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史纲-大清篇章

  这是一个民族主义者极端痛恨的王朝,也是一个饱受诟病和千唾万骂的王朝。因为这个王朝日薄西山的时候,沦丧的国土太多、太大。但是您可能不太相信,大清帝国是继汉唐以来第三个收复西域地区并直接治理的大一统中央王朝。

  自从唐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安西四镇相继完全陷落,中夏失去西域;直到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在伊犁设立伊犁将军府,重新恢复中夏在西域的尊严和荣耀。历史已经过去了漫长的972年,将近一千年的岁月,中夏的将士都没能在这里祭扫许许多多在西域大漠中建功立业、抛洒血泪的中夏英雄。

  他们是张骞、赵破奴、刘解忧、郑吉、常惠、甘延寿、陈汤、段会宗、耿恭、班超、班勇、侯君集、阿史那社尔、契苾何力、郭孝恪、苏定方、程知节、薛仁贵、王孝杰、郭元振、裴行俭、高仙芝、封常清等等等等,还有许许多多衰落的中央王朝退出西域之后,依然在西域大漠中坚守华夏旗幡的无名守望士兵。

  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的闭关锁国,而且儒家的内敛修身、克己复礼,明朝军队并没有收复西域。明朝的西境仅至哈密卫(汉代的伊吾庐)和阿端卫(汉代的婼羌地区),尚不及大分裂时代凉州小军阀控制的高昌(汉代的车师)和鄯善(汉代的楼兰)。而且明代中期,嘉靖皇帝更是弃地千里,西境退保嘉峪关(汉代的酒泉郡),连罕东左卫(汉代的敦煌郡)都弃如敝屣。

  1644年明朝灭亡,1864年北极熊攻占浩罕与塔什干,1877年北极熊占据整个中亚地区。一东一西两大帝国的兴亡,其中仅仅间隔二百年的时间,对于中夏失去西域的千年时光真的不算什么。但是,对西域毫无进取之心的明朝,即使上天让它再多延续二百年,那么对于中夏的西域将是一场灾难。明朝置若罔闻的西域之地,很难想像在二百年后贪婪的北极熊汹汹东进浪潮中还能幸存下来。

  时光回到一千多年前,大唐帝国崩溃之后,神州大地陷入分裂和胡患,再也无力西顾。唐末,北方蒙古高原上战败的回鹘西迁西域天山南北,极大地改变了汉唐西域的人种结构,也极大影响了其后千年的西域历史和民族属性。五代十国时期,回教开始在西域繁盛,取代了西域兴盛千年的佛教。这批西迁的回鹘人放弃了原本信仰的祆教,逐渐融入中亚回教文化,这对于中夏地缘和文化的深远影响直至今日仍在遗留隐患。

  北宋末年,北方蒙古高原上契丹被新兴的女真战败,契丹余部在宗室大将耶律大石的率领下,又沿着匈奴、铁勒、高车、柔然、突厥、回鹘一系列狼族先辈们的足迹辗转西迁,又一次融入西域民族之中。耶律大石建立的契丹帝国,后来被称为西辽。

  十三世纪,蒙古高原上兴起的蒙古帝国在成吉思汗的率领下西征。1218年,西辽灭亡。蒙古帝国在大西域地区建立了四大汗国:金帐汗国、察合台汗国、窝阔台汗国、伊儿汗国。狭义的西域地区,即天山南北地区,成为成吉思汗次子分封的察合台汗国的世袭领地。蒙古诸王和元朝中央朝廷的觊觎纷争不说也罢,反正此时悖逆的西域对于元代朝廷来说,还不如一个藩属国。1321年后,察合台汗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部称为亦力把里国,包括整个西域和乌孙故地。1391年亦力把里国向明太祖进贡藩属,1432年,亦力把里国再分裂为亦力把里、叶尔羌和土鲁番三国。十六世纪初,土鲁番重新统一西域。

  十七世纪,同属于蒙古人的卫特拉蒙古人越过天山,占领整个西域,建立准噶尔汗国。准噶尔大汗噶尔丹进袭清朝管辖下的蒙古地区王公,意图统一蒙古。历经康熙、雍正、乾隆三代清朝皇帝的奋战,1759年清朝军队完全平定西域。强悍的准噶尔人因为抵抗猛烈,被乾隆皇帝亡国灭族,从此只能从准噶尔盆地(新疆的天山北部地区)和准噶尔门(阿拉山口)二个地理名词来垂泪凭吊这个显赫一时的民族。清朝中期,因为原本游牧天山以北的准噶尔人灭绝,为抵御北极熊的侵袭蚕食,清朝皇帝千里招引哈萨克人进入天山北部牧区游牧,又从满洲故土迁徙同族的锡伯族人进入新疆伊犁地区戍守。这二项政策也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新疆的民族构成,从此新疆北部的游牧民族哈萨克人和渔猎民族锡伯人成为汉人的新乌孙,成为朝廷控制西域大局钳制天山以南回教徒的坚固盟友。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清朝在伊犁设立伊犁将军,统辖乌鲁木齐、伊犁(今霍城东南)、塔尔巴哈台(今塔城)、喀什噶尔(今喀什)四大军镇。辖境包括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额尔齐斯河上游,天山南北两路,以及楚河、塔拉斯河一带和帕米尔等地的军政事务。其中的天山南北两路,天山以北的准噶尔故地为“准部”,天山以南的叶尔羌国故地为“回部”。是不是很熟悉?天山作为游牧民族和农耕民族地理分界线的传统,从汉代延续到清代,一千多年没有任何改变。

  十九世纪中叶,北极熊威胁清朝的整个北部边境,伊犁将军府统辖的乌孙故地大片国土被蚕食,这是一个缓慢而又痛苦的过程。同治四年(1865年),中亚小国浩罕国(今乌兹比克斯坦)军阀阿古柏侵入新疆,在他身后有浓重的北极熊和英吉利狮背影。同治十年(1871年),北极熊乘乱吞并了包括伊犁城(伊宁市)在内的伊犁河谷。京师的朝廷纷纷扰扰,在李鸿章的海防派和左宗棠的塞防派激辩中,左宗棠提出“重新疆者,所以保蒙古,保蒙古者,所以卫京师”,一语道破新疆对于京师的重要战略意义。

  光绪三年(1877年),左宗棠率领清军陆续收复了中亚浩罕汗国军阀阿古柏侵占了多年的天山南北。光绪七年(1881年),满清朝廷经过艰难的外交谈判收复了被北极熊占领长达十一年之久的伊犁地区(乌孙故地东部核心区,河川最丰沛的地区)。不要唾骂嘲笑这次满清朝廷的谈判,主持谈判的是晚清著名外交家曾纪泽,他也是名臣曾国藩的次子,在危如累卵的国势维艰之下,能谈判达成收复失地实属不易了。

  大清的西域英雄:左宗棠、曾纪泽、杨增新,(满洲军队平定西域的名将很多,也有很多击节赞叹的人物,如班第、明瑞、阿玉锡、傅恒、兆惠、额敏和卓、阿桂等等,但考虑民族主义,暂不一一列名。)

  清朝也是自汉唐以来,第三个收复西域地区并直接治理的大一统中央王朝;虽然王朝的晚期国力衰弱,国土被北极熊鲸吞蚕食,但满清的忠贞之士不遗余力地苦苦维持着华夏的版图。并且,不管大汉民族主义者是否愿意承认,被孙博士称为鞑虏的满洲人最终融入华夏,满洲地区和西域地区也是这个渔猎民族带给汉民族最重要的两个嫁妆。满洲和西域,这两个地区连最后一个汉人王朝-明朝都未能实际控制和管理,而鞑虏们将这两块苦苦维持到最后的残破国土留在了华夏的版图内。

  十九世纪末,当北极熊贪婪地压榨风雨飘摇的满洲朝廷,新疆天山的疆界也在步步后退。天山朝向西方北极熊的一面山坡上,一群满洲士兵悲愤地用岩石垒砌起六个大字“大清疆界至此!”向步步逼近的北极熊昭示退无可退的悲壮和愤怒。那一刻,西域英雄的忠魂犹然不灭。无论是孤身涉险的大汉英雄,还是万里驰骋的大唐英雄;无论是愤然抗命的汉朝英雄,还是祖孙守望的唐朝英雄;保卫中夏的尊严和荣誉的赤胆忠心已经薪火相传,中夏的西域永远不会失去!

  此后的西域故事由于北极熊的粉墨登场,不便深入谈及,因为关乎熊猫和北极熊的甜蜜友谊。至今熊猫小弟仍在紧紧抱着北极熊大哥的粗腿,扮演着憨态可掬的角色,对此我只能酸涩地苦笑。你一个食草动物和一个食肉动物攀什么亲戚?!谈什么友谊?!别看都是熊,你啃竹子,人家可是茹毛嗜血地噬肉啊!

  涉及到近代史部分不便絮言,所以西域史纲只能叙述到清末民初。但是行文至此,我笔下最后一名西域英雄横空出世。杨增新,西域一名清朝旧官吏,也是民国第一任新疆都督。清末民初,北极熊趁着神州动荡蠢蠢欲动,又磨刀霍霍从中央帝国分出一大块肥肉,策动喀尔喀蒙古独立,吞并唐努乌梁海。

  新疆天山以北属于传统的游牧地区,其中新疆最北端的山脉阿尔泰山,其东为科布多,其西为阿勒泰,两地在清朝的行政区划中一并归属于科布多参赞大臣,隶属于喀尔喀蒙古地区的乌里雅苏台将军管辖。但是乱世之中,这些满清将军和大臣都不足以自保,遑论国土。警觉的新疆都督杨增新于1918年迅速将新疆北部的阿勒泰地区与即将分崩离析的外蒙古分治开来,阿勒泰地区从科布多建制变为新疆建制,十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纳入新疆管辖,为华夏保住了最后一块珍贵的国土。仅仅三年之后,1921年喀尔喀蒙古独立,科布多,还有夹在喀尔喀蒙古和俄罗斯之间的唐努乌梁海一并丧失。

  “他差不多是过去时代的最后一个代表者,具有高度的中国伟大的旧道德、傲气和爱国心。他惟一的梦想是中国的统一。”这是瑞典学者斯文赫定对杨增新的评价,这句话也足以评价每一名西域英雄不可磨灭的殊荣。他们都是潮水退去的中夏夕阳王朝最后一名西域守护者,但他们大义凛然的道德、坚韧不拔的傲气、忠贞不渝的爱国心,永远都在华夏的西域大地长存不灭,生生不息。

  华夏的西域永远不会失去!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