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秋风起

  在龙场和玖寨之间来回奔波、勤恳教书的王守仁,不知道什么京城事、天下事,也不太了解什么之前事,之后事又无从预料。

  多少个十日又十日,他两点一线来回,生活得颇为规律。

  自正德三年的大暑时节,他在龙场悟道之后,这样的生活也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房子修好了,学生又教得不错,每次回驿站,辛岁都能耐心给他做顿好吃的。

  他就像个平常琐事一应有人处理好的研究者,一边醉心于传道授业,一边沉溺于完善自己的学说。

  就在这样的无数次来来回回之中,无数次深夜笔耕不辍中,在龙场密林中产生的智慧光芒,渐渐地沉淀、发散、成长,逐渐演变成一套充满生命力的学说观点。

  由这一套学说观点引领的学派,虽然还正在初期的萌芽当中,但大明往后数百年的兴衰荣辱,都与它息息相关。

  王守仁也终于为自己的学说起了一个通俗易懂的名字——心学。

  相比于王老师的苦心钻研,辛岁就闲适得多。他除了做好自己分内的工作以外,剩下的不过收拾庭院,再满山林子里乱跑。

  把驿站弄得一团糟的大暑过后,就是立秋了。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时间在七月初一前后。从立秋开始,禾谷开始成熟,草木也开始结果孕子,一年之中的收获季节到了。

  到了立秋,山林中的诸多草木也开始孕育果实,许多珍稀草药到了最适合采摘的时节。

  辛岁算是跟老爷子学了不少辨识草药的办法,又在老爷子的治病过程中自学了一些医术。每年这个时候,他总要在林子里到处逛逛,采些能长久存放的草药,一些放在家里以备不时之需,一些可以拿来得些银钱。

  毕竟,存钱也是一等一的大事,眼看着自己快要束发了(男子十五岁束发)。束发之后,也许再有几年,就可以娶媳妇,这会儿又没什么结婚最低年龄的限制,不抓紧存点钱,到时候彩礼钱都付不起。

  这算是玩笑话,其实,辛岁在密林中整日游荡,也是为了不断修炼,巩固己身。

  自从正德元年的冬至时节,他习得“蚯蚓结”之后,即使在从王大人那里拿到经书第二卷,洞见“八见性”,他也没能够再领会体悟到新的节气物候的奥秘。

  也许是机缘还没有到吧,他也不为此感到苦恼。从时间中获取的一切,必须遵循时间本身的规律,这是非常重要的道理,辛岁是明白的。

  他曾在秘密基地中多次使用很是耗费心神的“八见性”,好几次把自己消耗到休克,不过模糊看了几遭自己制作炸药的过程,和那些破烂发明的一步步成型。

  山洞中,也没什么其他能观看推理的,总不能看泥土石块吧。

  他并非全无缘由来耗费心神,而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检验自己究竟能在神智清明的情况下使用几次这样的“大招数”。

  另外,他也想看看“八见性”能做到何种程度,能不能像在脑海里放电影似的把既成事物的起源、来历统统放映一遍。

  很遗憾,并不能。

  那就有些太逆天了,那看着地面岂不是一直能追溯到宇宙大爆炸?即使能够,接受的信息之巨也会把脑子炸成虚无,把人从原地抹去,是颇为异想天开的想法。

  经过试验,“八见性”能够看到一些制作过程并不复杂的事物的来龙去脉,这个过程也许并不清晰,但能推理出来的,一定是正确的。

  比如他能通过看一个小孩子努力推导他生身父母的信息,但绝对看不到造这个小娃娃的过程。

  那可就太费身体了。

  辛岁觉得,也许八见性的使用途径不会局限在这方面,但一时之间也想不到别的,就此作罢。

  以他的心神精力,一日之内最多使用三次八见性。第一次过后,困倦难耐,如同前世熬夜看一晚小说之后,第二天下午上课的精神状态;第二次,则是再难抑制自己的困意,脑海中翻腾起伏,昏沉难定,但能勉强保持清醒;

  到了第三次,就是猝然倒地,陷入晕厥,大约半日过后才能醒来,而且醒后头痛欲裂,眼睛红肿,像喝了假酒一夜宿醉似的。

  有了这些宝贵经验,辛岁可不敢在鲜有人迹的密林中挥霍使用,要是晕倒被狼虫虎豹之类叼走,一辈子也醒不来了。

  辛岁在林中,主要使用“桃始华”追寻那些在空气中或多或少的浓稠雾气,他把这种雾气称之为“灵气”,不知道为什么,好像这两年,林子里的灵气越来越多了。

  有时候在灵气比较富集的地方,花草树木都长得更加茁壮水灵,草药的品相也更好一些。而且在这样的地方,一呼一吸之间,感觉自己的身体都轻了不少,很是舒服。

  辛岁也常去那个他发现老山参的小山谷中,那里的灵气更为浓厚,在那里待个小半日出来,竟然会有脱胎换骨的错觉。

  数日在林中来回奔走,辛岁也没遇到什么稀奇事,这一入林中便得珍宝的穿越秘诀,自从他在那间柴房里醒来就不信了。

  立秋后第五天,他刚采好一篓草药,抹了一把头上的汗水,打算先回驿站。

  算算日子,今天晚上王老师就要回来了,回去早点,今晚做点凉面吧。

  虽已立秋,夏伏的暑气却还在,“秋老虎”的威力甚至一定程度上胜过夏日,尤其是这一日暴晒过的燥热傍晚,一碗解热爽口的凉面,最是抚动人心。

  回到驿站,王守仁已经回来了,正在辛岁搭建的“浴室”里面洗澡。

  那间小房子里面的淋浴设施还是老爷子在的时候辛岁做的,虽然是粗糙的手工制品,使用体验却还不错,王老师几乎每次回来,都要先洗上一通。

  辛岁心里偷笑:“哈哈看来没有人能拒绝现代化的生活方式。”

  他放好草药,分门别类先放在木板上,看着日头落了一半,准备做饭。

  挂面煮熟后过凉水,再拌上香油和菜油,在案板上彻底放凉。

  碗内放凉面,加入醋(少许)、红油辣子、酱油、盐、蒜水、花椒、熟油,最后适口味而定,加入豆芽,芹菜,韭菜,花生,香菜等。

  辛岁手边只有豆芽、香菜和花生碎,各样加了些。

  把凉面充分搅拌后,夹起一筷头入口,有酸、甜、麻、辣、香五种味道,又不会感到燥热烫嘴,口感滑腻爽口,让人胃口大开。

  王守仁洗完澡出来,看辛岁正忙活着做饭,就眼巴巴在那儿盯着。

  等到两副碗筷端上门台上的小桌,两人就在这暮色苍茫中,迎着傍晚的丝丝凉风,大快朵颐起来。

  等到夜色尽数覆盖了山林,王守仁也洗完碗时,忽听到敲门声。

  原来是两个面有焦急之色的苗家少年,刚好是今天送他回来的两个学生。

  王守仁还没来得及开口,学生就匆匆忙忙拉着他的衣袖,边拉边说:

  “先森,您阔库俺么窄子腻看看,大四剥好咯!”(先生,您快去我们寨子里看看,大事不好了!)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