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五帝钱

  “怎么,他们三个不在?”

  此时,田闵如又追问道,眼见年轻男子沉吟不答,转头向荣千乘:“荣总,都是你们一脉的朋友,看来他们架子大,要你亲自去请了。”

  荣千乘会意,整了整衣衫,就要向远处那几辆车走去。

  路过年轻男子身旁的时候,却被横手一拦:

  “慢着!你是南陵市春秋盟的吧?

  把你们江宁省春秋盟的人叫来。”

  “省盟的人今日并没到,有什么事,和我说也是一样。”

  “哼,那怎么会一样?

  区区一个市盟,还没资格跟我们说话!”

  年轻男子满脸傲气,连正眼都没瞧荣千乘一下。

  其余众人看得都是暗暗生气,心想南陵市春秋盟固然比不上东南三省,可是荣千乘不同,他的荣鹭行就算放在整个华夏也是前十的存在,在南陵业内则是标志性人物之一。

  这年轻男子有什么依仗,竟不把他放在眼里?

  一旁的吴醉性子急躁,忍不住就要为师父出头,被荣千乘挥手拦了回去,然后看向年轻男子:

  “你叫崔思敏,是崔浩的孙子?”

  “你怎么知道?”

  年轻男子微微一愣。

  “听说琴川省盟出了一个极出色的年轻后辈,被视为下任盟主接班人,刚好也姓崔,以你的年纪,我猜也只可能是崔老的孙子辈了。”

  “哼,算你博闻强记,你是荣千乘吧,我也听说过你的名字,不过我们今天来不是冲着你,识相的就躲远点儿,”

  名叫崔思敏的年轻男子言语间依旧没有丝毫客气,瞟了他一眼,又转向任平:“怎么样,任总,我已经通过来历姓名了,这块匾敢接吗?”

  说着,又拍了拍那块铜钱匾额。

  任平先是看了荣千乘一眼,见他并不生气,便也笑了笑:“来者是客,岂有不接的道理,不过,这算是给我出的一道题吗?”

  “就算是吧。”

  “题面是什么?”

  “没有题面,”崔思敏面带微笑,上下打量了他一眼:

  “硬要说有的话,今日送的这块匾共花费整整一百枚铜钱,其中隐含深意,任总若是看不出个一二来,不免枉费我一番心意。”

  言下之意,送这块匾背后的寓意,似乎还不止之前众人猜测的那些。

  如果任平看不出的话,那就连接下这块匾的资格都没有了。

  任平听了点点头,也不再多话,绕着那铜钱匾额就开始观摩起来,偶尔低下头仔细鉴别。

  身后众人忍不住低声议论:“荣总,你可有收到消息,庄为年、范敬先、崔浩这三人也到了南陵吗?”

  “不清楚,从车上下来那些人中也没看到,不过我猜是到了的。”

  “怎么讲?”

  “东南三省春秋盟在业内牵涉极广,不会无缘无故与人为敌,既然找上门来,就一定有人在背后主持大局,这几个年轻人只是他们派来打头阵的。”

  “那目的呢?”

  “也不知道,现在来看只是探探任平的虚实,但应该不止如此。”

  荣千乘眉头微皱,显然从刚才看出崔思敏一行人的身份起,就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只不过暂时仍没什么头绪。

  众人见状没再打扰他,又看向那块铜钱匾额。

  刚才崔思敏虽没细说,但他们都是明白人,知道这种题目的要求最难,也最宽泛,包括鉴别铜钱的品种、来历及年代背景,还有排布含义等等。

  这其中只要有任一方面没考虑到,就会给出题人留下刁难的把柄。

  众人本是对任平颇有信心的,可一来华夏古泉史横跨千年,出现过的钱币何止千万,任平便是底子再厚,也难免一时大意。

  二来,他们细看之下才发现,匾额右下角的落款乃是“琴川崔思敏”五个小字,而包括这五个小字在内,所有铜钱原来都是正面朝下,背面朝上。

  也就是说,任平能看到的只有钱币背文,这无疑又大大增加了难度!

  “哼,这伙人不怀好意,像这般出题完全无公道可言。”

  “不错,表面上也是派了几个年轻人过来,与任平平辈竞争,其实题目绝非出自这几个年轻人之手,而一旦我们介入,倒像是以大欺小似的,真是工于心计!”

  胡一堂、辛然等老一辈人见状都是愤愤不平,不过碍着对方是春秋盟一脉的人,无论如何应由荣千乘主持大局,便没说下去。

  荣千乘知道众人有心给他留面子,心下感激,想了想:

  “诸位,事已至此,我信得过任平,想来他不会让我们失望,至于之后怎样,再容我细细打探,总之绝不辱没了南陵业内的威名,如何?”

  众人闻言点点头,见他如此说,便也没有二话了。

  此时,任平已经在那块匾额旁查看了有十分钟左右,崔思敏事先有所预料,也不催他,一副任你拖延时间的模样。

  又过片刻,任平忽然一笑:“这题目是你出的?”

  “当然,没看到落款吗?”

  崔思敏瞥了他一眼:

  “听说任总号称古泉名家,除了那套明泉小天龙,还在春秋盟入盟考核上连过三关,把九大家比得一文不值,怎么?

  连这道小小的题目都解不出来?”

  这话一出口,可见是做足了功课,不但讥讽任平,连南陵春秋盟也一道贬了。

  任平微微一笑,一指那块匾额:“这是一百枚五帝钱。”

  这算是说出了铜钱的品种。

  虽然只有背文可看,但只要钻研过古泉,多少都能瞧出些蛛丝马迹,在场众人中有这份眼力的大有人在。

  果然,崔思敏也不意外,紧跟着道:“是大五帝,还是小五帝?”

  “如此清晰的圆形方孔,自然是小五帝,也就是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五种通宝,如果是大五帝的话,怕你们还拿不出这么多。”

  这倒不是存心讥讽,而是五帝钱分大小两种,相比小五帝,大五帝的五种铜钱涉及朝代更多,也更难集齐,即便是三省春秋盟怕也没底气一下拿出一百枚。

  “还有呢?”

  “五种小五帝钱各二十,涉及的版别各不相同,不过倒没有拆开混用,依照顺序,分别组成财源广进四个大字,以及落款那五个小字。”

  “这么说,第一个‘财’字用的是顺治通宝了?”

  “不是,第一个‘财’字是康熙通宝,第二个‘源’字是雍正通宝,‘广’字和‘进’字依次是乾隆和嘉庆通宝,落款那五个小字才是顺治通宝。”

  任平依次指了指匾额上的字道。

  众人一听,都是大惑不解,心想按年代顺序该是顺治通宝在前才对,怎么反而是康熙通宝?

  崔思敏更是脸色一变,像是被说中了似的,强笑道:

  “任总不是在开玩笑吧?

  顺治、康熙直到嘉庆,即便是初中生也知道这清初五帝的排序,怎么到了你这儿,顺治通宝反而在最后了?”

  “这不正是你们送这块匾的寓意吗?”

  “什么意思?”

  “按理说,顺治通宝是该在前,可是贵三省春秋盟看不起我任平,只肯将康熙、雍正这四位子孙排入正字,落款反而用顺治这位祖宗,这其中贬低的意味,难道还不明显?”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