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11)张子文跪求妻

  李桂芳哭丧着脸说:“李大哥,不怕你笑话,眼看过年了,手里一分钱没有,我一说让他张罗张罗,你听他说啥!缺啥借啥。村干部家,家家去借。

  啊!对了,咱不用说话。你一进屋他们家里人就都明白了,有啥拿啥!千万别客气!都是阶级弟兄吗!弟兄之间还讲什么客气啊!这二年总借,光借不还,有啥脸还进院!

  另外,一天天在家和刘忠俩整事,我劝他别整那些没用的,这不伸手就打,往死了打,我够了!帮我想想法子!”

  李云鹤接着说:“桂芳啊!你也是宠坏了他,不劳动,承包地撂荒你就沒责任吗!啊!他不干,你待着,是没累着,可是,什么都沒有?”

  刘文广把张子文总算找来了,他也知道,这次把媳妇伤的太重,两天来,走几家,吃几家,家家都说土地承包好,自己多少也明白过来些。

  张子文进到办公室,低着头不言语,先是单村长撸一顿,然后焦月乔支书,把李桂芳提出来的离婚一说,张子文扑通一声,跪倒媳妇面前,说了一大堆好话。一个多小时的语言磨擦,最终,张子文还是把媳妇领回家,张罗张罗过年的事吧!

  自张子文进屋来,到哭哭啼啼的离开村委会,李云鹤始终一言未发。焦月乔支书看着李云鹤有些不解地说道:“云鹤大哥,张子文把媳妇也领走了!你咋一言未发。你是不是记他仇了?”

  李云鹤叹口气说道:“记仇?我和他有啥仇,他这路人说出的话,哪句是真的。回家张罗!用啥张罗?手无分文,不还是到处借吗?谁去借?张子文吃喝时能豁出脸去,借年货还是李桂芳的事。

  两年多,他家欠账太多,谁还愿意借给她?走一天啥也借不到,晚上还是要吵架的。再吵起来,还用那种办法,也许好使,也可能同样办法不一定得到同样效果。这就是聪明人,不会犯同样错误的道理。”

  这时的单文华也明白过这个理儿说:“对呀,咱还真得想出个好法子,马上想想办法,也好让大家过个好年。再闹,老李头老两口这个年可是要麻烦了。”

  焦月乔支书说道:“有什么好办法,咱都拿出来,咱英山困难户不止他一家,统筹一个妥善安排办法。他们都是咱的弟兄,党支部研究一下,争取一户也别拉的太远。听说刘忠弄出一句叫什么?听我老爹说是,叫贫富差别别整太大了。

  这些党员,张子文也是党员,让这样人在群众中起带头作用,太难了!骨头长成了,长硬了,再改变形状,困难太大!”

  李云鹤陪同焦支书、单村长走访了一天,四属、五保户、困难户。回到家已是夕阳卧山时。感到又饿又累,迈进家门,瘫软地坐在沙发上。

  汪晴把饭菜端到茶几上说:“就在这对付吧!坐着舒服?以后那些自己给自己订的规矩,把它改一改!何苦总是这般苛求!也不知道你想要得到啥结果?”

  李云鹤笑着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这一辈子,不能总是随便、松散。那样的话,什么事都做不成。

  唉!你又该问我,想要得到啥结果,我告诉你,不变的追求,不达目地,绝不罢休。小事是习惯,习惯成自然。咱那有吃饭地方,在这我坐着舒服。吃饭不舒服。汪晴同志!你看我该怎么办?”

  汪晴也笑着说道:“好了,我还放到该放的地方去吧,免得你吃的不舒服。”

  李云鹤看着和自己共同走过二十年的汪晴,深情地说道:“这就对了,这样要求自己一辈子,不会有错,对自己的人生有个约定,小事的规律,是为大事不乱方寸奠定基础。

  这些都是对我自己。对别人是想到的,看到的,说出来,别人做到做不到,应该顺其自然,这个别人也包括你和孩子!这也是我人生不变地追求。”

  汪晴在堂屋站那听着,她永远也听不够的对话,两个人总是在探讨着她们前面的路,怎么个走法,事怎么个做法。

  这两个人,每天的活动总是先有准备,后有行动。就这样,趟过了二十个春秋。总是保持着好心态。这可能是,两人二十年间,不吵一句嘴的重要原因吧。两人对话无终止,探讨未来永远在继续……。

  要到大年了,屯中人与人之间,在此期间的恩怨,也都有个了结。结怨不深人家,互相走动就能化解。这就是农村这块土壤,养活的子孙们,能长期共存的根源。

  在一年中有欠情的地方,也要带上些礼品,探望拜谢。这也是庄稼院里历史形成的不成文的规律,当然这都是自愿的。

  <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