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5)文波拜师学习

  大家一阵笑声,打破刚才的沉闷,从对赵春梅不幸遭遇的沉重情绪中走出来。这位焦月乔支书,还算有水平,能会转换不良气氛……。

  李云鹤有些不高兴的辩解说道:“你还别不信,古人云百姓小人也,咱百姓也习惯,管百姓总结的生活实践中的评语,叫做小人语,实为众人语,所谓的犯小人语,犯众怒,应归类此范围。

  你像那段顺口溜:‘掌权者的鼎盛期,有错不偏不是错,贪占霸道再堕落,虽然官府没追查,晚年时日也难过。’这里的百姓顺口溜,就叫小人语。

  再说恶有恶报段子,家喻户晓,后面我加上那两句,不算小人语,不是百姓都知道,你一说出人人都懂那种。

  你焦月乔说出的评语,应该是胡诌八咧!能下定语定论者,应有一定知名度。权威人士,咱们只是说笑中。其实都是快人快语而已。

  今天,事又不少,帮助一户,满足提高生产效力的需要。我又开始教徒了,英山全面实现机械化,我的学生应该更多了。二百户人家,有一半不用操心的。

  队伍后面那几家,支书、村长上上心吧,乡里的五四三二一好办,文章做好,边线取直,让领导看着顺眼。另外单大哥,以后乡党委副书记王学义,不论他给我踏上几只脚,你都不要生气。慢慢他自己都觉着没意思,他的脚踏麻了,他自己就泄气了……。咱百姓不在呼领导怎看咱!”

  焦月乔又长出一口气说道:“唉,汪晴大姐,真幸福,能懂这般道理者,不应该有胡搅蛮缠表现,这辈子得多听多少好话……。”

  汪晴笑笑说:“这些年你大哥招几天家?早晨顶着星星走,晚上不黑不回来。一天连影都抓不着,还听好话呢!连喘气声都听不到。

  他的好话呀!都留给别人说呢!不过呀!二十多年,还没有一次胡搅蛮缠过,知足了。每天能有一夜志同道合,足矣!”

  天黑了,文波还真来了,小伙子,十九岁,常年室外劳动,紫外线雕琢的棕色皮肤油光光亮着,大眼睛长睫毛一眨一眨地,总是像笑不够。一副稚嫩娃娃相,讨人喜欢,可喜只念四年书。进得屋来先笑后说话,童声童气地说:“叔,我来了,是来做你学徒来了!”

  李云鹤笑着说:“傻小子,啥学徒,再下去十年,十五年的,拖拉机是咱农民的生产工具,家家都有,人人都会用。它的每台机器都有说明书。只要有初中文化,一准能瞧得懂。一学就会。

  不过吗?文波你的书念的少了些。叔给你说说基本原理,故障与排除。再有是正确驾驶与操作。不然机器买回来也看不懂。今天先学基础知识……。”

  从这天晚上开始,江文波每天吃完晚饭,到他云鹤叔这来上班。他云鹤叔做活他帮助做活,闲下来爷俩便进入两小时学习时间。

  自从云鹤帮助江涛把小拖拉机买回来,又陪着江文波在地里做了几天作业,家里地种完了。把江涛可乐坏了。整天和儿子亲近不够。

  心里揣的十九年那块寒冰,终于被爱的温度融化。在以后岁月里父子将快步成为种粮大户。这就是李云鹤进入不惑之年对社会的影响。

  支部书记焦月乔,在支部会上表扬他是这么说:“李云鹤同志在咱英山村的贡献是有目共睹,突出表现在榜样力量,头羊的作用。他带动咱英山农民快步实现农业机械化,奔向现代化。

  大家知道,黎明的梦是被李云鹤唤醒过的人很多,当我们听到他机鸣声醒来时的第一句话是李云鹤又起来了,是为了脱贫致富又起来了,是用一种力量,去影响一方农民,他又起来了……。”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降雨量充沛,实行土地承包已是第三个年头,李云鹤是头一年回家种地。赶上丰收年,十垧地庄稼,把场院塞的满满地。

  入秋后,庄稼上场了,喜欢观望的人们,也该开始在屯中扒场院窥视了!当看到江涛家场院时,有人惊讶,有人嫉妒。但更多人家开始动心思。大部分农户到上老冻后,由于粮食、油料价格偏低又却步了。

  用总理讲话里的一句叫做《谷贱伤农》。但还是有人为了扩大耕地面积,添置了小拖拉机。

  一天晚上,离春节很近时日,月乔派人通知单文华村长,副主任李云鹤去她家商讨一些事儿,家在西街的支书家里日子过的不错,老爹四十六岁,比单村长大一岁,月乔支书的妈妈汤兰,是位主事的中年女人。

  大家都说月乔性格像妈。身材像他爹。哥哥大前年结婚在外地,咱这块叫倒穴门。月乔爹焦大路和单文华是同学、朋友。小时一起长大的光屁股爷们。焦大路在屯子里辈分高一辈。比云鹤大四岁,但论着必须得叫叔。<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