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词话》之一

  《蒹葭》是《诗经》中的杰作之一,作者真挚的情感,穿越数千年的时空,依旧有让心灵悸动的力量。老王说此篇最得风人深致,不算过誉。

  诗经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溯游从之,宛在水之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溯游从之,宛在水之沚。

  溯洄就是逆流而上,溯游就是顺流而下;从是追寻;湄和涘这里都指水边;坻和沚指水中的沙洲;长、跻、右分别指道路漫长、险峻、曲折。

  《蒹葭》颇似《关雎》,都是写心上人求之而不得的感触。不同的是,《关雎》直抒胸臆,而《蒹葭》则显得更有意味。在诗人的现实中,道阻且长,伊人难寻;他不得不溯游从之,却发现恍然间她在水中央悄然而立,似幻还真。朝思暮想的她仿若触手可及,但却永远不能拥她入怀。

  写下这首诗的少年心中的苦楚并未被直白洒脱的诗句所掩盖。这里不得不佩服王老先生眼光之准。他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之句和《蒹葭》意颇近之,是相当有道理的。但是洒落只是表象。细想一下那似近实远、可望不可及的伊人宛在水中央的意象,就可以知道诗人的失落和痛苦,比之只是离恨苦的望尽天涯路,应该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了。而那位在水一方的伊人,和那永不可及的爱情,已经被少年无尽的情思深锁在心,像琥珀一样成为永恒。

  鹊踏枝晏殊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预计彩笺兼尺素。天长水阔知何处。

  晏殊(991-1055),字同叔,抚州临川人。少年时以神童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仁宗时官至宰相。死后谥元献,也称晏元献。他是北宋初年的重要词人,欧阳修、范仲淹都是其门下弟子或者幕僚。晏殊一生安逸富贵,因此其词典雅雍容,温润秀洁,自成一格。

  在晏殊的词里,这首词算得上他的得意之作。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一句堪称绝唱。而同样是一种无可奈何的惆怅,《蒹葭》让人对少年的思慕之情感触不已,而晏殊的词却把人强烈的带入到那种穿透心灵的悲伤中去。一切景语皆情语。一个凋字写尽心中那种无人可以倾诉的苦楚。天涯漫漫,伊人何处?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一个尽字,意境全出。西风遽起,独上高楼,抬眼望去,仿佛苍茫壮阔的天地之间只剩下这无法言说的悲伤,绵亘千年不绝。<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