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十四章 地下宫殿

  被摔了个头晕眼花的展若海很快清醒并镇静下来,这是一片陷落在绝对黑暗里的空间,真正是伸手看不到五指。头顶上面却连声音都没漏半点下来,估计任逸华他们也没这么快能想到办法下来了

  在黑暗中摸出包里特制的火折子,凑到嘴边运劲一吹,被点燃的火折子窜起红通通的光幕,照亮了这一条地下通道。

  这火折子是早段时间展若海自己制成,主材取用这山上某一种手掌般粗扁的藤蔓,经反复的浸泡再晒干后用铁锤捶开,加上硝药、硫磺、艾草、松香和另外几种罕见的特殊药草制成,一吹即燃,一个烟盒般大小的火折子可支持照明达数小时之久,非常好用。

  即来之则安之,展若海决定自己先下查探一翻。

  于是顺着通道一路向前,每逢岔道就选择最左边的一条,一两个时辰之后,展若海郁闷地发现,自己竟又走回到了原处。

  值得庆幸的是,每隔一段道路,通道壁上就有一个石盅,里面盛有松香等物,可以点燃了照亮道路。

  再次往前探索之时,展若海多了个心眼,将所走过的路线默记心中,却是越走越是困惑,这道路分岔极多,老是给他心里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又苦苦思索那本《风水奥秘》上的内容,无论是九宫还是八卦却与此无一对符。

  此路不通,展若海又再换个想法。上面石室的阵法是按自家祖针灸方法而行,而这通道,会否也与此有关?

  于是继续往前试探的走着,越发觉得此想法极有可能,到一处小石室般稍为宽敞一点的地方时,脑里豁然贯通,这盘丝洞般迂回曲折、分岔极多的地府,不正与人体十二经脉的走向有所相似么?

  怀着这令人激动的发现,展若海的步子更快了,再到一处明显宽敞的地方时,他已经能肯定,这些通道的布局,真的是按人体十二经脉来设计的,这每隔一段距离便稍宽一点的地方,正是经脉运行必经的穴位之处。

  人体十二经脉分岔之多,令人难以想像,而且“阴阳相贯,如环无端”。得知这是按经脉来布局,还得找出自己所在方位代表经脉中所在的位置才行。

  忽然心里再有所得,将洞壁上的一只火盅取下,凑近地面细细查看,终于在一处差点忽略过去的地方找到一块镶着滑石,上面写着两字:曲骨。

  曲骨,这正是十二经脉中任脉的出发点,欣喜如潮水般不可抑止地涌入心田,同时也大为惊异不已,能将这地道的布局,按人本经脉分布来设计,设计的这人也太有材了,简直可以用疯狂这字眼来形容。

  有了参照,这道路就难不到自小就对经脉无比熟悉的展若海了。于是按着心中任脉的走向,经神阙、下脘、中脘、鸠尾、膻中、天突、承浆……

  豁然开朗的气息扑面而来,已经进入个足球场般大小的石厅之中,一一将洞壁周围的石盅点燃,石厅洞壁四周五彩斑斓的壁画将一个活生生的历史故事重现眼前。

  几百年之前,皇上欲寻龙穴以作皇陵,宣张道士入宫听议,张道士乃一天人,医卜风水、琴棋书画、刀枪剑斧、机关阵法无一不精,风水寻龙之术天下无双,兼之医术更是举国上下无一出其左右者。

  龙穴寻到,皇陵初成之日,皇上有心除去所有建设皇陵之人,张道士心里早有主意,指出龙穴虽灵,但远洋海外倘有一孽龙,诛其则能永保江山,安寝无忧。

  皇上大喜,并着废物利用的想法,赐予张道士一批建此皇陵的原班人马,远渡重洋,寻龙并将其诛之。

  张道士亦暗喜,早年下西洋之时,便在海上遇到过这么个满山灵药的小岛,是一世外桃源所地,早就有心选其作为自己善终之地,兼之此举能救这一批建陵的民工,实属大善。

  “诛龙大阵”建成之日,趁张道士入阵查验之时,皇上派来混在民工中的死士将所有工人士兵处死,尸体抛入大海喂养恶鱼。死士自知不是张道士的对手,于是烧毁船只后自尽而死。

  事后皇上再无后顾之忧,以为皇陵及此孽龙之岛的事再无人知晓,却料不到张道士早已留有后着。

  却说张道士门下有二徒,一是展凤楼,继承了其医学及风水二术;一是历飞扬,一身武艺尽得张道士真传,纵横江湖无其对手。

  张道士将记忆中到达那荒岛的线路雕刻到一座白玉美人之上,令展家世代,必须将其医术传承下去,又令历飞扬立下重誓,世代务必保护展家安危。

  而那皇陵之中,张道士出于戏耍的心态,留了一个秘密通道,张道士将开启这通道的两条金龙钥匙分开留给展历二人,双龙合璧,才有可能将那皇陵开启。

  埋下了这颗种子的张道士在荒岛也无他求,以种药及研究各种机关巧术度日,倒也其乐融融,直至大限将近,才留下这用以告知后人的壁画。

  这展凤楼应该便是自己的祖上了,展若海心里暗忖,虽然没有看过自家的族谱,但这事实已经是基本上不可置疑的了。而那历飞扬的后代呢?怎么一直没听说过有保护自己家里的存在?也许是历时悠久,一切都已经淡忘了吧。

  心头忽然闪过历红璐的影子,这与自己曾经有过一夜之缘的女子,是否便是那历家的后代?

  又掏出怀里的两条金龙钥匙,这就是开启那皇陵的关键所在,阴差阳错之中,竟全落到了自己手里,这不得不让人感叹造物弄人,而那皇帝煞尽心机,一心想永固江山,却不知到今天已经换了多少个朝代,正是人定胜天,得民心者得天下,想永固江山,还须要构建一个人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

  大厅一侧呈一字排着石头雕成的箱子,一一打开,有珍宝、银元、古画、武器,却没有展若海想像中一丸足以治天下奇难杂症的灵丹妙药。

  逐一再将这些箱子盖上,展若海没有太多的激动,这段日子的逃亡生涯,见识过太多令人大惊大喜的东西,这类财富已经激不起他心中太多的波动。

  最后一个箱子却是一种黑铁般的木料制成,打开那盖子时比旁边那石头的盖子还要显得沉重。

  一缕令人静心宁神的香气随着打开的盖子传出,箱里静静地躺着的,是两个小盒子,有一种预感,令展若海的心脏砰砰地急跳起来。

  小盒子是用上品的檀香木造成,据说用这种盒子保存的东西百年不腐,更不怕蚁虫食咬。

  打开第一个盒子,里面整整齐齐的排着一套金针,盒子的旁边刻着两字——渡劫。

  针体跟普通的套针相比,多了十数枚造型奇特,见所未见,闻所未闻的怪异针型。

  这渡劫金针也不知是用什么材料所制成,当展若海用指尖触碰到其中的一枚针身上,一股令人宁神舒坦的气息透过指尖传了过来。欣喜若狂的展若海立即把手指移向了另一枚呈螺旋状的针体,冰冷的寒意瞬间侵入肺腑,展若海打了个冷颤,连接移开手指。

  再摸到另一枚又长又细的针体时,火热的触感令展若海差点以为自己的手指已被烫伤。

  展若海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狂喜,像小孩子般怪叫着跳了几圈,这套金针各有各的特性,治病时若时根据其对症下针,必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好不容易让心情平复下来,展若海再打开了另一个盒子。

  里面装的是两本线装古书,一本是《金针渡劫》,展若海小心地将它捧起,稍稍翻了一遍便已经明白,家传的“探脉仙针”只不过是这“金针渡劫”中的一部分而已。里面的内容别说治病的案例了,单单是其中几种下针的方式方法,便早已经在这世间失传了。

  另一本书则是《堪舆补遗》,堪,即为天道;舆,即是地道。

  堪舆者,便是仰观天象星辰,俯察山川水利的天地之道。学说认为,风性飘摇,气若乘风,则气即随而游散;水性收敛,气若遇水,则能凝结聚止。因此为人点葬,须细察风和水,当讲究堪天舆地,所以寻龙点穴者,又称之为“风水师”。

  相比家里的那本《风水奥秘》,这本《堪舆补遗》显然专业精深多了,有些术语展若海根本不堪明了其中所表达的意思,还得有待日后查证。

  郑重地将两本书放回盒子,然后连那装着渡劫金针的盒子一起,展若海却之不恭地将它贴身藏在怀里,自己既然有缘到此,自然是不能放过如此宝贝。

  收好盒子后,这才发现,箱底还垫着一张羊皮制成的厚纸,拿起一看,上面标着高低起伏的是山川河流,曲曲折折的是官道马路——这是一张地图。

  羊皮地图的一角,画着条细细的金龙,与自己怀里那两条金属小龙别无二致。展若海马上明白,这地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了,要是这图流传出去,保管世间爱财之人都要为它疯狂若斯。

  再三思索,展若海将那地图凑到火苗的上面,在阵阵浓烈的焦味中,这价值几可造成世间动荡的珍贵地图化为一堆灰垢。

  财富再怎么诱人,也只不过是历史中的一点尘埃而已。只不过他没有想到,该来的,无论他怎么逃避,也终有一天要面对的。

  (还有人看这本书不?书评留个言看看)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