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3)庆功宴中百态

  原小队长刘忠媳妇儿徐兰英,是一位要强、求上进的女人。虽然丈夫智商差,只配当集体时生产队长。但不象张子文那样又懒、又臭、又硬!

  徐兰英躺在被窝里睡不着,也想找准个项目,领着他虎男人原小队长刘忠,大干一場,一准能过上好日子。

  想到这里的徐兰英,才夜半走出家门。去找单支书,让一把手帮着给出个主意。真没想到,单支书在表姐黎晓莹庆功宴上,贪杯醉卧街头。

  善良女人徐兰英,将一百六七十斤体重支书单文华,背着送到家。支书老婆良玉珍不但不领情,反而怀疑兰英勾引她丈夫!恶言恶语将徐兰英驱出家门!

  徐兰英回到家,才想起委屈的,大声哭了起来!刘忠在媳妇儿不高兴,或者生气几种状态下,不敢近前。

  凡徐兰英在哭和流泪时,她的行为多次如一颗****,那时徐兰英内心压抑不受控制。刘忠无论用什么方法或语言去劝解,都如点燃爆竹引线一样,即刻爆炸!

  所以刘忠今天夜半时分,也只好坐在一旁。无声的陪着,无奈地延续着时间。这也是十几年中,形成的不成文规矩,刘忠总是在默默遵守中这条规矩,一丝不敢触犯。唯一能做的是,递面巾纸。

  龚振江的家宴还在继续中,九点多时单文华觉着自己喝多了,自觉撤下酒桌来,并且说家有重要事,在懵懵懂懂中,晃晃悠悠的走出龚振江家大门。

  桌上还有龚振江、贾正文和杨树森、李云鹤四人,继续吆五喝六喝酒。李云鹤和杨树森只是点点到位。其实老李几次想走都走不成,此刻他多盼着家里来个人把他找回家去……。

  杨树森,平时非常注重自己形象,不但酒不多喝,反而一贯爱说爱笑的他,一到酒桌上,话几乎一句不说,这位没上过学的小知识分子,总是令老李刮目相看。在对杨树森的评论时,李云鹤和单文华始终见解不一。单文华认为他楊树森的平日有模有样是装象。可是李云鹤却认为,那是农民应有的气质!

  单文华却是说:“唉!云鹤!在楊树森问题上,我从来不同意你的看法。我咋就看不惯这路人,平时唱唱咧咧的,啥都能出口,场合上让他说句话,难了!象要他命似的!纯属表里不一!”

  自从萧寒进支委这段时间中,两个人和杨树森的接触也多起来,所以对他的评论也就多起来。李云鹤认为,在现代农村,象杨树森这种人,在这个时代,早一天晚一天准是潮头人物,他从骨子里不甘寂寞,永求上进。只要没有外来干扰,他的歌是从內心并发出来的!

  但单文华却觉得,杨树森是没正形那伙的,成不了大器。几次在评论中,没有一次意见一致的时候。单文华的不喜欢唱歌与音乐,和文艺节目等性格,决定他对人的评价有时偏激。今天在龚振江家喝酒,自从黎晓莹把杨树森请到桌上,单支书心里就不痛快,几杯下肚,自己知道不好,这才借口离开,倒在途中。

  徐兰英的相送,引起良玉珍的反感,也是因为徐兰英和贺江之间,几年前绯色新闻太多,村子里舆论哗然。才引起单嫂疑心恶语伤人。单嫂的出气语言伤人,给日后的单支书,在工作中的一次关键时刻,添了不少不该有的卓料……。

  龚振江家庆功宴,剩下李云鹤等人的酒席间,多以说话为主,黎晓莹想把李云鹤的脑细胞挖空似的问,但李云鹤是有问必答,不问不开口的原则。

  夜深了,龚、贾二位已经醉成烂泥,李云鹤此刻却主动的说:“黎晓莹和张茜二位,记住咱百姓一句常说的,‘买卖好做,伙伴难搭。’我得回家了。

  留给二位两句:‘事先说明,帐要记清,好合好散,不留积怨。’”说罢李云鹤也走出龚家,杨树森也趁机紧随其后。

  人静了,往日里的这段时间是李云鹤自己的空间。他要看好多东西。要写好多东西。再苦再累,每天的九点以后的两小时,没有特别占用,李云鹤不会让它白白从身边溜走。

  杨树森离开龚振江家院子,走在大街上,肚子里的喜悦一个劲的往出蹦。他知道乡亲们睡了,大声喧哗算扰民,声音小一些唱着,往西街走去。但李云鹤家虽往东走,还是能听得见杨树森的唱腔:“一场春雨一度温,春风吹来暖人心。农村农民赶上好政策,党中央、国务院——时时想着咱农民……

  他越走越远,声音也越来越弱,李云鹤又往回走了几步,杨树森已经进了自己家的院。他的这段内心表白还没唱完,但他停下了歌声,怕惊动爱妻萧寒。

  李云鹤转身又往家方向走去。他想不开的是,杨树森这位三十出头的青年人,这般讨人喜欢,单大哥是从哪方面,没看好杨树森?这几年里在李云鹤心里,始终是个大问号!在李云鹤印象中,杨树森在农村够得上好青年。人有人样,才有才华的萧寒,佩服她真是好眼力。选择杨树森是她一生的幸福……<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