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章 战前嬉闹

  不得不承认,完颜雍在夺权成功之后有很多事都做得不错。比如说用人方面,这位金国的小尧舜一边加大了最各族反抗势力的镇压,一边却又大量吸纳被大宋抛弃的北地弃民进行耕种,甚至大胆任用了那些有能耐且愿意效忠的非本族精英以充实金国朝堂。

  而反观大宋在这方面咋说呢?还真有点不好说,或许是因为江南之地本就人才辈出,大宋官家手底下从来不会出现人手短缺的情况,所以高宗皇帝当年才会定下了“南人归南,北人归北”的基调,把北方用于同金人抗争的义士定义为了流民,还顺带借着秦桧的手炮制了莫须有的风波亭事件冤杀了稍微有些不听话又还有功高盖主之嫌的岳飞。

  孝宗皇帝到不像他那便宜老爹那样糊涂,但他受到的掣肘实在是太多,很多时候根本就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事。所以北方义军依旧不被大宋朝廷关注,归正之人依旧不能成为大宋子民,如辛弃疾等文武双全之辈依旧只能郁郁而终,甚至连洪适这种当朝重臣都会为了触及官家禁忌而被踹到一边去做壁上观再难有所作为。

  也正是因为这种用人观念的不同,导致了很多方面的细小差别。大宋虽然依旧是这个时代科技水平最高的国度,但因为鱼寒这个混蛋的出现好像前景也不是那么乐观。在大宋,别说是洪适请求朝廷根据鱼寒给出的详细红夷大炮图纸进行新武器研发却被一种非常奇葩的借口所拒绝,就连当初辛弃疾程上去的那两份令孝宗皇帝颇为喜爱的《美芹十论》与《九议》不一样被束之高阁?

  就因为鱼寒的特殊身份,而对他献上的宝贝产生了太多不必要的质疑。在没有多少人知道火器的应用将会改变战争形态的宋代,坐拥天下最富有的国库,掌握这个时代最先进的铸造技术,有着让对手难以望其项背的庞大后勤保障力量,大宋却主动放弃了君临天下的最好机会。

  可悲的是自同一人之手,却在威力上有着天壤之别的两种划时代武器,所受到的重视程度也是截然相反。同样是鱼寒这小混蛋仿造的赝品,那个为了交换韶南天等人而送给琴心的破烂被完颜雍在最短的时间内大量铸造并用到了战场之上。

  千万别为完颜雍手里的是破烂就派不上什么大用场,二踢脚的威力是不大,但能唬人啊!大宋军民以前除了弓弩和投石机之外,哪还听说过有别的什么远程打击武器?如今骤然战场上见到敌人给使了出来,那还能不产生点慌乱?而夹谷清臣之所以能够在短短六天之内孤军深入大宋数百里,凭借的就是这个破烂所产生的威慑力。

  没人知道鱼寒若清楚了整件事情的缘由后会做出怎样的感叹,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小混蛋见到居然会有人用自己送出去的破烂来对付自己,这还真是有那么些苦笑不得的感觉。

  “大人,您说这是您给捣鼓出来攻城用的利器?”说话的语气中依旧保留着几分尊敬,只是看人的眼神却充满了不屑。不过这也难怪,那些被大宋朝廷随意抛弃的北地民众之所以会历经千辛万苦地南下,那还不都是因为心中对金国对那些异族统治者充满了怨恨,宁可吃苦受累冒着生命危险也不愿在北方享受完颜雍赐予的那种安宁?

  原本以为回到了大宋,有了一块落脚之地,又还恰好碰上个虽然不怎么靠谱却也看上去不那么容易给金人当奴才的父母官。不敢指望着今后能够过上衣食无忧的好日子,至少可以有尊严地靠着自己的劳动活下去。可让人没想到的是,这个平日里拿盐去向金人换钱买粮的县令大人竟然还送给了对方这种听都没听过的利器,这让人怎么能不对鱼寒产生一种鄙夷甚至是排斥的感觉?

  “啥利器啊?破烂!破烂你懂不?”即便是以朱熹之能,也不可能在这么短短的几个月内就彻底扭转归正人们早已形成的观念。所以鱼寒很清楚,自己新招募的这些手下虽然恨大宋朝廷怨大宋朝廷,却也还对大宋朝廷抱有一定的希望,特别见不得有人做出这种损害大宋朝廷的事来。所以,若不给他们一个合理的解释,怕是混乱就在眼前。

  “不懂!”很实诚的话,这一次不仅仅是刚才出言询问的那个壮汉,就连他身边的同袍都已经开始摇着头用一种异样的眼神在等待着鱼寒做出进一步的解释。

  “玩过烟花爆竹没?”成天忙着逃命的归正人们哪什么闲工夫去读书?城里的不少青壮都还是在抵达喻口后才被强迫着去认了几个字,再加上鱼寒本身也无法对一些专业知识进行讲解,无奈之下就能是用一种类似的东西来打比喻消除手下人对自己的怀疑。

  “没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当年金军入寇宋室南渡之时都还没出生,打小就在颠沛流离中苦苦煎熬的他们怕是连节庆日都记不太清楚,哪还可能玩过什么烟花炮仗?

  “回大人的话,老朽当年见过!”说话的是城里为数不多在帮忙搬运各种守城物资的老者,仿佛是忆及了当年的幸福生活,眼神突然变得那样安详。“老朽本是大名府人,想当初家中也有那么几亩薄田,一家人的日子虽过得不算富裕却也还能勉强维持。记得那时候村里隔着我家不远就有个烟花作坊,那手艺可真是好得没话说。一到年节时分,左领右舍的总会去买上几挂炮仗也给后生们顺道捎回几颗烟花,到了夜里……”

  “田大叔,再给咱讲讲呗,那烟花炮仗什么的真有那样神奇?”田姓老者陷入了深深的回忆之中,嘴里絮絮叨叨地说的都是陈年往事,旁边那些熟悉或不熟悉连做梦都没梦到过那种热闹场景的青壮们也听得起了兴致,浑然忘却了城外的金兵即将发动进攻。

  “咳咳……”有些头疼更有些汗颜,事先完全没想到自己在有生之年还能碰上如此奇葩的一群手下,手捂额头干咳两声,终于吸引住了部分的注意力。鱼寒赶紧指着城外的金兵道:“兄弟们,咱这是在作战,你们能不能稍微上点心?不就是烟花炮仗么,没瞧见那些个蛮子大老远地搬了这么多特大号的过来?到时候慢慢看不就行了?”

  “大人,您是说他们捣鼓的就是烟花炮仗?”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已经被提起些兴趣的青壮们突然开始两眼冒着绿光,有人悄声提议道:“反正咱的人手比他们多,要不就干脆杀出去给抢了回来,也享享这过节的滋味?”

  “再说这种浑话,信不信俺现在就把你仍出去看个够?”翟崇俭不是鱼寒,如今敌军兵临城下虽然因为兵力有限构不成什么实质的威胁,但俗话说不怕一万就怕万一,他同样保持着最高的戒备是绝不肯给对方任何可趁之机。

  “头儿……”敢在鱼寒面前嬉皮笑脸甚至是怀疑其用心,却没胆子去挑战翟崇俭的耐心,因为稍微有点眼力劲的人都能看出这憨货身上所散发出来的那股子杀气,手头要没落下个百八十条的人命,怕是根本不可能形成。

  “赶紧滚回自己的地盘去,谁要是再凑一块胡闹,俺可就真得动手把他扔出去!”呵斥完了那些连大气都不敢喘的青壮,翟崇俭这才摇着头对鱼寒苦笑道:“鱼兄弟,不是俺要说你。你身为一县之首,又是这些个兄弟的真正上司,咋就不能拿出点威严来?”

  “翟大哥,您如此紧张干嘛?咱这不是看着城外那老小子没啥威胁,才琢磨着跟兄弟们套套近乎,培养一下感情么!”鱼寒本来就不喜欢板着个脸跟人说话,再加上城外的乌达补手里那点实力对他来说还真就是不堪一击,也就自然而然地没把翟崇俭的话给放在心头。

  “慈不养兵,义不聚财!此话随是有些偏激,然小友若是有心建功立业,就绝不能再有今日子荒唐举动!”已经完成了对城防巡视工作,刚走到离鱼寒不远处的辛弃疾听到这小混蛋的混账话后也忍不住面露不快,有些恼怒地训斥着。

  “幼安兄此言甚是,汝这孽障当记得……”朱熹不懂兵,但他读的书多,而这书本里面不仅仅有黄金屋有颜如玉,更有千军万马刀光剑影。所以这榆木脑袋要说起练兵控军的理论知识来,那可真是一套一套的!

  “城里的南蛮子听清了,赶紧叫你们那县令小儿出来答话!”朱熹啰嗦起来就没个完,但城外的敌军就那么点人,即便是需要排兵布阵安放新型武器也实在花不了多少时间。一番忙碌之后,人家显然也没什么好心情继续等待下去。

  “嚎啥嚎?回去告诉你家那个狼心狗肺的主子,俺正忙着听元晦先生答疑解惑,暂时没空搭理他!要攻城,就明儿早点来!”莫名其妙就挨了一通训斥,鱼寒的心情之坏自然也可以想象。但无奈的是朱熹等人说得话都很有道理,他也不能跟人胡搅蛮缠真做出那种不知好歹的举动来,所以也就只能把一腔怒火给撒到了城外那个奉命前来喊话的倒霉蛋头上。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