唇,继续说道:“草原王庭那边都答应了,具体出入不大,唯有一点给他们的大祭祀咬死了,不准迁移当地百姓,至于乡绅、豪门没有限制,五万匹战马会分成三批次,随着交接进度运入赵国境内,附带六百牧奴。同时,戈刺大汗希望进行周边贸易,若是能够派遣子弟进入国子监学习,他们答应用一百头牛、三百只羊换取一个名额。前者是事前商量好了的,臣就便宜行事,至于后者,不敢自作主张。”

  宋本章一说完,户部尚书卢植出列,说道:“陛下,进行周边贸易有利于国库增添财源,臣认为可行。其实私底下也有不少走私买卖,还不如统一由朝廷引导疏通,于国于民,都有益处。”

  武官那边,一个阔脸浓眉的走了出来,大喝道:“此事不可!这是在养大一头饿狼,指不定什么时候就咬我们一口!草原上我们并不占优势,骑术、弓箭都不如哈克人,依仗的不过是补给、刀枪更好,到时候是你领兵戍边吗?”

  卢植嗤笑道:“木仓,少在那儿胡说八道,经世济民的道理你懂的几个?买卖自然会限制品种,例如铁料、铜料、粮食这些要紧的,自然不会松口,只让茶叶、盐巴这些百姓日用的东西出境,再说了,作为唯一的供货来源,价格重新制定之后,只会让财富流入我赵国,那轮得到哈克蛮子捡便宜。”

  木仓吃了败仗,心里本就不舒畅,睁目怒瞪,骂道:“纸上谈兵的东西!你去过草原吗,娘希匹的……”

  赵玺轻吸了一口气,呵斥道:“行了!朝堂之上,像什么话,传出去都不够丢人的。卢植,此时重大,派人到边境那边去主持,出了事,那你是问!”

  卢植大喜领命,得意得朝木仓看了眼。

  木仓就要过去松松拳脚,顶多给削职回家,也好过受气。

  张甫一把扯住,摇了摇头,赵玺的脸色愈发不好看了。

  原本一干武勋就极力反对这项决策,在赵玺心里边留了跟刺,要是木仓再出点事儿,以后就别想再领兵了,先前不计较木仓的失利,就是为了缓和和武勋的关系,也免得文官压了武官,导致失衡。

  不过,若是还有人不识趣,赵玺也就不可、也不能客气了事了。

  这赵国,都在吃着他们赵家的饭!

  尚书令王璨出来打圆场,顺带提了一嘴最后那个监生的问题,说道:“此事还是拖着吧,国子监乃是国之重器,不可轻忽,待到尘埃落定,再出面拒绝就是了。”

  王璨一开口,附和的声音就多了,顿时一片叫好。

  胡延寿皱眉道:“这般行事,有失国统。”

  兵部尚书宋本禹低垂着头,像是一尊菩萨,宋本章不经意见到后,立马转过了眼神。

  顿时,朝堂又嘈杂了起来。

  赵玺藏着眼底的讥笑,等渐渐平息下来后,下了决断:“自小由名师启蒙,家学渊源就不消说了,若是如此都比不得一帮蛮夷子弟,以后就别再我面前吹嘘什么本朝俊杰,我赵国丢不起这个人!这事定下了,给他们三十个名额,但是那点东西不够,告诉他们,朕的一个监生名额不是坊市里的破烂!牛三百头、羊千只,这是朕的底线。礼部着手安排,到时候宋卿在幸苦一趟。”

  皇帝发生,顿时大殿里就剩下了他一个人的讲话声音。

  “年后,发榜文昭告天下。既然此事由宰司李安上建,不可抹了其功劳,让人寒心……”

  宋本章痛苦的闭上了眼睛,木然听着,这位老友是真的不可能回来了,他成了陛下的替罪羊,也是满朝文官的替罪羊,谁敢让他回来?

  ……

  散朝后,宋本章落在最后,隐隐约约见到了一道身影,中年模样,有书卷气,正参扶着自家的老丈人下白玉阶梯。

  偶尔有人小声嘀咕,对他指指点点,他也当作没看见。

  宋本章不禁想到了在凉州遇到的少年,他和李亭之真的一点都不像啊,倒真是像极了他爷爷,这样想会不会觉着安慰一些。

  宋本章假假地笑了一下,发现没用,前面故意放缓脚步,等着他上前好套近乎的官僚不少,没奈何,挺了挺腰杆走了上去。

  好歹把老家伙交代的最后一件事做了,也算是问心无愧,到时候进了黄泉,也敢上门讨一杯酒水喝。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