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太皇太后

  这位贵妇正乃举世公认有胸怀、富谋略的孝庄太皇太后!

  明万历四十一年二月初八日,孝庄出生于科尔沁蒙古部落中段,是为蒙古科尔沁部寨桑贝勒之女,姓博尔济吉特,闺名则叫布木布泰。

  当年成吉思汗统一了全蒙古,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帝国之后,便称自己的家族为黄金家族,所有姓博尔济吉特的兄弟子侄,俱是黄金家族的成员,享有至高无上的尊贵地位。及至元朝覆祚之后,博尔济吉特氏仍被蒙古族人视为成吉思汗的圣裔,继续被崇拜,甚至被神化。由此可见,博尔济吉特氏与爱新觉罗氏联姻,可说是门当户对。

  清太祖天命十年二月,年仅十三岁的布木布泰便嫁给皇太极。她不仅貌美、立德、有才,更甚富政治头脑和手腕,既能在皇太极主政时为大清江山的底定做出贡献,且能在森罗象的政治漩涡中扶持及弼助幼子、幼孙荣登九五至尊,确然非凡。

  康熙幼年得她疼爱至为深厚,无怪他打小就当皇祖母是最亲厚的亲人,在一定程度上来讲,甚于超越了其皇父及母后。

  太皇太后听了孙儿所说,问道:“好孙儿,你千万不要乱唬皇祖母哦,祖母我并未老眼昏花。”

  康熙笑道:“哪会呢?皇祖母永远是最精明的!孙儿实话跟您讲,他呀叫熊志契,是孙儿这回出宫时遇上的。”随即说了熊志契的师承来历、艺业如何、梦中之境等事项。

  太皇太后游神半晌,才道:“想不到世上果有此等玄妙神巧之事!”深信孙儿不致会说谎,自己经有明见,转谓熊志契道:“都传江湖上有奘、拓二宗之分,贵门乃奘宗根本,令师更是誉贯天宇的不出世高人,你身为他的门徒,不愧是盛名之下无所虚啊。”

  这话聆进熊志契的耳朵,只觉就连身居深宫内苑的太皇太后亦听闻过奘宗与龚念庶的赫赫威名,还不喜悦得入骨三分。要是此时能够赶回龙翱山就好,告知师尊这一大好消息,让他老人家也高兴高兴,虽不能算作大孝,好歹亦能当作尽了小小孝心吧。

  太皇太后问道:“你有无亲人在朝当官?”

  熊志契黯然道:“草民从小是由家师一手养大的,即使亲生爹娘也不知长何相貌,其他的事、其他的亲人愈是无从谈起。”

  太皇太后嗟叹道:“原来你的身世是这样让人怜悯!”

  忽听康熙问道:“皇祖母,苏额涅去哪了?怎么来了这么久也没见着她?”

  太皇太后板起着脸,止有两眼中寓含一抹笑意,哼声道:“你呀心目中只是挂着你的苏额涅,恐怕连我这个皇祖母也比不上她重要了。”

  康熙装个顽皮的样子笑道:“假使皇祖母硬要这样认为的话,那孙儿想劝也是无法劝起。不过孙儿一片赤子孝心,诚挚无垠,可是敢以剖白印证在天地之下的。”

  太皇太后脸上的醋色稍微消解,笑开颜道:“你呀,都贵为一国之君了,还要在祖母跟前贫嘴讨乖!喏,你的苏额涅不是来了么?”

  熊志契顺目而望,看见来人身着宫女服饰,品级可比那两名宫女高级得多。约有五十二三岁,亦是发丝漆亮,脸无丁点皱纹,只是腰围微粗,似乎比太皇太后还要发福。

  那宫妇速奔过来,向着康熙作礼道:“皇上万福!”

  康熙道:“快快免礼了吧。”走过来揽着她肩膀,道:“苏额涅,皇祖母跟朕才刚说到你,恰巧你便来了,岂不正应了那句‘话说曹操,曹操便到。’的话儿吗?”

  熊志契暗自嘀咕道:“她就是那位苏额涅么?她只是一介老宫婢,皇上怎会待她似此亲厚?‘额涅’又是什么意思?”

  太皇太后笑道:“幸亏你回来了,若不然,我这宝贝孙儿还要磨着我问,你去何处了?为何仍不见回宫?你说烦不烦人啊?”

  那宫妇微微一笑,随即感动道:“太皇太后和皇上二位主子待老奴恩重如山,令老奴终生都难以报得尽,惟愿多活数载,竭诚礼佛拜经,祈祷二位主子永泰康乐!”

  康熙向熊志契招手道:“这位是苏嬷嬷,快来跟她打声招呼。”

  熊志契站起过来,便欲给那宫妇纳头下拜,她急忙阻住道:“岂敢受此重礼!老奴也不过是虚长了几岁,承你错爱,只叫老奴一声‘苏嬷嬷’便成。”转问康熙道:“皇上,这位公子如何称呼啊?”

  康熙笑道:“他叫熊志契,乃朕新结识的好朋友!”没忘替他大吹大擂几句。

  熊志契耳闻皇帝管称自己为“好朋友”,像此盛夸自己的能力,纵然有感几分受之有愧,不过心底深处还是有些少自喜的,这也是人之常情。

  那宫妇两眼对着他上下端详了一大阵儿,道:“熊公子原来有这般大本事呀!”褒许地颔颔首,转对太皇太后道:“老祖宗,老奴已经按照您的慈旨,把药方转赐给了信郡王,王爷托老奴转达老祖宗您,他对您乃是无边的感恩戴德!”

  这位宫妇名叫苏麻喇,乃太皇太后出嫁时从婆家带到盛京的一位侍女,她俩年龄相若,年纪轻轻就由科尔沁大草原来到人地两生的盛京,彼此相惜相慰,既是主子与侍女的关系,又是朋友的关系,而且有着绵深的友情。相处日久,知心日增,友谊同样是越来越厚。

  苏麻喇性慧伶俐,学习刻苦,文化素养丰涵,深受主子的信赖,幼年的康熙便是由她担任启蒙老师。康熙学有所成,确实包含着她的几多心血辛劳,功不可没。

  她为人可靠,办事稳重,太皇太后能把宫内的事放心地交由她去操持,对于每一事务,她无不办得又利索又顺妥。主子与宫外亲友联系、请医问药、送酬谢厚礼、转达意愿和问候之类,多数都由她代办。此回信郡王惹了伤寒,久治不愈,太皇太后求得药方,便命她带去以赐信郡王。

  据说,她兼擅长女工,史书记载:清太宗崇德初年,厘定上下冠服诸制,而其衣冠饰样,皆属苏麻喇姑手制,为后世所认可。

  所以说,苏麻喇虽是侍女,然而太皇太后和康熙却当她作心腹之人、自家人。康熙记惠念勋,厚待苏麻喇自不必说,尚尊称她为“额涅”,此一称谓乃满语,为额娘、母亲的意思;外人则敬称她为“苏嬷嬷”或“苏麻喇姑”。

  太皇太后道:“只希望那药方得能帮到信郡王就好!”双掌合什,默念了几句佛咒,忽问熊志契道:“不知你年庚几何?”

  熊志契答道:“贱齿已有十七!”

  太皇太后轻缓点头道:“嗯,比皇帝年长了两岁!你且听着,由即日起,你便当皇帝如你亲弟弟般,能做得到吗?”

  此话劈面直询,吓得熊志契魂不附体、举止失措,慌忙离椅拜倒道:“太皇太后切勿再如许说!皇上乃天子至尊,草民焉敢视他作弟弟?唯有穷尽心力臂助皇上便是,也属草民师命所在!”

  太皇太后道:“皇帝亦是人,照样有我这位皇祖母,照样有皇父母后、哥哥姐姐。本宫叫你当皇上有如亲弟弟般看待眷顾,你又有何不敢不配了?你倒问问皇帝自己愿不愿意?”

  康熙道:“孙儿当然愿意!”说着,上来相扶熊志契起身。

  际此情境,熊志契答应又不是,不答应又不是,慌乱了心智,莫知所从。

  太皇太后又问道:“你可曾成过亲了?”

  熊志契心头一酸,道:“成亲之事,草民焉敢有想过?”

  太皇太后道:“你未曾想过,本宫今日便代你想了。”

  熊志契差愕地望着这位老人家,一时弄不明白她这话意何指。

  太皇太后手指一名宫女道:“她叫少晴。”又指另一名宫女道:“她叫雪萼。她俩心思灵巧,熨贴人意,本宫可当她俩如同亲孙女一样。现在就由本宫赐婚,任你选择一位以作妻室。假如你是两个都要,也未始不可。”

  那名叫少晴的宫女,十五六岁韶龄,长得骨秀神清,满脸灵气浮跃,正额天生一颗红痣,裨添一美,柳腰娇柔,相当迷人。那名叫雪萼的与她年岁相仿,眉毛弯细,眼美鼻尖,一张凝脂小口难以用辞藻来描其媚,细齿整齐发亮,体态娉婷,风情袅袅动人。她俩均是天生冰雪质,气质高雅,不晓得何以会入宫来为婢?

  雪萼玉颜浮上一抹浓浓的娇羞,低声喊道:“老祖宗!”

  少晴则道:“老祖宗,求您莫要取笑奴婢两个,那是很难为情的。”

  基于太皇太后为人慈良温和,甚少摆起尊贵架子,平时总能蔼然以对下人,常和近侍的人谈笑无拘,这叫少晴的宫女才敢对她像此说话。

  太皇太后呵呵笑道:“男长须婚,女长须嫁,此属古之恒理,万载不易,又何须害臊怕羞?再说吧,宫规有定,侍女、宫女但教到了适婚年龄便得出宫嫁人,此刻本宫就替你等双方指下婚事,这也不好么?”

  熊志契乍闻太皇太后突如其来的指婚,心灵剧撼,慌乱而飞摇双手道:“不,不,草民不想……”

  太皇太后道:“什么不想的?是不是你眼界有些过高,瞧不上她们当宫女的啊?抑或是嫌她们不够端庄、不够温柔、不中你意?”

  熊志契加倍摇手晃脑道:“不是这样的!她们又貌美又有才识,就算是宫女,也比草民强得多,是草民不配,是草民不配!”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