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五章 不打诳语

  自从当年被人追得跑步来到了大宋,鱼寒经历的事情也不少。不但从金军铁骑之下捡回了一条小命,还在逃亡的途中意外获得别人帮忙出钱给买了个童生身份,随后更是借此参加了一场跨专业的科举考试,稀里糊涂地就混到了一个武举人的名头,虽然这个名头不够唬人也派不上什么用场,但总比没有要强!

  担任过地方大员,虽说去的地方都是别人眼中的穷乡僻壤险恶之地,但毕竟是获得了大宋朝廷正式任命有品秩的官员。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结识了当朝名士,可别看朱熹和辛弃疾两人现在根本不为受重视,要是放在了千百年之后那绝对是响当当的大人物,更别说在临安府内还有个虽失了势却依旧名声显赫的洪适洪相公。

  拥有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地盘,虽然牟平城到现在为止名义上应该还是属于大金国,但鱼寒真就没打算要还回去!因为在这片土地上还有一群不愿意受异族奴役的同胞,即便他们现在依旧心存芥蒂,但想必要不了多久他们也会愿意接受某个小混蛋的。

  相比起这一切,更能让鱼寒感到满意的是他居然还在这个世界还成了家,娶了个不但武艺高强还长得天姿国色又被朱熹大力栽培,秀外慧中的未来才女为妻。而上官倩妤在倒霉地嫁给了这个混蛋之后,更是任劳任怨地扮演起了贤内助的角色,不但很少阻止自己夫君的胡闹行为,甚至还会在一旁查遗补漏。

  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就能有如此丰富的遭遇,而且大部分都还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这要是换了个人那还不得睡着了都会笑醒?可鱼寒本身就是个不懂得知足常乐的混蛋,这些年一直有件事让他耿耿于怀,想起来都会感觉浑身有点不舒坦!

  挣钱!传说中那些穿越者办起这事来就跟玩似的,可再瞧瞧鱼寒呢?来了大宋这么多年,除了这次在牟平城内收刮到的那些之外,完全可以说是一无所有,以前好不容易给攒下的那点家当到现在为止都完全不够他花销的。

  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种入不敷出的尴尬局面会经常出现?是因为自己的开销太大吗?鱼寒绝不会承认这个理由。毕竟他的小日子过得已经够节约了,既没有购屋置地更没有花钱结交权贵,甚至都没有给自家娘子置办点什么像样的首饰。这么些年,不过就是在罗殿和喻口的时候笼络了一下人心顺道给招募了点私人武装力量,还有就是让法海那老秃驴在临安坐镇半点小事,另外还派桑伯去南方给弄几艘小船,这钱怎么就会没了,自己怎么就没能存下点私房钱呢?

  是因为大宋朝的通货膨胀太严重,还是因为自己缺乏赚钱的手段?认真思考了很久,鱼寒最终还是无奈地承认,后者的可能性似乎更大一点。可又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自己生财无道?胆子不够大?这对于一个初来乍到就敢去糊弄大宋官家,更在给金国君臣挖了个大坑之后还同金人做私盐买卖的混蛋来说,应该不会有这种可能。难道手艺不够精湛?当年捣鼓出来的那个所谓传国玉玺可还没被人识破,大宋官家如今正乐此不疲地用那破烂往圣旨上戳!

  很是有些让人头疼的连环问题,好在鱼寒本身只是有点脑袋不太灵光并非是真傻,在加上他身边又有冰雪聪明的上官倩妤从旁指点,倒也能把握到问题的关键之处而且还早已想好了解决之道。否则现在辛弃疾突然再次提出钱财方面的难题,还真能让这小混蛋抓耳挠腮地连续几宿都别想睡个好觉。

  鱼寒到现在都还发不了财,最关键的无非就是两个原因。归正之人钦宗近侍后裔,这个身份已经注定了他在大宋境内必须低调做人,绝不能轻易就惹得朝中那些个有心之人的关注,所以当初不管是做买卖还是去向孝宗皇帝展示本领表现忠诚,都不敢闹出太大的动静来。处处受制于人,他当然也就没了发挥的余地。不过这个问题没有办法解决,否则鱼寒就不会在冒着风险通过洪适呈上了红夷大炮的设计图纸后还会被踹到喻口,并且因为赵芷嫣的事被太上皇下令凌迟处决。

  而剩下的那一个,无非就是鱼寒身边缺少足够的帮手而已,当然了这些帮手比较特别得是那种手艺精湛的工匠才行,否则即便是再多上一串朱熹这种当世大儒也派不上用场。而这个问题早在罗殿就已经得到了重视并开始着手准备解决,如果辛弃疾能有千里眼顺风耳知道临安郊外大慈山上那间破庙里正在发生什么,就会知道眼前这小混蛋大肆攫取财富的时机即将到来!

  要说这临安郊外的法海大师还真是有些与众不同,既不像苦行僧那样一心想要证菩提求涅槃而不问世事,也不象那些千年古刹中的出家之人一样眼高于顶,甚至和唐时那位与他有着同样法号的高僧大德也不一样。如今这位是既不化缘也不云游,成天就呆在庙里除了参禅修佛就是大开山门普济苍生,谁要是有个灾病或者是家中生活困顿只要来这里就一定会获得帮助。也正因为这样,法海大师才结下了不少善缘,在普通民众中拥有了大量的信徒。

  “阿弥陀佛!”佛号高喧,身穿百衲衣却宝相庄严的法海大师又开始了每旬一次的论法释道。“闻如是,一时佛在拘夷那竭国……”

  都说佛法无边普渡众生,但佛法也很高深不是谁都能听懂的,世上所谓的参佛之人其实就是在寻找个心里慰籍而已。比如那些鹑衣鹄面在这破庙里做耳听心受状的贫苦民众,他们来这里除了想要修个来世功德之外,更多的是想从法海大师这里寻求安慰,顺便在接下来会进行的布施中获得一点帮助,对于法海在讲什么倒还真不一定就那么关心。

  “依大师今日所讲,弟子等世间男子因心存懈怠骄慢而多受众魔阻挠至佛缘甚浅,岂不是今生来世皆需……”当然了,在场的听众也并非所有人都不求甚解,比如那位衣着光鲜据说是家住庙山只因受了法海大师恩惠才每次都赶来聆听佛法的窦勒窦大官人,他可是经常都会有针对性地提出一些问题,然后让大伙也从法海大师的解释中获得一些启迪。

  “施主所言甚是,世间劫难乃是源于心境,而男子渡劫之困乃是……”佛法里面有这种说法吗?没有!但谁让法海大师刚收到了某个小混蛋的千里传书,要他赶紧给糊弄一批生活最为艰辛的工匠赶紧北上呢?好在这所谓的经书不过释迦牟尼成佛后三百年才出现的东西,其中参杂了多少的谎言本就难以说清,想要怎么解释那还不都得看他们这些高僧大德心情如何?

  “施主此言甚是偏颇,须知今生之孽乃前世所造,吾辈凡夫俗子若想再修来世功德,自当先除今世之羁绊……”有点头疼,也有点不知所云,但好在法海大师的信徒基本上都是文化水平有限大字不识一箩筐的贫苦百姓,不会真有谁去了解佛经里说的到底是个什么意思。

  “如此还望大师能不吝赐教,为弟子等指出一条渡劫之道!”其实当年在大理的时候窦勒就没有闹明白,同样都是佛家经典甚至名字都差不多,可为什么一本说女人是红颜祸水是妨碍修行的众恶之所住处,而另一本又说女子因为少了些杂念所以更具佛缘。好在他现在也不需要懂得这些,配合眼前这同样对佛学一知半解的老神棍把这出戏给唱完,他也就功德圆满了!

  “施主若真是有心向佛,当谨记渡劫之法首在养心其后修身进而济世。”暗地里抹了一把冷汗,法海似乎也明白了当年他糊弄人的时候为什么经常都会被识破,身边少了这么个配合密切的搭档有些事还真就不好做。只是不知道这次之后,那个远在北地的混蛋公子又会给自己派个什么样的帮手来。

  “养心修身之法弟子蒙大师所赐颇多,然则济世……”从石城郡出来了这么久,每天除了带着手下弟兄四处闲逛打探小道消息,就只有定时前来帮助法海这老神棍糊弄人,这对于窦勒这种不安分的小混混来说还真有那么点难熬。如今公子好不容易才传信要自己赶紧带人北上,他可就等法海把那话给说出来了。

  “大宋境内风调雨顺,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便是扶危济困亦只能修得今世善缘!若施主真能放下羁绊前往北地,当可成就来世之功德!”故意把这话说得大声了一些,尽量让旁边正在排队等待领取救济的民众都能听到。

  “大师所言当真?”佟贵和大多数民众一样对于佛法并不太懂,但在临安生活了这么多年,自从继承祖业干上了这打铁的营生,虽说还能勉强混个温饱却也没过上什么舒坦日子。以前总是觉得有那里不对,如今听了法海大师的讲解也找出了根源而且还附赠解决之法,能不立马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出家之人不打诳语!”自从回了临安后就没在外人面前说过一句实话,法海当然也不害怕遭天谴什么的!

  “弟子等卑贱之人亦借此法渡劫?”实在受够了这种苦日子,却没办法改变今生的命运,为了来世的飞黄腾达,佟贵的心中已经产生了一丝别样的想法。

  “我佛广开山门普渡众生,岂能因世俗身份而断天下人向善之心?”法海懂得只要有人领头就不担心没有追随者,所以即便是感觉有些口干舌燥,他还是要竭尽全力帮助佟贵坚定北上的信心。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