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相逢不尽平生事 一

  作为一省的首府,会州城很大,城里的趣闻轶事很多。

  处在太平盛世的人们打理好生活琐事之后,就喜欢好友,一壶清茶,一起聊一聊这街坊邻里、城里城外的趣事。

  往好了说是闲时意趣,其实就是侃大山,扯嘴皮子。

  早上出门晨练,遇见相熟的人要说道几句,下午去茶楼喝茶,更是侃天侃地乱侃一通。

  晚上陪着媳妇就寝时也免不了说几句东家长西家短的闲话,媳妇也给自家老爷们儿面子,一般都会听听。

  而从弘治十四年到正德元年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里,要说什么事情最为人们津津乐道,被谈及的次数最多,给人们带来最多欢乐——

  那绝对是城里孙府孙大学士的孙女儿孙陌兮的故事。

  孙大学士是会州地界的名士,也是百姓仰慕的造福桑梓的善人。他在朝中为官的时候,就对家乡的建设尽心尽力,做了许多有利于家乡发展的事情。

  因此等他致仕归家之后,当地的普通百姓或是士绅名流,都对孙大人敬仰有加,尊崇备至。

  有了这么个缘由,会州市民们对孙府的下人们都会和和气气的,更遑论是孙大人的亲孙女儿。

  孙陌兮,是孙大学士唯一的孙女儿,也是第一个孙辈,因此得到了孙老先生最多的宠爱,就连她的生身父母,也是打骂不得。

  孙大小姐就这样长到了五六岁的年纪,从来没什么不如意的事情。在城里溜达的时候,陌生的爷爷奶奶叔叔阿姨都对她疼爱有加,笑容满面地问候着。

  一是孙陌兮是孙大人的孙女儿,是该和善些,二还有这小姑娘实在长得娇憨可爱,让人看着就有怜爱之心。

  于是孙陌兮渐渐变成了整个会州城的小宝贝,名声一时无二。

  长到五六岁,本就喜欢出门溜达的孙陌兮更是一天到晚不着家,也逐渐养成了个野性子,府里的人说不得,只得派了护卫跟着她,也就由她去闹了。

  陌兮小姐整日出门遇到的不是欢喜的笑就是怜爱的笑,笑脸见得多了,便觉得有些无聊。

  况且这时,城中大大小小的可以玩儿的地方她都去过了,每天走在熙熙攘攘的府城街道上,好像再无什么乐趣可言。

  小宝贝的可人儿俏脸上,第一次出现了皱着的眉头。

  不过很快,陌兮小姐就找到了另外的好玩儿的事情。她第一次接触到写江湖侠客的话本小说,就深深地喜欢上了“十年一剑情如梦,赢得生前身后名”的侠者风范。

  读得越多,就幻想得越多,陌兮小姐的第一个人生梦想出现了:

  我要做除危济困、古道热肠的侠客!

  于是陌兮小姐在自己的私人日记中悄悄写下这样的言语:

  “我隐约地看到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剑客,缓缓地收起自己的剑,抬脚踏出了自己的江湖路。从那一步开始,陌兮女侠的名号开始响彻武林……”

  陌兮女侠不只有幻想,很快开始了行动。她年岁还小,不宜练武,只能央求家人为她找了些打熬身体的门路,每日也就是闹腾着练练玩玩儿。

  等有一日练得差不多了,她就去找了一些年岁相仿的小朋友们以试拳脚。

  勤学苦练的成果是惊人的,她把他们一个个打得屁滚尿流,洋洋得意地以大侠的姿态转身离去。

  陌兮女侠不满足于这样的侠客生活,决定出门闯荡。所以她又像以往一样经常出没在会州城中,在关心并且喜爱这位小姑娘的人们看来没有什么不同,但她自己的认识是清晰而明确的:

  我此番出门,是行侠仗义来了。

  陌兮女侠行侠仗义的路子走得不是很顺利,有次她追上去拉住一个没有给包子钱的中年男人,本欲教训一番这个不尊重包子铺大叔劳动成果的无赖。

  结果,这位叔叔原是嫌麻烦,在包子铺存了每日取包子的钱。

  女侠赔了她打落的包子的钱,落寞地转身离去。

  又有一次,她在黄昏时分抓到一个青年,彼时他正在咬一位漂亮姐姐的嘴唇。女侠觉得这是欺负女子的混账行径,当下就踹了那位青年几脚。

  谁知道那位姐姐却慌张护住一脸好笑之色的青年,好生解释说没什么欺负与被欺负,女侠疑惑地转身离去。

  这样的一桩桩“行侠仗义”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都成了会州城百姓茶余饭后的谈资,许多大叔大婶边说着边欢快地笑出了声,感叹着陌兮女侠的可爱天真。

  陌兮女侠虽数次做侠客不成,乖乖转身离去,但是做侠客的心没有丝毫动摇。

  本着“能遇一件是是一件,做满十件升一级”的想法,她经常出门晃悠,就这样从“学徒”成了“弟子”,从“弟子”成了“长老”。

  这些侠客的等级,是她结合话本内容,充分学习,自主研发的。

  弘治十五年的一个冬日,她又在城中走动,寻找可以让她升级到“掌门”的侠义之事。

  找寻半日没找到,女侠有些气馁,买了根冰糖葫芦打算改善改善心情,结果竟然被一个脏兮兮的小贼给抢了。

  小贼动作很快,把自己舔过的冰糖葫芦糊了一大口口水,陌兮女侠实在气不过,等护卫赵叔把小贼抓回来以后,狠狠揍了他一顿,又决定把他抓回府去,在那间偏僻的小柴房里关几天,以儆效尤。

  此后,孙陌兮就忘记了这件事情,只知道后来那可恶的小贼被爷爷送去了一个荒无人烟的驿站。爷爷对她的行为有些生气,但也没怎么说她。

  孙陌兮还是一位常常行侠仗义的女侠,那个小贼跟她不过一面之缘,一顿拳脚相加,两个人的生活,应该绝无可能再有任何交集。

  这样玩儿了几年,陌兮女侠有些厌了,慢慢长大,她终于对所谓江湖,所谓侠客有了更多的了解。

  终于陌兮女侠的侠客生活结束了,以日记中的这样一句话结尾:

  “那曾经握在手中苍凉的岁月,以及那一片灿烂的江湖,还有那些曾经爱过恨过的人们,我现在终于明白,都只不过是我的想象。陌兮女侠,该回到现实了。”

  陌兮女侠回归到了陌兮小姐的生活,她开始更多地跟爷爷学习诗词书画,学习大家闺秀应该学习的一切东西。

  府里没有人强迫她学什么,她只是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兴趣在学习。

  那个原本给会州城带来很多欢乐记忆的小宝贝慢慢不再经常出门了,而是更喜欢待在家里,读书作画,做些自己喜爱的事情。

  没有什么遗憾,也没有什么高下之分,只要拥有自己决定的、自己喜欢的生活,就是最大的侠者风范。

  孙陌兮渐渐地把更多时间放到了画画上,她画山水,也画人物,画得最多的,却是一个模糊的人影。

  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个小贼出现以后,总是想起那个恶狠狠地来抢自己冰糖葫芦的身影。

  有时候隔几天想起,有时候也过个把月,但总是忘不了。

  她没能记住那个小贼的容貌,只记得他脸上脏兮兮的,自己当时还把他破了相,只记得他的神态,他的背影,和那支满是口水的冰糖葫芦。

  在学会作画之后,她尝试把那个仓皇逃窜的身影画下来,并且慢慢地加入自己的想象,他长成了什么样子啊,会不会还是和原来一样脏兮兮的,惹人嫌。

  孙陌兮笔力渐深,画的那道身影却还是模糊不清。模糊不清,却还是经常画,经常想起。

  她画了一张又一张,都放在自己房间的一个小箱子里,从来也不翻看,只是一张又一张地,轻轻地放进去。

  …………

  坐在去龙场驿站的车驾里,孙陌兮看着道路两旁的寂静山林,不知为什么,又想起了那道身影。

  她不觉诧异,这已经是她的一种习惯了。

  此时,辛岁正在和王守仁忙里忙外地收拾屋子,孙大人来之前递了拜帖,有客自远方来,家里还是要收拾收拾的。

  他对那封落款是“会州孙燧德成敬拜”的拜帖没什么特殊的想法,也根本没有把它和自己的“出生地”联系在一起。

  小儿不知故人来。

  噫,纵使相逢,应不识。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