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二章 沐瑞凤的身份

  岳飞,字鹏举,乃宋时汤阴人。出生才仅三天,适逢华中发了大水,水波泛滥横流。那时家里仅有一口大木盆,却载不了那么多人,其父先是抱起岳飞母子坐入盆里,他自己却不肯坐上去,宁愿牺牲自己换取家人的平安,最后遭洪水无情淹没,保全了两母子的性命。后来岳飞从习在文武超逸的周侗门下,几经辛苦岁月,遂成干才。

  当时是宋高宗赵构南渡黄河,建立南宋政权,偏安于一隅,全不思量重拾旧山河的事项。

  岳飞长大后,投身师伍,靠着一滴滴功劳逐步递升,所部特以纪律严明而著称于世,“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被人们敬称为“岳家军”。再说在岳飞的心田深处,常常负有“驾长驱,踏破贺兰山缺;斗志饥餐胡虏肉,笑谈喝饮匈奴血”的宏大志向。

  岳家军在战场上十分勇敢彪悍,就连一向眼高于顶的金军也对这支部队害怕入心,在金军中广泛流传一句话:撼山易,撼岳家军难矣!抗金大业顺利发展,收复了许多失地,各路宋军也在其他战场上连战告捷,同时,敌后各支义军也掀起汹涌澎湃的抗金斗争,两者相互配合,形成以对南侵金军的大包围战略。如果按照这种形势展望,“直捣黄龙”、“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的宏图伟业、光复北宋旧时疆域便将指日可待了。

  然而,宋高宗却担忧随着抗金力量的壮大,会使将领们功高震主,尾大不掉,威胁到自己的帝位皇权,正因这位南宋皇帝存有这一想法,便千方百计地向金朝无颜媾和。当朝宰相秦桧恃着宋高宗的宠幸,更为变本加厉、不择手段地推行这一向金廷卑躬屈膝议和的事宜。

  要说这位秦桧宰相,本是一介书生,其后中了状元。靖康之难发生后,被金军俘虏到了北方,受不住金人的万般折磨,很快变节叛国,甘愿当起金人奸细。宋高宗建炎四年十月,他和妻子王氏来到临安,被人推荐进入南宋政权,与希求能苟安一隅的高宗皇帝“气味相投”,从而一拍即合,官职步步高升,不久出任宰相一职。高宗待他绝对信任,委派他全权负责与金朝议和诸般事宜。在秦桧主政期间,尽量排斥异己,谋取私利,迫害了许多正直忠良的人。

  为了削弱抗金刺头青岳家军的力量,秦桧多方唆使高宗下诏,命本来与岳飞协同作战的刘清、张浚所部调回淮南,顿时将岳飞陷入孤军深入的劣境,以便施以借刀杀人、假金军之手消灭岳家军的阴险图谋。可惜大出这奸贼意料的,是岳飞凭借着自己的雄才大略,彻底地粉碎了秦桧这一着阴险毒辣的奸计,让这奸贼的如意算盘打不响。再说岳家军,即使是孤军奋战,仍能取得了郾城、颖昌等大捷。

  秦桧眼看一计不成又施一计,让高宗连续降下十二道金牌,强令岳飞班师南撤,造成岳飞矢忠抗金的十年辛劳苦绩,毁于一旦;而后解除岳飞、韩世忠等将领的兵权。后人每每读史至此,无不扼腕痛斥。

  岳飞兵权遭受解除后,返回临安当了枢密院副使。可恨秦桧仍不放过他,指使爪牙诬陷岳飞,以谋反罪逮他下狱,不久即与其子岳云被缢死于风波亭内,留下了这一段千古奇冤!

  嗣后,高宗驾崩,秦桧也因病结束了六十六岁的罪恶生涯。宋孝宗继位后,追谥岳飞为“武穆王”;宁宗皇帝时,复追谥他为“鄂王”。

  岳飞生前伟大,死得奇冤,他背上所刻的“精忠报国”四字传香久远,成为与三国名将关羽并美共名的万千英雄,永受万世人的景仰!

  听毕了这段史事,激得熊志契怒冲牛斗,手起一掌拍得瓷杯粉碎成末,幸好他元能沛足厚实,手掌硬胜钢铁,才没破伤渗血,眦睚俱裂、气喘呼呼道:“好个秦桧,肆意屈杀忠良,我要……我要……哼,老天爷当真不开眼,像他这种奸恶无极之辈竟能活过花甲年岁,岂不是忒也便宜了他?可恶,可恶!”

  沐瑞凤一边用抹面抹拭碎瓷片,一边笑盈盈地道:“这奸贼尽管生前享够威福,活过花甲高寿,但你试着想想,在他身亡后尚要招受千古万世人的唾骂,天下无穷无尽的悠悠之口,都能将他的鬼魂再骂死一次。还有,我听人说,在杭州西湖边的岳爷爷墓前,所打造的四具铁铸跪像中就有一具是秦桧,任由人们口喷唾沫,聊泄冲天恨意。”俏皮一笑,续道:“喏,要是有朝一日你去了西湖,可得记住要给这害国蟊贼的铁像吐上一口。”说着话,顺手把碎瓷片丢进垃圾篓内,再回来坐下。

  熊志契像是小鸡啄米那样接连点头,连声道:“对,对,得去西湖一趟。不过只吐一口唾沫还不足以宣泄我心中的恨意,我还要再吐第二口、第三口……”

  像他表现出来的这副儿童气质,沐瑞凤油然抿嘴嘻笑道:“行,行,随你吐够一千口也没问题。要是我去西湖,则当以拜祭岳爷爷坟墓为重,吐不吐秦桧的铸像倒属其次。”

  真是一语震醒了熊志契,只见他又是飞快点头说道:“瑞凤你这话说得真贴心,我怎地就没想到这一节呢?真是笨到无可救药。是了,咱俩都聊了这么久的话,怎么没见着洁瑜呢?”

  沐瑞凤顽皮眨眨灵逸脱尘的星眸,道:“她这名医给人请去看病……喏,说起曹操便见曹操回来,你看,师姐不是回来了么?师姐,你看完病了?”最后一句话是向洪洁瑜讲的。

  熊志契扭头一顾,瞧见洪洁瑜一袭青衫,倍显她那窈窕动人的身姿,更见她左肩上背着一个走郎中专用的药箱,喊声道:“洁瑜!”

  洪洁瑜莲步轻移走进大厅,张艳唇、发软语道:“熊大哥,你怎么来得这么早?”放下药箱,坐在椅中,接过师妹所斟的茶喝了大半杯,聊以止渴。

  熊志契道:“我这么早来这儿,乃是特地来告知你俩一声,我要出远门了,也许要三四个月后才能赶回来。”

  洪洁瑜浅呼一口幽香醉魂的气息,盯着他脸问道:“你准备去哪儿?”

  熊志契道:“云南。”

  这话刚出,便闻沐瑞凤拍手欢笑道:“太好了,大家可以一齐赶路,多些伴儿,路上也好热闹些。”

  熊志契向她摇了摇手,道:“不行,万万不行,瑞凤你可别怪我,因为我这次是奉有皇旨,要以钦差身份前去云南,岂能随意带上你俩?”

  洪洁瑜玉腮上挂着鄙视不快的神情,呸声说道:“谁说我们师姐妹要跟着你这大钦差去云南了?你休要会错了意。老实告诉你,事实上是我师姐妹自己想要回云南老家去,你听清楚了没?”

  熊志契错愕道:“要回云南老家?就是说,你俩原本是住在云南的?”

  洪洁瑜好像看呆子一样瞅定他,嘴角冷不屑地一努道:“那你倒是说说,我和师妹的老家是在哪儿?”摇了摇头,转谓师妹道:“喂,是不是该告诉他有关咱俩真实身份的时候了?”

  沐瑞凤并没急着应话,而是沉吟一下,随着攒紧的眉毛慢慢舒展开来,表明她似乎是想通了,念道:“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洪洁瑜略带深意地瞅过师妹一眼,转问熊志契道:“熊大哥,师妹所念的这两句诗,你是否能理解内中的含意?”

  毫无疑问,熊志契当然是迷茫摇摇脑袋,暗想:“三年前,瑞凤同样是念过这两句诗,那时你俩都不肯向我解释诗意,而像我这等只有少许墨水的人,哪能理解得出?现在你倒好,还要考较我,不是存心要出我洋相、瞧我好看吗?”

  洪洁瑜滚动着天赖仙音解释道:“诗句的大意是说:任何朝代都有兴亡、物变人非的时候,或许今天的春燕已非旧时原主人王、谢二姓贵族的堂前客了。实话向你说吧,师妹她正是我大明太祖钦封黔宁王沐英所传的王苗、黔国公沐天波的孙女儿。”

  据史记载,明太祖朱元璋生前总共封了六个异姓王爷,分别是中山王徐达、开平王常遇春、岐阳王李文忠、宁河王邓愈、东瓯王汤和、黔宁王沐英。其中,沐英乃朱元璋义子,世镇云南,爵禄恩准世袭罔替。

  常言道“日月穿梭,人生几何。”朱明王朝传世二百七十六载,随着大清兴起,遂失去了统治华夏的局面。顺治十六年正月,沐英再传子孙黔国公沐天波护送南明永历帝败走永昌,避入缅甸。其后永历帝父子遭吴三桂捉回去处死,沐天波父子也因忠义为国殉难,深受广大汉人推崇敬慕。沐瑞凤和乃兄沐瑞麟幸有家将死命保护,方能逃过清廷和吴三桂的追杀而存活至今。

  前时沐瑞凤引用刘禹赐这首诗来比喻朝代兴亡、物变人非等光阴巨轮轨迹,用意正是借以衬托自己的身世,恰到好处地点中主旨。现今的她不止成了亡国遗衮,再也不是千金贵重的郡主身份,且要时刻遭受清廷以及吴三桂的追杀,感慨何其深邃!

  弄清沐瑞凤的出身来历,管教熊志契惊讶万倍,好不容易缓过神来,才肃然道:“原来瑞凤还是位郡主娘娘,失敬,失敬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