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章 烽烟起 天下志

  十六烽烟起天下志

  被装在布袋里的侯君仪一边努力地用内力冲破穴道的封锁,一边在思考着“昆仑三鬼”说的话,十年前,秦墨突然出现又离开后,一定经历了什么事情,才会如此隐姓埋名。正所谓大隐隐于市,在江湖上如此著名的川陕义军,作为如此厉害的一个人物,居然愣是听不到半点消息。她突然开始牵挂刚才那一仗了,也不知道义军的情况如何了。她不问江湖事,不是义军人,此时此刻,秦墨的一切,便是她的一切。

  这时“夺命太岁”风断崖又说话了:“这小妞武功不凡,咱还是得小心点,要是被她逃脱了,咱三个联手也不一定那么容易制服她。”“独眼二郎神”杨狄冷冷说道:“你是怀疑我的点穴功夫?”风断崖连忙赔礼:“不是,二哥,我不是这个意思,这小妞这么重要,咱小心一点总没错吧?”

  “十殿阎罗”罗盖天说道:“要不这样,以二弟的内力,这女娃估摸着五个时辰动弹不了,为了以防万一,我再封她几个穴道怎么样?我与二弟内功是两个路子,这样她即使破了二弟的手法,也一时半会破不了我的。”杨狄依然没有表情:“能破我的,便也能破你的。干脆一点,挑了手筋脚筋。”

  “啊?”风断崖惊道,“这,毕竟是个美貌的姑娘……”“要做大事还是要姑娘,姑娘是你的吗?”杨狄似乎有点生气了。罗盖天也怔住了,虽然他是大哥,但这个二弟一向阴冷,武功深不可测,连他这个大哥也摸不准,关键是从来没有表情的他居然有了些许怒意。罗盖天想了想说:“听你二哥的吧?”

  此时在布袋内的侯君仪心急如焚,就刚才,她已经用内力冲破了三层关口,马上就要成功了。但是她知道,自己一定不能慌,慌了就会前功尽弃,她只希望这“三鬼”能再争执一下,再给她半柱香的时间。

  然而,“鬼”毕竟是“鬼”,善心也就发了一时,侯君仪已经听到风断崖抽刀的声音了。侯君仪把所以的气息凝聚到了最后一个点,只要再努力一把,再给一点时间,就能成功了!

  罗盖天已经弯腰在解袋口的绳索了,可是她还是动不了,难道这一身武艺就要这么被废掉了?

  但是在这个时候,好像天际间有流星划过的声音,而后传来的是“三鬼”同时发出的“啊”的一声惨叫,这叫声,带着无比的惊讶和恐惧。侯君仪没有听到“三鬼”倒下的声音,但是“三鬼”的气息确实消失了,不见了……

  片刻,侯君仪冲破了“气海穴”的封锁,她凝聚内力,用力撑破了布袋,她站起来环顾四周,不见任何人,没有任何打斗的痕迹,而地上留下的只有三只血淋淋的手,三个不同的人身上的右手。是什么人能够无声无息地同时斩断“昆仑三鬼”的右手?是什么人能够让“昆仑三鬼”没有半点反抗就跑得无影无踪?

  似乎有一个人,不,也许是一些人,在远远地看着她的一举一动,但是又不出现,似乎在引导她做什么,又似乎阻止她去做什么。但是侯君仪已经管不了那么多了,她急着回刚才那个战场,她要寻找秦墨。

  在路上飞奔的时候,侯君仪在心里担心,这个战场会不会和之前一样又莫名其妙地消失了,不留下任何痕迹。还好,这次没有再出现诡异。只见战斗已经结束,漫山遍野的尸体,有官兵的,有义军的,横七竖八,血肉模糊,残肢不全,到处可见断手断脚,乃至头颅。侯君仪何曾见过这种场面,哪怕多年前的两次灭门惨案,也没有这么惨不忍睹。她突然感觉到胃在痉挛,一股酸水要吐出来了。她强忍住了,她感到害怕,虽然秦墨现在武艺高强,但是千军万马,刀剑无眼,谁能保证万无一失呢?

  她强迫自己去看一具一具尸体,仔细地去辨认,她发现义军的尸体要多一点,但是官军的伤口更惨烈一点,有些官军的尸体真的看不下去,其中甚至有的脖子有着很深的牙印,这究竟是多么惨烈的一场战斗,又是怎么样的意志支撑着装备落后的义军如此拼命地厮杀。她突然觉得,她不知道,不懂的,不明白的事情太多了。

  忽然,侯君仪看到了一样东西,心忽的沉下去了,那个铁面具,就是秦墨带着的铁面具。她颤抖着手捡起来,这是一个精铁打制的面具,额头上面镌刻着龙的图腾,还沾满鲜血。她相信秦墨没有死,但她的心仍然像针扎一样,因为冰冷的面具上表情显得特别孤独,秦墨的心中肯定有难以言喻的痛。

  此时此刻,侯君仪多么想立即见到秦墨,问一问这十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多么想和他一起分担,可是,现在,荒凉凄惨的战场除了这个铁面具已经找不到任何线索,她该上哪里去找他。但侯君仪知道,秦墨肯定在她身边,或者在很远的地方远远看着她,她怅然回首,只有一片片高山……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侯渐青那晚救出姐姐后,骗姐姐去牵马,自己变一样马鞭疾驰而去。她知道姐姐想见谁,他也知道那个人现在在哪里,因为现在他们为了共同的目标在努力。但是他对那个人有过承诺,不能带姐姐去见,在共同的理想完成之前,他只能这么做。

  侯渐青的心情很沉重,好几年没见姐姐了,如今却要匆匆分别,让她一个人去面对所有疑惑和痛苦。可是,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其中无奈,又能如何呢?

  十年前,侯家被灭门后,侯渐青跟着姐姐在黄山修炼了五年,那五年,侯君仪在潜修中逐渐淡忘了仇恨,可是他自己,却始终无法忘记自己至亲的家人一个个在眼前倒下的惨状,那么和蔼慈祥的父亲,那么年轻有为的哥哥,一夜之间,全部被三皇子的“幽冥兵”杀害,这样的仇怎能不到。于是,他在一个夜晚,一个人下了黄山,在江湖上寻找当年父亲在江湖上留下的门徒,又搜寻了一些反对三皇子的江湖人士,创建了“红衣门”。为什么叫“红衣门”,却是只为了怀念在秦家灭门之前姐姐最爱穿的红衣。

  然而,“红衣门”创建发展了三年多,仍然只有一百多人的规模,纵然不断破坏着三皇子的计划,不断刺杀着三皇子的追随者,但仍然撼动不了三皇子的根基。直到两年前,侯渐青遇到了秦为,遇见了川峡义军,官逼民反,推翻他赵家大宋王朝,才是对三皇子真正地报复。

  所以,江湖上这两年,已经很少听到“红衣门”的单独行动,“红衣门”全门都加入了义军。侯渐青也成为了义军三大带军头领之一,江湖外号“红衣剑客”。

  此时此刻,侯渐青策马奔驰在山野间,他心急如焚地要赶去一个地方与义军其他人会和,他从面馆出来,虽然那里混战一片,但他救出姐姐的任务已经完成,那里肯定也不用他操心,因为明天也不会有面馆存在了,他必须立即去完成下一个任务。

  侯渐青疾驰了十几里地,来到一处营寨,那是他所率领的三千义军驻扎的地方,此刻除了中帐亮着烛光,以及巡逻士兵在警戒之外,已经悄寂无声。巡逻的士兵听到马蹄声便知谁回来了,连忙打开寨门,大喜喊道:“头领,您终于回来了?穆军师已经在帐中等您好久了!“侯渐青下马将马缰递给士兵,急忙往中帐赶去。

  穆军师名叫穆野,是川峡义军军师,原本做过县衙小吏,因不满昏官当道,民不聊生,随了王小波参加了起义。此人武艺平常,但鬼谋极多,号称熟读《孙子兵法》,是义军中第一谋士。

  侯渐青推开帐帷,抱拳道:“穆军师,让你久等了。“穆野肥厚的脸庞露出笑容,咧嘴便如弥勒佛一般,嘻嘻哈哈道:”侯头领一路应该十分顺利吧?“侯渐青在主位上坐下,一名士兵端来热水毛巾给他洗手,顺便也上了茶,他答道:”我的任务完成了,不知道龙将军他们怎么样?我想干掉‘昆仑三鬼’那些跳梁小丑应该没问题吧?“穆野又哈哈大笑:”候头领你错了,‘昆仑三鬼’死了不,因为不能死。“侯渐青惊倒:”为什么不能死?军师你煞费苦心安排了这出计谋,难道就这么放他们走?“穆野摸摸没有胡须的双下巴,故作神秘地说道:”头领不用担心,在下自有用途!再说,如果三皇子身边尽是这些唯利是图的人,那么义军成大业便是迟早的事情。“侯渐青若有所悟点点头。

  穆野又慢悠悠说道:“候头领,在下深夜造访,你也不问问所为何事?“侯渐青一拍脑门,道:”看我这脑子,光顾想刚才的事情了,军师你是不是带军令来了,请赶紧指令!“穆野不慌不忙:”你们年轻人啊,就是性子急。天塌下来,我们胖子先死,你急什么?我跟你讲啊,侯头领,欲速则不达,这个道理是亘古不变的,泰山崩于前而不惊,才是大丈夫……“

  侯渐青急道:“我的大军师啊,你就快说吧,这都快三更了。“穆野摆摆手:”好,好,我说,这样子,明天与官军梁胜率四千精兵从钱家岭经过要到川峡一地参加镇压,本来派你驻扎在这里,这一仗打算由你来打,但现在改变了,你的人马留下,你火速回青城王首领处听命!“

  侯渐青问道:“那这一仗由谁来打?“穆野道:”龙将军。“侯渐青又问:”这是龙将军的意思还是王首领的意思?“穆野突然好想很惆怅,望向帐外长叹:”唉,尘未断啊……“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