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魏延抗命挡颜良

  “黄老将军,你为何如此糊涂,得来不易的东郡就这样让给了袁绍!”黄忠领着全部兵马进驻北海城后,北海太守魏延有点不解地对黄忠说。

  “这是军师的命令,主公的手谕,必须执行啊!”黄忠心里何尝不想痛快的与袁绍军打上一战,大丈夫当战死沙场,何惧之有,但是军令如山,不得不执行。

  “也罢,袁绍占领东郡,下一个必是北海城,你且与我一起痛快地与袁绍大军打上一仗!”魏延激动地说。

  魏延自任命北海太守以来,由于西边有黄忠的东郡挡住,河北袁绍、陈留曹操的来犯都与北海无关,因而魏延很久没有上战场了,心里当然很不是滋味。

  魏延武功虽然没有达到一流武将的水平,但是他领兵用计可不是黄忠等能比,在驻防北海城那段时间,他认真地训练自己统领的士兵,只为有一天能够驰骋沙场。

  “文长,你北海郡有多少兵马?”黄忠问道。

  “骑兵两万,步兵两万。”魏延回答,“主公当初只给我三万兵马,后然我自己扩充了一万人,才形成现在这个规模。”

  “加上我手下的五万兵马,可以与颜良一战!”黄忠计算着,袁绍的前锋颜良有十万兵马,倘若先击败了颜良,必能大大地挫折袁绍大军的锋芒。

  “我魏延的刀都快生锈了,这下可有用武之地了!”

  于是两人举杯,为这次并肩作战而干杯。

  “报,将军,主公信函!”侍卫从信使手中接过一封信函,递给魏延。

  魏延打开信函一看,表情由激动变成了迷惑,然后又变成了不解,“军师怎么了,放弃了一座东郡城,还要放弃北海?”

  “什么,又放弃北海?”黄忠一边问道,一边拿过魏延手中的信函。

  上面正是诸葛亮的命令,为了让他们严格执行,有刘备的手谕。

  诸葛亮让魏延与黄忠立即撤出北海城,并埋下疑兵,撤往泰山东的琅邪小城,诸葛亮与刘备将会在那里等候。

  “这军师也真是的,放着一个城墙高大,人口众多,富庶的北海城不要,怎么就偏偏选择一个小小的琅邪小城呢。”魏延愤怒中有点激动。

  “文长,常言道,军令如山,我们还是撤吧!”虽然黄忠心里想的与魏延一样,纵使阵亡沙场也不足惜,绝不能就这样攻守把城池让给袁绍,但是当了几十年的将军,面对主公的军令是无条件服从的。

  魏延把刘备的手谕重重地压在案台上,一声不吭地看着大门外面的军旗,想不明白为什么要撤退。

  “文长,这也许是军师的诱敌深入的计策,北海城迟早会回到我们手中的。”黄忠又安慰魏延。

  “什么诱敌深入,明显是害怕袁绍的大军,我魏延绝不是如此怕死的人,纵使战死沙场有何足惜!”

  “将军,袁绍大军已经全部进驻东郡城,前锋颜良领兵十万朝北海城而来,明日就能够抵达北海城下。”魏延的探卒送来前线的急报。

  “黄老将军,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今日我魏延如何也要与颜良一战!”魏延从刀架上取下那把饮血无数的宝刀,愤愤地说。

  “文长,你这是有违军令的啊!”黄忠再次劝魏延。

  “黄老将军,等这一战之后,倘若有什么罪名,我一人承担,绝不耽误你老将军!”魏延不再与黄忠罗嗦,领着兵马出城布置迎敌工事。

  北海将军府上,黄忠只好长长地叹息。

  袁绍的中军紧随颜良之后,进驻了东郡城,同时命颜良先锋火速进攻北海。

  且说颜良兵不血刃就占领了东郡城,心里好不得意,以为刘备军一定害怕了袁绍的大军,愤愤不战而退。

  颜良有了轻敌之意后,防备也就松懈了。

  就在北海西门边的章丘小城,颜良中了埋伏在那里的魏延的伏兵,折了一阵,被魏延的乱箭射死一万余人。

  颜良见对方箭阵难于攻破,只好后退五十里扎寨,明日再报仇。

  “黄老将军,你看袁绍兵也不过这样,在我魏延手下变成了刺猬!”魏延笑着对黄忠说。

  黄忠默默地没有说话,颜良是河北名将,倘若自己上阵,说不定又可以斩杀一位大将,这样自己的名声则无人可企及。心里很想一战,但是上面的命令压着,又不敢出战,只好留下长长的叹息。<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