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不种粮食吃什么?

  养殖场那么大离的又近,气味就成了大问题,自己生活的环境当然非常重要,既要挣钱又要生活舒适,鱼和熊掌都必须有啊!开动脑筋想办法改良空气质量……

  转头找到卖鱼苗的地方,看着鱼苗无处下手,要知道香凝的立体养殖概念仅限于纸上谈兵,专业的事还是交给专业的人来做比较靠谱……

  经过咨询,每亩约500尾,8亩的池塘大概就是4000尾鱼苗,香凝的意见是鱼苗3000尾,还需分成水上层、中层、下层三个不同层次的品种,剩下的就拿些虾蟹贝类。这样算下来,又是5000文,另加100文给送货上门……唐朝商人的服务既贴心又周到真心不错。

  这个需要定货,订金是全额的一成,香凝一脸不情愿的从空间翻出一个金叶子(本文设定金叶子重1钱折算铜钱1000文),不是香凝小气,一片金叶子找回来又变成一堆稀里哗啦的铜钱,真是让香凝郁闷透了……有钱就不错了,还嫌东嫌西的……

  习惯了用人民币的香凝自然不愿意拿着沉甸甸的钱袋子,众目睽睽之下不方便直接扔进空间,接过来转身一把塞给张氏,张氏笑着摇摇头把铜钱仔细收好。算计池塘完工的大概日期,交了订金约好五月初十送货。

  下一个目标:种子店……看天色已近午时,香凝催着金有福赶紧去种子店,车上多了好多小生命,想快也快不了啊……

  大青牛摇晃着肥胖的身子磨蹭到种子店,香凝连忙拉着张氏挑选藕种。其实也不用挑选,所有品种香凝通通都要,只是挑着当地高成活率高产量的品种多拿,其他的少拿,香凝用笔把每个品种都分门别类做好标记……

  又买了些药物种子,有十里香、夜来香、猪笼草、山蓝、夜息香、百本、忍冬……零零碎碎近百种,看的张氏眼花缭乱。选好的种子一包包的堆满两只大竹筐,香凝才肯罢手,结算的时候发现,居然花了4170文,砍掉零头4000文成交,香凝望着拿出去的四个金叶子,再看看空间桌案,桌案上的钱包貌似有点瘦了……

  香凝拜托老板帮忙寻找藩邦的希奇种子,老板欣然答应,留了地址告辞出门。

  走出种子店天已过午,香凝下意识的摸了摸肚子,长身体的时候就是容易饿呀,营养跟不上长成豆芽菜就遭了。张氏见状赶紧催促金有福找地方吃饭……

  还找什么找?香凝大气的挥挥手,走去张记我请客!金有福微微迟疑道:“文娘,张记价贵,随便吃些算了。”香凝哪里肯依,难得有改善伙食的机会说什么也不能放过……

  只好解释道:“有福叔,车上这许多货,随便找个地方你能放心?李掌柜店里有专门停车的院子,还有伙计照看着,咱也能吃个塌实饭!”

  张氏心知拧不过香凝,无奈说道:“好吧好吧,福郎,就听这个手松的吧,没看她手里得了银钱,就急着往出蹦。”金有福二比一,无奈只好点头同意。

  终于有机会大吃二喝,那叫一个心里美啊。离开张记的时候,香凝还拎了一只熏鸡、一只烧鸭、一只烤鹅……

  李掌柜本想做东,奈何香凝倔强,声明不收钱再不肯来吃饭,李掌柜无奈只好给打个七折。嘴甜的香凝告诉李掌柜,家里的鸡鹅大了,第一个就送来给李掌柜,笑的李掌柜合不拢嘴。

  回家的路总是漫长,香凝摆弄着一包包的种子,思索着从哪里下手……眼下的规模还是太小,如果能把胭脂村发展成药材基地,形成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经济类作物可比粮食挣钱多了,还需要把山路修一修

  经历了隋末唐初的动荡时期,百姓一向以食为天,只知种粮种菜,想短时间内扭转观念,恐怕很难。只能是润物细无声,自己做出成绩,把金家立成标杆,慢慢的人心就会聚拢……

  唐朝的中原腹地虽然没有战争,百姓生活安定,可贞观之治带给胭脂村的也仅仅只是吃饱穿暖,普通农家还是供养不起孩子读书。就是老里正家里连马都没有一匹,金家拥有一头牛,就已经是村子里少有的富裕人家,比两亩好地都让人眼红。

  香凝琢磨着问金有福道:“有福叔,咱村的地和山可以租还是可以买?”

  金有福回道:“租和买都可以,只是租不如买,庄户人家田地是根本,买了可以留给子孙后代,世代相传,所以租不如买的合适。”继续又道:“一亩好地最多五贯钱,最次的一贯钱左右。”

  唐初当时的人口统计,官府在册的居民300多万户,平均每户四人,加上流民再怎么算也绝对不会超过3000万人口,跟现代比起来那绝对是地广人稀,地价那叫一个便宜。

  金有福早已习惯文香凝一时一个点子,继续问道:“文娘,这是想买地?”

  “是啊,承蒙福叔相救,可我和弟弟也不能总是赖在金家不走啊!”说着低下头来,其实在金家感觉很温馨,日子过的宁静平和,如果可以还真的不想走呢……

  张氏拉着香凝的手安慰道:“叔和婶子可没嫌弃过你们,何况你还是个有大本事的,怎么会舍得你走?就好好的住着,婶子就拿你当亲闺女养,将来就近给你寻一户好人家,我也就放心了。”亲爹娘也不过如此,香凝还有何求?一时感动的无以复加。

  香凝表面看起来温温柔柔的,其实个性火暴要强,最讨厌哭鼻子,使劲吸了吸鼻子把眼泪逼了回去:“有福叔、福婶心疼,香凝和弟弟感激不尽,可将来弟弟大了,总是要成家立业,我是打算买块地或者买座山,建一个大点的庄子,父母具已仙游,也没个长辈在堂,咱全家都搬到庄子上去,香凝给你们养老……”

  张氏轻轻抚摩香凝的头发继续道:“文娘有心了,现在就已经很好了,自己建庄子那要多少银钱?没个几千怕是下不来,要不就在咱家院子里再起几间屋子先住着?”

  文香凝知道目前这是最好的办法,急是急不来的,也就点头同意:“图纸卖了5两金,起新屋子绰绰有余,剩下的便让有福叔买了地吧,以后咱种蔬菜和药材,这可比种粮食挣钱多了……”

  金有福提醒道:“文娘和成哥儿的户籍牌子恐是落水时丢了,买地的话会比较麻烦,要补了户籍牌子才能购房置地……”

  香凝慌忙接嘴道:“我和弟弟是被亲族所害,万万不可再使用从前的身份,以后有机会再重新置办就是。眼前买地就放在有福叔名下,以后的事以后再说……”

  金有福道:“如此也好,难怪刚刚买了那许多种子,那以后不种粮食,吃什么?……”

  香凝不禁笑了出来:“有福叔糊涂了不成,药材价格高出粮食多倍,卖了药材买粮食就好拉,家里现在又不是没有隔夜的粮……”

  农人世世代代渔樵耕作,除非年成不好,基本没人会依靠买粮食过活,也难怪金有福不习惯,可见改变观念非一朝一夕……

  金家大院的改造工程,还在热火朝天的继续……院内又起了新的地基,原本的一进院子被扩成两进,按香凝的新图纸,牛棚、柴房、库房向后移,并且扩大成一排标准建筑,方便以后养牛、养马,存货的仓库更是增加到五间还带着阁楼……

  工程量增加人手就变得不足,按香凝的意思不能再让乡邻们出白工,按每人一天20文的工钱开始雇佣人手,连先前来的那几家都开始按人头发放工钱。乡亲们听说给工钱,来干活的人越发多了起来,金家大院的变化令人惊讶,几乎一天一个样儿……

  文香成日渐懂事,见大人们都忙,主动承担照顾弟弟妹妹的责任,听香凝的建议把读书练字的时间挪到上午,过了午时才去挖笋子。竹笋带来的利益被重视起来,但凡家里谁有了空闲都会跟孩子们一起挖笋、晒干。经过晒干处理的竹笋分批被运去了张记,每车500斤可得十贯钱,在钱的刺激下没人说一句辛苦,连孩子们都懂事的埋头干活……

  两个月的时间,香凝发现香成黑了也瘦了,原本单薄的身子却显得更加健壮,当官发大财的糊涂话却再也没有提起过,只是读书练字变的更加勤勉。除了千字文已经可以读些五言七言的格律诗……

  晚饭后的练字时间空了出来,香凝改变策略开始讲些杂学,比如什么是节气?植物的分类?动物都有哪些?常见的颜色?如何自我保护?……

  文香凝讲述的知识范围广且生动有趣,全家都爱听,听讲的人就越来越多,连苏家刘家周家的大人孩子都来听热闹。看着堂屋拥挤的众人渴望的目光,香凝无奈的挥挥手,搬了书案放在堂屋门口,干脆就在院子里讲吧……

  眼见成年人多了,香凝刻意又增加些类似什么是经济做物?农产品的附加价值?农业与商业必然联系?大山里的丰富物产

  直说的众人佩服的五体投地,只差顶礼膜拜,多少年来胭脂村连个秀才都没出过,从来没见过一个人可以知识如此渊博,何况还是个女子?……

  叮当就趴在香凝身后,一边听她吹牛皮一边打瞌睡,今天讲的好象是在舌尖上的中国里听来的那一段……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