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九章 兵者

  次日,豫省都指挥使司,一省军队的指挥中枢。

  总兵王锋正在批复最新的文件,却被急促的电话声打断了思路。

  听完了电话里的叙述,王锋站起身子从书柜里抽了一本厚厚的书籍,来到了大门处。看着披麻戴孝的一众人等,露出了不屑的神情。

  拎着厚厚的书籍砸到棺材盖上,转身反手就给了门口站岗的士兵一个大耳刮子:“暴民冲击重要军事设施,需要怎么做你不清楚?你是被爱民如子战争剧洗脑了,还是把自己当作充气假人?”

  站岗士兵立正、敬礼,转身把架设在沙包工事前的02式高平两用机枪放平,抬腿跨坐了上去。另一名站岗士兵立刻充当起副射手,抓起弹链箱的弹链,往机匣处一拉完成了供弹工作。

  可就是这么几秒钟不到的功夫,刚刚还堵在都指挥使司大门口,叫嚣着杀人偿命的几十个男男女女已经不见了踪影。那里面可是有着好几个杵着拐杖的老太太,再看过去人家老太太已经跑到了转角处。

  据监控处的士兵事后计算,人群里好几个人的速度都破了9.58秒/百米的世界纪录,就算几个老头老太太也几乎持平了新明国一级运动员。

  现场留下稀稀拉拉的几面横幅、几口薄皮棺材、支撑横幅的竹竿、甚至还有两支正在补妆的口红——真不明白,抬着棺材来都指挥使司示威,看到总兵大人出来补妆是想干嘛?

  不过穿着高跟鞋也能平了牙买加飞人的世界纪录,看来人类的极限远非九秒多啊!可惜这个数据不能作为评选世界纪录的标准,否则真该让牙买加的哥们看看,什么叫做高手在民间。

  王锋拿起砸在棺材上的那本书籍,上面用标准的字体印着十个大字《新明国军事设施保护法》。

  暴民两个字,如果从一般人嘴里说出来,或许是一个笑话。可是换做一个身着将装,肩章八红一黄的正二品总兵大人口中说出来,再配合‘重要军事设施’这六个大字,完全达到了先枪毙再审问的标准。在场的众人,很显然没有试一试02高机,那14.5mm口径弹头威力的想法。

  指着孤零零留在原地的几具棺材,王锋吩咐道:“打烂,看看里面有什么玩意。”

  谁都知道棺材里应该装了什么,不过谁都没有反问。站岗士兵‘咔嚓’一声合上了枪机,02高机瞬间喷出一米多长的口焰。隔三夹一的曳光弹,就算在白天也能清清楚楚的看见弹头飞行轨迹。

  当地木匠的手艺,可造不出能够抵御14.5mm子弹的棺材。薄薄的那层棺材板立刻被炸飞,翻滚出几具没有头颅的尸体,在14.5mm弹头的关照之下,立刻变成了一地碎肉。好在是死亡十几个小时的尸体,早就没有了活体反应,否则抛洒的血沫会让现场清扫起来很麻烦。

  这种机会可不常有,主射手正轰得开心呢,一百发的弹链箱不到一分钟就打空了。看着熄火的枪口,挨了一记耳光的士兵立马高呼‘续弹,续弹’!

  副射手却没有抱来新的弹链箱,而是看着对方嘟囔着:“让我也过过瘾……”

  到底是住在一个屋的好兄弟,主射手也知道一个人自嗨不仗义,只能不情愿的答应道:“就一个弹链啊,给我留点。”

  说罢,只抱了一个五十发的常规弹链箱过来,插入了02高机的机匣。

  “行!”

  副射手也不矫情,五十发就五十发吧,总比啥都没有强。跨坐上02高机,合上枪机就玩得不亦乐乎。伴着‘哒哒哒’的枪声,总兵大人的一句话抛了过来:“完事后,你俩把门口打扫干净。”

  “啊?”

  玩的正嗨的副射手、抱来一箱特种弹弹链箱的主射手,立马愣住了。看着满地的木屑、肉沫、骨头渣子,和紫黑色半凝固的血渍,露出了懵比的表情。

  看了几部抗倭电视剧,就敢跑来都指挥使司闹腾,真把自己当回事儿了。爱民如子、军民一家亲那是对正常老百姓而言,对于敢叫板的暴民贼寇,历来都是先枪毙再审问。

  对好人,就要像春天一般温暖;对恶人,就要如寒冬一般无情。否则武备库里的那些家伙,还不如换成烧火棍。

  王锋从军四十载,一路南征北战杀伐果断。九死一生的战场上打过滚,枪林弹雨的环境下唱首歌;自己的血染红了军装,敌人的命换做了勋章,这就是战场走下来将军的处事方法。

  ……

  说罢了王锋,当然得说说郝仁。

  郝仁此时正准备去上课,作为一名新晋千户兼指挥佥事,可不像大家想的那么简单。

  尤其是被皇帝陛下亲笔泼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的壮年武官,那要学习的东西就更多了。

  机动后勤、空地协同、电子对抗、无人机械战、人工智能、核打击、核反击、核冬天、社会学、生化战争、城镇封锁、大纵深理论、运动战、海权论、兵力投送、地下长城等等等等近百门学科。(这个核冬天是指‘无核心官府下的秩序重建’,而不是民科界瞎编出的那个核冬天)

  其中每一门学科又涉及到诸多的小学科,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就算诸葛亮再世也得吓哭了——每位五常国家的现代军事指挥人才,所需要掌握的知识量是常人无法想象的恐怖地步。而损失这样一名将才,是任何现代国家都无法容忍的事情。

  郝仁宁可和张角再战上十场、八场,也不愿意面对眼前的书本。

  面前这本厚达一百多页,一斤多重的书籍,只是他要掌握的知识目录。而具体的书籍堆摞起来,包括更细分的论文、批注等,能装满三间寝室。

  而他以前掌握的射击、追踪、载具、审问、爆破、炮兵知识、轻重武器、弹药等等都变得无关紧要。因为他已经不再是一名前线拼杀的将官,开始往‘战役’‘战略’的层面转型——这可不是谁都能享受到的待遇,只有‘五军都督’级别的顶级军事指挥官,才需要掌握那么多的知识量。(类似于五大战区,都督等同战区最高指挥官,正一品)

  可是换做谁,一下子看到这么厚的知识目录,都会泛起一股子深深绝望感吧!

  来上课的是一名六十出头的正六品老参谋,挂职与新明国战略智库司,题目也是比较高大上的《新明国与亚洲诸国战争预案:东瀛战争》。

  别以为兵部大佬一天到晚就是上上新闻,跑去基层部队指手画脚的装装样子。那种兵部在第三世界国家或许是常态,但是别忘了新明国是五常国之一,而且是被称作‘觉醒巨龙’的国度。

  光是老参谋手中这份新明国与东瀛国的战争预案,就已经是第一百三十四次修订版。

  其中囊括了各种战争情况下的应对措施:有利的、失利的、进攻的、防守的、常规战、无限战、从局部战场到其它诸国介入,甚至演变成世界性战争的各种可能都做足了方方面面的准备。

  郝仁面前的这本预案足有三千多页,还仅仅是豫省将士在东瀛战争里需要应对的各项措施。

  老参谋还说新明国每个省份都有类似的预案,里面的内容各不相同。郝仁这才明白真正的现代战争是怎么玩的,那种为点鸡毛蒜皮就开吵然后噼噼啪啪开打的战争,统统称之为‘过家家’。

  有兴趣可以去看看东瀛为当年的侵华做了多久的准备,足足二十多年。光是派人去各省各市测绘出来的地图,就能堆满好几个屋子。

  两千多年前的兵家祖师孙武,在《孙子兵法》里开篇第一句话就是: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已经说明了战争是关乎国家兴亡的头等大事,一定要慎之又慎才行!到了今时今日,新明国这一路又经历了数十年的战争洗礼,更是谨慎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看着预案里各种情况的应对措施,想要打败仗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别误会,不打败仗绝对不等于一定打胜仗,也不等于准备去打仗。为战争做足了一切准备,可以立于不败之地,不代表就能挽起袖子去挑事了。新明国眼下的首要目标还是把人口红利变为生产力,在第四次工业革命里完成弯道超车,取代太平洋对面的米国成为世界核心,而不是瞎咧咧的学隔壁到处去惹是生非。

  老参谋拿着激光笔,在投影出来的地图上比划着:“本省在战争之前,就应该做出如下准备。一,开启地下长城,转移生产设备和人员,避开第一岛链的挟制,保障战争时期的物资供应。优先转移……”

  地图上详细标注了第一岛链的导弹分布,从型号到射程、马赫、当量、制导手段、拦截率、备战时间、包括应对方法都有着详细的标明。还在动态显示着对方的军舰、潜艇位置,内容极为详尽完善,仿佛在RTS游戏中输入了全图作弊码一般。

  至于地下长城则更为惊人,与特殊的城市地铁联通之后,可以在地底到达新明国绝大多数省份。整个工程由冷战年代开始修建,经过近百年的施工,新明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地下长城体系,即便面对全球性核战争也不惧。

  “二,调整超级计算机算力分配,为陆基电子对抗提供支持。为保障沿海诸省实施定向信息压制,本省配额暂定的二十万TFlop/秒。需要调整的超算中心有……”

  图上注明了东瀛现有的民用、军用无线电频率、GPS两个波段,压制各波段需要的技术参数。尤其是东瀛目前使用的米式GPS制导系统频率,定向压制需要的各项数据都记载的清清楚楚。

  “三,现有生产结构调整……,物资分配……、人员调动……、反导部署……”

  书里记载着数百页此类情况预案,光是这一条老参谋就说了两个多小时。

  其中更换了数百张幻灯片:巨大而整洁的地下工厂、拥有完整照明设施的地下车道、拎包入住的地下建筑群,最老的建筑上面甚至还刷着‘打倒帝国注义纸老虎’之类怀旧年代油漆标语。还有那数以千万吨计量的粮食储备、脱水蔬菜、压缩饼干、方便食品、军用罐头和冷冻肉类。

  后面则是一闪而过的豫省各行各业人才名单,郝仁粗算了一下就多达数千人。囊括了物理、化学、生物、医学、防疫、材料、冶金、精加工、毒理学、空气动力、无线电等等上百个行业的本省精英人才。

  “四,保障社会稳定……”

  老参谋又开始讲解起战时的法律条款,军政府的运作流程。本省的各个信息节点位置,无线电通讯的原理,如何进行信息过滤。其中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复杂且深奥,已经让郝仁浮现出满头的问号。

  一套又一套的军政府运作机制,别说是几个小时的描述,就算是学上一年半载都只能算是刚刚入门。

  郝仁已经跟不上老参谋的节奏了:对方越讲越嗨,好像要一股脑的把他假想了几百遍的战争,完完全全的展示在郝仁面前。天知道这个老头到底和倭寇之间有什么恩怨,整天就琢磨着怎么跟东瀛开战?

  不对,单凭豫省这份预案的完善程度,绝对不止一两个老头就能捣鼓出来。最起码也要数百位军事、社会、防疫、心理、生态方方面面的专家配合,才能有如此的详尽全面。

  “接下来,我们说一下战略核反击。核武库、死手系统、常规核战和无限制核战,三者的原理和运转机制……”

  “周老,先缓缓。让我消化一下,这信息量太大了!”

  郝仁只能出声讨饶,老参谋越说越激动,眼瞅着就要往第三方国家介入,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套路上跑了。

  而且老参谋眼睛里散发出来的是异样的光芒,完全和密字四十七号研究所里的老专家李怀育一模一样。看得郝仁心里发毛:我去,又是一个有着‘灭世情节’的老头!

  老参谋停住了滔滔不绝的讲述,端起茶杯细品了一口,语重心长的说到:“那就休息五分钟吧,能来这里学习有多么不容易,你要珍惜。嗯,江南明前绿不错,改天让他们多备一点。”

  这间教室,只有郝仁能随意进出。就连上课的老师,也得王锋授权后才能进入。里面反盗听、防摄录、没有第三人,属于真正的绝密环境。哪怕是其中任何一本书籍,都无法外带出去,保密等级属于绝密。能到这里学习这些知识,未来就已经不可限量。

  为了能让教室里的师生有最佳的学习环境,无论是茶叶、酒类、糕点、包括负离子浓度都是一等一的完美。老参谋平时也是好茶之人,若不是郝仁对茶道无爱,少不了要好好的摆弄一番茶道。

  郝仁拿起一小坛女儿红,打开封口就直接开喝。黄酒的特有香甜气味,瞬间盖住了老参谋的茶叶清香,就连老参谋都忍不住咽了咽喉结。这可是地道的古法手艺酿造的女儿红,说的夸张点就是‘贡酒’,寻常人哪有机会享受得了……

  老参谋看着豪饮的郝仁,嘀咕着:“慢着点,慢着点,你要是喝高了还怎么上课。给我倒一碗,好歹给你上了半天课,喝你一碗谢师酒不过分吧。”

  郝仁倒也干脆,直接拿了个大海碗,满满当当的给老参谋倒了一整碗:“周老啊你是没喝过,我有个过命小兄弟手里的酒叫做东海琼浆。那滋味,喝过之后什么酒都喝不出味道了。改明儿抽空,我带你去他那里,咱们好好的喝个痛快。”

  老参谋忍不住摇头苦笑:“我说你这么个憨子,上面怎么就看上你了呢?”

  这还真不是讽刺,郝仁这种仗义豪迈的性子做个征战沙场的悍将,自然是无往不利。可是要他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统帅,就少了那份沉着稳重、处变不惊。

  “他们说我不怕死,脑袋里缺根弦。”

  郝仁也只是苦笑,其实他真不想当什么高级指挥型帅才,和兄弟们拼杀在第一线才是他的最爱。

  老参谋喝掉碗中酒,笑了:“也对,书读多了人就活泛,太活泛的人可崩不住底线。统领千军万马,还是脑袋里缺根弦的人靠的住一些。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嘛。石仓居士这句话甚妙,道尽了书生可用,亦不可尽用的个中滋味。为我等读书人,再饮上一碗酒,干。”

  “就你老这喝酒做派,可混不到读书人圈子里去。我倒觉得你来指挥千军万马,比我合适多了。”

  老参谋又喝了一碗:“审核没过关,太激进。部队交到我手上,指不定哪天脑门一热就带去顺天府逛一圈了。早些年,顺天府有些人的做派,我看不惯。”谁都明白是在开玩笑,这可不是古代,想带兵出境就能出境。

  “何况我年纪也大了,未来还得看你们这些年轻人。就指望着你能多学点,到哪天真的遇到和倭寇开战,想起来还有个姓周的老头子教我的三脚猫功夫还是有点用处的,也就心满意足了。我这辈子啥事也没干成,净琢磨和东瀛开战了。从黑头发琢磨到白头发,从传统海战琢磨到超视距战争。四十几年时间,一晃眼就没了,没了……”

  郝仁恭敬的站起身姿,行了一个军礼,郑重回答道:“好,我一定认真学。”

  不是每个人,都有着四十几年如一日的执着。

  也不是每个人,都能放弃功名利禄,年复一年投入到永远不会见光的事业中。

  这种预案,除了战争来临那一天,平时也只能封存在某个见不到阳光的地方。没有镜头和闪光灯,更得不到鲜花与掌声。就连项目的真实名称都没法公开,只能打着某个不显眼的后勤名目。

  若是换做其它能曝光的科研项目,老参谋这四十年的时光,可能早就混上了将装。可正是由于无数个老参谋们日复一日的琢磨,才让新明国面对邻居的狂吠叫嚣,敢于亮出自己的拳头与利刃。

  要谈和平,就能带着善意谈和平共赢;

  要诉诸武力,就能挥舞拳头揍它个满地找牙。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

  岁月静好,负重前行。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