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落幕[捉虫]

  我压抑着自己胸口的翻滚,望向下面千军万马风雷般的铁蹄声中赫然伫立岿然不动的楚王銮驾。

  吕释之从身后扶住我的肩膀,十指如铁铲般紧扣,急声道:“太子殿下,您快趁乱出城吧,城下南门也在混战……正是出城最佳的时机!”

  我一怔,心下有些微微的了然,微微侧头轻叹:“楚王来此,是福是祸……”

  吕释之一手拖住我的袍袖,满脸焦急,皱眉低声道:“楚王此来,虽能解许州城之围,然楚王心意,我等亦无所适从。”

  我挑眉笑着问道:“那舅父说,这该如何是好?”

  “若是楚王图谋太子,自有反意,那如今许州城,便是驱狼迎虎。人为刀俎我为鱼肉,我军这几千汉军,更是羊入虎口……”

  我微微虚了眼,耳边尽是刀兵交错声和喊杀声:“他从皇城前来,必经父皇;他若有反意,父皇又怎会放虎归山?”

  吕释之苦笑一声:“太子殿下,就怕皇上一时为奸人蒙蔽……楚王于朝堂上,亦有亲信党羽。再者……戚氏一族,于太子之位,早就垂涎三尺,蛰伏于侧久矣……”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鼻腔里弥漫满了血雨腥风,抬首,我缓缓地道:"舅父,让孤最后任性妄为一次,成么?"

  吕释之咬着牙看我,将我拉到一边:“楚王于太子殿下来说,可谓腋肘之患,总有一日,不可不除啊……太子殿下如今究竟作何打算?”

  我叹了口气,深深地望进他的眼,轻声道:“让孤披甲上阵。率领许州城中的残兵,开启城门,配合楚军攻势向外冲杀,可好?”

  吕释之皱眉,眼中尽是焦急:“天下人虽不知道,但臣可是清清楚楚,楚王曾数次欲置太子殿下于死地……”

  我不以为意地一笑:"如今,楚王若欲置孤于死地,又何必亲自操刀,却只需借刀杀人。他若晚来半步,纵容韩王弑孤,以就驾来迟之说辞便能平息天下之悠悠众口。可楚王如今,却仍是发兵相救……“

  吕释之面色黑沉,在我面前跪了下来,仰面道:“不错,正如太子殿下所言,楚王未必要杀太子,但楚王只需擒住太子,以为日后攻取长安,要挟皇上之筹。太子若是亡故,楚王身为太傅,便是不义之师;太子若是活着,楚王方能大义占尽!以太子之名,号太子之帜,举兵而反……

  太子殿下,若楚王真欲援许州,为何现在才出手?臣观他行军布阵,车辙井然,旌旗有序,该是早就在韩军之后埋伏多时。他如此行事,即便非为谋反,也有挟太子邀功之意。楚王将太子至于险地,然后才施救,以向天下展示他的功劳,狼子野心,昭然若揭!

  难道不是么?当年垓

  下之围,他若是守信与皇上按期会军,项羽必然速败,天下可速定。然他率楚军,久久不至,致使汉军缺口,项军流窜,皇上又数次败于项羽,损兵折将。方至于此,天下大势皆掌于楚王手中时,他这才出兵于皇上合军一处,绞杀项羽。

  不知真相的天下豪杰,都夸赞楚王是刘项存亡翻手耳……可我等汉之旧臣却心如明镜。楚王是以大汉基业为质,去赎他自己的天下威名。

  如今许州,他置太子殿下生死于枉顾,以殿下如此尊贵之人为他扬名的踏足石阶,此情形,便与当年垓下之围丝毫不差……臣观楚军旌旗满山,才幡然醒悟。太子殿下明察!太子殿下明察啊!

  楚王此人,先不言他是否心怀异志,即便他是真心救太子,太子也……唉!”

  说罢,吕释之满脸愤然地猛然抽手,将身侧的佩剑拔出,狠狠地穴于土中,剑身没入伏于地的尸体中。他一把拔出,发出扑鼻的恶臭。

  我怔怔地望着远方:“既然楚王喜欢于天下人前展示其英明神武,那孤又为何不能以此为用?孤是楚王得意门生,之前与楚王戮力同心,共破燕地;如今,又联手剿灭了燕王的叛乱,早已传为天下美谈。

  此战之后,即便孤暗中屈辱,然天下却会传诵孤的才能。孤上承父皇仁爱之德,下继楚王之用兵如神。孤自有所益,自有所损。然,所益者乃孤天下之圣名;所损者乃孤私下之面皮。

  今日,孤只需率兵冲出许州城门,四海皆能见孤与楚王一般勇略;若是孤现在弃城而走,徘徊歧路,四海都会笑于孤的懦弱。既然楚王欲名扬天下,为何不顺带上孤,让孤也在扬名中分一杯羹?此机千载难逢,失不再来。即便他于孤有不轨之心,然此役之中,四海八方皆能看见孤之贤德仁义,若是此次危机能度过,孤日后自能前程万丈!”

  吕释之仍是劝道:“我军已疲,几近牺牲殆尽,臣适才城楼上观,如今尚只有武艺高强的十夫长百夫长和军中校尉残存。适才,我军陷于困境时,楚王不来救援;如今,他刚出兵,我军却拖着疲惫之师,浴血昼夜之众,驰往楚军支援么?太子殿下,恕臣不能容,此是太子之耻辱,亦是我大汉皇族之耻辱!“

  我将跪在地上的吕释之一手托起,见他不为所动的国字面庞,我不禁心中焦急。兵贵神速,我本无这么多时间向他阐明,放低了声,我仍是轻道:“舅父……能平平安安,顺心如意,轻轻松松便扬名四海,自然是最善。然天下纷纷,世道却往往不尽人如意。既然孤身居高位,便需此等雅量,方能配得上孤太子之尊。

  舅父,你可知当年为何楚王要受胯+之辱?楚王自己说的清清楚楚,他说

  他若当时拔剑杀人,便无法扬名,这才忍受了屈辱。楚王,不仅是将父皇与孤之名誉生命作为扬名天下的赌注,就连他自己,他都算计了进去。

  楚王受胯+下之辱后,其才干虽未立显,然闻者皆将他视为奇人异士。他承受屈辱,却让天下的人都知晓他;如今,我受的这些屈辱,和当年楚王的胯+下之辱比又如何?”

  吕释之一怔,垂首又要下跪,被我拦住。

  “太子殿下……臣居然让您蒙受如此之屈辱,是臣之过。”

  心下松了一口气,他这便算是应了罢,我扶住他的手臂,叹道:“舅父,我们是一家人,你如此,让孤情何以堪。”

  “臣这就为太子备好人马,随太子冲杀出许州城!”

  跨上了战马,我身后手肃立千名武功卓绝之百夫长,纵马于城门前。

  守在内城门两侧的兵甲,为我将巨门从内开启。

  守在外城门两侧的兵甲,为我将巨门向外推开。

  眼前闯入城外的嚣声戾气。

  劲风吹乱了我的侧发,扑面而来的,是万里的火光,一片血海的战场。

  从高地上的城门俯瞰,杀声骤奔耳而至,迅若惊雷。万点血色,无数条闪动的刀光,憧憧隐隐,铺沓延绵。

  刚才在城楼下喊话的将领,一身铠甲,匆匆忙忙下马,向我迈步而来。近了,他单膝跪地,洪声道:“楚帐末将参见太子殿下!”。

  提马向前几步,我微笑着向车中的楚王遥挥马鞭,却见他向我颔首致意。

  我举着鞭指向战场的方向:“随孤冲杀!襄助楚王!”

  “诺!”

  策马,扬尘入战场。旌旗在风中猎猎作响,万马奔腾般冲将出去,身后的将士们似乎无畏于生死,只是纵马奔驰,直要踏破千山万水去冲击天地的边缘。

  仰面望向那遮天蔽日的黑旗,平原奔驰,可直抵渭水。

  纵马向前,我身后五千甲士,势若奔雷般一道奔出时腾起的沙尘,渐渐模糊了我的视线。

  骄阳耀眼,我立马弯刀,身如猿猱,左提右挈的借着马势砍杀。

  又观身侧驰骋而至矫健校尉纷纷低砍高刺,不禁抿紧了唇。

  这……便是战场,地上弃尸如垒砌了沟壑般在旷野上蜿蜒,冬草的枯黄被染上了血色的衣霜。

  初寒的原野,茅草早已枯萎,野红早已凋谢,剑下却开出点点血迹斑斑的盛宴,天际云起,北风逐过之处,一片苍苍茫茫。目光所及,皆是鲜红。

  耳中隆隆,骑于马上奔驰砍杀,看着一个个倒下的躯体,心中不再愤懑,却珍惜这每一刻的时光,大风过处,挟走了阴郁,只剩喟然。

  我,刘盈,虽不得不委曲求全,但至少能存于乱世。虽

  身处险恶,却有武震天下的悍将樊哙教我习武,才满九州的大儒孙叔通教我习文。我身处险地,却有自保之法,

  而这些人,他们倒于刀剑。历史不会为他们停留,他们生来,便处在修罗地狱。

  配合着源源不断冲杀进战场的楚军,武艺高强的汉军校尉,狂风般席卷旷野的铁骑,如今如脱缰的野马,在原野上留下猩红的痕迹。

  我纵马扬刀,追着韩王的帅旗往深处的山川纵横中奔去。

  远远只见韩军一路丢盔弃甲,身后有将校拉住我:“太子殿下!再行深入,恐怕不宜,后面接济之楚军尚未跟上。吕将军交代了,让末将保护您,请您安重贵体,万不能以身试险!”

  我微微皱眉,他死抓着我的衣襟不放,我望着日落的方向,指鞭道:“韩军从昨夜攻城至今晚,又遭楚军的背负夹击。阵前交战,靠的是勇武与气势。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韩军已然力竭,自然能追。如今孤等气势如虹,彼竭我盈。你看地上车辙痕迹混乱不堪,韩王王旗歪歪斜斜,定可逐之。”

  他这才信服般微微松了手,我遂带着四千余人,沿着痕迹,往密林深处追去。

  一个时辰之后,却在一条东去河水边追上了零落的韩军。

  马蹄扬起尘籽,我微微虚了眼,只见韩王的殷红如血的大王王旗横卧于地。

  苍穹的雾霭下,旗上的徽记已然模糊,破碎而污垢。

  韩王的銮驾轮轴受损,歪在一旁,我带着人马奔驰逼近。

  蹄声一片中却忽然响起了歌声。

  我浑身一震,这是谁在歌唱?

  调子苍莽,雄浑悲壮。

  越千山兮野茫茫,

  野茫茫兮过大江。

  过大江兮绝天海,

  与子征战兮路漫长。

  开始只是一人之声,渐渐却有更多的韩军残兵应和起来。

  原来,这竟是韩的军歌。

  越千山,

  过大江。

  绝天海,

  路漫长。

  收我白骨兮瀛海旁,

  挽我旧弓兮射天狼!

  我勒马于原地踟蹰,坐下打着响鼻乱踏,我细细地观察着唱歌的韩军。

  发现并非每人都开口,调子也有高有低。

  只见数千韩军中有一人身着污垢的华服,明寒的眸光望着河水,嘹亮的歌声穿透着夕阳。

  原来,竟是他起的头。

  策马傲立的剪影,虽满身狼狈,却似矫矫不群。他周围最内圈的兵士簇拥着他,似乎是要血战。外圈兵士却疲惫不堪,脸上有恐意。

  他的歌声缓缓落下,我稍一思忖,便朗声道:“韩王殿下,事已至此,孤知你坐於涂炭,自己才被玷wu。定是你身旁的小人挑拨父皇于你,你才一步之错。韩王好生叫兵卒放下刀剑,孤陪

  你一道去长安,面见父皇。父皇圣明,定不会纵曲枉直,不明你之苦衷。”

  他转过了身来,满面须髯,豹头环眼,两鬓染着风霜。

  他眯着眼看我,忽然喉咙中爆出一阵嗤笑:“你就是那刘盈小儿了?”

  我皱眉:“韩王殿,孤父皇待你不薄,天下尊卑有序,富贵在天,你为何枉顾信义,欺君罔上。举兵而反?你不怕天下人的耻笑么?”

  他仰面而笑:“笑话!当年刘三儿起兵时,也不过是一个亭长。人微言轻,氓隶之人,迁徙之徒;才能不及中人,无赖流氓。非有仲尼之贤,亦无陶朱之富;蹑足行伍之间,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你小儿如今自以为皇天贵胄,身为大汉储君太子爷,说到底,也不过是贱民之子罢了。孤为韩襄王之孙,起自周朝封赏,已历百年。尔何德何能,敢如此与孤说话?”

  我也笑了出来:“韩王殿□经百战,却仍蒙昧无知。岂不闻胜者为王之道理么。天道使然,推孤上位。如今韩王处境,更示天道在孤不在尓。尔为何如此不明事理。”

  韩王斜睨着我:“有其父必有其子,你却也与刘三儿一般无赖。可笑天下都说你仁义,孤却看你惺惺作态。相当年,孤反秦之际,本便是要光复韩国。刘三儿也信誓旦旦向孤许诺,孤为韩王,他称汉王,却不想他张口闭口鬼话联翩,信口雌黄。不多久,他竟称帝了。

  背约之人,岂是我韩信,却是那无赖的刘三儿。孤本臣于西楚霸王;臧荼,利畿亦然。却不想刘三儿于燕王罗织罪名,痛下杀手。背信弃义,欺世盗名,枉顾信义之徒,从来就不是我韩信。”

  我眼看着围在他身侧几个似要死战的兵卒,心下有了计较,边笑着边悄悄摸上背后的弓箭:“韩王信,又是何必。楚王信比起你来,有滔天之志,更有造世之才,文成武德,功盖千秋,都从不心反,你何德何能,心怀贰志?古语有理,识得时势者,方为俊杰,孤看你还是快快下马投降罢。”

  却将韩王朗笑三声,虚着眼看我:“尔以为,楚王信,是真的不想反么?来人!”他的贴身士官马上跪在了他的面前:“去将楚王信的与孤通信之书皆拿过来,给太子瞧瞧。”

  只见那名军士从破碎的銮驾中抱出了三卷竹简,他向韩王跪地道:“韩王殿下,车上余此,王府中还有。”

  我心中一惊,如今楚王以数万多之众,盘踞许州城,若是这封信给念了出来,楚王不反,倒也要给逼反了。真不想,韩王临死之时,却要将我一军。

  韩王好整以暇地挑出一卷,朗声念道:“韩王殿下勋启,孤……”

  我身后早有准备的手臂移到身前飞快地挽弓搭箭,嗖

  的一声,一箭射去,因为射程极短,那箭射的韩王穿喉而过。

  众韩军一瞬间的呆滞,韩王缓缓到下的身躯,我厉声道:“孤与楚王太傅情同父子,天下皆知!岂由老匹夫挑拨离间?!虺蜴凶残,其心可诛!”

  只见韩军近者露出悲愤的神情,我大声喝道:“谁能割下韩王头颅,赏万金,封千户食邑。”

  我话音刚落,一个站在韩王后侧的韩军便猛扑上韩王,一刀剁了下去,韩王的血溅起七尺高,喷在他的脸上,可他还没把韩王的人头割下来,就被其他韩军乱剑砍死。一下子那群韩军便乱作一团。又有两人似乎是兄弟,快速地将韩王的尸体拖住,一人背对护着,另一人猛的一刀下去,便割下来韩王的头颅。其他的韩军如狼似虎地扑了上去。

  我将弓箭重新穴回背上,冷眼作壁上观,看着他们自相鱼肉,互相残杀。

  最后韩王的尸体被切成了一百多个小块,分别拿在一百多个幸存的韩军手中,因为我承诺了他们,韩王身体的每一块,都能换金银和封地。

  ……

  ……

  再次回到许州城外时,只见楚军已经开始打扫战场了。

  目光扫过,却不见吕释之等汉军重将。

  我纵马而行,在楚王的车驾前勒马,翻身下马,踏过脚下层层叠得的尸体。

  只见楚王的銮驾如新,没有丝毫破损。帘子微卷,斜阳西沉,灿然的余晖夕阳毫不吝啬在他身上镶上金边,他似乎在看天边的红云残日,脸上好像带了一层金辉的面具一般没有波澜,冷肖而寂寥。

  我一步一步,像一名普通的兵卒般,穿过他层层的楚军护卫,步行至他銮驾边,他却好似浑然不觉。

  我扬起最谦和的微笑,躬身行礼道:“楚王太傅,您星辉辅羲,立勤王之勋,无废圣上厚望。楚军所向披靡,果然您乃国之柱石。孤得楚王,如鱼得水。以此制敌,何敌不摧?以此图功,何功不克。”

  楚王听了我当众的溢美之辞,神色仍是冷冽得看不出表情,他只是问道,“韩王呢?”

  我垂首轻笑:“韩军起了内讧,韩王死了。”

  他闻言,目光才缓缓地转到了我脸上,却又缓缓地移开。好似斫雕为朴般涤荡去了美艳,只剩冰寒的冷漠。

  我一笑,侧身便一步登上了銮驾,坐在楚王身侧,他猛地抬眼望我,我对他一笑。

  拍了拍身前执御者的后背:“尔下去罢,孤自为楚王驾车。”执御的兵卒忙诺诺地扑下了车。

  身侧便是楚王的身体,他身上的热量随着微薄的衣衫微微传来,我不禁深深吸了一口气。

  我驶着楚王的銮驾开进许州城,两侧的楚兵尽跪。不知跪的是我,还是楚

  王。

  到了许州城的旧颍川侯府,我亲自先行下地,将手伸在了他的面前:“楚王太傅……孤扶你下车。”

  他转过脸来,怔怔地看了我半晌,终是将手交在了我的手里。

  上面带着薄茧,我一瞬间的恍惚,握紧了他的手,我站在车下,另一只手揽住了他的腰,将他的身体扶住,终于是半抱半托地将他扶下车驾。

  我牵着他的手:“楚王太傅,请——”

  他有些艰难地迈步,我耐心地引导着他,他抬首对上我的眼,里面似乎深沉地看不见底:“多谢太子殿下了。”他的声音一如既往地醇厚低哑。

  进了颍川侯府,他忽然放开了我的手,接过身旁军士递来的手杖,斜撑于地。

  他看着我的眼睛,嘴角忽然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如秋蝉卧上了昙花,一瞬间的闪现,却留了说不尽的意味。

  可他下面出口的话,却让我全身冰凉。

  “来人,扶太子殿下去休息。”

  两个彪形的楚兵立即上前,架着我的手臂,要将我拖走。

  我脸上的笑容几乎僵冷,仍是扯起最后一抹笑,似乎毫不以为意地望着他。

  却见他趑趄不前,只是远远地望着我,冷淡地道:“孤为太子准备了饭食汤水,还请太子慢慢享用。”

  我笑意盈盈,仍是不死心地问道:“楚王太傅,孤何事对不起你?你要如此待孤?”

  他瞥了我一眼,杵着一只手杖走到我的身前,俯身时黑发撩到了我耳际,微痒的语调响在我的耳畔:“太子于孤之不善,擢发难数……”——

  作者有话要说:答应大家的更,前天更了三十、三十一章。昨天也应该是两更,但由于剧情关系,合为七千字的一章。今日的两更,同样是两章合,六千两百多字。诺言总算是迟到的兑现了。希望大家能积极留言,大家的意见是俺进步的动力。

  国庆快乐\(^o^)/~

  最后谢谢sherryshirley的长评,此长评欠的加更我会在十一之中找一天不忙的时候补上。

  恩,以上。从明天开始,回复正常更新……<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