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张绣受降书

  就在文聘、蔡瑁大军攻打新野的同时,许昌曹操以典韦为先锋,并儿子曹昂领大军攻打宛县张济。

  曹操先锋典韦相貌魁梧,臂力过人,使双戟,武功很是了得,因而曹操很是喜欢,封为校尉。这次南征宛县,也把开路先锋的重任交给了典韦。

  张济得到曹操来犯的消息,手下谋士贾诩提议在淯水一带筑工事布防,这样曹军就难于渡江,而一向以为武功了得的侄子张绣则提议由他领一支队伍半路拦截曹军。攻下宛城三个月有余,平日多爱出征上战场的张济早已厌倦了安定的生活,因而想亲自出击曹军,重温一下战场的刺激。

  贾诩,字文和,武威姑臧人,身材修长,有玉树凌风之英姿,虽武功平平,但是智力相当了得,计谋每每成功,深的张济喜欢,乃拜为军师,当时出走长安,偷袭武关,攻打宛城全是他的计划。

  无论张绣、贾诩怎么劝住,张济还是坚持要自己亲自出征,于是领铁骑三万进鲁山城,在那里拦截曹操军,张绣唯恐张济有失,只好领着一万兵马紧跟其后,而贾诩驻守宛城,并负责修筑防备工事。

  曹操典韦领兵三万到达鲁山,与张济相遇,两军皆十分英勇,混战十分激烈,打了三日不分胜负。

  到了第四日交战,等两军混战之时,典韦远远拿起一支强弓,瞄准正在指挥的张济。要是一般的弓箭射过来,张济身边的侍卫可以用盾牌叉开,然而支强弓力大无比,只有典韦这样臂力过人才能拉开,一支过去,穿透了侍卫的盾牌,射中了张济的喉咙,张济顿时毙命。

  本来两军混战,势均力敌,但是张济军主帅阵亡,士气大军,一时前线溃退。

  张绣见这几日交战不分胜负,也就不担心张济会有危险,不料今日竟中暗箭,很是恼火,领着一万人前来接应溃退的兵马。

  张济的三万人马纷纷向宛城方向溃退,而典韦则领着大军在后面追杀,张绣一面让副将胡车儿把张济的遗体以及溃退的士兵带回宛城,一面领兵前去抵住典韦。

  要是平日里单挑,张绣的凭着精湛的枪法或许可以与典韦打个不相上下,然而今日乱军中,张绣使用的枪就处于劣势。典韦使用的双戟属于重武器,舞起来相当的威风,力量奇大无比,只要被挨上一丁点,也别想活命,因而混战中士兵们纷纷离得远远的。而张绣使用的是烂银枪,属于轻兵器,靠的技艺精巧,但是混战中往往施展不了。

  张绣与典韦交战许久,接了典韦几戟,张绣手掌发麻,银枪快要脱手的感觉,再加上典韦军人多,自己这边处于劣势,很快就会被包围。

  “撤!”张绣往典韦面门虚晃一枪,往后一挥,命令大军撤退。

  典韦命令大军追击,一直追到淯水边,由于对岸有贾诩构筑的箭楼、投石机等工事,才停止追击。曹操、曹昂的大军也到了鲁山,典韦下令撤回鲁山城,与曹操中军会合。

  “军师,如今我叔父已死,而曹兵压境,如何是好?”张济好攻,中箭身亡,张绣很不是滋味。

  “主公不听吾言,轻易进兵身亡,可惜。如今三军已经归属少将军你来统领,虽然鲁山惨败,然宛城尚有精兵四万,只要守住淯水工事,不让曹操渡河,则宛城安矣!”贾诩劝张绣莫要惊慌。

  “曹操统领中原各州,兵力何止十万,如再领大军前来,恐怕宛城难保。”张绣明白,自己只有一座城池,而曹操的地盘横跨中原,兵力强大。

  “曹操北有兵多将广的袁绍,东有狡猾的刘备,南有勇猛的孙策,未必会倾国之师前来。”

  “军师言之有理。”

  “报,曹操信使到!”侍卫前来通报,并呈上一份曹操的书信。

  张绣打开一开,原来是曹操的劝降书,曹操说自己以平定天下为己任,要光复汉室,还望多多合作,希望张绣一军能够握手言和,为汉室效忠。信中还提到张济死于乱箭中表示很遗憾。

  “欺人太甚!”张绣一拳打在桌子上,想着叔父的仇一定要报。

  “少将军,听在下一言!”贾诩看过书信后,想愤怒中的张绣说。

  “军师但说无妨!”

  “曹操自陈留起兵,不出五年,如今已经攻取洛阳,许昌,淮南等大片城池,佣兵几十万,战将如典韦则甚众,乃天下枭雄也,不日平定天下也未可知,如少将军能够放下仇恨,归降曹操,凭一身武艺,一定可以得到重用。”

  张绣没有回答,静下心来想想,也不无道理。

  “吾观天下,北边袁绍虽占据幽、并、青、冀四州,佣兵百万之众,然而皆因其乃四世三公,名门之后也,袁本初本人虽有大志,然而无用人之道,久后必被人所灭。东面刘备以仁义治天下,甚得民心,然而其地理位置有限,手下仅有关张之勇,守住徐州一带可矣,万难发展。而江东孙策勇猛,攻下大将两岸,如今蓄力攻打荆州,气势如虹,然孙策每战必一马当先,这乃匹夫之勇也,命必不长矣。曹操虽然为人狡诈,然而唯才是用,用人不疑,是大智也。”

  “汉中吕布,荆州刘表若何!”张绣再问。

  “刘表虽有大志,但是力不从心,守住荆州之地尚有困难。而吕布以盖世无敌文明天下,当时臣以为乃一匹夫之勇,而如今虽然丢失南阳,但是攻下凉州,不日东进攻下长安也未可知,因而吕布乃一未知数,臣不敢下定论。”

  “看来曹操果然是乱世之枭雄也!”

  经过贾诩的分析,张绣决定以大局为重,接受了曹操的降书,并下令开城欢迎曹操军入城。<div>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