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三章 再出发

  (感谢只要有的吃的更新票。^_^)

  一群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家汉,向来规规矩矩的庄稼人,居然敢杀官吏,敢占山为王,赵剑秋在旁听着也觉得其中一定有人在指使。

  当听到山贼取名叫“影子”时,她心中更是警铃大作,在京城、在杭州都发现有“暗影”的标记,她已经百分之九十确定“暗影”的人穿越或重生到了这个时代,只是一直找不到证据,见不着那些恶人。

  如果这群山贼就是“暗影”指使的,甚至其中就有“暗影”的人存在,那这件案子的危险性必然大增,那些恶人之所以穿越到这里,赵剑秋她责无旁贷,她不能把这种危险分子推给同事。

  于平均却还不放心她去:“说说你要去的理由?”赵剑秋是都察院的新人,这种已经出了人命的案子当上司的不能随便再派人。

  理由?她当然不可能说出“暗影”,赵剑秋想了想说道:“卑职以前在家也种过地,如果灾荒年得到了帮助,第二年只要缓过来一定会报答,反而恩将仇报夺取国家的粮食,这点让人无法理解。”要是吃不饱饭造反还能说得通,可受灾那年没事,反倒是丰收了、日子好过了才去当劫匪,于理不通。

  于平均问道:“你也认为这事一开始便不对劲?”当初的暗行御史便觉得这不像普通农民干的事,才继续往下追查的,可惜没等查出来便送了命。

  “这事的确不对,谋反的罪名何其大,要牵扯到三族的性命,据情报那些山贼就是当地的村民,祖祖辈辈都在那里生活,不少人都沾亲带故,这…”细算之下,赵剑秋更感到问题的严重性了,农村一般都是邻村之间互相通婚,古代更没有什么近亲不能结婚的规定,所以就算不是诛九族而是三族,只怕也会有屠村的残剧要发生了。

  于平均和张铭山互看一眼,可能会屠村这一点他们早就想到了,虽然痛心自己手下的被害,但他们从没想过要拿几个村子的人陪葬,而都察院再派往玉板的人选,冷静不迁怒,这是首要条件,这点赵剑秋倒是合适。

  看到两个上司都有点心动,赵剑秋于是再接再厉:“卑职的确是新近才当的御史,不论对敌为友,只怕都入不了大家的眼,这样反而方便。”

  入不了眼,那性命之忧可能会少点,“我记得,你家里只有一个小女儿,还不到一岁大,你出去这么长时间行吗?”张铭山犹豫着问道。

  这回赵剑秋顿了顿才答道:“都察院的众多御史,哪个不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既然选择了御史这一行,剑秋也明白什么叫公而忘私,何况家里的奶娘管家都是可靠的人,小女交给他们没事的。”

  听她这样回答,张铭山冲于平均点点头,于平均便开口道:“既然如此,我就暂时调你为河南道监察御史,右副都御史李洪业现在就在河南,你可以协助他调查此事。”于平均仍有些不放心,可他也知道张铭山的苦心,要是不放手厉练,赵剑秋就只能始终都是个新人。

  “是。”赵剑秋躬身领命。天佑王朝有浙江、江西、福建、四川、陕西、云南、河南、广西、广东、山西、山东、湖广、贵州等十三道监察御史共110人,她调换工作并不难,副都御史们向来是在外督抚的,她这回却不打算听李洪业的话了。

  ……

  回到家收拾行李,听到赵剑秋要出差,冯氏和赵永善眼中露出担忧,但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帮赵剑秋整理行囊。

  冯氏和赵永善他们都是经过风雨,只盼望着能从此安安稳稳生活的普通人,她们的后来命运都与赵剑秋息息相关,主人这趟出公差,办好了还好,要是有个什么差错…

  赵剑秋明白他们在担心什么,可“暗影”的事情真不能交给别人办,她只好装作没看见她们眼中的担忧,提醒她们在自己走后该注意什么。

  胖嘟嘟的惜惜一点也不知道大人的担心,刚会说话的她咿咿呀呀的扑进赵剑秋怀里:“娘…抱…”

  “小姐,老爷是你爹爹。”奶娘冯氏一脸尴尬,惜惜这个称呼已经被纠正了无数次,可她现在就会说两个字,一个“娘”,一个“抱”,这么小的孩子还没法跟她讲道理。

  赵剑秋倒是从不计较这个,小孩子学说话总得有个过程,她现在只是担心惜惜,虽然在都察院说得爽快,可抱着这小小的身体,她要是此去有个什么,这孩子怎么办?

  “老爷,江大人来了,现在客厅。”就在赵剑秋开始动摇时,赵永善进后院禀告。

  “好,我马上就来。”赵剑秋把惜惜交给冯氏,她在京城能拜托的人也只有江天暮和柳易生,他来的正巧。

  可是事情和她预想的不一样,江天暮坐在椅子上喝茶,旁边的茶几上还放了个包袱。

  “你这儿比我上回来时可好多。”江天暮看见她就说道。

  “这多亏了赵伯,家里一直都是他在收拾。”赵剑秋也庆幸自己买对了人,赵永善不愧是在官宦人家当过管家的,她这房里家具还是原来那些,可经赵永善手这么一换位置,再加点装饰,看上去亮堂许多,也气派些了。

  “你拿着包袱干什么?”赵剑秋奇怪,不会江天暮也要出门查案吧?

  这回她倒是猜对了,“你不是要去河南吗?我家尚书大人要我和你一起去。”江天暮一脸无奈的回答。

  “你也去河南?!”这事出乎她意料之外,但细想又在情理之中,这事刑部也有人因公殉职的,莫步云不可能不管,只是赵剑秋意外这人选会是江天暮。

  “谁让这回偏偏是你去呢?你去我就得去,咱们俩家上司的脾气你又不是不知道。”江天暮摇头叹息。

  莫步云是怕她立功超过了江天暮,从而让他在于平均那儿丢面子?赵剑秋想清楚真是哭笑不得,“你在刑部没别的案子可办吗?”为什么也盯着这“影子”?

  江天暮仍然笑嘻嘻:“这事我不去别人也会去,你不高兴我跟着你吗?那我自己去好了。”

  “没什么不高兴,既然如此,咱们一起出发好了。”赵剑秋不得不妥协,至少江天暮在她身边她还能照顾到。

  “那我们什么时候动身?”江天暮早料到她会同意。

  “我行李也收拾好了,下午就走也可以,就是惜惜…”张铭山说过在赵剑秋出公差其间会经常来探望孩子的,但赵剑秋担心的是万一惜惜成了孤儿怎么办?

  这案子都察院和刑部已经有人因公殉职了,江天暮就算不知道“暗影”的存在也不能说赵剑秋是在杞人忧天,他想了想解下扇子上的珊瑚扇坠:“干脆让惜惜给我当干女儿好了,真有事我爹不会亏待她的。”

  惜惜若是能有江家当依靠,赵剑秋的确能放心了,她接过当信物的珊瑚扇坠儿,“我代惜惜谢谢你,若是此行真有个什么,惜惜便是你干女儿,拜托你们江家照顾了。”可能的话,她还想亲自照顾惜惜,不想让人认为惜惜攀高枝儿。

  就是说如果两人都平安回来了,那就当没有这约定,惜惜也就不是他干女儿?江天暮摇摇头,不知有多少人哭着喊着要和江家沾亲带故呢,她倒分得清。

  ……

  申时左右,赵剑秋和江天暮顺利出了京城城门。

  鉴于上次的经验,两人这一路格外小心,提前住店、提前赶路,甚至绕道而行,不过并没发现跟踪者。

  是因为这次的案子不过是几个山贼,不如上回未来驸马的吸引人?赵剑秋他们倒宁愿是如此。

  几日后赵剑秋和江天暮到了河南洛阳,再三确定没有人跟踪后,他们转到洛阳知府衙门的后门,呈上拜帖要见洛阳现任知府李文亮。

  李文亮和赵剑秋、江天暮是同科的进士,一甲第八名,在翰林院待了半年就分配到洛阳当知府,也是有门路的能人。

  李文亮走时赵剑秋他们正在杭州办案,没参加李文亮的饯别宴会,但事后江天暮派在洛阳的江家分号又补了一份厚礼。

  赵剑秋是到洛阳才知道江天暮和李文亮还保持联系的,这让她对江天暮又多了一点认识,这个看似不通世事的富家少爷,反而是他们中最长袖善舞的,瞧他们拜帖送进去没几分钟,李文亮就笑容满面的迎出来了。

  赵剑秋是个极现实的人,她相信李文亮看到他们高兴有同年的情份在,但江天暮的联络肯定也起了不少作用。

  “两位年兄何时来洛阳的,怎么也不通知一声?文亮好出城相迎。”别看李文亮年纪比赵剑秋和江天暮大了二十多岁,又是正四品的官吏,为人仍然谦虚,他也知道这两个年轻人比他更有潜力,何况官场上从不是按年纪排列次序的。

  “实不相瞒,我们这回是到玉板县有公务。”江天暮说正事的表情也像在闲话家常。

  玉板县的事李文亮不可能不知道,听到江天暮他们专门在洛阳停留来找他,他就明白了:“那需要李某做什么?”能在公事上帮到刑部和都察院,多少官吏都是求之不得的,当然,前提是调查对象不是自己。

  赵剑秋微笑说道:“我们只是想知道事情究竟是如何发生的,现在又是什么情况,还请李年兄协助都察院办案。”<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