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章 朝廷有令

  完颜承晖亲手为喻口城内守军设好了一个陷阱,辛弃疾虽是一眼就看穿了其险恶用心却依旧决定按照敌人的意愿撺掇着鱼寒往里面跳,而这个身为城内最高指挥的小混蛋还真就傻呵呵地一口答应了下来,似乎完全没有考虑麾下那几千好不容易才凑齐来的兄弟将会去面对何等危险的局面。

  喻口北门的决战计划被连夜制定了出来,千余身体最为强悍也是被朱熹调教得最为愚忠的青壮主动接过了这个看似绝无生路的任务。眼瞅着一场按照完颜承晖设想的大战即将爆发,谁知道最终却是因为一个人的突然到来而改变了整个战役的进程,让鱼寒等人彻底放弃了满足那位年少多智的金军主帅心愿,顺势而为先占点小便宜的布局。

  金军不是已经把喻口成给围了个水泄不通吗?这人又是怎么进来的?当然是金军送进来的呗,而且还是完颜承晖亲自派人给安全护送到城下,帮着他跨进了上城的竹篮里。可这敌人送来的人,他怎么就能够左右了鱼寒等人的决定?

  虽说完颜承晖自己手下的人确实是不具备这方面的能耐,但来人要是换了个身份所能产生的效用可就完全不同。礼送此人进城,并非是因为他所代表的是大宋朝廷,说实话在金国的骄兵悍将们眼里就连孝宗皇帝都不算个事更何况只是个区区的内侍?之所以让这个阉宦享受到了高贵的待遇,那只不过是因为他手里攥着的那份由大宋朝廷下达给鱼寒的军令可以帮助完颜承晖更顺利地实现计划。

  没错,在金军前锋已经抵达樊良,喻口城已经被围十多天后,孝宗皇帝派出的特使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出现在了战场之上。而如果没人介意这位身上既没长羽毛更没长翅膀的话,称呼其为天使似乎更为恰当!但不管叫什么,他这次给鱼寒等人带来的除了那几个根本派不上任何用场的虚衔之外,还有一条会将喻口城内近万军民都置于险地的命令!

  要说这位天使大人也真是够倒霉的,若是他能早来两天,完颜承晖就不用把鱼寒给糊弄到城外去看戏,自然也就不会被朱熹骂得差点上吊被某个小混蛋给气得差点吐血,完事后还让人给讹走了十头烤好的大肥羊。自然也就不会找借口把满腔怒火撒到这个在金军大营里被吓了个屁滚尿流的倒霉蛋头上,在送人进城之前还把人给痛揍了一顿。

  “二位先生,都说说吧?这事该咋整?”倒霉的天使大人刚进城的时候浑身污秽不堪且散发着恶臭,自然得先去梳洗一番再来摆谱。否则丢了他个人的脸面倒没什么,要是让临安城内的大人物们知道他做出了这种有损大宋朝廷威严的事,少说也得掉层皮!而在喻口城内,鱼寒想耍点什么小手段自然不会有太多的顾虑,所以根本用不着等那位大人出来宣读,两封至今仍旧封印完好的朝廷指令内容就已经被他窥得。

  “难!”朝廷的命令非常简单,也就是要求鱼寒等人在十天之内以县衙的名义征召喻口民众驰援山阳,事成之后则以民夫身份听候如今正被围困在山阳境内的大宋官军调遣,所以辛弃疾给出的回答也非常简单。

  命令简单,回答也简单,可这事要做起来还真就不是那么简单。喻口有青壮民众近万人其中有作战经验的绝不会超过半数,而在最近这段时间接受过基础正规训练的更是少到了只有区区三千余人。要靠这点兵力固守城池以待援军自然是撑上一段时日,但真要是全城出动跑到野外去和金军玩命,所需要解决的麻烦就不止一星半点!

  困难很大,甚至是需要冒着全军覆灭的危险,但拒绝执行朝廷的命令?鱼寒等人做不到,莫说他们现在只是有些怀疑还没有对大宋朝廷彻底失望,即便是真起了什么反心并已经付诸实施,在这种情况下至少朱熹和辛弃疾是会义无反顾地选择执行救援任务。

  奉旨出兵,这是唯一的正确选择,好在朝廷这次还给了十天的准备时间,有些问题应该能够得到解决。比如士气的提振,鱼寒就把这差使交给了朱熹。“元晦先生,这战前动员什么的可就得让您老去负责了,俺的意见是也不需要去讲什么忠君爱国的大道理,就尽量勾起民众们对金人的仇恨……”

  “此事不用汝这孽障多言,朱某自然知道该如何行事!”城内百姓的心中既有对金人的恨也有对大宋朝廷的怨,所以要他们帮着固守喻口县城这个最后的家园没什么问题,但要让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援那些对平日里对他们不闻不问的大宋官军,这要是没点特殊的说辞还真有可能需要面对民众们出工不出力的敷衍。而一旦失去了民众的鼎力支持,就鱼寒等几人再加上匝蛮那些个部族特种兵,别说是驰援山阳,就是想活着逃回喻口都不太容易。

  好在民众们对金人的恨要远大于对大宋朝廷的怨,而这几天的交战下来也让他们明白金军并非已经强大到了不可战胜,只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再加上有辛弃疾那种军事天才坐镇指挥,想要把那些个蛮子当猴耍也是有可能的。有了这两个有利条件在,朱熹若是能够充分发挥出自己的忽悠才能,应该还是能够在朝廷规定的时间内让民众们心甘情愿地出城一战。

  “有元晦兄在,民心士气方面固是不用我等忧愁,然小友是否想过,此举并不能完全弥补我军与城外之敌的实力差距?若是我等冒然率军出城之后与敌遭遇,怕是亦难逃败亡之局。”孙子兵法中多次提到的“上下同欲”只是取得胜利的前提条件而非必要因素,如今两军存在的巨大实力差距将会直接决定战斗的结局。所以辛弃疾现在才会抓紧时间提出这个问题,以期能够在战前就能够想出解决的办法。

  因为就如同完颜承晖想用愿意让别人看到的事实去糊弄鱼寒等人,鱼寒也是在继续蒙骗城外的金军,让他们形成了一些极其错误的观点。而事实上到目前为止城内民众能够拥有的武器装备极为有限,精钢狼牙棒的数量不过百余,新式纸甲的装备也顶多是勉强够装备两千来人,甚至是连最基本的长矛他都只能保证半数供应。辛弃疾不怕失败,但他不愿意败得太过窝囊,更不愿意看到麾下将士赤手空拳去面对敌人的坚矢利刃。

  “那依幼安先生之见,我等应如何解决此难题?”鱼寒心中其实已经有了计较,但自认为在军事指挥方面远逊色与辛弃疾的他,还是决定与其浪费时间说出自己的见解对别人产生误导,还不如直接去听取更专业人士给出的意见。

  “先打一仗!既缓解我军出城之后的压力,又可以收集些战利品壮大我军实力!难道小友就不是这么想的么?”辛弃疾的军事才华毋庸置疑,更加难能可贵的是他从来都不会独断专行,而在相处了这么久以后他也早已发现鱼寒其实在很多方面都可以取得更大的成就,只是因为这个小混蛋的过度谨慎才导致了如今这种依赖心理的产生,这对于他们将来的行事将是非常不利的,因为辛弃疾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够随时在鱼寒身边做出最正确的指点。

  “俺这不是……”有一次被人看穿了心思,鱼寒只能有些尴尬地挠了挠头,试图做出一个荒唐的解释以掩盖过去。

  “好了,小友也莫在说那些不着边际的话了!如今我等大战在即,辛某只愿小友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则足以!”没人愿意跟鱼寒这种混蛋废话,辛弃疾当然也不会例外,况且在战事一触即发之际他哪还有那么多的空闲时间?

  “东门之役依旧照常实施,只是在具体的细节上稍加调整!不知道幼安先生以为可行否?”既然辛弃疾想听,鱼寒也就不再顾忌自己的想法是否靠谱,即便说出来后遭到了最终的否决那也是在为眼前这位文武双全的燕赵奇侠制定最终战术之时提供了参考意见。

  “小友之意正是辛某所想,然……”原先为了满足完颜承晖心意而制定的在东门与敌展开交战,实际上只是一种拖延战术,一种利用城池为掩护对敌进行有限杀伤并保存自己实力的方案。如今既然是最终目的出现了重大变化,想要继续加以实施就肯定需要做出调整。只是辛弃疾在肯定了鱼寒的意见之后,却突然话锋一转略带调侃地道:“如此一来,小友有些事情可就没法在瞒住辛某了!”

  “幼安先生这说的是啥话?俺啥时候对您有所隐瞒了?”如今的喻口城内,鱼寒还没有清楚告诉辛弃疾的秘密无非就是以匝蛮为首的那些特战队员的真实用途,可这事能瞒得住一个深通军略的军事天才?反正说与不说都一样,还不如故作大方地做出正面回应。“不就是那匝蛮他们那点人手么?幼安先生作为一军主帅,当然是咋用都行!”

  “好!有小友这句话,辛某对此战当有七分胜算!”知道是一回事,能不能够有效利用又是另一回事,辛弃疾等的也就是鱼寒这个承诺,否则他根本无法对那些只效忠于某个混蛋的部族青壮进行有效指挥调动。至于那其它的秘密么,相信此战之后有的是时间去慢慢探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