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章:(2)支书夜卧街头

  村上两位头头,(单文华、李云鹤)还总给发家致富这部分人打气,挂在嘴边的几句词是:示范户起带动作用。党中央政策允许一部人先富起来等等。

  这些天刘忠和徐兰英两口子,有个事在心里老是弄不明白。大表姐买汽车为啥不和刘忠和伙,贾正文的优势在哪?莫非她就差在刘忠没驾驶证上吗?

  还是有没有别的想法。最后自己也想通了,也许刘忠真就像大家说的那样,爱图小便宜?这也不算啥大毛病?有时间和大表姐唠唠,还有别的隐情吗?

  三年时间被表姐黎晓莹,在经济上给甩下一大截,她家刘忠担任生产队长时候,龚振江与黎晓莹去徐兰英家串门。样样都眼气。

  现在不是队长了,刘忠也是不争气,总是观望,总是企盼有朝一日。东山再起,轰轰烈烈生产队一恢复生产,我刘忠还是堂堂正正群众领导。我看你们谁还敢小看我刘忠!刘忠和张子文不一样,他是等待东山再起,不象张子文告状!

  英山村五个生产队的原小队长,那三位还是以榜样力量,影响着周围群众乡邻。唯独刘忠和张子文有时候还搅到一块。

  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亏得刘正田身边还有徐兰英管着,否则不被带到沟里才怪呢?

  徐兰英几天来心里如堵团乱麻,想不出一点办法。更没有一丝头绪。心里知道,这个家要想过的好一点,靠刘忠是没法改变。

  天很晚了,徐兰英告诉刘忠说:“唉!听着!在家别出去,孩子睡了照顾一会。我出去一趟,很快就回来!”

  徐兰英在晚上十点出了家门,进入如墨般夜幕中。奔单文华支书家走去。夜深了,十多点了,月亮还躲在地底下,只有天幕的星星发出一点冷光。

  初春夜晚还很凉。单文华在龚振江家酒尽十分,晃晃悠悠地往家走去。当出到院外见到一股股凉风,他觉得天旋地转地,依在路边一堵土坝上。迷迷瞪瞪地打起鼾来。此刻,徐兰英正好路过,走到近前,细细的观察,啊!是单支书!

  徐兰英几年前的一次说笑过点头,被一本正经的单大村长,给牢牢实实地教训一顿,让徐兰英三年里,心里总觉着不顺畅。原打算来支书家,讨个致富门路,真没想到,三更半夜在大街上看到的醉鬼,竟是几年前的正人君子。

  几年前的那口窝囊气还是忍了吧!三十几岁人了,传出去都够丢面子的。唉!望长久远,还是友好相处的对啊!让他以后带起来刘忠那岂不是更好吗!

  单支书靠在土坝上,正云山雾罩的睡着,嘴里不断随乙醇分子挥发时,带出单字,单词,老单这几年第一次喝成这样,一大把年纪了,真要是没人照管,在露天街头躺上一夜,初春的气温微寒,真不知弄成啥后果!

  徐兰英俯下身子,轻轻地呼唤着:“大哥,醒醒!快醒醒!外面冷,起来回家吧!单大哥,这是在谁家喝成这样?太不负责任了!为什么不送一送?”

  单文华隐约感觉中有人呼唤,恬恬叫声如老伴良玉珍声音,好似在家里,朦胧中用手四周摸摸,一把摸到徐兰英身上,手上,软软的感觉中是玉珍,支撑着坐起来,断断续续地说着不成句的说道:“玉珍,珍,把我扶、扶到炕上,去!地下,凉!还是…是…媳妇儿…好…好…好……”

  徐兰英架起单文华,把他扶在自己背上,也顾不了许多,背起支书,吃力地往老单家赶,一边走着,一边想着,送到家该怎么和单嫂说,也不知道这是在谁家,弄成这样,也没人照顾一下,看来也就该实话实说了!

  累的半死的徐兰英,到了单家门口。把单支书放下叫门,单嫂出来后,见状脸色十分难看!两人将单支书抬着拖着,放在炕上,这番折腾,老单清醒了许多。

  竟然坐起身来,还断断续续说着:“这是谁呀?谁、谁又、来了。喝!”往一边一歪又睡去……。

  单嫂这时才问起徐兰英,没好声调说道:“哎,徐兰英!他是在你家喝的吗?

  “啊!单嫂别误会!我也不知道大哥在谁家喝成这样!我是在来你家路上碰到的!我真不知道!”

  “行了!你也不用骗我!蒙我!你是咋看见的?这么巧!这大半夜的!不在自己家陪自己老爷们!在大街上溜谁呀!”

  “我原本想到你家找大哥问问,我家刘忠适合做些啥?种两垧地也不够干的,孩子一天天大起来,以后花钱地方多,是想让大哥给出出招,没别的事,就这么碰上了。既然大哥醉成这样,我也该回家了!”

  “哎!我说姓徐的!徐兰英!以后你少打我家单文华主意,我们家老单和你这号娘们丢不起人!你走吧,没事少往我家来!今天我啥也不说,等老单醒酒后,我一定问个明白!”徐兰英在老单家又一次受到污辱,她没有泪,只有冤,更多的是火。这股火给她在心灵深处埋下恨!<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