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斗算计

  偷眼一瞧皇帝并未露出任何特异的表情,略作一顿,续道:“黑龙江、松花江流域广袤宽阔,目标太过明显,罗刹又是轻装袭取,显得相当灵活机动。反观我方,城堡稀少,驻军不足,若求速战速决,赶跑了事,并不甚难;但若想作持久安宁的打算,则必须持久抗御,只是前线准备欠周,兵员、粮饷、器械等物均须由内地运输过去,困难巨大,用兵无已,这等状况在短期内乃是无从扭改的。”

  康熙一边听,一边缓缓点头。

  鳌拜续道:“如今之计,当以和为上策,努力寻求同罗刹国和平解决争端的途径,兼且设法了解边疆情况。但教得能争取到充裕的时间,我朝广建城堠据点,驻军屯田,便能保证兵员、粮饷、器械诸物的充盈,扎步推进,以逸待劳,长期戍守,永弥边患。”

  待见康熙依然只是轻缓点头,未表一语,不禁心坎起疑,乃道:“假若圣裁是欲速战速决的话,老臣主动请缨,情愿统军前赴北疆,收复雅克萨、尼布楚等城。”

  康熙微笑道:“鳌太师你误会了,朕是因听你将边疆形势分析得似此条理清晰,一时听得出了神。你的分析很到位啊,依据目前情况来看,欲想遏止罗刹为恶,独有以退为进、以和为上。鳌太师,按你所见,应该派遣谁人承此重担,前往与罗刹驻尼布楚总管晤谈此事?”

  鳌拜道:“理藩院侍郎沙拉岱辩才犀利,颇负急智,应可胜任钦命。”沙拉岱乃值得自己信任的人,了解他深具才华,也确信他不致会反扯自己的后腿,故而落力举荐了他。

  康熙心悉那沙拉岱乃属鳌拜一党的骨心人物,能将他不动声色地遣往千里之远的尼布楚去干事,正合己意,暗喜无已,一点龙首道:“成,准奏。”

  *****

  流光岁月,匆匆已至八月十五中秋节,该日正午,康熙特召鳌拜进宫陪驾用膳。

  康熙历来崇尚节俭,不过为了要当着鳌拜之面显显帝皇富贵的气派,使其错以为自己纯是一位只知贪图宴乐的庸君,大有益处,所以丈余的长桌上,摆满了林林总总珍异的美馔佳肴。

  鳌拜躬身告了礼,随驾入座,动起筷子。

  席上,康熙不与他谈些别的,专门东询西问早年有关他替大清出生入死、败敌克城的诸场战事。

  鳌拜眼瞧皇帝饶有兴趣地倾听自己昔年的英雄事迹,大快朵颐,当即滔滔不绝地回述起各种战事的详情内幕,讲到惊险动情处,依稀又感置身于当年兵凶战危的境地,红了双眼,如兽嘶嗥,也怪吓人的。

  没多久,只见近侍太监李德全双手捧着一只用火漆封住、外插三根白色鸡毛的杉木盒子进来,恭呈皇帝开启御览。此乃六百里加急送到的紧急章疏,事关重大,不须交由部院转呈,直接送至皇帝御前审批。

  康熙接过盒子放于桌面,捭开盒盖,取出一通书札,撕开封套,拿出信纸来阅。也仅阅览数目,便即鼻孔喷气,咬牙呲齿的,怒道:“岂有此理!”转命李德全道:“拿去让鳌太师过过目。”

  李德全唱喏一声,毕恭毕敬地捧过信纸,走将过来,面呈鳌拜。

  鳌拜略一欠身,再接过来读,读讫,忿忿道:“郑逆还确是不明死活,又来滋扰滨海,窃侵王土!”

  原来信中奏称:台湾延平郡王麾下骁将刘国轩,率领所部驾舰袭扰了福建沿海数个属邑,兵威甚盛,势焰嚣张,该当如何措置,遥遵圣意指授机宜。

  顺治十八年,郑成功亲自率师横渡海峡东北,将盘踞在台湾的荷兰殖民主义者窜逐出去,光复台湾,成为中国功史上遗芳万世的民族英雄。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便即分派军队赴各地垦荒屯田,开辟出大量的荒地,好让台湾住民务耕。又竭力结好与主要少数民族高山族的关系,传授高山族人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不留遗力地推动社会全面发展,还与日本、安南等东南国家通商贸易。

  康熙元年五月,郑成功英年早逝,遗命其弟郑世袭暂时协理政事。可郑世袭在一些包藏祸心的在台将领多方怂恿下,顺依众议,妄图趁机承继延平郡王爵。世子郑经当时正奉令留守于金门、厦门等地,接获父丧讣讯,遂在厦门继立。从此开始,叔侄俩的关系骤然紧张,势成水火。

  在此形势下,却为清廷推行以抚为主的策略提供了有利时机。清朝福建总督李率泰、靖南王耿继茂适时派遣使者前往厦门试行招抚,进行郑经继位后的第一次和平统一尝试。

  郑经本无和谈诚意,但得考虑到其叔已然占踞了台湾本土,假若断然拒绝与清朝的和议,清廷势将进兵,自己便会陷入内外受困的劣境。不如就暂借招抚为由,苟延岁月,待到实力增强了,再作最有利的区处。于是令人与清谈判,并上缴明朝敕命、公伯爵印以及海上军民土地清册,用来换取清朝的信任。

  及后,郑经统军从金厦回师台湾,打败了拥立郑世袭为主的势力,顺利承袭了延平郡王的王位,平息内乱。是时,郑经露出了真面目,拒绝清廷的招抚,坚持请如流球、朝鲜事例,不登岸、不剃发、不易衣冠,导致双方的和谈以失败告终。

  清廷怨怒郑经出尔反尔,玩忽信义,乃出师攻克了金门、厦门、铜山等要地,尽扫郑氏沿海的所有据点。郑经势穷无奈,仅存船数十艘,乘风遁走台湾。

  在这般形势下,郑经依然我行我素地坚持他那三不原则,毫无少许能够妥协的空间。有鉴及此,清廷乃改抚为剿的策略,于康熙三年十月、四年三月及四月,三次出兵,意图一举拿下台湾。可惜俱因台风的缘故被迫中途折返,攻取台湾之事并未实现。

  继而采纳海澄公黄梧所献的平海计策。

  这个黄梧,原是郑成功的旧属,那时清廷正对遥悬海外的郑氏苦无应措手段,故对投诚过来的黄梧特加优待,赐晋公爵。

  至于其所献的平海计策,可用“迁界禁海”四字来概括:朝廷颁降诏旨,强迫鲁、江、浙、闽、粤等省滨的居民数十万众,各向内地迁移三十里,沿海村庄、房屋和船只一律烧毁,不许寸板下海。更筑长墙、立界石、修塞墩,设兵守戍,结果累得沿海千千万万的百姓流离失所,难以聊生,其苦惨不堪言。其后证明,这一策并略并未有如黄梧原先预料那般神奇,半年之内便可置郑氏于绝地。

  清军在陆地上所向无敌,偏就不善海战,再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亦无力大量发展水师,只能隔着一道海峡望台兴叹。然而收归台湾,安定东南海疆,却是矢志不渝的。

  郑经徒恃波涛凶险、船坚炮利、水师精强,经常袭扰大陆沿海各属邑,但也不像该回这般猖狂。康熙览奏后,之所以会龙颜震怒,正因苦恨并无善谋可对,若非如此,他也不致会发这么大的火。

  康熙道:“鳌爱卿,你乃朝廷檩梁,历事擅断,对于郑逆肆无忌惮地冒犯王廷,可有什么奇谋妙计好来治一治?尽管直言上奏,朕都听着。”

  鳌拜将信笺交予李德全,说道:“皇上,郑逆踞有台湾,孤悬海外,不服王化,自有其可恃之道。念我大清入主中原以来,庶务繁冗,根本腾不出手来大力扩编水师,因此水师尚处于薄弱阶段,不能与郑逆水师正面抗衡,才会让其苟延残喘至今。”

  康熙颔首道:“这是事实。”

  鳌拜接着道:“既然主动出击未有胜算把握,不如就以守代攻,争取足够的时间全力发展水师,广造战舰、海炮,来日便可一战克复台湾。至于坚守问题,只要滨海诸省各督抚委录得人,应措得宜,便决无可给郑逆钻空子的缝隙。”

  说着话,偷偷一瞥危襟端坐的皇帝,续道:“老臣斗胆请旨,就来一次滨海诸省各督抚才能政绩的大稽查,从中裁汰不能称职者,另任贤才俊士以尽其能。好比福建总督李率泰,才识肤浅难堪大用,就因他布防不谨,方会酿成郑逆猖獗日甚一日的态势。”

  康熙道:“卿家所提议,欲想举行一次滨海诸省各督抚才能政绩的大稽查,实可考虑。鳌爱卿,听你言谈中对福建总督李率泰的评议,是否是暗示朕要追究其责、谪贬其职?”

  鳌拜道:“万岁圣明,老臣正是这个意思。李率泰既然才不胜任,无谓老让他素餐尸位,以致影响朝廷大计,倒不如趁早撤换了他,另任贤能者掌篆总督一职,而且是克不容缓。”

  康熙嗯声道:“那不知卿家心目中,可已有理想的贤能大才者?”

  鳌拜道:“都察院左都御史祖泽沛,实可堪用,若由他掌篆福建总督一职必不负圣望。”在私心的驱使下,当然要推荐自己的亲信出任封疆大吏,遥结党援,营固己势。

  康熙原拟尽可能将其得力心腹调离京城,听了他这一提议,恰合龙意,自无驳回之理,当面钦准。至于剿灭天地会分布各省的势力,也由鳌拜一党的人分往各地主持。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