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死士

  茶香漫漫,一室清幽。

  他缓步向我走来,在我面前三步站定,微笑道:“太子多虑了。太子勇武,是天下之福,皇上定不会责怪太子。”

  愣在了那里,本想问问父皇的心性,试试父皇的底线,不想得到的竟是这样的答案……父皇不在乎?!

  回神,我忙趋身道:“可……为帝者,饕餮天下之盛,怎会……”怎会容忍他人羽翼?怎会纵我练死士?

  张良却不答我的话,只是问道:“太子知道炎帝黄帝的故事么?”

  我心下狐疑,但念及孙疏通早教了我和刘建许多上古的史书,于是点点头:“孙太傅教过我。黄帝炎帝共战蚩尤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奠定华夏之根基。”

  他定定地看着我:“不错。不过在此之前,炎帝并不服黄帝,曾发兵侵陵诸侯,而那时诸侯早已归于黄帝;于是黄帝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皆胜,而后得其志。炎帝拜服,这才与黄帝合兵共征天下①。臣试问太子殿下——黄帝身为人君,打败炎帝后,为何不削其首,占其地,虏其族人为奴,独王天下?为何不仅不杀他,还要还他兵权,尊他为炎帝?”

  我怔了怔,不知这和我所问之事又有何关系……我心下纷杂,微微有些焦躁,仍是回道:“也许炎帝族人太多,战将如云,黄帝就算虏其族人为奴,也无法完全震慑,不如许之以共分天下的重利,将他收服。”

  “既然无法为奴,那黄帝为何不尽杀炎帝部族?或驱至蛮荒之地,以绝后患?”

  我愣了愣,不禁问道:“是啊……为何呢……”

  “因为他们还有共同的敌人,蚩尤。蚩尤势大,独黄帝一族,无法与之为战。炎帝虽作乱,但祖辈仍是中原部族中的一员,实为同族,蚩尤却是外族。黄帝为人君,也有自己的考量。灭炎帝,失天下;盟炎帝,王天下。

  太子曾言于臣,人君者,卧榻之侧不容他人安睡。黄帝让炎帝安睡于侧,非不愿图也,实不能图也。”

  心中的弦似乎被拨动了,我隐隐约约有些明白;却不曾吃透,却似乎通路就在眼前。

  “太子可知周公辅政之事否?”张良又问我。

  这次我马上答道:“知,周公贤德,周武王故去后,周公辅佐武王幼子成王,为摄政监国,兢兢业业,奠定大周基业。功成名就后还政于成王,隐退山林。”

  他挑了挑眉,轻笑:“可臣却听说,还有另一种说法。”

  我一怔,心中似有些通灵,望向他清淡雅致的俊容,也笑道:“周公已然兄亡弟继,称王即位,成为大周之主,周公本想传位于自己的儿子,却年老不察,被成王兵变夺回王位,并被成王宣布,他大正奉还,只是代为摄政而已。”

  他仍是微笑,问我:“周公为人君,卧榻之侧亦不容他人安睡,为何在登位时不杀成王,或逐成王,以绝后患?为何还要将最丰饶的晋地封给他,让他有了谋反之资?”

  我又愣了一下,摇头道:“不知。”

  他的目光静静地停留在我的脸上:“周公即位时,周得天下不过贰载,纣王之子即位为商君,封地富饶。天下之心,多向商而不向周,此时周内外交困,外要征讨商族余党,内要匡合诸侯。

  成王年幼,无法慑于大统,周公德隆望威,自然登位。姜子牙是成王的外祖父,重臣也多是武王提拔,如今也归成王一派。周公为团结他们,自然要厚待成王。周公对成王,便如同黄帝待炎帝,非不愿图也,实不能图也。”

  我这才恍然大悟,如醍醐灌顶:“而等周公戎马半生,东征西讨,平定了外患,真正征服了天下,再想收拾成王时,成王羽翼已丰,周公年老,反为成王所擒。”

  “正是。为人君者所为所做,皆为当时之势,顺时而动。卧榻之侧不容他人安睡,此乃计远长也;然如今步步为营,却不得不通于时变。”

  他这句话一出口,我几乎马上通晓了他言语中的深意,心如擂鼓,血液都兴奋地叫嚣了起来,张良的话,给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我在父皇眼皮下壮大,培养自己势力的可能性!

  只听他续道:“如今天下纷纷,诸侯林立,天下要成为一统,上策便是征讨异姓王,夺其属地封予皇子,让皇家的血统震慑天下。可如今看来,诸侯强而皇子弱,若是太子有一二爪牙之士,皇上不仅不会大怒,甚至会大喜。

  这便是帝王步步为营,却不得不通于时变的道理。”

  我一瞬间豁然开朗。打天下的帝王家,哪个皇子没有羽翼?上阵父子兵!

  当外患未除时,兵权不仅能给儿子,甚至能给兄弟,夏商周不用说了,比比皆是;后来孙坚孙策孙权,司马昭司马懿司马炎,李渊李建成李世民,赵匡胤赵光义,成吉思汗及其四子,努尔哈赤和四大贝勒……作为儿子作为兄弟的他们,谁没有兵权?谁没有羽翼?

  赵匡胤难道不曾防了赵光义?可正如张良所说,非不愿图也,实不能图也。帝王心中虽有所忌,却不得不通于时变。赵匡胤黄袍加身,唐末十国,还有许多未灭,

  大宋需要内部的团结,太祖需要弟弟及其身后一党的支持。

  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张良预计的是如此之准,刘邦后来将打下的异姓诸侯王的地盘,果然全部封给了自己的儿子兄弟,每个邦国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税收,自己的小朝廷。

  这样的举措,不仅不是防止皇子势力壮大,反而是帮助皇子培养势力!

  皇帝让他们在一方建立威信,以此来将地方牢牢掌握在中央手中,防止帝国分裂。

  虽然皇权最终要一统,虽然这些王最终会成为中央的心腹大患;虽然这些掌兵的王爷终有一天要成为历史的余烬;但帝王在天下大盘上行子的时候,必须一步一步——只有过了这个放权的阶段,最后才能集权。

  ——先用刘姓王代替异姓王,再用官吏,代替刘姓王……一点一点,去蝉食几百年来“共天下”的观念,建立“家天下”的霸业。

  而幸运的是,我正处在这个不得不用皇室的血脉震慑天下的时势中。我并非英雄,时势却已经在那里等好了。

  帝国将用皇子的强势来向天下表明:延续几百年的异姓王制度已不复存在,天下都是刘家的,日月换天,这个天下,再也不是春秋战国王者四起的天下了!天下的王者,流着一样的血!这个天下,叫做汉家天下!

  谁也不再思念故国,汉帝再也不会想秦帝那样,面对如此多的暗杀。坊间也不再流传着:“楚虽三户能亡秦”的复国之梦。一切尘埃落尽,只留下一个诺达的统一帝国。

  只有等天下之心已然向刘,人心安定,没有了外患时,为帝者才会开始杀兄弟,杀儿子……

  这个过程很短,也很长。历史上这个任务母后还没有做完,便薨了。

  原来如此……

  原来如此……

  这么说,我是能用楚王了……

  我不仅能用楚王,还能建府开言,收纳谋士,培养亲信,训练死士……

  如果父皇真想废我,直到天下大定之时,他才会真正拿我开刀!如今我于父皇,便如炎帝之于黄帝;便如成王之于周公。不……甚至情况还要更好……我是他的嫡子,是他的血脉。

  我……还有时间。

  坐在塌上,胸中翻腔倒海。

  抬眼对上那双深潭般幽静的双眸,我心中微动。

  在塌上作礼一揖,深深拜谢张良,胸中空阔,明明已夕阳西下,我却觉得室内都明亮了许多。

  他微笑地看着我。

  看着他淡雅的容颜,我不禁想……每次我心中积郁几乎到了绝境时,都是他,几句点拨,将我一把拉出,给我一片明澈的天空。

  我下榻,走到他的面前,深深地看着他,真挚地道:“多谢子房先生……”

  他的眼中似乎有一处静静的深潭,没有一丝杂质,几乎要将我吸入,一瞬间我几乎想溺在里面,不再管外界的喧嚣和滔天的权谋……

  他微微一笑,不着痕迹,我这才回神。

  背上微微透出些冷汗,我不知道刚才是怎么了,果然……这几日我压力太大么,举止失当么。

  脸上有些讪讪的,张良似乎却不以为意,仍是清雅地笑着:“太子太客气了,不就是一名老仆么?太子即刻带回宫里便是。”

  这才忆起,我竟是来要人的。

  一瞬间的失神让我内心恐惧,不知所措,我自然察觉出,这种无法控制自己的状态有多么危险。

  我怎能贪恋这份安宁?

  我注定,只能恋上权谋。

  自从来到此世,我如临深渊,如履薄冰,方才不出一丝差错。

  可看张良的态度,刚才我果然是举止失当。也不知我究竟是怎样的目光,怎样的神情。

  背上渗出冷汗微凉,不能再留了,我对自己说。

  便道:“那孤这便带那位壮士进宫。”

  张良便唤了老仆,不久他进门来,张良与他言明,他便对我跪了下来:“参见主公,请主公赐名。”

  我深深吸气,缓缓整理自己的心情,仍是挂上一贯的微笑:“古之恶来为纣王名将,杀人如麻,威震四海,万人不敌,忠勇可嘉,为纣王抗周战死;孤见公有上古遗风,心甚爱之,今后便唤你“恶来”可好?”

  他眼中似有一丝什么东西流过,他道:“谢主公赐名。”

  张良从怀中取出一只匕首交给我,全身漆黑如玄铁,似乎并不起眼。他道:“太子可执此以官恶来。”

  心中有些惊诧,我的确听说一种匕首对于死士如图腾一般的意义,但亲眼看到,却是第一次。谁握着它,他就奉谁为主。匕在人在,匕亡人亡。

  我伸手从张良处接了过来,一片冰凉,放入掌中,来回翻看,无处试刀,我便走到长跪于地的恶来面前,用这柄匕首在他脸上划了长长一条伤痕……血顺着匕首流下,他沟壑满面的脸上看上去更加狰狞。

  心下挑了挑眉,这把匕首果然锋利无比,近肉见血。却见恶来静静地跪在那里,似乎感觉不到疼痛般,面上并无表情。

  我笑着谢过了张良,转身便走。恶来跟在了我身后。

  出了留侯府,我这才长长舒了一口气。

  外面,才是沆瀣的味道,是权势的味道,是争斗的味道,这才是属于我的生活。

  我几乎放任自己陷进他的温柔里,蚀骨的清雅,几乎动摇我内心最深的决绝。

  手里握紧了拳,人……果然不能有一刻松懈。

  我让恶来与我同乘,他面上默然,只是听我的吩咐而已。

  让他进宫甚为简单,只用说是我添加一侍卫便可。如今皇宫中并不像后世那么严密,就连宦官中也有没有净身的仆人。

  既然他是张良之仆,倒也可用。

  只是如今我无处用他,朝中猛将如云,我训练几个死士,便如同蚍蜉与大树。

  回宫后,将恶来安置在我寝宫的偏殿,为我侍卫,据说是平日里教我强身健体。

  我回到母后寝宫,最后还是露出了想保楚王的意思。

  我想立大业,少不了他……最真挚的情谊、最忠诚的羁绊,便像我对于楚王,它建立在最牢固的利益关系上。

  “若是因为一笞,便免去楚王太傅之位,恐天下人笑话我没有容人之量……”我对母后说。

  母后深深看了我一眼,于此并没有说什么。

  我请安回宫的时候,她却忽然叫住了我:“那位抚养刘建的老妇人死了。就在刘建住的偏殿里,被人毒死的。”

  我心下挑了挑眉,点头道:“知道了,我过去看看他。”

  “还有……你可能又要多个弟弟了,薄夫人怀孕已三月,听脉相是个男孩。”

  我愣在了那里……

  “盈儿,怎么了?”

  “没什么……”

  我转身迈步走出了母后的寝宫,天色黯淡了下来,一阵凉风拂过,我背上却渗出了虚寒。

  薄夫人的儿子……

  不就是……汉文帝刘恒么!

  他是明君,是好皇帝,但我是刘盈,他对于我来说,就只能是敌人。

  不关乎道德的高下,不关乎人格的优劣。

  我深深吸了一口气。

  在宦者的指引下,我来到了刘建住的偏殿,天色渐渐黯淡了下来,夜里巡宫的灯笼在黑暗中缓缓地移动,如黑夜中的孤火。

  进去的时候仍是一片漆黑,宫人仿佛都知道刘建失宠一般,心照不宣地避开了他,是怕见责于戚氏吧。如今竟连个明烛都不曾有。

  殿冷冷清清地。宦者帮我推开了门,咿呀一声,好像几百年没有打开过,开门声在空旷的黑夜中显得孤独与清苦。

  我迈进去,几棵树如鬼影般向我招摇着。穿过一个回廊,我推门而入。

  只见在大殿的角落中,塌上一个空空的草席,刘建趴跪在旁边,似乎听见了声音,扬起头看着我。

  阴影中是他瘦弱的小小脊背,看似就快被冷风折断般挺立着。我心下暗暗诧异。

  呼啸的风声在耳边响起,半晌,我缓缓地走到他的面前,伸手去模他的脸颊,触感冰凉,这才发现上面满是泪水。

  灯笼中的烛火在穿堂而过的风中摇曳,我看不见掌灯下刘建的表情,却只看见他黑暗中发亮的双眸。我一手如安慰般地轻抚着他,从发梢直至脸颊;另一只手从怀中抽出手绢缓缓地给他擦拭泪水。

  他却忽然跪在我的面前,死死地揪着我的锦袍,他的嗓子早就哭不出来了,只是干嚎,声音像折断的枯枝,落在我的心里,却激不起一丝波澜。我蹲下身子,张开双臂将他拥在怀里。他如同找到浮木一般,紧紧地抱住了我。

  不知道他哭了多久,也许一个时辰,也许两个时辰。

  这一刻他不像一个皇子,只像一个孩子。

  时间静静地流淌,我一边帮他顺气,一边轻轻地拍他。

  他一口咬住我肩上的衣襟,喉咙已经干涸了,呜呜的发不出声音,只是颤抖地抽气。

  不知过了多久,最后他竟昏了过去,我抱起他,出殿往未央宫走去。他轻飘飘的,我的脚步却不禁发沉。

  路上,他在我怀中微微睁了眼:“去哪儿?”他嘶哑着问我。

  我抱着他,索性在青石板边的草丛里坐了下来,让他靠在我的肩膀上。

  我仰面,指着天空引导着他。他顺着我的目光望去。

  我在他耳边轻声问他:“天上的星星漂亮么?月嬷嬷变成了星星,正看着你呢。”

  他眼泪一下子就流了满脸。

  “哪一颗是月嬷嬷?”他几乎发不出声音了,我却认得他的嘴形。

  我指着北极星:“那颗是,你看,整个天空,就它最亮……她在天上,能告诉你前进的方向。”

  他怔怔地看着我:“真的?”

  我郑重地点头。

  只见他呆呆地望着天空,不知望了多久。

  我抱着他轻轻地在他耳边道:“我寝宫中还有偏殿,你那边有奸人,未查明前,不能住了,就住在我那里吧。”

  他点了点头。

  “明日我带人去郊外厚葬月嬷嬷,你要不要一起来?”

  他赤红了眼,气息又不稳了:“我以后绝饶不了他们。”

  我伸手轻轻按住了他的嘴。

  他整个人都呆呆的,忽然揪紧了我的外衫:“月嬷嬷就说过,你会来救我的。”

  我俯身在他的额头上印下一个安慰的亲吻:“你是我的弟弟。和我血脉相连。”我说。

  我一路上抱着他,直到寝宫。让人偏将室收拾出来,他躺在床上的时候叫我:“太子哥哥……”

  我坐在他身侧,他将头埋在我的大腿边:“太子哥哥……你对我真好……”说着他竟又留下了眼泪。

  “花蕊都跑了,谁也不管我,只有太子哥哥……只有太子哥哥……”

  我轻拍着他,“哥哥在这儿呢,别怕,没人能再丢下你。”

  他抽着气,竟靠在我的腿上这么睡去了,我缓缓将他放平,起身,朝外面走去。

  脸上的肌肉有些僵硬,它一直维持着悲悯慈爱的神色,如今它放松下来,变得面无表情。

  上一世我并不是一个冷血的人,可如今,我看见那片空空的草席,却惊不起胸中一丝波澜。

  心中甚至有些激动和窃喜。不知不觉中,我已变成了一个自己不认得的人。

  长长叹出一口气,回到寝宫,梳洗完毕,wo靠在塌上。

  刘建……刘建……

  他要是个有志气的,我便能让他为我所用……

  我甚至能让恶来将他训练成我的第一个死士。

  他若是没这个志气,被戚夫人杀怕了,从此不敢出头,那我也就算白救了他。

  想着今后的事,我闭上了双眼,不久便坠入深眠。

  ××××××××××晋江原创网××××××××××××

  注①:《史记——五帝本纪第一》:炎帝欲侵陵诸侯,诸侯咸归轩辕。轩辕乃……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於阪泉之野。三战,然後得其志。蚩尤作乱,不用帝命。於是黄帝乃徵师诸侯,与蚩尤战於涿鹿之野,遂禽杀蚩尤。<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