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章 授人以柄

  在只需要几名义士带头就能收复一座城池,时不时就会有成千上万大宋弃民不甘心遭受异族奴役而奋起反抗的山东东路,牟平的陷落还真就算不上什么大事。况且现如今完颜雍和他手下那票重臣已经把主要精力放到了正在进行得如火如荼的南侵战场,即便是还有那么点空闲时间也得琢磨着如何应付柳芳芳麾下数万义军对济南府的进攻,实在没心情去搭理一个逃命都找错了方向的混蛋以及他带领的那些个乌合之众。

  事情的进展比想象中都还要顺利,只要完颜雍不结束突然发起的南侵战争,只要柳芳芳所部没有结束对济南府的威胁,小小的宁海洲牟平城就不会为人所重视。也正是因为受到了这些客观因素的影响,除了最开始的那几声巨响和已经被人给砸得浑身上下找不出一寸完整骨头后被扔进了大海里喂鱼的老谋克之外,牟平城所产生的变化也是微乎其微。

  因流寇入侵而被迫迁入城中避祸的本地民众又回到了田间地头,正挥汗如雨收获他们付出了一年艰辛的劳动成果,唯一的变化也就是每家每户或多或少地受到了诸如“天下人耕天下地”、“一人从军赋税减半”等口号的蛊惑,把家里有把子力气却特别能吃的青壮送去接受流寇们的筛选去了。

  从各地借来的守城士卒也没闲着,他们依旧被集结在了一起,由那些知情识趣献出了所有家财的聪明人率领着忙活起了自己的事。略有不同的是,他们以前是要欺压良善顺便抵御流寇进攻,如今却需要替百姓们收割庄稼、帮着流寇们修葺城池。在这期间并非没有人想过要离开这里回去过自己的舒坦日子,但受到一人逃跑十人连坐的严酷现实所影响,往往是刚有了这个念头就会遭到害怕通过抽签方式被人拧出去剁了脑袋的同伴举报。

  本地民众所能受到的影响被降到了最低,甚至连那些个外来的流寇也没把自己当外人,居然是在这牟平城内按部就班地过上了以前的那种日子。朱熹替代了如今正在忙着修城墙的原牟平县丞,继续着他所热衷的教化百姓之职。辛弃疾还是在负责对原有和新招募来的青壮们经行折磨,只不过这手段比当初在喻口的时候更加让人厌恶!至于那个带人从喻口逃过来的小混蛋,当然还是在浑浑噩噩地过着他那种不务正业的日子。

  “年兄,您这事做得可真不地道!”如今的牟平城内所有人不管在做什么都是忙碌无比,唯有被用来与柳芳芳联系的公孙翕屠最是清闲,以至于他现在不得不去找那个浑身上下满是泥垢的鱼寒好好说道说道。

  再怎么也是大宋朝的武举人,怎么能沦落到替人跑腿的地步呢?这要是换了以前,公孙翕屠绝对是二话不说扭头就走,就算暂时不能回大宋也可以去他大师姐那里谋个差使没事就剁几个金人。可现如今,在跟着鱼寒等人从淮阴出来一直溜达到了牟平之后,他别的没学会就学会了耍无赖,在没有达到目的之前谁都甭想赶走他。

  “公孙兄,俺先纠正你两点啊!”鱼寒就闹不明白了,这原先还挺好挺讲道理的一个孩子,咋就会在北上的路上受到了朱熹和辛弃疾的影响,变得这么难以对付呢?好在这混蛋向来喜欢偷懒,想不通的事也不会浪费太多精力,也没在这个问题上过多纠结,只是觉得有些话还是必须先说清楚比较好。

  也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跑步来到大宋的鱼寒经过了这么多年,除了身高略有增长,某个部位得到了二次发育,音容相貌居然还是和数年前一样都没有变老或者叫成熟的迹象。也幸亏这年头还没人盗版西游记,否则人家肯定得把他当作唐僧给抓去炖汤喝。

  更让人感觉奇怪的是,不仅仅是鱼寒本人,也不仅仅是他那个如花似玉的娘子,甚至不仅仅是当年在临洮就已经结识的凌文佑和翟崇俭,就连朱熹和辛弃疾似乎也受到了这小混蛋所散发出的超强辐射影响,这些年除了多长几缕胡须之外非但不见老迈反而变得愈加帅气,以至于让鱼寒看了就会恨得牙根直痒。

  还是一个想不通的问题,还是选择了置之不理,但在特别喜欢吹捧神童的大宋朝,在一定程度上而言已经是背叛了大宋朝廷的鱼寒却打算利用好这个先天优势,规规矩矩地遵循世俗喜好做一个说不清年龄的神童。而既然有了这种想法,当然不能让谁都叫自己一声“兄”,即便这纯粹只是对方为表敬意而使用的尊称。

  “另外啊,公孙兄您说俺做事不地道,若是拿不出点真凭实据,可得当心俺抽出了空就去衙门鸣冤喊屈告你个信口雌黄污蔑良善之罪!”纠正完了对方应该对自己使用的称呼问题,鱼寒立即表示出了自己的另一个不满!

  污蔑良善之罪?大宋朝有这个罪名吗?公孙翕屠只是武举人并不太熟悉大宋朝的律法,一时半会的还真就有些想不起来。但他很清楚,若眼前这个小混蛋都能够被称之为良善,那这天下间怕是没有什么恶人存在!

  “年……”好吧,还是改个称呼,省得这小混蛋继续胡搅蛮缠打乱了自己的思路。牢记着辛弃疾的指点,公孙翕屠最终决定在这种小问题上采取妥协的态度,但他绝不会忘记自己此行的重要目的。“鱼贤弟,真要为兄的说出来?”

  “那当然了!否则公孙兄您这种凭空污人清白的做法传了出去,实在有损君子之风!”鱼寒不知道公孙翕屠突然缠上了自己到底是因为什么,但他还是很清楚这其中肯定不会有什么好事发生,所以选择继续装傻充愣等到对方主动将话题扯到正轨上再见招拆招,那才只是最稳当的应对方式。

  君子?自己是吗?应该是吧?但依旧记得幼安先生说过,在这小混蛋面前保持君子作风就纯属自讨没趣!所以公孙翕屠最终还是无比艰难地做出了决定,不做君子!至少不跟鱼寒浪费唇舌,去讲什么道理。“鱼贤弟所言甚是,然你我二人各执一词也实在难以分清对错,要不愚兄就受点累去找大师姐前来评理?”

  去找柳芳芳来评判对错?这到底牵扯到了什么事?鱼寒想不明白,但他实在害怕那位传说中的“蓬莱魔女”喜欢胳膊肘往里拐给来了帮亲不帮里啥的,那他不就是明显吃亏了?“公孙兄说这话可就有点小题大做了,毕竟您那大师姐最近挺忙的,若不是什么重要事情就不必这么麻烦吧?”

  “鱼贤弟你初来乍到就把愚兄的大师姐给算计了,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见鱼寒真露出了旁人所指点的胆怯之意,公孙翕屠的心中充满了愉悦的感觉,因为他知道自己要办的事已经成功了一半,剩下的只需要让这混蛋知道天下没那么多傻瓜供他糊弄就行。

  “冤枉啊!俺这么老实的人,哪来的胆子敢去……”算计或者更准确点应该叫做利用柳芳芳的事,鱼寒确实已经做了!但在牟平城内知道其中内幕的绝不会超过五个人而这其中绝不包括不擅长与人耍心眼的公孙翕屠,猛然意识到自己遭到了熟人的出卖,却依然妄想着通过这种方式蒙混过关。

  “是么?”向朱熹和辛弃疾虚心请教了两天,又把贴身紧藏的玉佩送给了那个嗜财如命的凌文佑,最后还装可怜获得了上官倩妤的指点,鱼寒的这一切反应完全是在公孙翕屠的预料之中。闻言当然不为所动,只是冷冷一笑道:“鱼贤弟舍近求远,弃地利人和皆备的东海城不取,反而是冒着全军覆灭的风险跑到了这金国腹地的牟平,前几日又派翟大哥率军前往栖霞县,还顺道往岠峒山我大师姐的老寨送去了两百石粮食,莫非真以为愚兄的猜不到是何意?”

  东海城大致就是数百年之后的连云港,而因为黄河冲积平原在宋代还没有形成,那里实际上是一个半岛。若能率军收复,只需要在临洪镇构筑起防线就足可确保后方万顷良田的安全,毕竟这大金国的陆军虽然战斗力不弱,但这水师么……还是不提的比较好!

  更重要的是,除非金人此次南侵真能顺利夺取大宋的淮南东路,否则他们想在海州的东海城大动干戈势必会引起大宋朝廷的警觉,一旦战事不能够很快结束甚至是陷入僵持就很容易勾起孝宗皇帝的中兴之志,那肯定不会是完颜雍想要看到的。而喻口城的事实已经证明,金人若是不能够调集大军进行围剿,想从鱼寒手里夺食基本上也就是在找抽!至于困守东海之后会不会受到同样想除掉这小混蛋的大宋惦记,这还真不需要去考虑,因为那周围都是大金国的地盘!

  东海的地理条件不错,又还有一定的民众基础,再加上鱼寒当初在喻口勾搭上的那些个走私贩子能够非常方便地提供各种所需物资,可以说是理论上最好的割据之地。可偏偏这混蛋选择了前往海州,还不就是想借柳芳芳的势力去吸引金国君臣的注意力,好便于他自己迅速发展壮大么?

  至于鱼寒突然派翟崇俭跑到栖霞去遛达,又在本身就粮草并不充裕的情况下送去两百石见面礼,还不就是想继续给柳芳芳泼脏水,让山东东路官员甚至是大金国君臣认为这小混蛋北上就是为了寄人篱下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