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老当益壮黄忠

  送走蔡文姬后,我一直寻思该如何对付这个穿越过来的小皇帝,现在关西所有的军队都掌握在我的手里,虽然小皇帝不敢对我怎么样,但是这样一直耗下去也不是一回事,耽误了我统一天下的进程。

  这几日来,我一筹莫展,没有好的方案,而蝙蝠小组送来关东情报。

  几个月前,袁绍就攻克了公孙瓒的最后一座城池——襄平,自此,河北四郡全部纳入袁绍的掌中;

  幽州以北则是茫茫大漠,因而向北扩张已经到了极致,袁绍把目光转向黄河以南。

  与袁绍势力接壤的有刘备势力与曹操势力,而袁绍以前与刘备私交不错,而且刘备势力不大,袁绍还真看不起,因而选择了攻打曹操。

  袁绍主簿田丰一再劝说袁绍不要攻打曹操,先休战几年,因而袁绍连年用兵,各郡民众要承受极其严重的赋税,而且天灾连年。

  而另一谋士许攸则立功心切,一再鼓动袁绍曹操南征,统一天下,成就大业。

  袁绍本来就是好大喜功的主儿,当然更愿意听从许攸的意见,不理主簿田丰,派颜良、文丑各领十万兵马作先锋,颜良由黎阳经白马港南下,主要攻打曹操兖州,而文丑由河内出兵,攻打曹操都城陈留。

  颜良、文丑乃袁绍手下最厉害的武将,历史上他们死于关羽之手,其实他们武功不在关羽之下,只是当时关羽凭着赤兔马快,已经对方尚未动手,因为当时刘备在袁绍处,并嘱托颜、文二将,寻找关羽,让关羽有机可乘,得了一个名垂千古的大便宜。

  河北袁绍誓师南征曹操的同时,江东孙策并没有闲着,经过华佗的妙手医治,箭伤已经痊愈,由于江东北面是曹操、刘备,孙策留下周瑜管理江东事务,亲自领兵征荆州长沙。

  周瑜作为江东兵马大都督,本想代替孙策前去攻打长沙,但是孙策本人是个好战之人,那里闲得住,若两人同时出征,又怕曹操、刘备南下,因而周瑜只好奉命镇守江东。

  周瑜这次领着太史慈、韩当两将,领兵五万,战船百艘从柴桑出发,想先拿下洞庭湖沿岸的长沙、桂阳、零陵、武陵,然后北上直取江陵,攻克荆州。

  孙策、太史慈、黄盖都是数一数二的猛将,长沙前站巴陵港撑不到一个时辰,就沦陷,五千守军无一生还,孙策留下两外军马予黄盖驻防巴陵港,以防江陵从后面来袭。而孙策自己则与太史慈领兵三万直取长沙。

  长沙郡是荆州南部最大的郡城,临洞庭湖而建,城墙高大,易守难攻。刘表亲自选韩玄任长沙太守,老将黄忠为长沙兵马统领,魏延为副统领。

  韩玄本是一个白面书生,因而与刘表某个老婆有血血缘关系,因而才得以重用。虽然韩玄自己没有什么才能,但是很会用人,知道黄忠的厉害,因而把兵马大权交给了黄忠,自己落得一身清闲。

  老将黄忠白须飘逸,身高八尺,刀法箭法独步天下,虽然年过六旬,但是武艺高强,当年黄巾将领领兵十万来犯长沙,黄忠凭手上的一张宝雕弓,一把宝刀,斩杀黄巾军主将数员,解长沙之围,因而誉为“长沙之屏障”,深得民心。黄忠虽然武艺高强,然而镇守长沙半辈子,时常感叹这空有一身武功。

  副将魏延虽然年纪轻轻,然后也生的人高马大,丹凤眼,浓眉长须,使的一手好刀法。本来魏延只是军中一小将,后然得到黄忠的提拔,做了副都统。魏延最敬佩的人当然是老将黄忠,经常向他学习兵法、刀法、箭法。

  这次东吴来犯,太守韩玄并不担心,因而有黄忠在手。黄忠闻巴陵已失,于是与魏延领兵两外出城迎战孙策。

  孙策、太史慈进军速度极快,没几个时辰,就到了长沙城下,与黄忠的队伍不期而遇。

  黄忠身穿黄巾锁子鹰头盔,手持丈八宝刀,威风凛凛立于阵前,魏延立于黄忠马后,也颇具威风。

  “素闻汉升将军威名,如将军放下武器,我等将会给将军一个闲职养老,落了清闲若何?”孙策虽然年少轻狂,但是像长沙黄忠这样的名将还是十分敬佩的。

  “出口狂言,看在你父亲孙坚与我是故交,你立刻退兵,则不杀你!”黄忠长刀指向孙策,说话声若响雷。

  “黄将军,你服老吧,都这把年纪了,不是我们年轻人的对手。”一样年少轻狂的太史慈跃马前来大呼。

  “别废话,敢于你黄汉升爷爷战上一百回合么?”黄忠最讨厌别人说自己年老,厉声大喊。

  “素闻将军神射无双,敢与我太史慈比上一比?”太史慈一直以神射闻名江东,来长沙前,也听闻老将黄忠乃当世第一神射,因而向比上一比。

  “好小子,如何比试?”黄忠没想到这个小子竟然想与自己比箭。

  “我们同时射向对方,中箭者输!”太史慈想一般的比箭没什么意思,不如以彼此的生命为砝码。

  “互射?你小小年纪死了可惜啊!”黄忠大笑。

  “谁死还不一定呢!”太史慈也大笑。<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