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探花郎

  以杨博在当朝的资历和与韩家氏族的交情,皇后在他面前真论起来,也是晚辈,而且宣和帝都向来对老丞相和颜悦色,皇后更不能摆架子。

  于公于私,老丞相都是位很有分量的人物。

  而当这么有分量的老丞相如此坦率认错,韩皇后真是为难了,江天暮委不委屈她不在乎,可老丞相的情绪一定要照顾,不然等皇上回来,这老头告太子的状怎么办?

  “那个江天暮是江豪楚的小儿子。”看韩皇后摇摆不定,杨博又加上一句话。

  一句话就让韩皇后的天平彻底倒过来了。

  江家的第十五代家主江豪楚,与韩皇后认识,但并不大熟悉,反倒是与宣和帝关系要好,当年宣和帝能坐上龙椅,他可是出了不少力。

  就因为这原因,韩皇后站到了杨博这边,过来相劝应天宏。

  “他是江豪楚的儿子又怎样,当状元还要看家境吗?”应天宏仍不让步。

  “宏儿,江豪楚与你父皇相交莫逆,你就是看在你父皇面子上,也应该选他的儿子啊。”韩皇后知道这个儿子从小任性,所以耐心相劝。

  “你真认为父皇愿意江家人入朝为官?”应天宏反问。

  韩皇后一怔,然后默然,就算做了二十多年夫妻,但她那位皇帝丈夫心里在想什么她并不清楚,而且她甚至怀疑这世上还有没有人能明白应庆恒的心思。

  应天宏在旁冷笑,他小时候也曾费尽心血要讨父皇欢心,但发觉这比上天摘星星还要难后,他就放弃了,从今以后随心所欲,父子反而倒相安无事,所以他看见母后仍执迷不悟,心里着实不屑,何苦呢?

  “要不这样,让赵剑秋和江天暮再比一场,看看谁才是状元之才,只要凭才取士,你父皇不会生气的,也能堵住杨丞相的嘴。”韩皇后想了个折中的办法。

  再比一场?应天宏也好奇那个赵剑秋究竟还有什么才学,“行,就依母后。”

  ……

  殿试第三天,榜单仍未公布,殿试中的一百二十三名贡士不由得都聚在贡院门口,议论纷纷。

  这事会不会和“暗影”有关?怀着这样的担心,赵剑秋也加杂在人群之中,一边听大家猜测,一边观察有无可疑人物。

  一顶藏青色的轿子停在众贡士的面前,杨博笑呵呵的下轿。

  “恩师!”大家一拥而上。

  “众位贤契,”老丞相笑得慈祥而亲切,“老夫知道大家着急了,不过这是太子第一次主持殿试,为了慎重起见,他还要在考虑考虑。不过大家放心,贤契们都是会试合格的,这进士是跑不掉的了,名单不会变,这个老夫可以保证。”

  柳易生靠着墙壁听老丞相讲话,这老爷子说话还真多伏笔,他这话究竟是在夸太子处事谨慎呢?还是在暗贬其优柔寡断?

  杨博才不管别人如何想,他只是正好在人群中发现他要找的人,于是伸手招呼:“天暮、剑秋,你们随老夫进宫见太子。”

  一下成了众人的焦点,赵剑秋和江天暮互看一眼,走上前去:“恩师。”

  “你们是今次科举的翘楚人物,就做为代表与老夫进宫吧。”老丞相早准备好了两顶小轿。

  ……

  “为什么要我们再比一次?”赵剑秋是入宫后才从杨博口中知道实情的。

  “因为你和天暮才华不相上下,太子和老夫无法取舍,所以让你们再考一次。”杨博解释道,其实他看赵剑秋也顺眼,并无意刁难人。

  原来如此,赵剑秋释怀一笑:“既然难以取舍,状元就让给天暮好了。”反正她只要进士及第,日后能见天子就可以,未必一定要当状元。

  居然有人不在乎状元?!杨博一怔,本来他有点嫌赵剑秋的笔迹和相貌都带了点脂粉气,但现在可要另眼相看了。

  “天暮你呢?”杨博再看向一直安安静静,不问不开口的另一个弟子。

  江天暮腼腆的笑笑,先施礼再答道:“多谢恩师抬爱,多谢赵兄成全。不过天暮不需要让来的状元。”

  一向温顺到温吞的人突然这么坚决,杨博和赵剑秋都感到意外。

  先反应过来的是赵剑秋:“天暮,是我说得唐突了,抱歉。”她只想到不争,却没考虑到退让对对方更是一种侮辱。

  “呵呵,那你们就再比一次吧。”杨博倒挺高兴,这两个孩子都挺有意思的。

  ……

  这回考试只有两人进行,考题是一张人物图,做诗一首。

  画中是一个女子,坐在灯下缝衣,虽然只是低头而坐,但似乎仍能让人感觉出她有多认真在缝制衣裳,那是件男子的长衫。

  赵剑秋无意于状元之争,她只是猜测宛露和太子之间的关系,可总是猜疑也不是办法,今天不如试探一下吧。

  于是她挥手写到:“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说起来,她这笔娟秀的繁体字还得益于宛露残留的记忆,只是不知宛露与太子是否也有那种“千万难”的纠缠。

  ……

  答卷拿进去有两个小时了,赵剑秋走是不敢走,留也留得不耐烦了,看看身边一直低头端坐的同伴,这人倒是好耐心…?

  “天暮…”赵剑秋试探着伸手轻推他。

  “嗯?”江天暮迷迷糊糊的问道,“可以回去了吗?”

  “不是。”赵剑秋好笑又无奈,“你别在这里睡着了,等会儿进来人怎么办?”话是如此,不过要早知道两个小时都没人管他们,她也打个盹多好。

  “让两位贤契久等了。”门外传来老丞相的说话声,这证明她叫醒江天暮还正是时候。

  江天暮不好意思的冲赵剑秋笑笑,与她一起向杨博施礼:“恩师。”

  “太子已经定下了状元,剑秋,恭喜了。”杨博微笑着对赵剑秋道贺。

  “多亏恩师答爱。”赵剑秋忙躬身致谢,心里却是一沉,老丞相的表情好像并不大高兴啊?

  ……

  上午摆出了三甲的名单,其他的人选是早订好的,所以榜单热热闹闹的贴在了贡院,并且宣布当天傍晚举行琼林宴。

  当然,下午的时间也不会闲着,状元和榜眼的人选尘埃落定,探花的“花”落谁家,好戏才正要上演。

  天佑王朝的探花并不好当,他是由殿试的第三名到第十名竞争,谁能在两个时辰内,采得御花园最珍贵的花朵,并第一时间送到君王前面,便由谁担任,可说是名副其实的“探花郎”。

  太子率百官在午门城楼上等着,赵剑秋他们在城楼下面候着,身边还有几匹披红挂绿的骏马,这是准备探花确定后,众进士及第游街的。

  “还好我不用争这个。”江天暮庆幸的轻拍胸口,刚才杨博才宣布比赛开始,几名进士就争先恐后上马直奔御花园,开始就如此激烈,御花园中的情景可想而知。

  “年轻人,真有活力啊。”在旁感慨的是第八名进士李文亮,他是八名进士中自愿退出比赛的。李文亮今年五十有二,能考中进士就已经保证往后的生活无忧了,实在不需要和年轻人争着“采花”把往后的寿命搭进去。

  “不知柳兄怎么样了?”赵剑秋担心道,今科第三名正是柳易生,要是让别人得了探花,他的面子往哪儿搁?

  江天暮想了想:“我记得柳兄说过,他骑术很好的,那应该没问题。”

  当探花还要骑术好。这究竟是文探花还是武探花,赵剑秋不由得也庆幸他的状元身份了,因为她根本不会骑马啊。

  说话间,前面马蹄声响起,“第一个果然是柳兄!”江天暮兴奋的道。

  “是吗?”赵剑秋又等马近了点才看清,头一个回来的果然是柳易生,后面的人都被他抛得远远的,就凭这骑术,当武探花也够资格了。

  柳易生到午门前,利索的下来,小心翼翼的捧着手里的花盆,冲等在这儿的同窗笑笑,才快步上城楼。

  而这时,后面的进士才纷纷赶过来,以速度看,柳易生胜券在握。不过,“他们为什么都捧着花盆?”本来还以为是柳易生别出心裁,但居然每个进士都如此,赵剑秋不解。

  “不捧花盆怎么办?用衣服裹着泥土会弄脏新袍子的。”江天暮答得理所当然,李文亮也在旁点头。

  “不是折一枝就行吗?”赵剑秋还是不明白。

  闻听此言,江天暮和李文亮都一脸惊讶的看着她。

  “不对吗?”赵剑秋一头雾水。

  “嗯,”李文亮顿了顿才说道,“赵兄,圣上有令不许乱砍滥伐树木,自然也包括不许乱折花草。”真不知道赵剑秋这状元是如何考上的。

  “这样啊。”赵剑秋尴尬极了,她是在考卷上建议“斧斤以时入山林。”但不知道天佑王朝早已做得这么彻底,只怪她对这时代的了解还不够深。<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